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779469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PPTX 页数:189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考语文 (福建专用) 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 A组 福建中考题组 一、一、(2020福建,15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网络文学作为当前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它不只供娱乐和消遣,还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特 别是在读者和作者都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下,必须更加重视网络文学影响人、塑造人的文化功能。因此,网 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的需求,是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核心举措。 网络作家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网络创作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获得驭文谋篇 之大端。网络文学作家唐家三少说:“网络文学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精神文明载体,它的素材基本源自我 国五千年传

2、统文化。”蒋胜男在创作芈月传时,特意引用了一些教科书中的内容,比如完璧归赵、赵 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商鞅变法等。 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网络作家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传统文化既是一个丰厚的思想库,深 邃厚重,又是巨大的素材库,内容驳杂,良莠并存,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科学智慧等,也 潜沉了一些落后残余;既有自强不息、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也有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思想 糟粕。因此,网络文学弘扬传统文化,需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其进行分辨、过滤,然后吸纳精粹,融入 文学观念,成为创作素材。近年网络文学中那些备受好评之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作者对中华传统文 化的科学理

3、解。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要贴近时代实现文学创新,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与现代社 会相适应,与网络文学使命担当相一致。网络作家应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实 现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文学中的创新性发展。阿耐的网络小说大江东去描写主人公的艰苦创业和自 强不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互助友爱,作者将这些传统的文化品格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展现 出历史转型期平凡人物的不同命运,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文明进步的足音。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主要形态,最主要的功能在

4、于影响人、塑造人。 B.第二段先引用唐家三少的话,再以蒋胜男的芈月传为例来证明观点。 C.网络小说大江东去受到好评,论证了网络文学可以实现创新性发展。 D.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围绕网络文学发展的社会需求展开论证。 2.文章第三段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分析。(3分) 3.网络文学要健康发展,对网络作家提出哪三个要求?请简要概括。(6分) 一、一、 1.答案 A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文章中并未说到“影响人、塑造人”是网络 文学最主要的功能,只强调要更加重视“网络文学影响人、塑造人的文化功能”。 2.答案 (3分)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两方面

5、内容。精华主要指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哲 学思想、价值观念、科学智慧和传统美德等;糟粕主要指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因循守旧等落后残余的 思想。(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从文章第三段中找出阐述中华传统文化的 部分。第三段运用对比的手法,既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有好的一面,也说明它残存了思想糟粕。这道题要 正确划分层次,分成好坏两个方面作答。 3.答案 (6分)必须有文化,懂文化,拥有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需要拥有较强的文化辨识能力;要贴近 时代实现文学创新。(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清文章层次:文章刚开始强调网络文学对读者

6、产生 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然后由此展开论述,阐明为促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网络作家应该怎么做。三点答 案分别出现在第二段的第一句话,第三段的第一句,第四段的一、二句。一般情况下,要点都在段首的位 置。 二、二、(2019福建,15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 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7、和文化底蕴, 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 更有底气。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 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 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 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 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如云南发现的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 具有一定的

8、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 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 研究还是不够。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 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 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更好树立文 化自信。 (摘编自朱万曙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9、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段先对文化自信进行解说,然后指出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底气。 C.目前,对清华简文字的识读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中一些文字还有待破解。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形式,主体部分通过层层递进方式加以论证,逻辑严密。 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第三段举三个例子论述观点,是从哪三个层面来论述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二、 1.答案 D “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形式”错。文章开头先摆明观点: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 向未来。然后提出问题:如

10、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主体部分层层深入,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所以采用 的是总分的结构形式。 知识积累知识积累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大体分为三种: (1)“总分”式,反映作者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2)“分总”式,反映作者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进行剖析,再归纳总 结出结论。 (3)“总分总”式,它反映作者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先给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 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相对于前两种结构形式来说,这种结构形式的引论、本论、结论齐全,比较常见。 2.答案 要知晓文化家底;要挖掘文化遗产;要深入研究文

11、化。(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文章围绕“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这个问题,进行层层论证:首先,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 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其次,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 文化自信;最后,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更好树立文化自信。回答这个问题时, 应先梳理文章论证思路,再从文章相应段落中筛选关键语句概括答案。 3.答案 重要文化遗产;民间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文章第三段中的“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 如家规族训”“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

