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语文 (浙江专用)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 A组 20162020年浙江中考题组 1.(2020杭州,20)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6分)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 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 白云相送大江西。 【知背景】 甲诗略。 乙诗: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 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析场景】 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
2、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 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1)乙诗前两句 。 【赏写法】 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 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2)乙诗后两句 。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融情入景特点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抓住诗歌的关键词,明确所描写的景物,从 而更好地理解诗歌蕴含的感情。根据乙诗的题目,抓住“送”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秋”交代了作诗的 时间,“青枫飒飒”“雨凄凄”营造了一种凄凉、迷蒙的氛围;“遥看”则表达了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 情。再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友人被
3、贬至江西,又是在这样一个凄凉的环境中,前路未知,那么诗人对友人的 担心也就体现出来了。 答案答案 (1)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 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 (2)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 “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能力。乙诗的后两句中,“怜”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宽慰, “白云相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里用“白云”代替自己护送友人,同时“白云”又有“高洁”的意味, 隐含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激
4、励。 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诗中意象,扣住画面特 点,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2020金华,13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唐裴迪 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答裴迪 唐王维 森森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 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这是一组赠答诗,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 ”相应和。(1分) (2)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这一问
5、一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要分析。(3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积雨晦空曲”,“积雨” 可见雨势厚重,“晦”是秋雨绵绵导致的天色昏暗的样子,这句描写了高峻险要的山峰中因厚重的雨势而 显得昏暗。其次理解王诗意境,找出同样表现秋雨绵绵、天空晦暗的句子。王维诗中的“苍苍秋雨晦” 描写了秋雨绵绵,天空晦暗的样子,表现了秋雨的厚重感,写出了秋雨带来的阴湿天气,向远处望去,一片苍 茫,晦暗不明。所以这两句诗相应和。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仔细阅读题目,由上题题干中“赠答诗”三个字,可知两 人之间交往甚密,感情很好。诗题中
6、的“辋口”,就是王维隐居之所他的辋川别墅在终南山。裴迪问 “南山复何在?”表达了他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之情。而王维回应“心知白云外”,终南山在白云之上,在 他的心坎上,这就是他对出世隐居生活的向往,表明他和裴迪互相关心,志趣相投,他们都能够不为外物所 扰,向往归隐的生活,也表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 答案答案 (1)苍苍秋雨晦 (2)裴迪以“南山复何在”问候,表达对王维的思念与牵挂;王维以“心知白云外”应答,表达自己懂裴迪, 裴迪也懂自己,都不为外物所扰。可见两人情谊深厚,彼此是知音。 3.(2020衢州,1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浣溪沙 宋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
7、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清屈大均 一片花含一片愁,愁随江水不东流。飞飞长傍景阳楼。 六代只遗芳草在,三园空有乳莺留。白门注容易白人头。 注 白门:金陵(今南京),明朝都城。 结合内容,比较这两首词情感的异同。 解析解析 两首词都写“愁”,但因为作者不同的人生境遇而有着不同的内涵。第一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 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不在于锦绣文字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充满富 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也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 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第二首词上阕写景,写
8、花,写江水,写景阳楼,无一不透着一个“愁” 字,其实景本无情,真正“愁”的是观景的人。下阕叙事兼抒情。借用“白门”与“白头”说往事令人愁 生白发,联系写作背景,作者屈大均为明末清初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所以这里的愁是亡国之愁。 答案答案 示例:晏词用“重帘”“燕”“晚花”“凉波”等意象写环境凄清冷落,“好风”“疏雨”写人孤 身独处,表达词人叹息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屈词用“花”“水”等意象来强化愁情,用“遗” “空”写故国依旧而人事已非,借“白门”与“白头”说故都往事令人愁生白发,表达词人江山巨变后的 痛苦。两首词都写“愁”,晏词写的是个人闲愁,屈词写的是亡国之愁。 知识拓展知识
