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北省大名县 2017-2018 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国时代生活公司 1990 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 ,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就拿鸦片战争来说 ,作者谈到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难以展开时写道 :“ 在马戛尔尼大使扩大英国与中国贸易行动失败的情况下 ,该公司只好自己想办法来维持贸易平衡。但东印度公司能用什么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呢 ?答案就是鸦片。 ” 看来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 :因为英方一系列要求 (增加通商口岸、减低税率、设立 租界等 )未获应允 ,东印度公司才不得已求助于鸦片。其实
2、 ,即使清政府当初一切按英方的安排行事 ,不法鸦片贸易仍无法避免。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英方的要求悉数满足 ,鸦片交易还是不能禁绝 ,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例证。而且 ,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并不讳言 :清朝政府早在 1729 年就颁布了禁烟诏令。嘉庆皇帝一即位 ,(1796 年 )就下令再次禁烟 ,但在 “ 十八世纪末 ”, 每年仍有大约一千二百箱的鸦片运销中国 ,其中大部分来自孟加拉 ,东印度公司垄断了那里的鸦片生产。 “ 十八世纪末 ”, 这一表达方式比较模糊。实际上 ,在马戛尔尼大使出使中国 (1793 年 )之前 ,鸦片走私已很猖獗。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 ,东印度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岌岌可危。黑斯
3、廷斯在 1774 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 :如果听任印度农民吸食当地盛产的鸦片 ,财政上当然不无小补 ,但东印度公司的利益最终将受到损害 ,即失去健壮的劳动力 ;在他的坚持下 ,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 ,于是偷运 “ 福寿膏 ” 逐渐成为东印度公司的支柱产业。尽管这位黑斯廷斯在 1785 年遭受弹劾 ,但他的鸦片走私政策却留给东印度公司滚滚不断的财源 ,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 “ 远见 ” 大加赞赏。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 ,到了十九世纪初 ,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靠中国的银两来维持的。 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 “ 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
4、”, 其成员系 “ 人类的垃圾、渣滓 ” 。当时鸦片问题尚未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之内 ,伯克即使有所听闻大概也不会就此问罪。至于马戛尔尼 ,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 ,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 ? 1. 下面不属于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观点的一项是 ( ) A. 清朝政府禁烟的诏令并没有收到实际效果。 2 B. 历史学家不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 C. 鸦片贸易应该由清朝政府负主要责任。 D. 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偷运鸦片是不得已的选择。 2. 下面关于黑斯廷斯的叙述 ,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 B. 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指 :让东
5、印度公司把鸦片销售给印度农民。 C. 黑斯廷斯因为推行以邻为壑的政策 ,而遭受弹劾。 D. 最晚从黑斯廷斯担任英属印度总督时起 ,鸦片就已经销往中国。 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马戛尔尼使华时对鸦片贸易的存在并不知情。 B. 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是在为英国方面推卸责任。 C. 本文反驳 了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的观点。 D. 本文证明 ,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 ,即使历史学家也会有偏见。 【答案】 1. B 2. D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 “ 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 ” 观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 B 项所说 “ 历史学家不
6、可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 ” ,从文中第一段 “ 美国时代生活公司 1990 年出版的人类文明史图鉴一书显示,史学家不可能只是超然物外的旁观者 ” 的看,这句话不是原书的观点,而是本文作者的观点。其余三项均为原书观点。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 筛选 并整合文中信息 ” 的能力。题干中 “ 符合文意 ” 应指符合本文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A 项中 “ 黑斯廷斯采取的鸦片贸易政策是具有历史远见的 ” 是指英国的观点,而非作者观点。在原文第四段有 “ 直到二十世纪仍有英国史学家对黑斯廷斯当年的 远见 大加赞赏 ” 一句中, “ 远见 ” 是加引号的,表示否定。 B 项中 “ 黑斯廷斯以邻为壑的政策是
7、指让东印度公司把鸦片 ” ,属理解错误, “ 以邻为壑的政策 ” 不是指把 “ 鸦片销售给东印度农民 ” ,而是 “ 销往中国 ” ,原文第四段中分析销售给东印度农民将会使英国公司受到损失, “ 在他的坚持下,东印度公司垄断的鸦片销往中国 ” 。 C 项中黑斯廷斯遭受弹劾的原因不是推行 “ 以邻为壑的政策 ” ,而是在原文第五段中指出的 “ 伯克在弹劾黑斯廷斯时称东印度公司是 有史以来最堕落的公共机构 ,其成员系 人类的垃圾、渣滓 ” 。 D 项原文意思一致。原文第三段有 “ 黑斯廷斯在 1774 年担任英属印度总督之后就采取了以邻为壑的政策 ” 一句。 3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
8、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 “ 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或者 “ 正确的一项 ”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分析评判。 A 项与原文意思恰恰相反,原文第五段中运用了一个反问句 “ 至于马戛尔尼,使华前曾任东印度公司的要职,他不知道清廷明令禁止的鸦片贸易一直在进行吗? ” ,表示对 “ 马戛尔尼 ” 不知情的强烈否定。意思相一致。其余B、 C、 D 项与原文意思相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
9、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 ,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 ,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 ,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 2000 只。虽然乡里在 农发行贷了 100 万元的款 ,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 ,大家心里很踏实 :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 ,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 :“ 不错不错 ,因地制宜 ,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 ” 回到县城 ,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 ,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 ,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 ,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 ,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 :从 6 月 8 日起 ,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 ,9日是县政府领
10、导 ,10 日扶贫办 ,11 日县委办 ,12 日县委组织部 ? 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 3 月19 日 ,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 ,要求所 有参观单位要认真了解长岭乡的经验 ,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 ,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 ,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 ,刘乡长说 ,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 ,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 ,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 ,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 ,二要搞好接待工作 ,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 :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 ,生活咋安排 ?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 ,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
11、多公里的荒山上 ,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 ,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 ,怎么办 ?刘乡长忽然闪出一 个念头。他说 :“ 我说个办法 ,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 ,这牧场就是养羊 ,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 ,明天领导们来 ,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 ,拣两只大肥羊宰杀 ,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 ,经济又实惠。 ” 大伙一听 ,不禁拍4 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 ,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 ,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 ,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 ,无不咋舌称赞。中午 12 点 ,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 ,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 :
12、“ 香 ,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 ,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 值得发扬。 ”张书记号召 ,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 ,都只准喝羊肉汤 ,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 ,第二批来了 ,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 ,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 ,他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 ,询问接待的事宜 ,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 :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 ,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 ,就是不见大羊群 ,便问羊呢 ?刘乡长心慌慌的 ,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 ,希望市里能给
13、扶持点。中午他们 端起羊肉汤时 ,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 :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 ,还是在山上杀的 ?刘乡长忙回话 :“ 这是咱牧场的羊 ,现宰现熬 ,鲜得很 ,鲜得很 !” 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 ,皱起眉头问 :“ 一天能宰几只 ?” 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 :“ 两只 ,两只 !” 领导没有再说话 ,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 ,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 ,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 ,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在低着头看一份内参 ,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 :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 :“ 刚才市里 来了电话 ?牧场暂
14、时关闭。 ”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 )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 ,由脱贫致富典型 ,发展为接待参观者 ,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 ,故事情节曲折新奇 ,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B. 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 ,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 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特别是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 ,准确巧妙 ,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D. 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 ,风趣幽默的语言 ,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 ,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 ,艺术感染力强 ,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5 5.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内参的报道 ,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 ? 6. 从牧场关闭原因的角度 ,谈谈你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答案】 4. B 5. 照应前面情节 :正因为市扶贫办的考察 ,发现长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