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小说.docx

上传人(卖家):QXX 文档编号:7763840 上传时间:2024-08-14 格式:DOCX 页数:156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小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小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小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小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小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2023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给儿子陈村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

2、的大路,走半个小时。你能看到村子了。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你要沉住气。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

3、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非常好客。儿子

4、,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你比着照片,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撑不到你去。也许,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住上几天,你就熟悉村子了。男人爱理干干净净的发式,

5、两边的头发一刀推净,这样头便显得长了。顶上则是长长的头毛,能披到眼睛,时而这么一甩,甩得很有点味道。我喜欢见他们光着上身光着脚的样子。皮肤晒成了栗色,黑得发亮发光,连麦芒都刺不透它。他们不是生来这样的。和他们一起下河,你就知道,他们原先比你还白。现在,他们和你的祖先一样黑了。和你父亲当年一样黑。你要是下田,就和你一样黑。下田去吧,儿子。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

6、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总要的。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它们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你会爱的。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当

7、你离开板桥的时候,人们会送你。你是不配的,儿子。你得在晚上告别,半夜就走。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要是凑巧,你可以带条狗崽子回来。找条有主见的。开始,也许它有点想家。日子长了,你们能处好。你会发觉,为它吃点辛苦是值得的。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我不知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1984.8.5(有删改)1.理解文本内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文章开头部分,父亲想象儿子上大学后会像时髦青年一样爱旅游,由此切入长大成人和

8、出门旅行这两个关联话题。B.儿子在渡船上会邂逅许多陌生人,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C.父亲设想儿子一路上常会遇到狗,并建议儿子离开时带走一条狗,可见狗应是父亲当年乡村生活中难忘的一部分。D.儿子的板桥之旅除了坐车乘船,还需步行走过许多路,如江堤、大路、大埂、渠边小路、石桥等,带有较浓的寻访意味。解题思路B项,“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分析错误,“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没有坏意”是父亲印象中船上人的形象,是他们淳朴率直性情的体现。此处父亲并不是在教儿子如何通过看神情、听言语来判断陌生人是

9、否心存善意。2.依文设题:分析与鉴赏语言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句子中“你会捉摸到”的那种“历史感”,也正是“我”当年的经验和感悟。B.句子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C.句子中的“飘”,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D.句子表达出的不确定,与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现出的笃定形成了张力。解题思路C项,“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分析错误,“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说的是父亲希望儿子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人生的阅历和经验,从而沉淀自己,使自己更加稳重成熟。3.梳理归纳人物的内心感

10、受“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体验下田劳动的辛苦;意识到自我的局限;认识到有些事物如工具、粮食是最根本也最恒久的;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每答出一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梳理“下田去吧,儿子”这一段的内容,概括每层内容所体现的身心感受。“你挑起担子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写父亲希望儿子下田劳作,体验下田劳动的辛苦;“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写的是心理感受,即意识到自我的局限;“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它们

11、也是扔不了的”写要认识到大锹、锤子、刀等工具和麦子、稻子等粮食是扔不掉的,即认识到有些事物如工具、粮食是最根本也最恒久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写的是父亲想象儿子劳作后休息,闲适地观看着猪四处漫游、鸡上房等乡景,体现了父亲希望儿子能在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才得以延续”写要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4.考教衔接:撰写文学短评思路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甲组答案示例:本文表面上是关于

12、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未来”和“回忆”所指,1点1分;答出成长所指给2分,将三者联系起来构成清晰的思路,给2分)乙组答案示例: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找出河流的重要性给2分;思考河流的意义给2分;构成清晰的思路给2分)解题思路对哪组关键词最有感触和思考,就选择哪组关键

13、词来写。如果选择甲组,要重点思考“未来”“回忆”“成长”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和这三个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联。“未来”“回忆”这两者在内容上有何体现?通过阅读可知,文章主要写的是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去当年自己插队的地方走走看看,儿子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都是父亲的想象,父亲给儿子讲的村庄的人和事都是他对过去的回忆。那么“未来”“回忆”与“成长”有何关联?文章没有直接写“成长”,“成长”指向的是文章主旨。父亲年轻时在插队的地方获得了成长,也希望儿子重走自己走过的路,学会跟人相处,学会在坟茔捉摸到一点历史感,学会辨认庄稼,学会懂得父亲,更学会懂得自己,通过亲身实践找到自我。由此,“成长”将“

14、未来”和“回忆”串联了起来。如果选择乙组,先要确定“河流”出现在文中哪些地方,然后挖掘其象征义或比喻义,体会它的重要性,进而思考它承载的思想内涵,以及其在人物刻画、主旨表达等方面的作用。选文选文概览卷别作者和篇名文本类型主题文本形式2023年新课标卷陈村给儿子散文化小说关注乡土、劳作单文本2023年新课标卷沈从文社戏(节选)散文化小说展现风土人情,体味民俗趣味单文本2023年全国乙卷曹多勇长出一地的好荞麦乡土小说弘扬劳动精神,引导考生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单文本2022年新高考卷冯至江上历史小说引领考生理解历史故事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关注人生与现实、历史的关系单文本2022年全国

