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分值: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 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 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 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
2、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 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 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 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 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 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 “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
3、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 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 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 ,后者是“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 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 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 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 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 物的最初接触, “
4、习”是陶炼, “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 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 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 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 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 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 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
5、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 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 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 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 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 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 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 俗来应付的。于是, “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 “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6、 ,有删 改) 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 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 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 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 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7、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 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 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 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 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 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8、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 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知是个别的。 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 “孝” ,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适应,暴露出弊 端, “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8 分) 传承 付树霞 不知是因为万这个姓还是医术高,得珠大爷不大爱说话。晚饭后,得珠大爷爱绕着小 镇遛弯。年老的年少的见着了,会远远地喊一嗓子:“得珠大爷,遛弯呢?”通常情况下, 得珠大爷眼皮都不抬一下,只从鼻子里“嗯”一声,然后背着手,照旧走自
9、己的路。遇到 得珠大爷心情不佳的时候,这声“嗯”会被省略掉。 小镇人呢,见怪不怪,半点儿不计较。转天见了面.依旧恭敬地打招呼。 小镇很多年轻人不懂,大家都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唯独万姓人二十四过小年。老辈 人说,原先他们不是万姓,具体姓什么没有人记得了,只记得万姓是万岁爷賜的姓。据说, 万得珠大爷的先人曾用万家的普济药方救过微服出巡的万岁爷。万岁爷不仅賜了万姓, 还特许万姓人腊月二十四这天单独送灶王爷上天,为万姓人言好事。 也因此,万姓人在小镇上的地位有些特殊。但万家人丝毫不见骄躁,一代又一代传承 着普济药方的普济精神。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所以小镇上几乎家家都麻烦过得珠大爷。再加上那时
10、 候人们穷,小镇又偏,谁得个小病闹个小灾的,都会往得珠大爷家跑。轻则扎个针灸,重 则开三服汤药,保管药到病除。药费呢,有则给,没有得珠大爷眼皮一耷拉,半句话都不 说。小镇民风淳朴,手头不方便的,会先欠着。有那实在拿不出药费的,会在得珠大爷有 事要相帮的时候,主动上门。得珠大爷的老伴儿过世时,来的人就海了去了。 最为难得的是,只要半夜听到有人把门砸得山响,得珠大爷披衣穿鞋抓着药箱,跟着 就走。 当然也有得珠大爷治不了的病。得珠大爷会在号完脉后说,送医院吧。家里人就知 道这是得了大病了,找车拉人赶紧去医院。到医院拍完片子,医生下的结论和得珠大爷 说的不差半分。 这不,已经好长时间,得珠大爷没出来遛
11、弯了。小镇人猜测,是不是因为那家新开的 诊所。新开的诊所名叫玉泉诊所,是小镇考出去的医科大学的学生开的,他毕业后自谋 出路,回家乡干起了诊所。 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那苦药汤,在玉泉诊所看完病,拿些药片一吃,病好得也快,还 省得熬汤药。因此,小诊所的生意挺红火。 听说玉泉也会用汤药,得珠大爷有些心动了。医不治己,自个儿病了这么多年,是该 找个人看看了。得珠大爷上门求药,言明,不吃西药,玉泉丝毫没为难,工工整整地写下 了药方。得珠大爷抄起药方,扭头就走。回到家里,细细查看药方。不看则罢,一看竟然 破天荒地大笑起来。药方竟是红豆七颗、黑豆七颗、小奉七颗、枸杞七颗、核桃七颗, 用锅蒸煮,一日一餐,黄口小
12、儿,哪知中医的精深!得珠大爷把那张药方贴在进门必经之 处,每看一次,大笑一次。时间长了,郁结之气竟自没了。 不知什么原因,普济世人的万家人丁稀少,到得珠大爷这一辈已经是三代单传了。而 得珠大爷这辈子竟没得一儿半女,得珠大爷没少为这事长吁短叹。 这日,得珠大爷揭下药方,再次登门。玉泉见老爷子精神奕奕,心下欣慰。得珠大爷 一言未发,放下药方,侧身而坐。玉泉赶紧奉上清茶一杯,待老爷子润过嗓子, 才开口说 道,老爷子,这方水土上的人,几辈子都受万家普济药方的恩惠。您身后无人,终日郁 郁,其实,我辈都是您的后人。得珠大爷静默半晌端起茶杯,什么也没说,一饮而尽。 自那以后,小镇人遛弯,常常看到得珠大爷和玉
13、泉二人边走边聊。小镇人照旧老远喊 声得珠大爷,听得出,得珠大爷的那声“嗯”发自心底。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小镇人对得珠大爷很恭敬,见面主动打招呼,即使受到冷遇也半点儿不计较,由此可 见得珠大爷在小镇有着特殊的地位。 B.玉泉诊所开业,并且生意很红火,而得珠大爷恰好也很长时间没出来遛弯。小镇人于 是猜测这两件事可能有些联系。 C.得珠大爷上门求药,其实是为了考验玉泉,玉泉开的荒唐药方,却出乎他的意料,令得 珠大爷将心中的郁结之气笑没了。 D.小说结尾写小镇人看见得珠大爷和玉泉常常边走边聊,心情舒畅。既巧妙
