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岷县二中 2018 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 语文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天空的表情 诗经里说 :“蝃蝀 在东 ,崇朝其雨” ,意思是说若东方见虹 ,立刻就要下雨。实际上我们见到虹的时候 ,天空中已在下雨 ,因为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 ,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成的。虹作弧形 ,红色在外 ,向内有橙、黄、绿、紫等色。虹的中心在地平线下 ,所以平时我们所看到的不过一个小半圆。虹的颜色捉 摸不定 ,时常更变。雨点直径
2、若在一公厘 以上 ,那红、黄、蓝、绿各色俱备 ,雨点直径若在一公厘以下 ,就不见红色 ,若在十分之一公厘 ,则虹即无光彩而作白色了。 和虹相类的现象在天空中还有晕。晕有大小两种 ,都以太阳或月亮为中心。大的晕是由于高云所成 ,云中的水点已结成冰。小的晕又名光环 ,是低云所成。古人有“月晕而风”之语 ,晕无论大小 ,都是风暴将临的预兆。太阳旁的晕 ,不但比月晕多 ,而且颜色亦更美丽 ,不过因阳光刺目 ,普通人不注意罢了。晕也有红、黄、青、绿各色 ,大的晕青色在外 ,红色在内 ,小的晕则相反。 日月云霞的颜色 ,往往可以预告未来的天气。宋代范成大诗“朝霞不出门 ,暮霞行千里”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同一
3、现象早晚得到不同的结果 ?从气象学上可以这样解释 ,在日中的时候 ,对流很盛 ,空中湿气易于凝结成云 ,到太阳落山的时候 ,若是空中湿气很重 ,云层一定很厚 ,不能见霞。晚上见霞 ,乃是空中湿气不多的表现 ,所以主晴。晚上地面因辐射而冷却 ,不应有对流 ,但成雾 ,雾是不会有色彩的。若是早上有霞 ,那就表示晚间发生对流 ,是将下雨的征兆了。 云的高低、方向和厚薄都可以为天气晴雨的预兆。在范成大的吴船录内有“庐山带帽 ,平地安灶。庐山紧腰 ,平地造桥” ,这谚语是很准确的。凡山岭的区域 ,云慢慢上升就是天晴的预兆 ,若是慢慢地下降 ,就是将下雨的预兆。夏天中午以前 ,若是满天是如堡垒般很厚的积雨
4、云 ,则当日下午即有雷雨。苏东坡诗“今日江头天色恶 ,炮车云起风欲作” ,但大块白色的积云 ,若不十分浓厚 ,虽满布天空 ,亦不降雨。所以俗谚叫“楼梯天 ,晒破砖” ,盖满天都是积云的时候 ,- 2 - 虽是一样高低 ,但看来总觉得近者高而远者低 ,形似楼梯 ,这是久晴的预兆。云行之方向亦可觇风雨 ,俗谚说“云行东 ,马车通 ;云行西 ,马溅泥” ,这也是很灵验的。但以天的颜色和一处的风云来做预告的根据总嫌不足 ,要预告 精确 ,必得多设气象台 ,各处用无线电联络起来 ,每天制图才能有效。 (选自竺可桢全集第二卷 ,有删改。 ) 【注释】蝃蝀 :音当地 ddng,虹。公厘 :毫米的旧称。 1.
5、下面对全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 A.从虹的颜色、形状可推知天气情况。 B.天空呈现出的各种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C.晕的大小、颜色都可以预报天气。 D.云呈现的高低、方向、厚薄与天气的关系。 2.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点上 ,由雨点反射到我们的眼帘而形成的。 B.日月云霞的颜色 ,往往可以预 告未来的天气。 C.晕有大小之分 ,大晕是低云所成 ,小晕是高云所成。 D.云向东移 ,预示着晴天 ;云向西移 ,预示着阴雨天。 3.依据文章内容 ,判断下面情境中四个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早上 ,妈妈说 :“孩子 ,上学时带上雨伞 ,昨晚我
6、看见月晕了 ,可能会下雨。 “ B.在阳台上 ,爸爸看见天边的晚霞 ,对妈妈说 :“快要下雨了 ,我们就不到公园散步了。 “ C.一群游客登上庐山 ,看见云慢慢上升 ,像戴了一顶帽子似的。其中一位高兴地说 :“明天也许是好天气 ,我们可以好好欣赏庐山的风景了 !“ D.体育中考前两天 ,班主任看见满 天都是积云 ,像楼梯似的 ,于是对同学们说 : “我估计 ,体育中考那天不会下雨。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笑 嫂 陈国炯 笑嫂喜欢笑,与人相见微微一笑,高兴时哈哈大笑,有时独自一人也偷偷地笑,好像每时每刻都在捡宝似的笑个没完。因
7、此,没见过笑嫂发愁时是个什么模样。 因为笑嫂爱笑,大家当面笑嫂笑嫂地叫,背后笑嫂怎么笑嫂怎么地夸,好像笑嫂的姓名就叫笑嫂。 - 3 - 笑嫂是我的师傅。我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铝轮厂 搞宣传,负责人事的小老头陪我到车间,对车间主任说,这小伙子到你车间实习一个月,你给他安排一下。车间主任长着八字胡子,看似匪气十足。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我后,说,一个学生娃,哪能干活。反正一个月后要坐办公室的,就去帮笑嫂做点事吧。车间主任唠唠叨叨的一番话中,我知道有个笑嫂,也有些受辱的感觉。车间主任唠叨完,亲自陪我去厂东边一个堆废料的塑料棚下,扯开嗓门喊,笑嫂,我给你送来一个徒弟,给你打个下手。车间主任的一咋呼,我不
8、但认识了笑嫂,还成了笑嫂的徒弟。 我很顺从地叫了笑嫂一声师傅,笑嫂听了高兴得咯咯地像母鸡 下蛋般笑。笑完了就说,你还真听小胡子的瞎话,什么师傅徒弟。笑嫂停了一下对我说,大家都叫我笑嫂,你也叫我笑嫂吧,我可不敢做你大学生的师傅呢。说完又咯咯地笑,把个笑嫂的雅号笑得名副其实。 笑嫂已是奔五的人了,却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女人的那种臃肿,而是清清秀秀,穿戴得也整整洁洁,十分素雅。笑嫂的活不笨重,也不怎么脏,她每天整理着送来的废过滤网,那些过滤网是用来过滤铅水的,用过后铝水沾在过滤网上结成了块。因为过滤网是铁的,沾在上面的是铝,铁几百元一吨,铝上万元一吨。把废铁网当铝卖,人家不要;把铝当铁卖,公司不干