9、拓展 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 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 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 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 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10、答案答案 通过“天涯”“叹”等词读出了诗人的飘零孤寂,从“雨打芭蕉”声比空阶滴沥的雨声让人听着 更断肠,进一步感受到了他的愁思深重。 4.(2020浙江温州,15)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20分) 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的能力。这首诗写诗人在秋季雨夜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感叹自己的飘零 孤寂,抒发自己的深重愁思。“天涯此夕叹飘零”,“天涯”“叹”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由“肠 堪断”可看出,“空阶滴沥”的雨声让诗人的心情悲伤到了极点。一个“更”字表明“雨打芭蕉”的声 音让人更加悲伤,表现了诗人此
11、时的深重愁思。 5.(2019杭州,2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6分)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 素舸:不加装饰的船。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2分)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4分) 解析解析 (1)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概括意境。“西溪独泛”抓住一个“独”字,可 以看出当时诗人是独自一人在西溪泛舟,又写到了“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
12、可以联想 到一位隐士的隐居生活,由此可知,营造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2)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思是诗人的内心世界无人知道,只有一轮明月在他左右; 接着分析本诗尾联表情达意的手法,可知这两句诗也是通过明月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据此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答案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 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做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6.(2019宁波,17)古诗阅读。(5分)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13、 牧 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5分) 解析解析 两首诗都描绘了牧童悠闲的生活状态,但两首诗又有所不同,牧童词中的“不怕猛虎欺黄犊” 和牧童中的“无是亦无非”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可抓住这两点来写其不同之处。 答案答案 (示例1)一样。牧童词“芦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 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 往。 (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
14、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 人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 归”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5分。结合具体诗句1分, 明确牧童形象2分,明确生活向往2分) 7.(2018杭州,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 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蛱(ji )蝶:蝴蝶。 (1)
15、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2分)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3分) 解析解析 (1)审清题目要求,找到写出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文字,符合此季节特点的是“麦花雪白”或“菜花 稀”。高诗中能凸显暮春季节特点的三个字显而易见是“花落尽”。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衬托手法是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事物来陪衬突 出另一事物。范诗“无人过”“蜻蜓蛱蝶飞”形成对立条件,初夏正是农忙时节,四顾无人,可见农事繁 忙;高诗中“花落尽”与“蝶来多”形成对比,可见蜂蝶都来到了菜畦,让人
16、立即联想到菜花的繁盛。 答案答案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 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8.(2017湖州,1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3分) 从军行 唐陈羽 海注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海:湖泊。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A B C 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归园田居(其三
17、)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的能力。从军行是一首描写风雨中行军的诗。一、二句写行军 环境的严酷。第三句中,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不见人”造成悬念,从而引出第四句。风中红旗 不乱,已足见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勃,体现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 前的精神。A.该诗写诗人山中幽居的景象,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B.该诗描写了作者归隐后的田园生 活,表达了作者对
18、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黑暗的批判。C.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 豪迈。具体来说,一、二句写敌军的溃退,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由 此可知选C。 答案答案 C 理由:(1)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2)两首诗都写出了环境的恶劣;(3)两首诗都有 “雪”这个意象;(4)两首诗都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风貌;(5)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 的英雄气概。(两点理由即可) 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1.(2020北京,910)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1)(2)题。(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19、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 的自然之景,抒发了 之情。(2分)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 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歌前两句的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 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诗句中的“白日斜”意思是:日落西斜,即红日西 沉。“浩荡离愁”则是作者情感的体现,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愁”,形容诗人
