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 物理期末复习历年卷 (9).doc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776601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 物理期末复习历年卷 (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学期 物理期末复习历年卷 (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学期 物理期末复习历年卷 (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上学期 物理期末复习历年卷 (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 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如图所示是我们通过微信聊天时经常使用的表情包,如果将这个表情包放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 前,则它在镜中的像是() A B C D 3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 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4上课时,老师边讲课边向教室后面走动,如果以老师为参照

2、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学们是静止的 B教室前的电子白板是静止的 C教室里的桌凳是运动的 D老师手中的书本是运动的 5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 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7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8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密

3、度和体积关系的是() A B C D 9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他要拍摄 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把相机向上举高 B向前再走几步 C向后退几步 D向地面蹲下 10a,b 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物质的密度比 b 的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 210 3kg/m3 Cb 物质的密度是 a 的 2 倍 Da,b 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11人们说话时声带在。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选填“能”或“不能”)听 到回

4、声。 12北方冬天的暖气片一般安装在窗户的(填“上方”或“下方”),这是由于热空气的密度比冷 空气的密度要,而使室温升的快。 13一圆柱形容器,当装质量为 1kg 的酒精时,酒精的深度为 20cm,若用此容器装 1kg 的水,则 水的深度为 m(酒精0.810 3kg/m3)。 14如图所示,小狗吉米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突然,镜子从中裂成两半,并左右分开一段距离, 吓得吉米向后退了一大步,此时吉米在镜中的像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成个 像。 15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此时它的示数为,如果不甩,它(选填“能”或“不能”)直接测出高 烧病人的体温,读数时(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5、将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 16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 10cm 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10cm 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 所看到的是倒立的、(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三、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7长江三峡水库的容量约为 3.9310 10m3,这个水库最多能蓄水多少吨? 18 我国优秀运动员苏炳添在 2018 年国际田联挑战赛马德里站男子 100m 决赛中, 以 9.91s 的成绩 刷新了黄种人的百米记录。苏炳添的百米平均速度是多少?(小数点后保留

6、两位) 四、综合题(本题共 9 小题,第 19 题 6 分,20 题 4 分,21 题 4 分,22 题 4 分,23 题 4 分,24 题 4 分,25 题 2 分,共 28 分) 19如图所示,根据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21根据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2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 射角。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7、(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A 沿 EO 射到 O 点,若将纸板 B 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 光线是否在内,此时在纸板 B 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B 沿 FO 射到 O 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 23小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 5mm 和 2mm 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 5cm,将点燃的蜡烛由 A 点移至 B 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 成的像的距离是 cm。 (3)确定像的位置后,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看到白纸上

8、有蜡烛 A 的 像,由此小峰认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你认为小峰的结论是。 (4)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水平移动,则像(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24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活动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负责的实 验小组测量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 间 /min 0123456789 温 度 / 9 0 9 2 9 4 9 6 9 7 9 8 9 8 9 8 9 8 9 8 (1)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2)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水的沸点为;烧杯口有大量

9、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 是。 (3)通过实验可得: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25 小 明 想 探 究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 现 有 两 个 凸 透 镜 , 焦 距 分 别 为 10cm 和 20cm 。 (1)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 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明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 (选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所

10、成的像的亮 度将(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4)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的环境应该(选填“较亮”或“较暗”)为好。 26学完“眼睛和眼镜”的知识后,小明自制了一个水透镜,如图甲所示,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 注水或往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小明想利用这个水透镜来研究近视眼的成因。 (1)小明把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此时在光屏上成像如图乙所示。要想模拟 眼睛的成像情况,小明需要把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 的实像 A。 (2)接着小明要想研究近视眼的成因,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他要用注射器(选填“向 水透镜中注水”或“

11、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然后向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 B,则 实像 B 要比实像 A(选填“大”或“小”)。 27 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 小云只用一架天平就测出了一小块鹅卵石的密度。 请你按照小云的思路, 将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天平测量鹅卵石的质量为 m1; (2)将鹅卵石用细线系好,放入烧杯中,向烧杯里加满水,用天平称量烧杯、石块、水的总质量 为 m2; (3)。 请你根据小云的实验步骤,写出计算鹅卵石密度的表达式:石。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

12、,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 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分析】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它与物体振幅有关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根据这个内容,对本题进行分析。 【解答】解:因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说明响度与离声源距离有 关。例如:当我们听不清某个人说话的声音时,总是强调对方要“大点声”,就是要求对方说话时响度 大;同理,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故 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响度知识的了解,并要掌握与响度有关的