9、。因此,笑嫂把沾在上面的铝块铝屑撬下来,分开卖,谁也不亏。 笑嫂做事很认真,一块块像翻找金子一般,有时我一不留神漏撬了几块,她会猫着腰,捡回来重新撬。这样一来,我也不好意思马虎了,做得一丝不苟。笑嫂还挺关心人,我进公司时是夏天,南方的夏天贼热,加上在似露天一样的塑料棚下,汗似下雨般流,一把把捋也捋不完。笑嫂见了心疼地说,大学生,你去找个地方凉快一下,这点活我做起来很轻松的。我当然不同意,笑嫂就说,还要我陪你啊。说完就咯咯地笑着,连推带搡赶我走。 笑嫂从来不到餐厅吃饭,她每次从餐厅里买来米饭,不打莱, 菜从家里带来,等吃饭的人走得差不多了,就打开饭盒,坐在塑料棚下吃起来。那些走过来走过去的人都会
10、与笑嫂打个招呼,笑嫂吃饭了?今天啥菜?还会有啥菜,这个星期吃咸鸭蛋呗。笑嫂咯咯咯地笑着回答,笑嫂的菜每星期换一种菜,咸鸭蛋,炒鸡蛋等等。 那天,我没去吃中饭,笑嫂吃完饭去了洗手间,我想笑嫂经常帮我洗饭盆,我也帮笑嫂洗一次。打开盛菜的铝盒子,里面的咸鸭蛋丝毫没动,完完整整地躺在盒内。当初没在意,后来想想有点问题,以后几天我特意偷看了笑嫂的菜盒,我终于明白,笑嫂一个咸鸭蛋要吃一个星期。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一位同事,同 事不满地瞪我一眼说,就你聪明?我闹了个大红脸。从此我不再看笑嫂的菜盒,也不再提及同一个菜要吃一个星期的事。 那次大地震后,公司开展捐款救援,笑嫂捐二百元,工会主席说,笑嫂你要不少捐一点
11、?- 4 - 笑嫂微微一笑说,多的拿不出,捐二百没问题。工会主席不再说什么了。 实习期满,我到宣传部搞宣传工作。那天工会去慰问贫困职工家庭,领导让我去拍照片,并写一篇通讯稿。走了几户后,一行人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巷里,叩开一扇墨绿色的斑驳的门。门一打开,一张笑脸呈现在大家面前,我有些诧异地叫道,笑嫂?笑嫂仍在笑,把大家让进屋,屋里灯光 暗淡,客厅也逼仄,几个人进去后有些拥挤。这时我才知道,笑嫂的丈夫几年前被车撞得瘫痪,长年卧床不起,公公早年已故,婆婆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需照料,一个女儿正在上初中,家里十分拮据。笑嫂照顾两个病人,负担一个学生,又要上班,还从社会上揽来了刺绣,挣几个外快,以补家用。可
12、想而知,笑嫂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我对笑嫂更是敬重了,有事没事总爱往笑嫂的工作场地跑。笑嫂依旧咯咯咯地笑,好像与那个沉重的家没有一点牵绊似的。 那次我与笑嫂聊得很开心,我忽然说,笑嫂你的心态真好。笑嫂知道我想说什么,顿了顿道,家里有这么多病 人,谁会不烦,如果我成天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我还活不活? 笑嫂叹口气说,我如果整天苦着个脸,人家见了我,也不会有好心情的。因此我得高高兴兴,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心情。说完笑嫂又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4.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前两段是说“笑嫂”这个名字的由来,同时交代出她和同事的关系、她乐观的精神以及她对周围人的影响,
13、这些都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 B笑嫂自己身处困境,却仍然为地震灾区捐 200 元,这与她每个星期换一种菜“咸鸭蛋、炒鸡蛋”的心理是一致的,不想人 家知道她家穷,要面子。 C“我”关注笑嫂的咸鸭蛋吃一个星期的事,是因为在“我”的心里想看笑嫂的笑话,所以同事才会“瞪我一眼”,说“就你聪明”。 D“我”开始叫笑嫂师父是“顺从”地叫,不是真心,但后来却对笑嫂“甚是敬重”,总往她工作场地跑,是因为受到了她精神的感染。 E文章没有直接记叙笑嫂家的困难,而是先写她的“笑”,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小说曲折有致,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5.小说中的“笑嫂”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 分) 6.作品为什么以“笑嫂”为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 分) - 5 -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7 9 题。 材料一 “精准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 2013 年 11 月 3 日 ,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调村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2014 年1 月 ,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 ,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 2014 年 3月 ,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实施精准扶贫 ,瞄准扶贫对象 ,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 2015 年 1 月 ,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