12、挖掘”这三句话,提示我们三个例子分 别是从重要文化遗产、民间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角度加以论述的。 三、三、(2017福建,15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国画教材,它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知识,使得社会上为数众多的职业画工,甚至是文人画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比 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是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就上手学习芥子园画谱,从而掌握了一定的 规矩准绳。所以,作为艺术普及类的教材,芥子园画谱在艺术开蒙方面,堪称卓越。 芥子园画谱可以自学、速成,易入门。但是,中国绘画讲求“师古人”“师造化

13、”,也就是以古人为 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成一家风骨,所有受芥子园画谱启蒙的绘画大师, 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正是依此才成为一代宗师的。 在黄宾虹这位中国画大家看来,画谱虽有开蒙之功,但也成为帮助懒汉偷懒的工具,它造成了只学画谱之 法而不重视“师承”的严重弊端。何为“师承”?宾虹老人曾解释过,古人既然已经创立了法度,那后人就 必须在掌握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造变化。而古人的法度,即“笔墨之法”,只有通过临摹这种 “师承”途径,才能全面掌握。然而,诸如芥子园画谱之类的画谱却提供了一条看似美好的“捷径”, 那么,由临摹名家大师真迹,进而获得先贤笔墨精神这一

14、“师承”途径,就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那些能够 入乎规矩之中、超乎规矩之外的“神品”“逸品”就无从谈起了。 以芥子园画谱为代表的古代画谱,虽然在艺术开蒙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中国画的精髓则全未窥 见,而不学之人尤爱视画谱为“法器”,于是废临摹而为抄袭,靡然成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逐渐沦落。因此 所带来的结果,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中,一些革命派要革芥子园画谱的命;有些传统派也要拆芥子园 画谱的庙。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对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拨乱反 正”的作用。 (摘编自陈都正确看待)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肯定了芥子园画谱在

15、艺术开蒙方面的积极作用。 B.第段的“但是”表转折,引出下文对芥子园画谱的思考。 C.第段中黄宾虹指出使用芥子园画谱过程中存在严重弊端。 D.文章最后强调不宜再用芥子园画谱来进行中国画的教学。 2.文章认为芥子园画谱的“原始定位”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3.文章认为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三、三、 1.答案 D 尾段中作者首先指出以芥子园画谱为代表的古代画谱带来的弊端;接着列出近代中国画 坛中反对芥子园画谱的现象;最后摆明黄宾虹等画家的看法,即要“还原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 的原始定位”。由此可判断作者并未否定芥子园画谱作为教学工具的作

16、用,而是认为应正视传统艺 术启蒙书籍的原始定位。 2.答案 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知识而便于学画者入门的启蒙教材。(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文章首段明确指出芥子园画谱作为中国画教材,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此 书定位为艺术普及类教材,起到艺术开蒙的作用。 3.答案 由画谱入门,进而临摹古人的法度,师承“笔墨之法”,领会其精髓,能够创造变化。(意思答对即 可)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要点的能力。纵观全文,作者肯定芥子园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书籍在艺术开蒙 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中国绘画讲求“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得其精髓,才能 成一家风骨”;第段在阐述“师承”的重要性时

17、强调,要“在掌握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创造变 化”,“入乎规矩之中、超乎规矩之外”,才可能创造“神品”“逸品”。 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一、(2020四川南充,5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9分) 守 拙 弓 长 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其实,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 子曾说过大巧若拙。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 守拙的推崇。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斗巧,但守我之拙,彼巧无所施”,此之为守拙。守拙是 古代围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但其往往能

18、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谓之 守。“守拙”虽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守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就能战胜 前行路上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 久为功,方见其真谛,享其果实。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知道自己这辈子靠读书发达无望,遂“发愤教督诸子”,对长子曾国藩更是毫不松 懈。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十分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他要求曾国藩,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不读 完这本书,就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守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因

19、 为这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留遗弊。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 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 出来一个。 武林道语“入门先站三年桩”,桩基功底不牢,终生仅能花拳绣腿。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 才能成功。如果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到头来只能“山河依旧”。车著明扎根川西大凉山21年,在平凡单调 的生活中,他是抱朴守拙的苦行僧。为了航天梦,他潜心航天发射数据处理研究,托举70颗卫星奔向太空,实 现了发射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 不少人总是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想脚踏实地,不愿下笨功夫、用实劲,而是自觉

