1、 - 1 - 2017 2018 学年(下)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 3)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题分值 120 分。 2答题前,请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各项内容填写清楚。 3.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答题卡涂写工整、清晰。 一、现代文阅读( 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 面 的文字,完成 13 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 ,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
2、”,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
3、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 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 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
4、的“三吏”、高一语文(必修 3)试题 第 1 页 (共 10 页) 高一语文(必修 3)试题 第 2 页 (共 10 页) - 2 - “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 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
5、未来。 (摘自 2018 年 2 月 12 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 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
6、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 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
7、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 3 -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老人与井 夏一刀 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 瞎伯有事没事最喜欢到黑牛家里去,拉拉家常、谈谈天,喝一杯黑牛采制的清茶。 瞎伯说,黑牛,你晓得吧,我们村里以前有一口老井的,叫善卷古井。 黑牛说,晓得晓得,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说是一个叫善卷的古人,他看到春夏天枉水河河水 浑浊,人们喝了就生病,就带领大家挖了一口井。是吧? 瞎伯说,善
8、卷是神仙下凡呢,什么都懂。他对乡里的人像兄弟姐妹一样好,和气得很。本事很大,皇帝都要向他求助,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 黑牛笑道,瞎伯,你讲得神气活现,好像见过他一样。 瞎伯说,我没见过善卷,我见过他挖的井呀,那时的井台用桃花石砌的,周围又用桃花石铺了地面。我和小伙伴们在孤峰岭上砍柴,口渴了就跑到井边,趴在井边咕噜咕噜喝水,那水真甜呀。 黑牛说,瞎伯,你今天总讲井呀井呀干什么呢? 瞎伯不做声,从怀里摸索出一个布包,黑牛,我这里有一万多块钱,你帮我请人 打一口井吧! 黑牛急了,瞎伯!你攒几个钱容易吗?花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你要打一口井干什么呢!吃水还是我来帮你挑呀! 你别管,黑牛,我就想再尝尝古井
9、里的水,我要你打你就打。 瞎伯把话说得很坚决,怎么劝阻都没用。黑牛只好说,那好吧,瞎伯。 第二天就开始打井了。瞎伯用导盲棍点点戳戳到一个地方说,黑牛,这地方就是老井的位置,就在这儿掏吧。 挖了三天,就传来了黑牛兴奋的喊叫声,瞎伯,真如你讲的,一下就挖到了老井,才下去不到二十米,就出了水呢。 瞎伯急急忙忙敲着棍子来到井边,黑牛,快舀一瓢给我尝尝。 黑牛舀了一瓢 水给瞎伯。 瞎伯喝了一口,含在嘴里,久久地品着。 高一语文(必修 3)试题 第 3 页 (共 10 页) 高一语文(必修 3)试题 第 4 页 (共 10 页) - 4 - 瞎伯摇了摇头,黑牛,你欺我是瞎子是不是。这是孤峰岭上的山泉水。
10、黑牛说,我骗你干什么?不信你丢一个石子下井试试。 瞎伯果真摸了一个小石子丢下了井。听到扑通一声水响,瞎伯笑了。 瞎伯说,黑牛,你帮我把其他的乡邻都喊过来一起吃晚饭吧,要庆祝呢! 太阳一偏西,大家陆陆续续地来了。来的人都给瞎伯道喜,瞎伯乐得白胡子一抖一抖。 这个黄昏,瞎伯的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菜每家都带来了一些,合在一起,满满一大桌。 男人喝着德山老酒,女人也喝,瞎伯也端起了酒杯。 瞎伯说,黑 牛,井打好了,剩下的钱你去买一些管子,一家一家把水抽过去。 大家说,瞎伯,剩下的钱你自己收好,买管子每家自己管吧。 瞎伯说,黑牛,我十几岁就瞎了,这辈子全靠你们这些乡邻照顾,要不,我这瞎老头哪有这么好
11、的日子!我不能忘本哪,就做这么一点点好事,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吧。我晓得我的日子不多了,我走了,麻烦大家把我埋进土就行,不许用太多的钱,黑牛,你要是不依我的,我就在你梦里来找你。 大家都哈哈地笑起来,一边举杯干酒。 瞎伯也许醉了,睡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有起来。 黑牛从屋梁上爬了进去。 瞎伯已经睡了过去,脸上挂着满足的 笑容。 把瞎伯抬上了山,黑牛用瞎伯留下的钱请了一个专业打井队。打井的人用洛阳铲在新井三米远的地方探到了老井的位置。 一层一层的土起上来,露出了古老的井壁。再往下,堵住的泉眼打开了,清亮的水涌上来,水花翻开着,像一朵一朵百合。 黑牛从开始打的井里起上来一只盛水的大木桶,这是蒙骗瞎伯的。然
12、后,从古井里打上来一桶水,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围在井边的乡邻都屏住呼吸,抿了一口。 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 当的一项是 (3 分 ) A. 小说开篇写“ 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看似突兀,但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瞎伯跟黑牛讲了那么多关于善卷的故事,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跟善卷差不多,他也是会- 5 - 为大家谋福利的人。 C. 因为瞎伯见过那口古井,所以他根据自己的记忆用导盲棍点了一个地方,黑牛在那里打出了甘甜的井水。 D. 瞎伯用自己的钱为村里人挖了口井,大家都来给瞎伯道喜
13、。当瞎伯要用自己的钱给大家买管子通水时,被大家拒绝了。 5. 小说中的瞎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5 分) 6. 小说以“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结尾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 10 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 则曰: 非我也, 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 非我也, 兵也。 ? 王 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