15、甲卷王愿坚支队政委(节选)、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革命小说纪实性文学作品感受革命文化,学习革命精神双文本选文分析(1)从小说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国籍看,现当代兼顾,以中国作家为主。近几年的高考小说命题素材,既有现代作家沈从文、冯至等人的作品,也有当代作家曹多勇、陈村、王愿坚等人的作品。(2)文本类型多样。近两年高考所选小说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革命小说、历史小说、散文化小说等,其中散文化小说体现了高考弱化文体属性的倾向。(3)从选材主题看,聚焦“核心价值”。如陈村的给儿子、曹多勇的长出一地的好荞麦都强调了劳动,王愿坚的支队政委体现了坚毅勇敢、信念坚定的革命精神。(4)以单文本为

16、主。虽然2022年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采用了“小说纪实性文学作品”的双文本形式,但纵观近几年高考,小说选材仍以单文本为主。命题命题概览卷别考查内容题型分值是否关联教材2023年新课标卷T6,理解文本内容客观题3分第9题关联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的单元学习任务T7,分析与鉴赏语言客观题3分T8,梳理归纳人物的内心感受主观题4分T9,撰写文学短评思路主观题6分2023年新课标卷T6,理解文本内容客观题3分第7题的C项、D项分别关联八年级下册鲁迅的社戏和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沈从文的边城(节选)T7:A项,文章情节;B项,人物刻画;C项,景物描写;D项,关联主

17、旨客观题3分T8,赏析描写手法主观题4分T9,品味重要词语的意蕴主观题6分2023年全国乙卷T7:A项,叙事艺术;B项,句子意蕴;C项,情节的作用;D项,人物形象客观题3分第7题的D项关联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节选)T8,赏析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主观题6分T9,从特定内容分析人物心理主观题6分2022年新高考卷T6:A项,景物描写;B项,人物心理;C项,细节描写;D项,句子意蕴客观题3分否T7,分析小说情节、手法以及主题思想等客观题3分T8,分析人物心理变化主观题6分T9,分析改写的文学效果主观题6分2022年全国甲卷T7:A项,环境描写的作用;B项,人物形象;C项,

18、语言特色和人物形象;D项,内容主旨客观题3分否T8,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主观题6分T9,对比分析不同文体的文本的艺术表现主观题6分命题特点(1)主观题侧重考查小说阅读的主干知识、核心能力,如人物形象、艺术特点等;客观题重点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2)主观题的设问角度变小,但作答的难度加大,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强调综合性和应用性。如2023年新课标卷第9题,此题从词语的使用入手进行设问,设问角度小,但作答时不仅要考虑社戏习俗本身,还要考虑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3)考教衔接,强调对比阅读,引导深度学习。如2023年新课标卷第9题关联教材考查撰写文学短评思路,

19、2023年新课标卷第7题的C项和D项均关联了课内文章,如果考生对教材的掌握不到位,就会影响答题。(4)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考查。如2023年新课标卷第9题要求撰写文学短评思路,考查了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核心素养。命题趋势(1)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整体赏析与局部赏析相结合,客观题注重“面”的展开,突出考查的广度,主观题注重“向下”的挖掘,突出考查的深度。(2)依文设题,以灵活的设问规避答题“套路”,重点考查考生真实的阅读能力。(3)考教衔接,注重对学科必备知识、学科规律性知识的考查。如2023年新课标卷第7题考查了“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的知识。备考建议(1)注重对课内小说的复习,多

20、角度解读文本,熟练掌握有关环境、人物、表达技巧、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主题的知识,理解社会、作家、作品之间的关系,理解小说作为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以求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2)全面学习小说的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术语,深刻领会小说的文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必备知识体系,以便使用时能快速调动。(3)精选练习文本,规范地练习阅读、审题、答题技巧,进行小说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叙事艺术、文学形象、主旨意蕴、文本探究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在部编版教材中,小说阅读涉及文学阅读与写作、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五个任务群,涵盖15篇文本和红楼梦一书。这些作品从

21、不同侧面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世态人情,塑造了不同类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其手法各异,风格不同,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高考对小说阅读各种能力的要求与考查,在阅读文本和解答题目的过程中都有体现。以下是对教材中所有小说篇目及学习要求的梳理。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和新课标卷的文学类文本选材均为散文化小说,回顾教材,考生可以发现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必修上册便有两篇散文化小说百合花哦,香雪,这也提醒考生要关注教材,熟练把握教材中不同类型小说的阅读方法和关注重点。2022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江上【注】冯至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

