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 1. D2. C3. A4. D5. B6. C7. B8. A9. B10. D 11. A12. B13. A14. B15. C16. C17. D18. C19. C20. B 21. A22. B23. D24. D25. A 二、 非选择题: 共50分。 26.(25分) (1) 特点: 治理范围扩大。实施分类治理。利用水文特征预警。创新开浚手段。掺杂政治斗争。注意经验总 结。(一点2分, 五点10分) (2) 不同之处: 国家主导, 重视顶层设计。综合治理, 多管齐下。防汛体系完善。注重防治法律建设。防治成效 显著。(一点2分, 四点8分
2、) 意义: 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了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点2分, 两点4分) (3) 认识: 应充分发挥国家权力在灾害应对中的主导地位。积极调动社会和民间力量的参与。建立健全完备的 应急体制和防治体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防控水平。(3分, 言之有理即可) 27.(10分) 【示例】 启示: 工业化建设应当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说明: 新中国建立之初, 百废待兴, 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 1953年, 我国开始第一个 五年计划, 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于1957年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初步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
3、基础, 也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 同时也助长了冒进 “左” 倾错误的蔓延。二五计划开始, 随着总路线、“大跃 进”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先后出台和实施,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 忽视经济规律的问题越发突出和严重, 对国 民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总结: 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立足国情, 逐步推进。 (启示2分, 说明6分, 总结2分, 论证必须史论结合) 28.(15分) (1) 特点: 宽以待人。用人不疑。厚待功臣。慎用官吏。奖罚分明。(一点2分, 五点10分) (2) 历史意义: 广泛吸纳人才, 为平定天下奠定基础, 为光武中兴局面提供人才保障。(5分) 29.(15分) (1) 原因: 欧洲均势政策的失败。远东地区的利益受损。珍珠港事件促使美国政策改变。(9分) (2) 影响: 改变了二战进程和战争结局。增强美国实力, 扩大世界影响力。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6分) 30.(15分) (1) 转变历程: 洋务运动期间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军事技术。19世纪末大力宣传西方的政治理论, 并积极 投身晚清维新运动。民国初年回归传统文化。(9分) (2) 原因: 近代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的传入。个人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6分) 评分说明: 主观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 均可酌情赋分。 历史参考答案 历史试题答案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