13、因素。 2如图所示是我们通过微信聊天时经常使用的表情包,如果将这个表情包放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 前,则它在镜中的像是() A B C D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来判断像的形状:平面镜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同,对应点连线与镜 面垂直。 【解答】 解: 根据表情包的像与表情包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表情包与表情包的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作出表情包的像。如图。 故选:B。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能熟练应用。 3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 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分析】

14、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 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 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解答】解: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汽化(蒸发)为气态,弥漫在空气中。 故选:A。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 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4上课时,老师边讲课边向教室后面走动,如果以老师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学们是静止的 B教室前的电子白板是静止的 C教室里的桌凳是运动的 D老师手中的书本是运动的 【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

15、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 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 A、上课时,老师边讲课边向教室后面走动,老师相对于同学们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老师为参 照物,同学们是运动的,故 A 错误; B、上课时,老师边讲课边向教室后面走动,教室前的电子白板相对于老师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 老师为参照物,教室前的电子白板是运动的,故 B 错误; C、上课时,老师边讲课边向教室后面走动,教室里的桌凳相对于老师位置发生变化,以老师为参 照物,教室里的桌凳是运动的,故 C 正确; D、上课时,老师边讲课边向教室后面走动,老师手中的书本相对于老师位置保持不变,以老师为 参照物,老师手中的书本是

16、静止的,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运 动状态的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霜是由水 蒸气放热凝华成的小冰晶。 【解答】解:“树挂”和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于物态变化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各物态变化

17、是解题关键。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 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 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m/s; (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物体发生振动;介质向外传声;良好的听觉器官;频率在人 的听觉范围之内;有足够的响度。 (3)超声波用来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4)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 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 度更

18、快,故 A 错误; B、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 耳才能听到,故 B 错误。 C、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实用,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就说明了声波可 以传递能量。故 C 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 分析,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7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D用镜子增

19、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分析】生活中的光现象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 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 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筷子弯折、 池水变浅、凸透镜成像等。 【解答】解: A、看见水中的鱼儿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不是光的直线传播,故 A 错误; B、太阳下人影相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 B 错误; C、近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的发散

20、作用,属于凹透镜,故 C 错误; 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 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8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密度和体积关系的是() A B C D 【分析】首先看清图象的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再观察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对照选项确定 选项的说法与图象是否符合。 【解答】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故 C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图象信息题,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看清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然后根据相关 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

21、。 9如图所示,某同学欲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他要拍摄 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把相机向上举高 B向前再走几步 C向后退几步 D向地面蹲下 【分析】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说明此时的像太大,因此要采取措施使凸透镜成的像减 小,由此入手解决此题。 【解答】解: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中,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物体所成的 像逐渐变大,并且像距离凸透镜越来越远。 因此要使此时的像减小,就要使凸透镜逐渐的远离树木,即照相机远离树木,故应向后退几步。 故选:C。 【点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主要要求之

22、一。本题是捕捉 了生活中照相的情景,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10a,b 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物质的密度比 b 的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 210 3kg/m3 Cb 物质的密度是 a 的 2 倍 Da,b 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 求出 a、b 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与质量、体积无关。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 VaVb210 3m3时,m a1kg,mb4kg, 则

23、a、b 的密度分别为: a0.510 3kg/m3, b210 3kg/m3, ab,即 a 物质的密度最小,且 b 物质的密度是 a 物质密度的 4 倍,故 AC 错误,B 正确;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a、b 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 D 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密度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 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 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单位。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11人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不能(选填“能”或“不 能”

24、)听到回声。 【分析】(1)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当然人在讲话或唱歌时,声带会振动。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因为月球上是真空的,故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对着山崖喊话不能听到回声。 故答案为:振动;不能。 【点评】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牢记: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12北方冬天的暖气片一般安装在窗户的下方(填“上方”或“下方”),这是由于热空

25、气的密度 比冷空气的密度要小,而使室温升的快。 【分析】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冷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轻者向上,重者向下。打开暖气后,热空 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房间的气温基本平衡。 【解答】解:暖气片对空气进行加热时,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 会下降,所以想要对整个房间加热,暖气片就要装在室内的下方。 故答案为:下方;小 【点评】 该题考查了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是一道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的好题。 13一圆柱形容器,当装质量为 1kg 的酒精时,酒精的深度为 20cm,若用此容器装 1kg 的水,则 水的深度为 0.16m(酒精0.810 3k

