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化学 (广东专用) 专题十九 化学图表题 1.(2020陕西A,9,2分)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l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 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 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Na2CO3和H2SO4 B.b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OH- 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溶液的pH不断增大 答案答案 C 由图像可知加入Ba(OH)2稀溶液后一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的溶质中肯
2、定含有HCl, 肯定不含H2SO4,而Na2CO3和HCl不能共存,因此肯定不含Na2CO3。滴入一定量Ba(OH)2稀溶液后,才有沉 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含有CuCl2。综合以上分析,A项正确;B项,a点时HCl与Ba(OH)2完全反应生成 BaCl2和水,b点时Ba(OH)2与CuCl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BaCl2和Cu(OH)2沉淀,则b点烧杯内溶液中只含BaCl2 一种溶质;C项,c点时Ba(OH)2过量,同时溶液中还有生成的BaCl2,所含阴离子除了OH-还有Cl-;D项,沉淀出 现前HCl被消耗,溶液的pH不断增大。 2.(2020江西,10,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3、的是( ) A.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B.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向一定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向一定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答案答案 C A项,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当过氧化氢反应完全后气体质量不变, 图像中会出现一条水平线;B项,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 二磷,固体质量应增加;C项,向一定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和 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氢氧化铜沉淀,最后氢氧化钡过量,氯化钡质 量不变,图像正确反
4、映了对应变化关系;D项,向一定量的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未加入硝酸银溶液时,溶 液质量为零,起点不对。 3.(2020山东潍坊,20,2分)将质量相等的Mg、Al、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三份稀 硫酸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答案答案 C 相同质量的镁、铝、锌与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和加入稀硫酸的 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当稀硫酸的质量在0m1之间时,生成氢气的质量:Al=Mg=Zn,故A正确;当稀硫酸的质量在m1m2之间时, 生成氢气的质量:Al=MgZn,故D正确;当稀硫酸的质量大于m2时,生成氢气的质量:AlMgZn,故B正 确
5、。故选C。 方法总结方法总结 等质量的Fe、Mg、Al、Zn四种金属与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反应速 率:MgAlZnFe,生成氢气的质量:AlMgFeZn;等质量的Fe、Mg、Al、Zn四种金属与等质量、等浓 度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要么金属都有剩余,要么Zn恰好完全反应,Al、Mg、Fe 有剩余,消耗四种金属的质量比为56241865。 4.(2019广东,14,2分)取一定量打磨后的铝片于某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有关 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 答案答案 B 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H2的质量会随稀盐酸的加入而增大,
6、直至将铝片消耗完,不再 放出H2,故A正确;2Al+6HCl 2AlCl3+3H2,容器溶液的质量会随稀盐酸的加入而增大,反应完毕后, 再加入稀盐酸,溶液增加的质量就只是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容器中溶液质量增加幅度会减慢,故B错误; 铝片的质量会随稀盐酸的加入而减小,且最终完全溶解,故C正确;容器中的铝片由单质变为Al3+,铝元素 的质量没有变化,故D正确。 审题技巧审题技巧 B项,注意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否则易忽略反应完成后溶液的质量变化而错选。 5.(2017广东,14,2分)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B.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硝酸铵溶
7、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D.发生的反应为:2KNO3 2KNO2+O2 答案答案 D 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使氯酸钾分解反应完成的时间缩短,故A错误;对于碳酸钙与足量 同浓度稀盐酸的反应,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B错误;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然后再逐渐恢复到室温,故C错误;质量减小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大的是生成物,故该反应为硝酸钾分解生 成亚硝酸钾和氧气,配平可得化学方程式:2KNO3 2KNO2+O2,故D正确。 6.(2019内蒙古包头,6,2分)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 中加入足量的铁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
8、 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 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 入足量的镁和铝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 氧气 答案答案 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开始时溶液的质量不为零,故A错误;向一定质量的氢 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增加的溶剂质量为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和加入的稀盐酸中水的质量,当氢氧 化钠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增加的溶剂质量只有加入的稀盐酸中水的质量,因此图像出现折线,故B正确;足 量的镁和铝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产生等质量氢气时,消耗铝的质量小于镁,故C错误;加 热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中都含有氧元素,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零,固体中氧元素 质量也不为零,故D错
9、误。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易错选C。横坐标表示的是金属的质量,不是反应时间。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酸与足量的 金属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但消耗铝的质量小于镁的质量。 7.(2019重庆A,16,2分)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 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答案答案 B 向HCl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首先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钠和 水,然后跟CuCl2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故沉淀过一会儿才会产生,故正确。氢氧化钠与混合溶液完全反 应后,氯元素完全转化到氯化
10、钠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会改变,故正确。 根据HCl+NaOH NaCl+H2O、CuCl2+2NaOH Cu(OH)2+2NaCl判断,反应后溶质的总质量先增 大、后减小,故错误。氢氧化钠与HCl反应时有水生成,即HCl与NaOH反应时,溶液溶剂增加的质量为 加入NaOH溶液中的H2O和生成H2O的质量之和;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溶剂增加的质量仅为 NaOH溶液中的水的质量,故正确。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解答图像题时,应关注“两标三点一趋势”,即横坐标、纵坐标、起点、拐点、终点和图像 走势。 8.(2018陕西A,15,2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
11、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答案答案 C 根据题图可以判断出该实验是向氧化铜中逐渐滴加稀盐酸,A错误。n点表示氧化铜和稀盐 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表示稀盐酸过量,因此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是相等的,B错误。n点对应 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铜,m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氢,在蒸发时氯化氢挥发,因此两点对应 溶液蒸发结晶后所得固体均为CuCl2,C正确。纵坐标是溶液的总质
12、量,因此题中曲线可以反映溶剂质量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D错误。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 CuCl2+H2O,图像曲线起点为0,因此可 以确定是向氧化铜中逐渐滴加稀盐酸,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固体氧化铜发生反应进入溶液中,溶液总质量 增加较快,达到n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加变缓慢。 9.(2020广东,21,10分)某实验小组探究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用注射器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见下表),实验中使用传感器装置测算生成O2的质量(圆底烧瓶内气 压变化在安全范围),绘制氧气质量随时间变
