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南师大附中 2017 2018 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时量: 120 分钟 满分: 150 分 得分: _ 一、现代文阅读 (24 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 , 其经历几个世纪 , 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 , 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 , 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 ,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 , 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 , 它们标志 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
2、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 , 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 , 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 , 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 , 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 , 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 , 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 , 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 , 即能歌柳词”的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 , 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 , 同时 , 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 , 采摘民间曲调入词 , 大量创作慢词 , 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 界 , 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3、城市人口日益集中 , 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 , 不仅自己能调曲 , 而且尤善作词 , 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 , 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 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 , 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 , 开创了豪放一派 , 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 , 扩展了词的内容 , 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 现手法 , 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 , 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 , 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 , 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 , 并且苏 轼敢于“以诗入词” , 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 , 而且使词从音乐的
4、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 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 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 , 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由于时代2 的巨变 , 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 , 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 变化 , 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 , 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 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 , 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他们的词作大多表现出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比 , 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 窘迫情状的对比 , 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孱弱懦怯的对比等 , 因此这些词主要表现出了南渡战乱时期民族、社
5、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尤其是李清照的词 , 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她自成一家 , 独创易安体 , 词风朴素清新 , 手法细腻完美 , 并且雅俗兼用 , 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因此 , 她被誉为婉约之宗 , 她的创作不 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 ,更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 , 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 , 词坛更是大家辈出 , 名作纷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 弃疾、陆游、姜夔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 ,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 , 风格更为浑厚雄健 , 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其中最
6、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 , 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 , 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 , 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 并且他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 , 并且几乎达到了 “ 无意不可入 , 无事不可言 ” 的境界 , 尤其是他创作的词雄壮慷慨 , 意境阔大 , 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词发展到南宋后期 , 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 , 开始走向衰落 , 继而被元曲、元杂剧等取而代之。比如南宋灭亡以后 , 元政府的文化政 策决定了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 , 他们变得“门第卑微”“职位不振” , 这些促使当时写词的文人开始从事戏曲活动。加上进入元代以后 , 只有宋的一批遗民还
7、在写词 , 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 , 但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 , 因此 , 宋词开始日渐衰微 , 并由元代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新的文学样式 曲所代替了。 宋词从唐、五代、 北宋初年的诞生期 , 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 , 再到南宋前期的繁荣期 , 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 , 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 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 , 宋词 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1下列关于词演变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A词源于燕乐,始于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诗人创作的
8、词作被称为 “ 百代词曲之祖 ” ,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萌芽状态。 B至宋朝初年,词的题材与语言风格大体已定型;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宋词3 也作为新的文学样式、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得到快速的发展。 C南渡时期,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使词作、词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D南宋前期,宋 词进入繁荣期。这一时期,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词人以文为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 A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传统,增加了词作的底蕴
9、和表现力,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B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C李清照、陈与义等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 化,其词作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 D辛弃疾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 “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 的境界,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北宋中期,宋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的原因,一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二是当时词人的音乐素养有
10、了整体的提升,可以自己调曲作词。 B苏轼词的出现,是词的题材与风格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词的文学地位提高及发展方向改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C南宋前期, 宋词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的豪放词相比,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一些词内容更加博大精深,风格更加浑厚雄健。 D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备受歧视,一些词作者为生活所迫开始从事戏曲活动。随着词人数量减少、影响变小,宋词日渐衰微并被元曲取代。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李 一 笛 刘强盛 李一笛 , 原名李谟。幼年学笛于西域异人 , 开元年间凭一支竹笛闯荡长安教坊 , 技压西门追
11、烟、柳如影、张野狐等高手 , 成为教坊首席乐师 , 声名直追李龟年、马仙期等大师 , 朋友赠匾 “ 李一笛 ” 。那年 , 他十九岁。 4 李一笛成名后 , 长安显贵争相重金宴请。李一笛约法有三:境不佳不吹 , 客不雅不吹 ,一次只吹三曲。 一日 , 李一笛因故宿于越州。寓居客栈的十位进士闻讯 , 醵资相请 , 会于镜湖水云阁 ,并约定各带一客捧场。 那夜 , 云疏 , 月晕 , 风清 , 湖面如镜 , 澄波万顷 , 静影沉璧。 李一笛身着一袭水纹银袍 , 立于水云阁中 , 举目环视:客人倒也俊朗雅致 只是东南角那褐衣老者佝偻席地 , 似一乞丐。他皱了皱眉头。 轻云闭月 , 微风拂浪 , 波澜
12、陡兴。 李一笛轻启朱唇 , 吹出一曲临江仙 , 和风飒飒 , 氤氲齐开 , 暗香浮动 , 霓仙飘临。曲终 , 众宾客交相赞叹 , 褐衣老者却哈欠连连 , 昏昏欲睡。众宾客面有讥色。 李一笛不语 , 略 沉思 , 另起一曲 , 却是诉衷情。笛声呜咽 , 如泣如诉 , 潜蛟起舞 ,嫠妇欲哭。宾客沉浸其中 , 曲终良久 , 轰然叫绝。老者似被惊醒 , 微翻眼皮 , 竟又睡去。李一笛面有愠色 , 众宾客面带怒色。 卢进士抱拳道:“孤独丈乃在下邻居 , 孤苦贫寒 , 卢某带他来 , 意在让其一饱耳福 , 想是老丈久居孤村僻壤 , 不懂丝竹之雅 , 望公子海涵 , 莫要扫了大家兴致。”众人揶揄不已 ,孤独
13、丈似又被惊醒。憨憨一笑。 李一笛又吹一曲水调歌头 , 一时愁云出岫 , 明月孤悬 , 烟波浩渺 , 潮打空城;忽而衰草离离 , 鹧鸪 呜叫 , 杜鹃啼血 , 众宾客无不动容伤怀 , 唏嘘不已。 孤独丈仅仅微笑 而已。 李一笛面有怒色 , 道:“老丈如此怠慢 , 莫不是轻薄李某 , 抑或是此道好手 , 不屑一顾?” 孤独丈幽幽说道:“李公子认为老朽不会吹笛?” 众宾客笑道:“疯了 , 疯了!” 孤独丈徐徐说道:“请李公子试吹一曲凉州词 , 如何?” 李一笛即吹凉州词。 曲终 , 孤独丈静静说道:“公子吹得也还不错 , 只是曲中夹杂胡乐 , 莫非公子有龟兹朋友?” 李一笛大骇 , 拱手而揖 , 道
14、:“老丈真乃神人 , 晚辈吹笛二十载 , 竟未察觉曲中夹杂胡乐 家师确为龟兹人。” “而且你误将第十三 叠吹成了水调。”孤独丈缓缓说道。 李一笛再揖说:“晚辈愚笨 , 请老丈指正。”说罢 , 以素绢拭笛递与孤独丈。 5 孤独丈并不接笛 , 只冷冷说道:“此笛只适合粗通者使用 , 请借公子腰间紫斑玉笛一用。”众人才见李一笛腰间悬一皮囊。李一笛红着脸取出一笛 , 晶莹透紫 , 乃西域罕见的紫斑玉竹制成 , 即李一笛成名之笛。 孤独丈摩挲笛身赞道:“好笛!可惜吹到入破必定破裂 , 公子不会吝惜吧!” 李一笛说:“不敢。” 笛声起 , 还是一曲凉州词 , 却倍觉激越悲凉。黄沙滚滚 , 铁马嘶嘶 , 秋风萧萧 , 月影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