26、g/m3)。 【分析】 先根据公式 V算出 1kg 酒精的体积, 然后再根据公式 S算出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 再根据公式 V算出 1kg 水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 h就可以算出水的深度。 【解答】解: 由 得 1kg 酒精的体积: V酒精1250cm 3, 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 S62.5cm 2, 1kg 水的体积: V水1000cm 3, 则水的深度: h水16cm0.16m。 故答案为:0.16。 【点评】 解答本题需要围绕两个公式进行分析: 和 VSh, 计算液体体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还有另一种解法比例法:本题已知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则水和酒精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又因为它 们都装在同一

27、个圆柱形容器中,所以底面积相同,则可以得出水和酒精的深度与密度成反比,据此列出 等式求水的深度。 14如图所示,小狗吉米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突然,镜子从中裂成两半,并左右分开一段距离, 吓得吉米向后退了一大步,此时吉米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 成 1 个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 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由此分析突破此题。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 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镜子分开后,吉米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由

28、于两个镜子 还在一个平面内,此时还是成 1 个像。 故答案为:不变;1。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像 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虚像。 15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此时它的示数为 35.8,如果不甩,它能(选填“能”或“不能”)直 接测出高烧病人的体温,读数时可以(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 【分析】根据分度值读数;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 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 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

29、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 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解答】解: 由图可知,一摄氏度之间有十个小格,故分度值为 0.1;其示数为 35.8;高烧病人的体温高于 35.8,体温计液注会上升,能直接测出高烧病人的体温; 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 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故答案为:35.8;能;可以。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在使用体温计之前,别忘了“甩一下”。 16 如图所示, 小勇利用焦距为 10cm 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 应将手指放在距放大镜小于 (填 “大于”、“小

30、于”或“等于”)10cm 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 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分析】 题目中给了两种凸透镜成像的情况, 分别利用每种告诉的已知条件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来 确定:物距的范围、像的性质。 【解答】解:第一种情况,要用它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则此时的凸透镜就作为一个放大镜使用,放 大镜是利用了凸透镜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工作的。因为焦距为 10 厘米,故应将凸透镜放 在距手指小于 10cm 的位置。 第二种情况是用这个凸透镜去观察窗外远处的景物,此时的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要大于该透镜的 2 倍焦距,由凸透镜成

31、像规律可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小于;缩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三、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7长江三峡水库的容量约为 3.9310 10m3,这个水库最多能蓄水多少吨? 【分析】已知水的体积和密度,根据密度变形公式 mV 可求水库的蓄水量。 【解答】解:由 可得,水库的蓄水量: mV1.010 3kg/m33.931010m33.931013kg3.931010t。 答:水库的蓄水量是 3.9310 10t。 【点评】 本题考查质量的计算, 根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 解题过程

32、中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8 我国优秀运动员苏炳添在 2018 年国际田联挑战赛马德里站男子 100m 决赛中, 以 9.91s 的成绩 刷新了黄种人的百米记录。苏炳添的百米平均速度是多少?(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分析】已知苏炳添百米所用时间,利用公式 v得到平均速度。 【解答】解:苏炳添的百米平均速度: v10.09m/s。 答:苏炳添的百米平均速度是 10.09m/s。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四、综合题(本题共 9 小题,第 19 题 6 分,20 题 4 分,21 题 4 分,22 题 4 分,23 题 4 分,24 题 4 分,25 题 2 分,共 2

33、8 分) 19如图所示,根据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 相等”。 同时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 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 夹角。 【解答】解: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30,所以入射角为 903060,故反射角也为 60;过入射点垂直于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左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 示: 【点评】在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时,注意一些技巧:反射角等

34、于入射角、法线垂直反射面、法线为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等;求反射角的大小,注意用平面几何角度关系。 2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 MN 中所成的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 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 AB 的像。 【解答】解: 分别作出物体 AB 端点 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虚线连接 A、B即为 AB 在平面镜 中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 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

35、即为物体的像。 21根据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对于凸透镜,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 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 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2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 于入射角。 实验次

36、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A 沿 EO 射到 O 点,若将纸板 B 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 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 B 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B 沿 FO 射到 O 点,光将沿图中的 OE 方向射出。 【分析】(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看反射角与入射角间的关系,然后得出结论。 (2)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为验证这个结论,可以将纸板沿法线方向向 前或向后折。 (3)知道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37、 【解答】解:(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 在纸板 B 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当光贴着纸板 B 沿 F0 射到 O 点,光将沿 OE 方向射出。 故答案为:(1)等于;(2)同一平面;不能;(3)OE。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即可正确解题;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3小峰在“探究平面镜成

38、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现有厚度分别为 5mm 和 2mm 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 5cm,将点燃的蜡烛由 A 点移至 B 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 成的像的距离是 20cm。 (3)确定像的位置后,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看到白纸上有蜡烛 A 的 像,由此小峰认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你认为小峰的结论是错误的。 (4)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水平移动,则像不(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