20、不自觉地把人生寄希望于 形形色色的机会,希望兔子撞到自己的树桩上。实践中,有的喜欢抄近道,耍小聪明,见事有利可图便一窝 蜂,听说有一本万利之事便趋之若鹜,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守拙之人不会截弯取直,更不会见机行事,而 是遵循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躬行自明,身体力行”的笨办法。与借助他人之力相比,固然稍显拙陋, 但正如古人所推崇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实现个人学业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必然 需要善守读书求学之拙,干事创业之拙。 世界上只有雄鹰和蜗牛能到达金字塔顶。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 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创业,以拙求进。 (选自做人与处

21、世,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守拙之道”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B.守拙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 C.守拙以立身、创业、求进。 D.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 2.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C.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 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下列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段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目的在于引出本文的论题“守拙”,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B.第段举曾国藩用蛮力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论证了“守拙”是

22、一种品格:看起来慢,却最有效。 C.第段先通过武林道语引出本段论点“干事创业,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再从反面论证, 最后用事例正面论证。 D.第段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只有守拙才能在学业、事业上取得成功的观点。 一、一、 1.答案 D 纵观全文可知,第段中的“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对 前文进行总结,后文也围绕其展开论述。它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中心论点,故选 D。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中心论点是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通常可从标题或开头、结尾找到,也可逐段阅读,提炼各分论 点进行归纳,或者是根据作者所说的道理进行概括。

23、 2.答案 A A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为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 作。与中心词“守拙”的内涵务实归真、沉稳内敛、脚踏实地、遵循客观规律等不吻合,故不能用 作本文的道理论据。 3.答案 B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第段举曾国藩的事例论证的是“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 是一种智慧”。 二、二、(2020辽宁本溪辽阳葫芦岛,232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15分)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 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

24、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 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 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 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 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 明。马云应聘的

25、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 值千亿的阿里巴巴。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 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 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 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 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

26、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 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 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 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 嫡之争。 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 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27、!”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 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选文略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选文第段中引用名言、俗语有什么好处?(4分) 3.请为选文第段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得当。(3分) 4.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一项(3分)( ) A.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生活,写出不 朽作品。 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8、”,慷慨高歌的壮士荆轲勇敢无畏,图穷匕见,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 悲情英雄。 C.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围魏救赵的辉煌 战例。 D.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纲 目。 二、二、 1.答案 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对论 题一个明确的判断,必须是一个观点明确的完整句子。论点一般在文章标题、开篇或结尾,也有需要自行 概括的。本文开篇第段结尾处用“因此”这一具有

29、总结性的词语,表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为“只要你 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2.答案 开头引用名言、俗语,写出“木秀于林”容易被困难所摧毁,(1分)下文写真英雄不怕风吹雨打,与 其形成对比,(1分)从而引出中心论点,(1分)增加文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计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引用手法的作用的理解能力。本文开篇引用人们熟悉的“木秀于林,风必摧 之”与下文作者的论题形成对比,从而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俗语“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是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更通俗的说法,二者共用,既增加了文采,又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答案 (示例1)前进只有一

30、个理由,退缩却有千万个理由,当一个人勇往直前的时候,一点点流言蜚语又算 得了什么? (示例2)而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怕艰难险阻,迎难而上。 (示例3)还有另外一些人,不怕诋毁诽谤,愈挫愈勇。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计3分) 评分要点:(1)能起到过渡性作用。1分。 (2)要写出不怕诋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之意,1分。 (3)语言顺畅贴切,前后衔接得当,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时,结合上下文内容及语境思考。横线所在句的上一句阐述 人们因为害怕脱颖而出后受到诋毁和诽谤,不敢出头。接着将这种行为归结为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 现。横线所在句的下一句列举爱迪生、马云敢于

31、尝试、拼搏,最终成功的例子。因此横线处要补充的应 该是具有转折作用的能够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写的应是和“怕出头”“懦弱”“不自信”这类人相反的 一些人面对困难、诋毁、诽谤时的表现,对下文提到的爱迪生、马云的例子有一个总起的作用。 4.答案 比喻论证,(1分)将困难比喻成铺路石、试金石和磨刀石,论述了困难所起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 了“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1分)进而证明中心论点,使道理通俗易懂。(1分) (计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画线处将困难说成是铺路石、试金石、磨刀 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显然是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作者