20、离别时的愁绪很深。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意境十分优美。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诗人抓住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 情。其中“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己亥杂诗是诗人辞 官归乡途中之作。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自己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不忘报国之 志,无私奉献。 答案答案 (1)(示例)白日斜(日落、夕阳西下) 离别的忧伤(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2)(示例)春晓中,诗人借落花表达了惜春之情。己亥杂诗中,诗人借落花表达了虽然辞官,但仍会 关心国家前途
21、命运的爱国之情。(共3分。孟浩然的诗,1分;龚自珍的诗,2分) 2.(2020四川成都B卷,12)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过摩诃池(其二) 宋 祁 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 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注东海不为田? (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 注 争教:怎么能让。 (1)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是否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请结合本 诗,简说观点及理由。(2分) (2)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人“过摩诃池”时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分) A.乐 B.叹 C.伤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比较分析题,首先考生需要知道A卷说明文中
22、关于 “仙湖”景象的描绘呈现出怎样的氛围特点,再对比分析本诗中“仙湖”的景象特点。A卷说明文中的仙 湖是美丽繁华的游览胜地,而本诗中所表现的摩诃池没有“帛阑船”停靠岸边,只有“麦陇连云树绕天”, 没有繁华热闹的商业活动,也没有秀丽优美的景色,呈现一片冷落衰败的气象,所以不符合。 (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分析诗人的情感时,要立足于诗歌营造的意境,再抓住其中抒发情感 的诗句进行分析。前两句表现的是衰败、冷落的景象,奠定了诗歌凄婉、哀伤的情感基调。后两句由关 键词“百岁兴衰”可知,诗人在感叹世事无常、王朝兴衰的历史变迁。结合全诗,前两句写景,展现了摩诃 池美好风光不再的衰败,后两句抒情,
23、抒发了历史变迁的感叹。所以选B。 答案答案 (1)不符合,因为本诗描绘的摩诃池景象冷落、衰败。 (2)B。作者因昔日的热闹场面变为麦陇连云、树木绕天的衰败景象而感叹历史变迁的必然。 3.(2020福建,4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
24、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2)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艺术手法的能力。D项,“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 描写景物”表达有误,两首诗歌并未涉及嗅觉角度。由语境可知甲诗中的“闻”是听说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的分析把握能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先通过对暮春景 物的描写,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夜
25、上受降城 闻笛前两句通过写景,交代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做铺垫;后两句写芦管声引发戍 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答案答案 (1)D (2)甲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乙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 征人思乡的愁绪。(意思答对即可) 4.(2020江西,67)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4分) 庆清朝慢 踏青 宋王 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 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 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注 东
26、君:楚辞 九歌里有“东君”,这里是借用来称春神。小双鸾:指古代妇女鞋上绣成的鸾 凤。饾饤(d u d ng):本形容堆砌罗列貌,此处形容天气变化多端。眉山:西京杂记上说卓文君“眉 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眉山”典故的由来。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姑娘们的踏青活动,突出了初春时节景物的特点。 B.上阕写姑娘们愉悦的心情和野外迷蒙的秀色,表达了对“东君”的敬意。 C.下阕写天气的无常,以及姑娘们看花觅柳的从容与“小双鸾”沾满泥污的状态。 D.下阕最后三句写出了姑娘们心情变化后笑容顿敛、眉头紧锁的神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
27、开头写雨水的对仗句,富有形象性;下阕运用夸张手法,增添了喜剧色彩。 B.词的下阕用口语写天气变化,活泼有意趣;用“镂”“拨”描写姑娘们的行动,用词精巧。 C.词中化用唐人诗句,自然贴切,如出己手,体现了词人熔铸前人诗句的本领。 D.这首词充满生活气息,写法新颖,在同类题材作品中很有特色,是豪放词中的佳作。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全词从春日里天气的变化和姑娘们的踏青活动两方面入 手,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的春景图。上阕写了初春野外迷蒙的景色和姑娘结伴踏青的情景,从 中可体会到姑娘们愉悦的心情,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阕从天气的阴晴不定写到踏青的姑娘们 情绪发生
28、的变化,由“争要先看”到“尽收翠绿,吹在眉山”,写出了她们看花觅柳的急切心情,也表现她们 有点尴尬的神情。C项中“从容”有误,天气的无常,最后引起姑娘们的“慌乱”,之前的争相观看也不是 “从容”。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D项错在“豪放词”,本词应为婉约词。从此词的题材、情感和语言 等方面综合分析,应是写女子踏青情趣的一首婉约词。 答案答案 (1)C (2)D 5.(2019广东广州,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9、”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解析解析 (1)“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傍晚时分人们的活动,以此来反衬诗人郁闷孤独的心境。诗人描 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打猎归来的动态场景。牧人欢快地赶着牛群返回家中,猎人带着猎物满意而归, 多么安逸的场景。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却只有怅惘和孤独。 (2)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抽离出来,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更加深了他茫然若 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能够与其分担这份寂寥的 人,只好遥追古时的伯夷、叔齐,想要从古代的隐士那里获得慰藉,并
