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734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 -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2018 年下学期高一年级 语文学科期末考试 第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的兴衰,可以说明艺术在一个时代的一般命运。在以往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 “ 无冕之王 ” ,尤其是古代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则被赋予了 “ 动天地而泣鬼神 ” 、 “ 和四时而育万物 ” 的力量。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但诗歌已经被远远地边缘化,文学也已经被宣告即将终结。 以往时代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恢 弘的力量,那是因为它是与天地宇宙共生一体的。用舍

2、勒的话说:诗人是 “ 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 原生的自然 中的人。 ” 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也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 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正如同曼德所说: “ 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事实上,所有的体验可以说都是间接的。 ? 所有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 、被人类按其品味任意改变;野生动物消失殆尽、多石地带不见了踪影、花开花落的反复循环也不复存在。甚至连昼夜也无区分。 ” 这

3、样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对于诗歌的创造者还是鉴赏者,都是要命的,因为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根。也有人把信息时代的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看作艺术工程的重建。曼德则认为重建的已经不是艺术,起码已经不是原来的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生根发芽的文学艺术。 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诗人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在语言干涸的泥潭中,写诗注定要变得越来越艰难,即使真有不甘失败的诗人,最好的结局恐怕只能是与这个时代的语言同归于尽。文学艺术遭遇到的,实际上也是一场生态灾难。而文学批评本该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伸出援手,遗憾的是无论西方东方,文学批评这次全都显得异常麻木迟钝。在这个精神气息异常稀薄的时代,原本已经有待拯救

4、的文学艺术,是否还可能成为拯救者呢?- 2 - 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尤其在生态领域更是如此。 21 世纪初,时代的格局已经悄悄发生了某些变化,现代史中的战无不胜者有可能成为被挑战的对象,而今日的待拯救者,比如自然生态与文学艺术则有可能担负起救助的使命。在人类社会的那个最初的 “ 原点 ” ,诗歌、艺术曾经就是人类的生长、繁衍 、创造、自娱、憧憬、期盼,就是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吹拂在天地神人之间的和风,就是灌注在自然万物之中的灵气,就是人生的 “ 绝对使命 ”“ 最高存在 ” 。人类曾经与诗歌、艺术一道成长发育,凭靠着诗歌与艺术栖居于天地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驾于天地自然之上或对峙于天地自然之外。 (摘编

5、自鲁枢元重振文学艺术的自然之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 “ 无冕之王 ” ,诗歌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地位。 B. 天地自然是文学艺术的根本,两者关系密切,它们 的割裂或分离,会导致以往文学艺术失去产生恢弘力量的动因。 C. 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面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文学批评都表现得异常麻木迟钝,不能担负起拯救的责任。 D. 时代的格局发生变化后,原本战无不胜者有可能难以持续,而今日的待拯救者则有可能担负起救助的使命。 2. 根据文意,下列现象不能证明 “ 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

6、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 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A. 到处铺满的水泥地覆盖住了一切原本可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植物。 B. 各种高大密集的建筑物遮住了我们的视线,难以看到自然美景。 C. 各种美术绘画作品的欣赏,无形中加深了我们对自然山水的理解。 D. 我们的饮用水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来,而不是来自溪流或蓝天。 3. 关于 “ 文学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文学艺术丧失天地自然,必然会衰败枯萎。 B. 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精神气息变得异常稀薄,文学艺术和自然能够担负起互相救助的责任。 C. 在

7、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依赖语言建构起来的文学艺术所遭遇的,实际上是一场自然的生态灾难。 - 3 - D. 人类能栖居于天地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驾于天地自然之上或对峙于天地自然之外,是因为得益于文学艺术。 【答案】 1. A 2. C 3. B 【解析】 【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 “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 无冕之王 , ?” 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 “ 在以往的时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

8、地位,甚至被喻为 无冕之王 ” ,文 中指出这是 “ 在以往的时代 ” ,选项忽略了这一限制词。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 “ 比对法 ”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 ”( 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 “ 漏 ”( 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 “ 改 ”( 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 “ 凑 ”(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 )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

9、原句 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 (如 “ 它 ”“ 其 ” 等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 (如“ 都 ”“ 所有 ”“ 人人 ” 等 ),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 (如 “ 或许 ”“ 大概 ”“ 必定 ”“ 可能 ”“ 似乎 ”“ 已经 ”“ 将来 ” 等 ),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 (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 基础上

10、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如本题的 A 项,选项忽略了文中 “ 在以往的时代 ” 这一时间上的限制。 【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 “ 根据文意,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 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这一说法的一项 ”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题干给出的观点是 “ 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 ” ,四个选项相当于论据,其中 ABD 三项都可以证明这一观点,都可以作为这一观点成立的论据。而 C 项, “ 各种美术绘画作品的欣赏,无形中加深 了我们对自然山水的理解 ” ,艺术欣赏加- 4

11、- 深我们对自然山水的理解,但并不能证明 “ 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 ” 就不存在了。 【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 关于 文学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 项, “? 文学艺术和自然能够担负起互相救助的责任 ” 错误,文章第二段只是说 “ 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也就

12、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 ” ,并没有表达 “ 文学艺术和自然能够担负起互相救助的责任 ” 这个意思。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 女 (俄)契诃夫 记得还是在做中学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朦胧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 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我们停下来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 萨拉赫爷爷熟

13、识的富裕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 在这个亚美尼亚人的房间里,没有漆过油漆的木墙啦,家具啦,红褐色的地板啦,都散发出一股被太阳晒过的干木料的气味。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 ? 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 ? 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我开始对草原、太阳、苍蝇等等产生了怨恨的情绪。 亚美尼亚人不紧不慢地走进门厅,喊叫道: “ 玛霞!过来斟茶!你到哪儿去啦?玛霞! ”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十五六岁的始娘走进屋子,穿一身普通的花布连衣裙,戴着白头巾。她洗碗、斟茶的时候,背对着我站着,我只看见她腰身纤细,光着脚丫,裸露的小后脚跟被下垂的长裤脚盖住了。 主人请我过去喝茶。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看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我看见了一张在光天- 5 - 化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我面前站着个美女。 我敢起誓,玛莎,或照她 父亲的叫法,玛霞,是真正的美女,但我不能证明这一点。往往有这种情况,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 并非只我一个人发现那亚美尼亚姑娘美。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