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8151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 3 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众所周知,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 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大大发展了歌行体样式,丰富了

2、诗歌内容,把我国古典诗歌艺术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唐朝是广为人知的诗歌天堂,“唐诗宋词元曲”之说,其中把诗归结于唐 , 由此可看出唐朝在诗歌历史上的地位之高与垄断之势。唐诗知名作者有 2000 多人,保存在全唐诗中的诗作 40000 多首。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魔白居易等诗坛泰斗,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其脍炙人口的诗篇,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鲁迅先生感叹:“我以为一切好诗, 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唐诗之所以繁荣,不外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具体说来,唐诗的空前繁荣,

3、主要是因为前代的广泛积累,为唐诗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的发展,为诗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科举要考诗歌,经诗赋取士的制度,造成了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 最关键的一条是,唐代政治开明,在发展中解除了诸多束缚,这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唐朝提倡儒家、道家、释家并存,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播。这对于开阔眼界、解放思想、促进文学艺术的交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更重要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连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统,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背景

4、,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积弱之宋实难企及,明清两代,国势渐衰,也难望其项背。大唐朝奉行的国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讲究对待外族一视同仁。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华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对存 在的问题不避讳,人臣敢于进言,君主积极纳谏,诗人创作自由,反映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具备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和气度。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齐放,万家争鸣。 我们不难看到,唐诗题材广泛,其中揭露封建社会的丑恶与黑暗,矛头指向贪官污吏甚至皇帝老爷的诗也占很大比例。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讽刺唐玄宗信神求仙,杜甫的三吏三别揭露官吏的残

5、暴和民间疾苦,白居易的轻肥抨击了官宦们的奢侈腐化。批评时政是唐诗的特色之一,比其艺术特色更加难能可贵。 容斋随笔载,“唐诗无讳避”,“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 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及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诚如作者洪迈所言,许多“讽谏诸章”,在唐朝诗人笔下“反复及言”,上面“不以为罪”,而“今人”、也包括很多古人皆“不敢尔也”。隋炀帝曰:“有谏我者,当时不杀,后必杀之”。“隋氏以主骄臣谄亡天下”,“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明朝诗人高启因写宫词,为朱元璋猜忌而被腰斩。李白、杜甫等如生在隋朝或明朝,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正是唐代的开放与自由,最大限度地拓宽了文学

6、的创作空间,唐诗才能跃居文学之巅,成为诗歌之最。唐朝的强大催生了唐诗 的繁荣,唐诗的繁荣折射了唐朝的伟大。带刺的唐诗不仅没有为唐朝抹黑,反而为唐朝的政治开明作了最好的注脚。 带刺的唐诗告诉我们,强大的国家不惧怕批评,害怕批评的国家难以强大。批评不是洪水猛兽,谄媚的赞歌才是。 (摘编自许家祥唐诗何以繁荣) 1.下面关于唐诗繁荣的原因的表述, 不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唐朝国力强大,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极为适合诗歌创作,这种优越的社会背景为诗歌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B.唐朝诗人众多,知名的诗人就有 2000 多 人,不知名的诗人更是不计其数,庞大的创作队伍为诗歌的

7、繁荣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 C.唐朝重视诗歌,实行经诗赋取士制度,科举要考诗歌,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使读书人重视诗歌创作,营造了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 D.唐代政治开明,实行宽松的政治政策,在自我发展中解除了许多束缚,统治者这种博大的襟怀诗人自由创作搭建了宽广的平台。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唐诗浩如烟海,保存在全唐诗中的诗作 40000 多首,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骨陈子昂等优秀的诗人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 B.唐诗源远流长, 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有前代的广泛积累,诗歌创作久盛不衰,诗歌内容丰富多彩,歌行体样式极大发展。 C.唐诗成就辉煌,是我国古典

8、诗歌艺术不可逾越的高峰,大唐帝国在诗歌历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和垄断之势,是广为人知的诗歌天堂。 D.唐诗质量优异,鲁迅先生评价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并感叹: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后世诗人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批评时政的诗歌,这说明唐代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了信心,对存在的问题毫不 避讳。 B.唐代诗人写诗尽可直辞咏寄,无需避隐。就连外人不应该知道的皇宫中的私生活,他们也敢反复抒写,皇帝并不因此给他们治罪。 C.容斋随笔的作者 南宋文学家洪迈认为,许多“讽谏诸章”,在唐朝诗人的笔下“反复

9、及言”,当今和唐以前的人都不敢那么写。 D.隋炀帝对谏我者必杀之,秦不闻其过而亡天下,朱元璋将诗人高启腰斩,这些例子反衬了唐代的开放与自由。 (二) 文学类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清明 梁晓声 倘非子诚的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今年清明后,约 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在小路上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七左右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

10、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的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 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 明前,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她丈夫以唱代说,出口成章。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她却说 “我丈夫是学知人,我

11、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最重要。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 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多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人家采茶,一天也

12、就挣个五六元。她一心想要用自己 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啊!”我一时失语。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仍然省吃俭用,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 的原话!”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

13、,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不晓得的什么圣地。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 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想到我和子成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中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的,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