32、在此比喻句后提出的观点“笑对困难, 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进而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同时运用比喻论证可以使道理通俗易懂。 5.答案 B 本题四个选项列了四个事实论据,B选项中的荆轲虽然经历艰难,但最后刺秦失败,不能够证明 文章的中心论点“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因此此项不适合充当选文 的事实论据。 三、三、(2020甘肃兰州A卷,16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4分) 1.请补写出文章旁批处的空缺部分,以理清文章思路。(6分)HT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1)写出第一部分画线句中“绑架”一词的本义和比喻义。 (2)找出第二部分第段中

33、“推进论证”的词语,并简要说明该词语是如何“推进论证”的。 3.文章第二部分结尾处,围绕“两个朋友”的比喻说理,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三、三、 1.答案 (6分)(1)(3分)人应该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 (2)(3分)实现自我教育能力的目标及途径。 解析 本题考查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根据话题一的旁批,可以仿写出话题二空缺处的旁批。(1)处可参 考话题一“表明自己的看法:人应该为生命的真正需要而活”的格式,(1)处应该是对话题二段内容的 概括,即表明自己的看法:人应该进行自我教育,并且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2)处可参考话题一“总结: 活出自己的个性和价值,是人最根本的责任”的格

34、式,(2)处应该是对话题二第段内容的概括:实现自我教 育能力的目标及途径。 2.答案 (5分)(1)(2分)绑架:本义是“用强力把人劫走”;比喻义为受舆论和习俗的影响而背离生命的真 理。 (2)(3分)词语是:因此。 理由:用连词“因此”承接“自我教育的目标”,由此进一步推进论证到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需要养成的 两个习惯。 (答出词语“因此”给1分;理由分析,给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品味词语的能力。先理解本义,再结合语境解释比喻义。“绑架”的本义是“用强力 把人劫走”,在文中,是指受舆论和习俗的影响而去追求世俗的成功,不去想生命真正的需要,这样就背离了 生命的真理。(2)“推进论证”的词语

35、一般都是关联词,话题二第段中的“因此”一词关联上下文的内 容,属于“推进论证”的词语,它承接了上文对“自我教育的目标”的阐述,进一步推进论证到下文的内容, 即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需要养成两个习惯,使文章论证严密、逻辑清晰。 3.答案 (3分)把“自己的灵魂”和“活在好书里的伟大灵魂”比作自己的两个朋友,化抽象为形象,论述 了写日记与阅读两个习惯的养成对自我发展的促进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作用的能力。题目已经明确了话题二结尾处运用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答题 格式为“通过将比喻为,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根据此格式作答即 可。 四、四、(2019湖南长沙,1921)议论文阅读

36、。(8分) 爱国的内涵 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 千年的传统美德。新时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懂得爱国的内涵。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陆游在病起抒怀中用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做了最好的诠释。历史上,屈原 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数十年心志不变,都是炎黄子孙心系祖国的写照。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荡气回肠。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 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这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灵魂。 爱国

37、的内涵是什么?西汉名将甘延寿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最有力的回答。为保 卫祖国的河山,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无数中华儿女执着坚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戚继光,一代 名将,面对倭寇入侵,奋起组建“戚家军”,潜心操练,英勇奋战,终于将倭寇赶出国门; 爱 国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 的文化,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 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爱国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天下兴

38、亡,匹夫有责。”我们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途上,我们要肩负重任,做出自己的贡献。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第段从“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切入,引出议论对象“爱国的内涵”。 B.第段采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爱国的内涵。 C.第段从目的和行动上论证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 D.全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完整。 2.如果要在第段的横线上补充一句话,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詹天佑,我国第一批留学生,学成回国,凭借杰出才能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建,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

39、主义一 个有力回击。 B.任正非,75岁的华为公司创始人,在众多媒体面前表示:要拥抱世界,依靠全球创新发展,为中国企业砥砺 奋进树立榜样。 C.李文波,一个普通的南海守礁士兵,二十年坚守,他从健壮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他就是守护 祖国的一块坚不可摧的礁石! D.林俊德,一位将军,也是一位院士,他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他人生75年都默默无闻,一直工作到 生命的最后时刻。 3.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请依据文章的内容简要概括。(4分) 四、四、 1.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第段采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爱国 的内涵,没有采用对比论证。C.第段从目的和行动