14、地照应了 开头,又含蓄地点明了题旨,颇具匠心。 5.请联系全文,分析得珠大爷的形象特点。(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 分) 6.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中写思念恋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渴望得到贤才的 诗句是: “ , ” 。 7.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中“ , ”两句表露了作 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8.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中用鸟和鱼来表达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 “ , 。 ” 9.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广的句子是: “ , 。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 异曲同工之妙。 10.诗经邶风静女中写
15、小伙子早早来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却被树木 房 舍 之 类 的 东 西 挡 住 了 视 线 , 于 是 只 能 抓 耳 挠 腮 , 一 筹 莫 展 的 两 句 是 : “ , 。 ” 四语言文字运用(23 分)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 分)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 的黑格尔” 。 B.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以怎样的面貌将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 人的表现。 C.这篇新闻评论结合时代特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D.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具
16、有重大意义, 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 ,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B.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 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 C.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 的卓越。 D.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宵衣旰食 、尽心竭力的付出。 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香雪,过来呀,看! ”凤娇拉过香雪向一个妇女头上指,她指的是那个妇女头上别 着的那一排金圈圈。 B.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
17、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 驰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 C.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 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D.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这时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这 些了?娘攒下鸡蛋,不是为了叫她乱打主意啊! 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后人将之归纳为 “风” “雅” “颂” ,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 ,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最精
18、华 的部分。 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 “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 ,是我国现 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骚”是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的楚辞 ,它是我国浪漫主 义诗歌的源头。 C.苏辙,南宋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 D.芣苢是一首明快而优美的爱情之歌。全诗只讲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这样一件事, 语言十分简洁。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字。 (6 分)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 , 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
19、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 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又开花的枝条。而 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 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 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 ,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 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16. 下面是一封感谢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 分) 2018 年 3 月 18 日,我光临你校,垂询学生就学事宜。 不慎将手包遗失在办公楼附近。 当我返回寻找时,发现你校李子阳同学正在原地等候。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你校学生高 尚的道德情操,也是你校为精神文明建设所尽的绵薄
20、之力。感谢你们培养出这样优秀的 学生。本人请你校务必对李子阳同学提出表扬,使他的行为能感染更多同学。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 分) 17.请以“你,温暖了我的视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有真情实感文体特征鲜明,有适当的细节描写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3 参见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 196 页 1.A 2.C 3.B 4. C.却出乎他的意料,令得珠大爷将心中的郁结之气笑没了”不恰当.这是玉泉有意为之。且“其实 是为了考验玉泉”的说法也不准确。 5.医术高明小病药到病除.大病诊断与医院不差半分。善良敬业。病人不给药费半句话都不说. 半夜出诊随叫
21、随到。脾气有点古怪。心情不佳时不搭理打招呼者。勇于改过。了解事实后.对玉 泉由排斥、嘲笑转为肯定、赞赏。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7.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1.C A.结构混乱, “充满”前面的主语应当是“论述” ,而非题干中的主语“他” ,暗换主语造成结 构混乱, 应把 “在” 改为 “的” ; B.语序不当, 应为 “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 ; D. “不仅 而且” (表递进关系)关联词前后内容互换。 12.D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应改为“废 寝忘食” 。 13.B 将“十七、八的漂亮姑娘”中的“、 ”号删除 14.B A.诗经的表现手法为“赋” “比” “兴” ;C.苏辙,北宋人;D.芣苢是描写劳动画面的 诗歌,非爱情诗。 15.有些先长叶后开花 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 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16.(1)光临,是敬语,应改为“到”; (2)“你校”不能体现感谢和尊敬,应改为“贵校”; (3)“垂询”为敬语,应改为“咨询”或“询问”; (4)“所尽的绵薄之力”为谦辞,应改为“所做的贡献”; (5)“务必”语气过于强硬,应删去。 17.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