30、以唱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 之志。 答案答案 (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获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 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6.(2018甘肃兰州A卷,8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5分)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注,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 据荆楚岁时记,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 头“见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自
31、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1)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 、 的特点。(2分) (2)对诗歌后两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解析解析 (1)题目要求从前两句中概括黄河的特点。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沙砾,它们随同黄 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
32、直来到这里。由此可扣住“万里沙”“自天涯” 来概括其特点。 (2)“消极避世”的表述有误。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答案答案 (1)黄沙滚滚 源远流长(意思答对即可) (2)D 7.(2018四川绵阳,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 纳兰性德,皇帝侍卫,长期护驾在外。本词作于纳兰性德随康熙出游期间。 (1)“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分)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
33、简要回答。(4分) 答案答案 (1)春天,杨柳依依,从南方归来的大雁列队北飞,词人在柳丝轻拂的道路上打马远行。 (2)远离家乡的惆怅;对亲人与家乡的思念;对侍从生活的厌倦。 解析解析 (1)首先找出两句诗中的景物,“杨柳”“马蹄”“征雁”,明确这些景物的特点,“杨柳依依”“打 马远行”“大雁北飞”。然后展开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2)上片写此次出行的经过,重点写景,而“客中谁与换春衣”是上片的点睛之笔。只身在外,有谁来替我换 上春天的衣裳呢?盎然的春意与心中惆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下片进一步借景抒情,前两句意为“自古以 来,闲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而
34、我这一春幽梦,追逐着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通过“落照”“游 丝”这两个意象,思念家乡、思念闺中妻子的情怀跃然纸上。最后由梦境回到现实,刚刚寄走家书,只说自 己离家太久。这是作者对自己常年囿于侍卫职责,在消磨青春时光的扈从出巡中难得自由的慨叹,也流露 出其对这种生活的厌倦。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想象描述类题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幽静深寂等,注意词语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
35、点和情调。 8.(2017湖北黄冈,2628)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甲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 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 个“深”字
36、,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 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 “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 感。(4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诗词赏析能力。诗歌的尾联,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
37、老。“白发” 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 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说愁情只是思 念亲人所致是不正确的。 答案答案 (1)B (2)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渴 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 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 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38、(2)本题考查品析诗词语言的能力。“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相距很远,而一用 “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来,就使人头脑中出现了疾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 过。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 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 确。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迫切渴望回到家乡的思想感情。 (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一定要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题干已经 点明了这两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的不同阶段。在开始阶段,叛军的气焰嚣张,而唐
39、军节节败退,都城长安被 攻占,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此时的泪,是伤心之泪。到安史之乱 临近结束之时,杜甫由于安史之乱已漂泊多年,他期望着能够早日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 复了蓟北,喜极而泣。此时的泪,是激动之泪,欣喜之泪。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1.(2020绍兴,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月下演东坡语(其一) 清汪琬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注 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 筇(qin):竹制的手杖。 古人常以“秋”入诗,如马致远的