40、上论证了爱国的内涵之一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D.全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论述,这四个层面是并列关系,而非层层递进。 2.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辨析能力。第段的论点是爱国的内涵是保卫祖国的河山,以维护祖 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A.詹天佑的事例体现的是学成之后不忘报效 祖国。B.任正非的事例体现的是要放眼世界,奋斗不止。C.李文波的事例体现的是保卫祖国河山。D.林 俊德的事例体现的是坚守岗位,默默无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答案 爱国的内涵是心系祖国(“位卑未敢忘忧国”),(1分)以身许国,(1分)守护祖国(保卫祖国或维护祖 国统一),

41、(1分)传承文化(继承和弘扬文化)。(1分) (评分说明:共4分,意思相近便可) 解析 文章段从四个方面论证爱国的具体内涵,每一段论证一个分论点,把握其中的关键信息 “都是炎黄子孙心系祖国的写照”“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爱国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 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爱国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等, 然后从中提炼概括即可。 五、五、(2019内蒙古包头,2023)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分) 读书箴言 当我们不假思索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而事实上我们的头脑已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这样,读书 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

42、必定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压 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 以人的身体而论,我们所吃的东西并不能百分百被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身体靠食物维持健康,精神 靠读物日渐丰富,但身体只吸收能吸收的东西。同样的道理,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 适合于他的思想体系或吻合他阅读目的的那些东西。作家各有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 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作品就可学来的。如果我 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用,这样我们

43、才 能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须以自己有这些 禀赋为先决条件。 书籍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野草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读它们不但无益且危害甚大。因此,我们读书之前要 慎重选择。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不愿阅读前贤的睿智作品。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 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宁愿让它摆在书架上,太可惜了!因为他 们只顾赶时髦,他们觉得那些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没有别的事情比读名著更能给 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拿起一本这样的书来,即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轻松、愉快、清净、超逸, 仿佛汲饮

44、清洌的泉水般舒适。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更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 经千年,仍无损其价值。 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重要的书都应该再读一遍,一是 因再读能更深入理解内容,再则是读第二次时,会有与第一次读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 看一件东西一样。 作者:(德国)叔本华 有改动 1.本文围绕“读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2.简述本文首段论述的特点。(2分) 3.文中画线语句写得入情入理,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3分) 4.以你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为例,说说它对你心灵世界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 五、五、 1.答

45、案 只读书不思考的弊端;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赋才可学到作者的优点;读书要慎重选择,多读思想家 原著,要读名著;书买来要读,重要的书还要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概括。概括时要围绕“读书”这个关键词,如 由第一段“当我们不假思索拿书来读时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可知该段讲的是只读书不思考的弊 端;由第二段“这样的读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先决条件”提炼出“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 赋才可学到作者的优点”;第三、四段的主要内容可根据“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买书又有读书 的时间,这是最好的”“重要的书都应该再读一遍”等提炼归纳。 2.答案 形象、通俗易

46、懂地论证了只读书不思考,思维能力就会弱化,精神就会麻痹。 解析 找到答题区间,仔细揣摩,此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只读书不思考,思维能力就会弱化” 的观点,形象直观。 3.答案 连用若干形容词,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阅读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描写得淋漓尽致。将描写 和议论相结合,描绘出读古人名著带给人的益处,高度评价了经典作品经得住时间考验,有很高的阅读价 值。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语言特色的能力。仔细阅读画线句,运用了“轻松、愉快、清净、超 逸”多个形容词来描绘阅读心境和感受,“仿佛汲饮清洌的泉水般舒适”运用比喻来形容读名著给人带 来的愉悦体验。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体会议论文的

47、语言特色 阅读议论文,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议论文语言特色:(1)准确严密的特点,大多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和运用的角 度分析。(2)可以从限制性词语的使用方面进行分析。(3)可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论述的概括性和简洁 性。(4)可从修辞的角度、句式的多样与变化所体现的论辩力量和表达的语势方面理解和体会其用词的 鲜明、生动。(5)可从语言的逻辑性强,内在联系紧密,使论述的道理更严密、准确,富有说服力方面进行分 析。 4.答案 (示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深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美好的同事情分、淳朴的 乡邻情谊,这些人间真情感染着我,我的心也变得温暖澄澈。哥哥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 貌;弟

48、弟孙少平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他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激励着我,使我变得 勇敢坚强。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选择一部自己比较熟悉的经典名著,然后按照题干要求,结合其具体内容,写出它对你 心灵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语言要流畅自然。 六、六、(2019江西,172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谈语言 王 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 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 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 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 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