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北省张家口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孟尝君养士 殷啸虎 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而开大规模养士风气之先的,无疑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甚至一些犯罪逃亡的人也跑来寻求庇护。而孟尝君来者不拒,结果是闻风而来的士人越来越多,号称“食客三千”。 当时,秦昭襄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秦昭襄王任命他为相 国。此举遭到秦国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肯定会“先齐
2、而后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罢免了孟尝君,并将其软禁起来。孟尝君托人找到秦昭襄王宠爱的妃子,希望她去说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齐国。妃子听说孟尝君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这件狐白裘作为交换。偏偏孟尝君到秦国时,已经将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襄王。他的一个门客竟学狗打洞,钻进仓库偷出了这件狐白裘,而孟尝君也得以回国。 孟尝君被释放后,星夜兼程赶到函谷关时,已是半夜了。根据当时出关的规定,只有鸡叫了才能开门放人进出关口。这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便学鸡叫, 引得附近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把守关口的官吏听到鸡叫,便打开了关门,孟尝君等人趁机一涌而出。等到追兵赶来时,孟尝君一行早已远去。这个“鸡鸣狗盗”的故事,
3、形象地展示了孟尝君养士的特点。 其实,在他的众多门客中,还有不少见利忘义、心狠手辣之徒。当齐湣王听信谗言、免去孟尝君职务时,门客纷纷离去;而当孟尝君恢复职务时,他们又一个个回来了,而且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孟尝君路过赵国时,当地人听说孟尝君名声很大,纷纷出来围观,但看到他后大为失望:原以为孟尝君是一个魁梧的大丈夫,没想到只是一个瘦弱的小男人啊。孟尝君听到后恼羞 成怒,而他的那些随行门客居然当场砍杀几百人?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贤德的君子收养士人,是为了百姓的利益。然而,“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
4、之雄也”。这样的养士行径,不值得颂扬。 孟尝君做的最为出格的一件事,是在齐国面临生死存亡时扮演了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角色。公元前 286 年,齐湣王出兵灭掉宋国之后,南侵楚国,西侵三晋,甚至想灭掉周天子取而代之。燕昭王则抓住这个机会,命乐毅为统帅,联合秦、魏、韩、赵等国一同进攻 齐国,攻占齐国 70 余城,甚至占领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出国逃亡,被楚将淖齿所杀。这个时候,孟尝君在哪里呢? 原来,齐湣王灭宋后,打算除掉孟尝君,孟尝君便跑到魏国,被魏昭王任命为相国。燕国进攻齐国时,他奉命联合秦、赵等国同燕国一同讨伐齐国。也就是说,齐国差一点被灭亡,2 其实有孟尝君的“功劳”。 孟尝君重视人才,不拘一格
5、,本无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大臣,为什么选人才其实更为重要。总的来看,选拔和重用人才应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不是沽名钓誉,更不能以个人私利践踏国家利益。 (摘自解放日报,有刪改) 1下列关干原文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广招人才,号称“食客三千”,使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养士的风气开始盛行。 B孟尝君担任秦国相国,因“先齐而后秦”而遭秦国大臣反对,并最终被秦王罢免。 C“鸡鸣狗盗”指孟尝君一门客先学狗打洞偷盗狐白裘后又学鸡叫骗开关门的故事。 D孟尝君名气很大,但不大度,路过赵国时,听到别人对他的议论后恼羞成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
6、,引用资治通鉴里的内容论述了孟尝君的养士行为。 B文章以孟尝君所养之士的行为为 基础来立论,指向了作为大臣养士目的的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列举孟尝君及其门客的所作所为,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 D文章在指出孟尝君养士后,先叙述史实并边叙边点评,最后总结评价,表明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作为大臣的孟尝君能从国家利益出发来养士,可能就不会受到一些史家的否定。 B如果孟尝君不是“来者不拒”,那他的“士”中也就不会有“见利忘义”“心狠手辣”之徒。 C燕国联合多国攻占了齐国 70 余城,占领齐国都城,其中孟尝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D选用人才 时,不沽名钓誉,不以
