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滁州市民办高中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第 I 卷( 70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 35 分) (一 )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 “魏晋风度 ” 到 “晋书尚韵 ” 古代人文精神觉醒的自由抒写 魏晋南北朝书法的人文觉醒集中表现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创精神 。这个时代的人们把握了书法审美精神的本质 以汉字线条栽体表现生命的脉冲
2、与旋律 ,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那个时代因而也属于未来的审美理念,建构了以王羲之及王献之为代表的主流体系。 这个时代,书法理念出现了一次飞跃和升华,由注重汉字形体结构之美上升到追求书法作品的神韵以表现书家的精神面貌、个人的情趣。所谓 “ 魏晋风度 ” 之说 ,这不仅是对魏晋文人风神举止的概括,而且是对从三国至南北朝近 400 年间我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时代精神的总体概括,涵盖了学术、思想、文学、艺术以及社会习尚的各个方面。它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精英阶层以审美的态 度对 待黑暗的现实和苦难的人生,以求得超凡脱俗的心态。魏晋风度的表层形态是玄虚清朗、狂放不羁、潇洒出尘,而深层的内质却潜流着忧民忧国的愤懑、烦
3、乱,是生死两难的绝望。而要摆脱这深层的绝望,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纸醉金迷,那只有把这一切深藏起来,采取审美的超现实的生存姿态,这就是当时出现那么多绝世美妙的文章、诗篇、绘画与书法的原因。书法作为生命脉冲和旋律的审美形态,它通过线条运动表现人的内在情绪。魏晋南北朝的书家们率先发现了这个 “ 密码 ” ,于是他们希望通过书写活动,去表露自己那种为时代所崇尚的风流儒雅和潇洒飘 逸等脱俗的风度和气质,以复写自我,实现自我,因而有意识地去追求作品的韵律美、流动美及笔墨的高雅清趣。后人把这表述为 “ 晋书尚韵 ” 。 在我国书法史上,激发主体创造精神的动力源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在神秘的宗教意识和儒-
4、 2 - 家入世观念支配下产生的审美本能和欲求。二是文人通过书写实现人格复印、感情宣泄以及对怡情养性生活方式的追求,在这种动机支配下产生的书法作品,往往是生命的歌舞和对自我的观照。三是功名利禄、酬酢交际以及商品化的刺激和支配。魏晋南北朝的名家名作,主要受支配于第二种动机,它准确地传达出了人文自觉、思想解放的时代 精神。因而, “ 晋书尚韵 ” 说到底是 “ 晋书尚人 ” 。如果说 “ 文学就是人学 ” ,也不妨说 “ 书法就是人法 ” , “ 书即人 ” ,尚韵书法不正提供了这一可贵的启示吗 ? 在汉代书法中,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儒家功利观和价值论对书法风格的影响,那种庄严厚重的庙堂气息正是儒学
5、人格化的传神写照。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儒家一统已被打破,也就是说书法的哲学基础已发生变化。于是我们在书法的 “ 韵 ” 味中体验到飘逸玄远、从容任性、字外之意,以及那忽隐忽现、逍遥不羁的精灵。还是宗白华说得准确: “ 魏晋人则倾向简约玄淡、超然绝俗的哲学的美,晋人的书法是这美的 最具体的表现。 ” (节选自艺术中国,有删改) 1.下列对 “ 晋书尚韵 ” 和 “ 魏晋风度 ”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谓 “ 晋书尚韵 ” ,是指魏晋南北朝的书家有意识地在书法作品中追求韵律美、流动美及笔墨的高雅清趣来表露个人风流儒雅和潇洒飘逸等脱俗的风度和气质。 B. “ 魏晋风度 ” 是对魏晋文
6、人风神举止的概括,也是对从三国至南北朝我国文学的独特气质和时代精神的总体概括,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C.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家名作传达出了人文自觉、思想解放的时代精神,往往是生命的歌舞和对自我的观照,所以 “ 晋书 尚韵 ” 可以看成是 “ 晋书尚人 ” 。 D. 魏晋时代出现的很多绝世美妙的文章、诗篇、绘画和书法作品充分彰显了 “ 魏晋风度 ” 的表层形态和潜在内质的矛盾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独创精神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章、诗篇、绘画与书法中人文觉醒的集 中体现,在书法中表现得最突出。 B. 魏晋南北朝的书家们率先发现书法作为生
7、命脉冲和旋律的审美形态 ,能通过线条运动 表现人的内在情绪。 C. 尚韵书法给了我们一可贵的启示,假如 “ 文学就是人学 ” ,那么 “ 书法就是人法 ”,“ 书即人 ” 。 D. .汉代的书法具有庄严厚重的庙堂气息,是儒学人格化的传神写照。儒家功利观和价值 论对汉代书法风格有很深的影响。 - 3 -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魏晋南北朝的人们把握了以汉字线条载体表现生命的脉冲与旋律的书法审美精神的本 质,创造了属于魏晋南北朝也属于未来的审美理念。 B. 文人通过书写能实现人格复印、感情宣泄以及对怡情养性生活方式的追求 魏晋南北朝的名家主要在这样的动机支配下创作出
