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云南省个旧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卷满分: 150分 第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 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
2、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 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
3、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种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 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
4、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 1 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 不一致 的一项是( )( 3 分) A 消费者乐于 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 B 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C 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 2 - D 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2 下面对
5、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 不相符 的一项是( )( 3 分) A 文化消费过程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 受的过程。 B 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C 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D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3 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 相符 的一项是( )( 3 分) A 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 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
6、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 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 费群体,中考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D 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答案】 1 B 2 C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这是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 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类注意
7、“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B项“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说法错误,根据文章第四段“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可见选项内涵不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2 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这是考查- 3 - 考生筛选信息和概 括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把选项与文章中的相关语段进行对比分析,找到细微的不同。 C 项“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8、”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可见文化消费只是文化活动的一种,在概念范围上前者小于后者,而选项把两者范围等同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这是考查考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 A 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说法错误,根据第一段“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
9、化消费。”推断。 B 项“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味”说法欠妥。根据原文第三段“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推断选项 B 判断错误。 C 项“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说法错误,可根据原文 第二段“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推断。 考点: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二、古诗文阅读( 36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9 分) 魏学曾 , 字惟贯,泾阳人,嘉靖三
10、十二年进士。除户部主事, 迁 郎中。中官为商人请支刍粮银巨万,学曾持不可,乃已。寻擢光禄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初,土蛮大入永平。学曾入驻山海, 檄 诸将王治道等追击至义院口,大捷。进右副都御史。学曾乃易置将吏,厘屯田二千余顷,数破敌,被赏赉。以疾去。起兵部右侍郎,提督 神枢营。旋改吏部,转左侍郎。 穆宗崩,大学士高拱欲去冯保,属言官论劾。学曾遗书大学士张居正曰: “ 外人皆言公与保有谋,遗诏亦出公手。今日之事,不宜复护此阁。 ” 居正怒。及拱被逐,举朝失色,学曾独大言曰: “ 上 践阼 伊始,辄逐顾命大臣,且诏出何人,不可不明示百官。 ” 要诸大臣诣居正邸争之。诸大臣多不往,居正亦
11、辞以疾。自是益忤。出为南京右都御史。未上,给事中宗弘暹希居正指劾之。诏以故官候调,学曾遂归。 居正殁逾年,起南京户部右侍郎,寻以南京户部尚书致仕。 万历十九年春,阁臣王锡爵荐学曾。起兵部尚书,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 务。明年,哱拜反,遂煽诸部为乱。全陕皆震动。学曾檄副总兵李昫率游击吴显趋灵州,别遣游击赵武趋鸣沙州,沿河扼贼南渡。翼日,贼胁庆王上东城,乞暂罢兵,诡言愿献首恶。 会官军粮尽,乃引次花马池,学曾日夜趣刍饷,调榆林兵。 六月复攻城,连战不下。 - 4 - 初,学曾欲招东旸、朝,令杀拜父子赎罪。东旸射书城外,约内应,夜半举火。外兵不至,贼杀其党五十人。七月,学曾与梦熊、国桢定计,决黄河
12、大坝水灌之,水抵城下。 八月河决堤坏城外水深八九尺东西城崩百余丈贼益惧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朝命以梦熊代,梦熊遂成功。 学曾任事劳勚。灌城招降之策, 本其所建。及宣捷,尚书星以下多白学曾无罪。如松言:“ 学曾被逮时,三军雨泣。 ” 梦熊亦推功学曾。帝不听,居家数年 卒 。 (摘编自明史)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八月 /河决堤 /坏城 /外水深八九尺 /东西城崩百余丈 /贼益惧 /求款未决会学曾得罪罢 B八月 /河决堤 /坏城 /外水深八九尺 /东西城崩百余丈 /贼益惧求款 /未决 /会学曾得罪罢 C八月 /河决堤坏 /城外水深八九尺 /东西城崩百余
13、丈 /贼益惧 /求款 /未决 /会学曾得罪罢 D八月 /河决堤坏 /城外水深 /八九尺东 西 /城崩百余丈 /贼益惧 /求款未决 /会学曾得罪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 “ 迁 ”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 “ 登基 ”“ 登 庸 ”“ 御极 ” 。 D卒, “ 死 ” 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 “ 薨 ” ;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 “ 卒 ” ;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 “ 死 ”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穆宗皇帝去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