13、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实验编号 H2O2的质量分数(%) H2O2溶液的体积(mL) 对应曲线 3.4 10.0 a 2.4 10.0 b 1.7 10.0 c(待绘制) (1)实验前需准备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若要配制100.0 g质量分数为2.4%的H2O2溶液,需质量分数 为30%的H2O2溶液 g。 (2)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从曲线a、b中,可得出的结是 。 (3)计算实验条件下H2O2完全分解所得氧气的质量,并写出具体计算过程(1.5%5.0%H2O2溶液的 密度取值1.0 g/mL)。 (4)在图2中画出曲线c的大致位置及趋势。 答案答案 (1)8.0(2分) (2)H2O2溶液
14、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分解越快(2分) (3)解:设实验条件下H2O2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 2H2O + O2(1分) 234 32 10.0 mL1.0 g/mL3.4% x(1分) =(1分) x=0.16 g(1分) 答:实验条件下H2O2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16 g。(与设合并1分) (4)曲线c如图所示(1分) 2 34 32 10.0 mL 1.0 g/mL3.4% x 解析解析 (1)设需要30%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m,m30%=100.0 g2.4%,m=8.0 g。(2)根据图像可以看出, 在相同时间内,曲线a上的点都高于曲线b上的点,说明曲线a对应
15、的实验生成的氧气质量大,而曲线a表示 的是较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曲线,所以可以看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 快。(4)曲线c对应的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浓度最小,反应速率最慢,与a和b相比,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氧气 质量小,且体积相同的溶液中含有的过氧化氢质量最少,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最小,因此曲线c位于 曲线b下方。 10.(2020海南,20,6分)如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 图像。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当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mL; (3)请在虚线框内将b点时溶液中的微粒补充完整。 答案答案
16、(1)HCl+NaOH NaCl+H2O (2)10 (3) 解析解析 (1)氢氧化钠和盐酸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 H2O+ NaCl;(2)由题图可知,当溶液呈中性时,pH=7,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 mL;(3)b点时,盐酸已反应完 全,且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因此溶液中除了有生成的氯化钠和水外,还有过量的氢氧化钠,而从离子角度分 析,溶液中应该含有Na+、Cl-、OH-、H2O,因此在图中需补充Na+、OH-。 1.(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9,2分)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教师专用题组 A.电解水 B.向两份完
17、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答案答案 C A项,电解水时,生成H2和O2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错误。B项,等质量的锌与铁参加 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较锌生成的氢气多,故错误。C项正确。D项,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稀释时随着水 的不断加入,溶液碱性减弱,溶液pH无限接近7,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错误。 2.(2017江西,10,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答案答案 C 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总质量减小,A图像错误;镁条燃烧 生成氧化镁固体,反应前的镁条也是固体,图像
18、走势正确,但起点不能从原点开始,B图像错误;石灰石高温 煅烧后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固体的总质量减小,但最终不为零,C图像正确;铜和硝酸银 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固体的总质量增大,D图像错误。 3.(2017福建,10,3分)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下图横坐标x表示 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M N y A 水 氧化钙 溶液的温度 B 水 氢氧化钠 溶液的pH C 饱和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硫酸铜溶液 铁粉 溶液的质量 答案答案 D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19、,温度应升高,A不合理;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且在达到 饱和前加入氢氧化钠越多,溶液的pH越大,因此pH应从7开始增大,B不合理;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 化钠,氯化钠不会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不合理;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 成铜和硫酸亚铁,每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会生成64份质量的铜,故溶液质量减小,当硫酸铜完全反应时 溶液质量不再变化,D合理。 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首先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再分析在M物质中加入N物质后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的变化, 重点看起始点、转折点、终点,以及线的变化趋势。 4.(2019北京,16,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
20、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 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 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 g) 蛋白质/g 脂肪/g 淀粉/g 钙/mg 磷/mg 维生素C/mg 1.52.3 0.40.94 17.528.0 1160 1568 2040 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 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 图1 图2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 削掉,也不宜食用。 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
21、、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原文作者宋国安、杨铭铎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钙”指的是 (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60 min内, (填序号,下同)。 A.浸泡30 min比10 min脆性分值高 B.浸泡10 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 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黏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 (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 。 (4)变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 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变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 答案答案 (
22、1)元素 (2)ABC (3)在120 min内,浸泡时间越长,土豆片的淀粉含量越低 (4)当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多食可导致中毒 (5)ACD 解析解析 (1)题表1是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表,其中钙含量是指钙元素的含量。(2)分析题图1的柱 状图,对比可得出浸泡30 min比10 min脆性分值高;浸泡10 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随着浸泡时 间的增加,黏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选ABC。(3)题图2横坐标表示浸泡时间,纵坐标表示维生素C含 量、淀粉含量,分析题图2曲线的变化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在120 min内,浸泡时 间越长,土豆片的淀粉含量越低。(4)由题短文中信息可知,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 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故变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5)综合分析题图表及文字信息,可得出选项A、 C、D均正确,B错误。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解题时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并精准把握文字与图像中的信息,准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