22、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23、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

24、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

25、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

26、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

27、!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有删改)【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

28、,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思维演练第一步,读标题、注释。文章标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暗示背景。注释中“历史小说”明确了小说类别,“写于19421943年”交代了写作时间,当时处在抗战的艰难时期。第二步,读情节线索。(1)线索。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展现了人物的行踪变化,以空间变化为明线。文中画虚线的语句,展现了子胥“轻松期望安然仇恨平静”的心理活动,以人物心理变化为暗线。(2)情节结构。第三步,读形象。(1)主要形象伍子胥。(历史中)楚国人,其父伍奢和其兄伍尚都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忍辱负

29、重,投奔吴国,并帮助阖闾夺取王位,整军经武,使吴国势力日盛,后协同孙武带兵破楚国,入郢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终于报仇雪耻。(本文中)流离失所,痛苦迷惘,心怀仇恨;忍辱负重,等待复仇机会,也能知恩图报;羡慕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也渴求得到知己。伍子胥是一个“志”“义”“情” 三者合一的形象。(2)次要形象渔夫。善良朴实,古道热肠;重情重义,不图名利。(3)刻画形象的手法。小说以正侧结合的手法塑造人物。正面描写:文中画双横线的语句是心理描写,内心独白交代了子胥细腻而复杂的情感变化,丰富了人物形象。侧面描写:文中的次要人物(渔夫、老年人、年轻人、季札等)对子胥有映衬作用;文中描写的环境,也随着子胥

30、的情感变化而有所变化,完善了子胥的形象。第四步,读环境。社会环境:第3段画横线的部分,交代了战乱频仍、民生凋蔽、动荡混乱的社会背景,让故事发展更加真实自然;后文子胥在船上时的大段心理描写,也夹杂了对郢城状况的描写。这些都为子胥这一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社会背景,为他的言行提供了合理依据。自然环境:小说题目交代了故事发展的自然环境。文中画双波浪线的部分,描写了随着子胥的行踪而变化的自然环境,它们影响了子胥的心境,也反映着子胥情绪的变化,同时渲染了气氛,让子胥的形象更为丰满。如开头“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一句,“晚秋”的季节与“绿色”“夏天”形成反差,暗示了子胥心情的转换。

31、第8段中的“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所写的景色和谐优美,烘托出人物暂得安宁的心理状态。而子胥上船时“清新的空气”“和谐的橹声”等环境描写,也折射出人物内心的安宁平和。总之,小说用月亮、江水、芦花等景物营造出充满诗情的氛围,映射出子胥爱(对父兄)恨(对仇人)交织、复杂煎熬的心理。第五步,明主题。本文通过伍子胥渡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他感激渔夫引渡的恩情,渔夫既帮助他渡河,又帮助他渡过仇恨,让他懂得暂时放下仇恨,拥有平和的心境。此文展示了一个青年在“出亡”路上所接触的人和事,以及他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也启示青年们,

32、生活中总有一些智者,为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第六步,析艺术特色。结构线索:小说以明暗双线来行文,双线并行,明暗相衬。叙事技巧:小说以第三人称行文,大部分为子胥的视角,但子胥赠剑时则转换为渔夫的视角。这种叙事方式更利于展示人物的心理。语言艺术:小说采用诗化的语言,节奏舒缓,情感真挚且思想深刻。1.分析鉴赏小说内容艺术特色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子胥过了昭关,所见风景与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绿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获得了真实的生命”的心情写照。B.“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表现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态,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

33、欣赏风景。C.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现的是子胥渴望同渔夫交流,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D.“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领会到渔夫的“世界”,他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解题思路B项,“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理解错误。联系上文可知,船行至江中央,水流急骤,伍子胥的情绪也变得激动起来。及至看到渔夫“心境是多么平坦”,又看到“渔夫摇橹的姿态”后,“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这说明子胥已经被渔夫感染,“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表现了他希望能够继续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2.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

34、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那位老人欣赏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洁,也称赞他以美好的行为感动了世人。B.那位年轻人认为季札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独善其身,逃避了济世的责任。C.季札挂剑一事进一步说明了他的品行,也为后文的子胥赠剑做了铺垫。D.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解题思路D项,“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理解错误,季札的退耕田园表达的是他对高洁品质的坚守,而从原文中的“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可以看出,渔夫泛舟江上只是想帮人渡河,不能表达出隐逸的主题,且