7、个人私利践踏国家利益,才是正确的养士行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绿 雁 罗旭峰 他是一位乡村邮递员,是衔着我的好消息,经十三公里乡村机耕道向我扑来的绿雁。我叫他吴老师,他叫我小罗。自从我开始热衷于把稿件拜寄给远方,美美的期待就鹄望于每一天,思绪随着吴老师的来去而起落如潮。 我多么欢喜看到邮车轮毂翻飞的样子,多么欢喜听到“报纸哦 -书信 -来了哦 !”这叫卖似的吆喝时常激起我的喜悦,也曾落下无所得的黯然。这种情绪也辐射着吴老师,当 我有信件的时候,他就会一脸笑容地向我走来,一边拂开额头上稀疏的白发,一边掏出信件,两手端举,奉在
8、我手中。他不说过多的话,只是呵呵笑着。然后驾起他皮色斑驳、叮当嘶鸣的老铁马,举起的左手向后摇摇,是向我作别,更是策马奔驰? 然而近年来,我总把这份期望重重地压在心底 -吴老师不利落了,来去不再准时。人们3 说他打零工摔断了三根肋骨,我说他不是有工资吗 ?人们摆摆手,用嘴角抿着轻笑。每每想打个电话问问,问问他的身体,更问问我的信件,但终以叹息之声作罢。我知道我无法再期待这个报喜者,原本的喜悦一旦被时间长期过滤,也变得犹 如嚼蜡。我甚至想过行使追究的权利,叫吴老师吃亏,叫这匹墨绿的驽马没过冬草吃,可是晓得个中情由的人又摆摆手,仍然用嘴角抿着轻笑。 我知道的是,吴老师本是小村庄的代课老师,一干就是十
9、年。四十岁的时候被聘请到乡镇工作,十五年后因文化年龄等原因遭到清退,带着委屈和无奈,回到邻居的冷言冷语之中。雪上加霜的是,吴老师有一个弱智多病的妻子,还有七十多岁的老父母,膝下又没有子女。想到他这样的家境,我也便不再忍心追究了 凭他现在的情况,恐怕在这一行也干不久了。 我是分毫不指望他了。怪就怪自己没能耐,十几年了还窝在深山野地。 然而这种牢骚发来无用,平添不快而已? 恍惚间,好像看到了吴老师的样子 “小罗,你的信,好像是一本大大的书。”没有吴老师那熟悉的呵呵声陪衬,我觉得是做梦。“小罗 ”这声音十分微弱,在我耳边徘徊,从那以后,我几个月没收到信件了,直至那天,一辆崭新的四轮机动邮车大声武气驶
10、进单位院坝,让我确认了:吴老师确实不会再来送信了。 就在那之后不久,我无意间听说了吴老师那“事故”的前因后果。 为了贴补家用,吴老师当邮递员的同时,还兼了一个按农村人 说跟鬼打交道的“工作”,就是给死去的人净身、穿寿衣,这倒是一个紧俏活,还常能有两三百元的额外礼赠,但总不能天天死人吧 !后来,吴老师狠了狠心,向村长要了一个“金刚”名分,农村里抬棺材的人就叫金刚,大都身强力壮者所为。每当执事大声喊道:八大金刚抬不抬 ?抬 !八大金刚更大声地应到,但是吴老师像一棵枯树一样折了,弄断了三根肋骨? 现在,连邮递员工作的每月二百六十元补助金也泡汤了。 我突然想到,那次吴老师送来那本大大的书,或许是他邮递
11、生涯的最后一站了。我又想到,吴老师一定时时关注着我的每一次信件,充当着我的第二双眼睛 ,因为他说我是大文化人的时候,那浑浊的眼睛就像父亲一般温暖。 万幸的是,不久又有消息,吴老师的双老已经被民政部门安置在了福利院,他的妻子跟在吴老师左右。而因为吴老师对弱病家人的不离不弃,他的家被县上评为最美家庭,也因此被安排到福利院从事护理工作。 今年 3 月,我因公去了一趟福利院。当我再次看到吴老师的时候,他已经把白发梳成了小偏分,干净而精神,腰杆也直了些,见了我,突然端直了双手,呵呵笑着说:小罗,来接喜 我一愣,立正,接过了他手中并不存在的“信包”。我们都笑了。 我们喝着茶聊着天。他说,他不仅给丧失自理能
12、 力的老人穿衣喂饭,也给去世的老人净身穿寿衣。他还叫我好好做文章。他很想表达些什么,可没能说出来,但我知道吴老师想说4 的话是:做文章就要像送信一样诚信,像照顾家人一样温暖,像对待逝者一样敬畏。 (选自人民日报)。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第一段交代主要人物吴老师及其工作情况,交代我们之间的关系,这既点题,又为下文埋下伏笔。 B吴老师送信不准时后,“我”对吴老师充满埋怨,甚至想要叫他吃亏,但在知情人的一再劝说下忍住了。 C文章交代吴老师“事故”的前因后果 ,使故事情节曲折,为“我”重新认识他做铺垫,也为下文政府照顾他张本。 D文章最后交代吴老
13、师被政府安排到福利院工作,改变了他自身的生活,这使文章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得到了提升。 5吴老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分) 6文章以“绿雁”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 题。 “人民诗人”吴芳吉 史飞翔 吴芳吉这个名字今天已鲜为人知,然而事实上他却是“五四时期”享誉诗坛的“人民诗人”“爱国诗人”,是 20 世纪中国最 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与苏曼殊的俊逸才华前后辉映。吴芳吉的诗歌充满爱国主义感情,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群众困难,揭露社会矛盾,真实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追求和意愿。吴芳吉诗歌的特点是“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不雅不俗,不激不随”。他创作的婉容词两父子护国岩词等蜚声中外、脍炙人口,受到周恩来、冯玉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吴芳吉兼师众长、独树一帜的诗体,开创了一代诗风之先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对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