39、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 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3)根据平面镜成虚像,而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分析解答。 (4)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分析解答。 【解答】解: (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 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 2mm 厚的; (2) 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 5cm, 将点燃的蜡烛由 A 点移至 B 点, 此时它与玻璃板的距离为 25cm 10cm,像与玻璃板的距离为 10cm,则它与像的距离为 10cm+10cm20cm; (3)光屏只能承接实

40、像,不能承接虚像,因此该同学应该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而不是透过玻 璃板观察光屏,看到光屏上有蜡烛 A 的像。所以小峰的结论是错误的; (4)实验中将玻璃板水平移动,物体没有移动,故根据平面镜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可知, 像不会移动。 故答案为:(1)2;(2)20;(3)错误的;(4)不。 【点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 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 24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活动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负责的实 验小组测量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 间

41、/min 0123456789 温 度 / 9 0 9 2 9 4 9 6 9 7 9 8 9 8 9 8 9 8 9 8 (1)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大小变大(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2)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水的沸点为 98;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 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3)通过实验可得: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分析】(1)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体积减小,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体积不断增大; (2)壶口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

42、度 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3)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1)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体积变大; (2)由表格数据知,水在 5min 开始沸腾,沸腾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水保持 98不变,这个不变 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 98。 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3)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 (1)变大; (2)98;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3)升高;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

43、热量;液体沸腾的特点: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5 小 明 想 探 究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 现 有 两 个 凸 透 镜 , 焦 距 分 别 为 10cm 和 20cm 。 (1)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 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2)小明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放 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所成的像的亮 度将变暗(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44、 (4)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的环境应该较暗(选填“较亮”或“较暗”)为好。 【分析】(1)据图看出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再据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分析判断即可。 (2)由图知,蜡烛处于 2 倍焦距之外,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在光的折射 中,光路是可逆的,分析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像的性质。 (3)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 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4)透镜成像时,前后光线相差越大,实验效果越明显,蜡烛的像越明显。 【解答】解:(1)此时通过凸透镜在

45、光屏上能成一个实像,据图能看出,此时在光屏上成一个倒 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物体在 2 倍焦距以外,即 u30cm2f,即 15cmf,已知两个凸透镜的焦距 分别为 10cm 和 20cm,所以小明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2)由图知,蜡烛原来处于 2 倍焦距之外,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这个像 是实像;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当把蜡烛放在光屏位置,光屏放在原来蜡烛的位置,即此时物 体处于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小虫落在透镜上后,整个物体发出 的光虽有一小

46、部分被挡住, 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 因此, 像与原来相同, 大小不变; 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故亮度会变暗。 (4)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暗,这样成的蜡烛的像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1)10;(2)放大;(3)变暗;(4)较暗。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 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善于总结规律。 26学完“眼睛和眼镜”的知识后,小明自制了一个水透镜,如图甲所示,利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 注水或往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焦距。小明想利用这个水透镜来研究近视眼的成因。

47、 (1)小明把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此时在光屏上成像如图乙所示。要想模拟 眼睛的成像情况,小明需要把蜡烛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倒立、缩 小的实像 A。 (2)接着小明要想研究近视眼的成因,保持蜡烛和水透镜的位置不动,他要用注射器向水透镜中 注水(选填“向水透镜中注水”或“从水透镜里往外抽水”),然后向左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得到 清晰的实像 B,则实像 B 要比实像 A 小(选填“大”或“小”)。 【分析】(1)人的眼睛好比是一架照相机,即物体处于晶状体的 2 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时对于凸

48、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2)凸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强,焦距越短,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1)据图能看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若想使得该实验中得到一个倒 立、缩小的实像,即让像变小,故应该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故将蜡烛向左移动,将光屏也向左移 动;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造成的,故小明要想研究近视眼的成因,保持蜡烛和 水透镜的位置不动,让晶状体变厚,故他要用注射器向水透镜中注水,同时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得其折 光能力变强,所以像会向左移动,即像距减小,同时像也会变小; 故答案为:(1)左;(2)向水透镜中注水;左;小。 【点评】知道近视眼的成因,并熟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7 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 小云只用一架天平就测出了一小块鹅卵石的密度。 请你按照小云的思路, 将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天平测量鹅卵石的质量为 m1; (2)将鹅卵石用细线系好,放入烧杯中,向烧杯里加满水,用天平称量烧杯、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物理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八年级上学期 物理期末复习历年卷 (9).doc)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