35、本文主题并不是隐逸。3.分析人物心理变化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子胥登上渔船,清新的空气、和谐的橹声等都使他感到安宁。船到江中央,月涌江流,子胥的思绪随江水奔涌,复仇的情绪渐趋激昂。渔船缓缓前行,子胥观察摇橹渔夫,体会渔夫的世界,感念渔夫的恩惠,享受到不曾体验过的柔情。(每点2分)解题思路题干中的“舟行江上”限定解题范围(第1012段),从中找到伍子胥在不同阶段的所见所感,从而分析伍子胥思绪的变化。他先是呼吸着清新空气,感到了水的温柔,听到摇橹声和水声,忘掉疲惫,心中宁静;船到江心,水流变急,伍子胥心绪随之波动,想到故乡流离

36、失所的人们,想到被害无人埋葬、魂灵得不到祭祀的父兄,想到安于享乐的王公们,复仇之心膨胀起来,情绪激动;船缓缓前行,伍子胥看到渔夫泰然摇橹,他享受到从未体验过的柔情,心绪再次趋于平静,沉浸其中。4.依文设题:分析改写的文学效果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把渔夫改写为无意施恩的普通人,更显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借渔夫来书写一个散淡处世的境界,与伍子胥的世界构成对比。放弃描述惊险的外部冲突,转向探究人物的内心冲突。使故事的传奇

37、色彩有所减弱,而现实寓意则有所增强。(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对比渔夫拒剑的故事与本文的不同之处。在渔夫拒剑的历史故事中,渔夫是一位义士,他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这个故事充分表现了渔夫的气节。而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他的生活平淡宁静,对于帮助伍子胥渡江这件事,他没有想那么多,也不理解伍子胥所说的“渡过了我的仇恨”,二人的世界形成鲜明对比,也表现了平凡人“恩惠”的博大。且渔夫拒剑的历史故事注重表现外部的人物冲突,渔夫自尽的结局也使其富有传奇色彩,而本文则更注重表现伍子胥的内心世界,渔夫划船远去的结局使故事的传奇色彩有所减弱,而现实寓意有所增强。考点1赏

38、析小说的叙述特征(说明:本考点和考点2的内容有交叉)注:小说的叙述特征知识详见积累帮(分册3)第一部分任务群二小说模块的知识积累2小说的叙述特征,也称“叙事艺术”,即小说叙述故事、展开情节的艺术特点,主要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的各种艺术手法和技巧等。具体有以下两种命题方向:分析小说的某一叙述特征;综合分析小说的叙述特征。掌握前者是准确解答后者的基础。1.判断并分析小说的叙述视角和用意阅读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第1、2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1)节选片段中,作者采用了什么叙述视角?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节选片段运用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判断依据:开头用全知视角,如“话说当日

39、林冲正闲走间”,是说书人的全知视角。第2段运用限知视角,如“李小二正在只见”采用的是小说中的人物李小二的视角。(2)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叙述视角,用意何在?节选片段中,作者一开始用全知视角交代故事的背景,后改用限知视角造成事件的遮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采用全知视角一贯到底,故事则一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故事也就没有吸引力了。2.分析“嵌套”式叙事结构必修下册中的祝福采用了“嵌套”式叙事结构,请加以说明。祝福外层写的是“我”“回乡离乡”的故事,里面又“嵌套”了祥林嫂的故事。通过“我”的故事,展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底层百姓既同情又无可

40、奈何的感情;通过“祥林嫂”的故事,表现了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以及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3.分析小说的叙述特色试分析选择性必修上册老人与海(节选)在叙述上的艺术特色。选文采用全知视角来叙述,可以深入人物内心,自如地将老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告诉读者,叙述自由。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和展现老人的心理,清晰明了。既有有声的各种想法的陈述,也有无声的内心独白,可以很好地表现老人的精神状态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意蕴丰富。4.分析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必修下册中的祝福的叙事艺术。采取倒叙的手法。先写祥林嫂悲惨的结局,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想要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41、,既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使情节紧凑。现实与回忆交织。把祥林嫂死前穷困潦倒的现实与“我”对她的半生事迹的回忆交织在一起,丰富了故事,突出了人物形象。前后照应。开头和结尾都有对“祝福”情景的描写,前后照应,与祥林嫂悲惨的结局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鲁镇”这一地点,集中在除夕“祝福”这一时间段,情节紧凑。使用对比手法。祥林嫂在年底祈福的热闹祝福声中悲惨死去,祝福与死亡、热闹与冷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文章主题。命题点1分析小说的某一叙述特征是什么小说的叙述特征,指小说在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叙述方式等方面的特征。怎么考指定答题方向,就题目给定的某个特点,分析其

42、效果和作用。常考的有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叙述节奏等。如2019年上海春季卷第8题、2018年全国卷第6题、2014年全国卷第11题的第(3)题。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洲国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

43、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

44、院监禁治疗。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董警士更

45、加忸怩了。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颗烟。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

46、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追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有删改)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小说.docx)为本站会员(QXX)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