8、书法作品。 C. 作者引用宗白华的观点是为了证明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 儒家 统已被打破,书法的 哲学基础已发生变化。 D.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理念由注重汉字形体结构之美上升到追求书法作品的神韵以表现书家的精神面貌、个人的情趣。 (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三 代 唐 勇 能买这么好的房子要运气,还要财力。 对于女儿的眼光,当老总的父亲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 值,这样的地段这样的别墅,三百万元买来放着都会赚钱。 ”“ 关键是那一个一百二十平米的私家花园,赠送版,想一想不美都不行。 ” 女儿刘诗涵高兴起来咯咯咯地笑出声。 “ 也不能空着,像得种点花草什么的。 ” 妻子想了想又说: “ 小的水池、假山、葡
9、萄架、亭子之类装饰一下 吧! ” “ 爸妈,现在全世界都崇尚绿色、环保、低碳理念。我提议在咱花园里多种些树吧!像桃、李、杏、梅、樱桃、枇杷啥的,可以看花开,还可以吃无污染的水果。负氧离子也多,亲,健康有宜。 ” 读大二的诗涵接着说。 几天后,花园里便神奇地出现了几十棵树,像片小树林。有三棵樱桃树、两树葡萄、两棵杏树、两棵李子树、两株梨子树、三棵苹果树、两棵枇杷;一株柳树、两株黄桷兰、一棵白玉兰,还有一株罗汉松和一株丁香,两株红枫一棵槐树、一株银杏树和一棵梧桐树。树大的如啤酒瓶粗,三、四米高;细的如撑衣棍只有一米多高。共二十七棵树。 别墅三 层楼装修好后三个月刘总全家搬了过来,正是春三月,花园里
10、的果树也开花了,红的粉的白的,仿如云霞,花香四溢。附近的业主和前来聚会的朋友都赞不绝口,只有刘总从乡下来的老爹,似乎不大高兴,有时在花园里闷闷抽一阵旱烟,叹口气说: “ 可惜呀! ” 没多久,刘总老爹回乡下去了,说在大城市住不惯。进个屋还要脱鞋穿鞋啥的,在乡下还有几块田地他侍弄,就当锻炼身体。在这里,他除了和孙女一起给树松松土、浇浇水就没啥事- 4 - 儿,他歇不惯就走了。临走时他对诗涵说: “ 这树再长大些该挪窝了,不然可就可惜了。 ”诗涵笑着说: “ 爷爷,那叫移栽;行,我搬几 株上快递公司给您寄过去,给您和奶奶解闷行不。 ” 刘老爹摇摇头又叹了口气,在乡下,他曾在一大片荒山上栽种了核桃树
11、和花椒树。 头一年,花园里死了六棵树,也没有虫蛀虫咬,慢慢干枯死了的。第二年又死了三棵树。这一年诗涵大学毕业,且顺利考取了研究生,她要念硕士了。 父女俩坐在花园里,晒着暖暖的太阳。诗涵忽然对刘总说: “ 爸,我想到你公司去实习一下,不想死读书了。 ” 刘总抬头诧异地问: “ 诗涵,你不念书啦! ”“ 不是嘛,我想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学习,以后念完硕士还得出来工作嘛。增加知识技能、增加社会经验、增加工作能力。 ” 诗涵说 完后幽幽叹了口气又说道: “ 我现在知道爷爷为啥说树儿活不完叹气了,他是有栽树的经验呀! ” 刘总喝了口茶说: “ 这样,你先到公司总经办去吧,先熟悉熟悉公司情况,然后到几个部门
12、去实习一下。对了,涵涵,咱花园里还有多少树。 ” 诗涵认真地数了两遍回答说: “ 还有十八棵。 ” 刘总问: “ 如果让你总结? ” 女儿故作严肃地说: “ 爷爷会说,这是由于果树栽培和种植技术不过关造成的损失。 ” 刘总说: “ 那只是一方面,是否该请园艺专家给咱这花园规划、设计、施工一下,现在咱这花园还只是个小树林呀! ” 他接着问女儿: “ 用你的专业知识总结呢? ” 诗涵是学财务管理的,她很快回答: “ 固定资产损失百分之三十;直接经济损失购树款两万元,间接损失含人工费、运输费、挂果应得收益、管理成本等一万五千元;一共损失了三万五千元。 ” “ 算得倒挺精细 ” ,刘总看了看女儿,又看
13、看树;接着说: “ 人才,用好了是资源,如果某部门用非所长,某部门所长之人过多就会闲置资源或引起相互间激烈竞争,当然会有所损伤浪费资源。就像这些树一样。 ” 父女俩一时沉默了。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 本文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来塑造人物 形象,比如女儿对话中的 “ 亲 ”“ 快递公司 ” 等词汇,时代感强,也符合人物身份。 B. 文中写 “ 妻子 ” 提议在私家花园里种上花草,既是为了变现 “ 妻子 ” 的生活情趣,又是为了与下文 “ 女儿 ” 的提议对比。 C. 女儿想到父亲公司实习,是因为她理解了爷爷叹气的原因,觉得人长大也要 “ 挪窝 ” ,要- 5 - 尽快到工作岗位上磨炼自己。 D. 父亲夸女儿 “ 算得倒挺精细 ” ,是觉得女儿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错,的确没有死读书,能够胜任到自己公司实习的工作。 E. 文章以 “ 父女俩一时沉默了 ” 收束全篇,表现了父女二人内心的沉重,文字简洁,语言朴实,深化了主 题,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5.文中三人各从什么角度去认识家里的小树林的?请分别加以概括。 6.小说围绕三代对小树林的认识展开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