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九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8717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九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林省九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林省九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吉林省九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吉林省九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7-2018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第 I 卷(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 “ 包 ” 倪方六 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 “ 包 ” 更是不可或缺。在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可以找到 “ 包 ” 字。 :(/w(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 $“ 包 ” 最早并不叫 “ 包 ” ,而是叫 “ 佩囊 ” 。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证、手巾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大都放在这种囊内。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故谓之 “ 佩囊 ” 。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 时人们已有带包的习惯,即所谓 “ 佩囊之俗 ” 。古代的

2、包也有大小之别,汉代学者毛亨称 “ 小曰橐,大曰囊 ” ;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有皮包和布包之分。 古人的 “ 佩囊之俗 ” 据推测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称和款式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 汉朝时,佩囊被称为 “ 縢囊 ” 。縢囊是一种小包。汉代也出现了一种叫 “ 绶囊 ” 的方形包,皇帝常常用之赏赐臣子,有绶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 “ 包 ” 成了身份象征。绶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类的东西。因为 “ 包 ” 已与身份联系了起来,所以在图案、色彩上都有规定和讲究。绶 囊最常用的图案是兽头,故称 “ 兽头鞶囊 ” 。兽头中又以虎头使用为多,因此又有 “

3、虎头鞶囊 ” 之称。除兽头之外,有些朝代的包还用兽爪图案,只是 “ 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鞶囊及爪 ” 。 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 “ 笏囊 ” ,也称 “ 笏袋 ” 。 “ 笏 ” 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板。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 “ 紫荷 ” 。 紫荷也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唐代时,最能显示身份的包是 “ 鱼袋 ” 。绶囊是装印信的,而鱼袋则是盛放符契这类 “ 身份证 ” 的。唐朝时,官员的身份证明制成鲤鱼形,故名 “ 鱼符 ” 。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时必须佩戴鱼 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佩于腰间,内盛鱼符。鱼符有金

4、、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区别地位高低。 2 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弃了,仅在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 除笏囊、鱼袋外,古代官场、文人间还有一种包很流行,这就是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一类的 “ 算袋 ” 。其实, “ 算袋 ” 这种包很早就有,但汉代称为 “ 书囊 ” ,也称 “ 书袋 ” ;宋代称 “ 照袋 ” ,也称 “ 招文袋 ” ,民间则称其为 “ 刀笔囊 ” 。这种 包一直到明清都在使用。金代也使用算袋,但称为 “ 书袋 ” 。元明清时代,随着新物件的出现和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

5、越多。如有了放钱放物的 “ 褡裢 ” 、盛放烟丝的 “ 烟袋 ” 、盛放扇子的 “ 扇囊 ” 、盛放挂表的 “ 表帕 ” 、装饰价值更高的 “ 荷包 ” 等。 其中 “ 褡裢 ” 为双层袋子,中间开口,两头放钱,使用时从中间对折,搭于臂膊上,故又称 “ 搭膊 ” 。因为搭膊多用来装钱,民间干脆呼之为 “ 钱袋子 ” 。因为 “ 袋 ” 与 “ 代 ”谐音,常用之赠人,以讨 “ 代代有钱 ” 的口彩。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出行时要随身携带一些东西,但是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这些东西需要放在包里,所以包就显得非常重要。 B. 古代使

6、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叫佩囊,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而得名。佩囊实用方便,人们出行都少不了它。 C. 古代的佩囊因为朝代的不同名称和款式也多有变化,如汉代有一种小的佩囊称为 “ 縢囊 ” ,唐代的 “ 鱼袋 ” 也是一种佩囊。 D. 汉代的绶囊与縢囊有所不同,从形状上看绶囊是方形的包,皇帝常常将其赏赐给有官爵的人,所以它也成为身份的象征。 2. 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代的包有大小 之分,小的叫橐,大的叫囊;制作材料也有区别,有皮质的,也有布质的;在颜色上也有所差异,有青色的也有紫色的等。 B. 古人的 “ 佩囊之俗 ” 据推测可能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从先秦到明清

7、,佩囊之俗一直在延续,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 C. 在中国古代,绶囊、笏囊、鱼袋都有象征身份的作用,一般在图案、色彩上也有讲究,如 “ 虎头鞶囊 ” 就是上面绣有虎头图案的绶囊。 D. 古代官场、文人间有一种被称为 “ 算袋 ” 的包很流行,它主要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等,这种包其实在汉代就有,宋明清也在使用。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笏板是官员上朝持的简易手板,而装笏板的袋子就是笏囊,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 “ 紫荷 ” ,紫荷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B. 虽然宋朝也使用 “ 鱼袋 ” ,并且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因为鱼符被废弃,所以鱼袋

8、仅是一个空包,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C. 元明清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物件不断出现并被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多,有了盛放扇子的扇囊和具有较高装饰价值的荷包等。 D. “ 褡裢 ” 也称 “ 搭膊 ” ,因为它多用来装钱,在民间又被称为 “ 钱袋子 ” ,并且由于“ 袋 ” 与 “ 代 ” 谐音,古人常用之赠人,以 讨 “ 代代有钱 ” 的口彩。 【答案】 1. A 2. B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A 项, “ 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 ” 说法绝对,原文第一段的表述是 “ 在

9、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 ” 。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 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选项 A 源自文章第一段,文中说的是 “ 大多没有口袋 ” ,选项变成 “ 没有口袋 ” ,说法过于绝对化。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这是考查学生对

10、文意的理解能力。 B 项, “ 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 ” 错误,从文章内容来看,佩囊延续的主要原因是 “ 实用方便 ” 。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 审题,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的 B 项,文章第三段说 “ 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称和款式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 ” ,可见主要原因应是 “ 实用方便 ” 。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1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B 项, “ 不再是身4 份的象征 ” 错误,原文第七节中说 “ 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 ” ,可见宋朝的鱼袋还可象征身份。 【考点定位】筛 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 B信息源自文章第七节,文中的表述是 “ 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 ” ,可见选项中 “ 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 的判断有误

12、。 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花 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 ,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 ,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 的那两棵海棠 ,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我虽然喜欢海棠花 ,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 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 ,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 ,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 ,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 ,向北看 ,看到一片屋顶 ,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 ,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 ,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 ,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其中还夹杂着

13、一点渴望 ,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 ,终于发现 ,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 ,回到家里 ,站在海棠树下 ,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 ,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 ,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 ,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 ,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至于海棠 ,不但是很少看到 ,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 ,最初还是残冬 ,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 ,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已经是夏天了。 夏天一来 ,我就又回到

14、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 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 ,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 ,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 ,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 ,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 ,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 ,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 ,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 ,知道已经下雨了。 5 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 ,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 ,我离开故乡 ,来到了德国。一转眼 ,在这个小城里 ,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 ,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 话 :“ 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 ” 当时颇有同感 ,觉得自己也应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吉林省九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