40、“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入诗 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想象,再 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言通顺、逻辑严密。本诗以“秋”入诗,却并无半点萧瑟之意,反而有喜 乐之情自然流溢于文字之间。首句即点明秋的特点“景物新”,开篇就是惊人之语,也表明了作者对秋的 态度。“新”为新奇、新鲜、清新之意。正是因为秋天的“景物新”,作者才会以年迈老叟之身呈现出 天真儿童之态。拖着竹杖,放任自己四处游玩,从中可见作者率真洒脱的个性以及对秋景的喜爱。三、四 两句是作者的议论,是
41、作者从游览秋景中得到的感悟:万里江山,无边风月,哪有什么“常主”呢?只要保持 内心闲适,就可以成为这无边秋色的主人了。内心闲适,自然不为世俗所累,心境开阔,能从众人认为萧瑟无 比的秋景中翻出新意来。心与景悠然合一,达到物我合一,甚至是物我两忘的境界。 答案答案 此诗一改古诗中的“悲秋”常态,令“乐秋”“喜秋”之情跃然纸上,写得情趣盎然,颇有新意:首 句一个“新”字,一改秋景萧瑟与肃杀的老印象,透露出秋景的清新可人,别有一番情状;“拖筇放脚任天 真”表现诗人虽已年迈,但依旧率真洒脱的个性;三、四两句,颇有理趣,江山风月并无“常主”,只要保持 内心闲适,不为俗世所累,改“闲愁”为“闲乐”,就能悠然
42、拥有风月江山,成为江山的主人,达到物我合一 的境界。 2.(2020台州,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4分) 梅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注, 惹得诗人说到今。 早梅 南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 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 无人别意看。 注 林和靖:林逋,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两首诗都写“梅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理解两首诗歌的意思,通过联想和想象, 着重分析诗歌对“梅花”的描写,体会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回答有理有据,切忌主观 判断。 梅中“不
43、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的意思是,“不接受尘俗一丝一毫的侵染,虽在竹篱边,茅舍 旁,自己也心甘情愿”。其中的“尘埃”指尘土,比喻污浊的事物,犹言尘俗。表达诗人清高自守、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答案答案 第一首诗描绘梅花“不染尘埃”和身处“竹篱茅舍”却“自甘心”的形象,表达诗人淡泊名利的 志趣(写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与世无争等亦可)。第二首诗描绘梅花“故早发” “不疑寒”“畏落众花后”的形象,表达诗人对梅花不畏严寒、不甘落后的精神品质的赞美(写渴望被人 欣赏或怀才不遇亦可)。 早梅中“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的意思是“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
44、而早于众花开放”。其中“不疑寒”,写出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三、四两句“畏落众花后,无人 别意看”的意思是“怕百花开在先头,自己落了后,没有人再来观赏,所以早早开放”。诗人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赋予了梅花人的个性,用“疑”“畏”等表现心理状态的字眼,生动描写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 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巧妙地寄予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内容;借助诗歌的标题、注释、 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从语言入手,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动词、形容词,表议论或抒情的词句); 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
45、为动、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2018金华、丽水,1415)古诗阅读。(4分) 遣意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 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酿黍:酿酒。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 ”字看出。颔 联中的“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2分)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2分)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近,从啭字
46、听来;轻,从泛字 看出。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此皆天然佳句。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谢交忘名,有淡然世 外之思。尾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 斑。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遣意是即景抒情之作,前三联叙写幽静的春景,意在为抒情做铺 垫。作者的情感由“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直接表达出来,诗人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 使用自己的名字,流露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惬意生活,表达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 注
47、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动词、形容词,表议论或抒情 的词句);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答案答案 (1)泛 野花落 (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4.(2018台州,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喜 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眠。 笑摘园蔬漉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 夜 宋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 牸(z ):母牛。 漉:滤。 这两首写了“雨”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4分) 解析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从题目入手,“喜”字暗示对雨的喜爱之情,再结合诗中“新田”“小犊”及“丰 年”可以判断该诗的主题是农人喜雨。雨夜一诗中抓住关键词“独”“故人”可以判断出诗人在雨 夜对友人的担忧。 答案答案 喜雨通过写春雨滋润农田,农家儿女喜说丰收的场景,抒发了农人的喜悦心情。 雨夜通过写诗人在雨夜独坐寒斋,想象友人孤篷听雨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同时也流露出 自己的孤寂之感。 5.(2018温州,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4分)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