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8777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华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华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华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华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华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总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 诗 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

2、。诗赋予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淡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元好问说: “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 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 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 或姑且称之为 “ 禅言诗 ” 。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尚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如苏轼的琴诗: “ 若言琴上有琴声,

3、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楞严经曰: “ 譬 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 是此诗之本。这个比喻本来就有趣,经苏轼点化后更有机锋。在儿童般天真的发问中,包含着耐人寻思的理趣。 更值得研究的是另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例如王维的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 远处的人语衬托着山的空寂,密林里漏下一线落日的返照。那微弱的光洒在碧绿的苔藓上,显得多么冷清!青苔对这阳光并不陌生,黎明时分,亭午时分,都曾受过它的照射。现在到了黄昏,它又照来了。然而这

4、次复返,它的亮度、热度和色调都发生了变化。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禅宗重视 “ 返照 ” 的功夫,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里所体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 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这是传统的说法,比较笼 统。细分起来,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参诗是用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不同的三种以禅喻诗,前人把它们混在一起,所以讲不清楚。 (节

5、选自袁行霈诗与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禅宗在唐代确立之后,一方面诗人因受到禅的影响而在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禅理、禅趣,另一方面禅师的诗歌也表现了对现实人生的 关注,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 B诗与禅虽然归趣不同,分别属于文学和宗教,但在 “ 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 ”“ 重启示和象喻 ” 和 “ 追求言外之意 ” 等方面是相通的。 2 C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但是诗赋予禅的只是外在的形式,由此可见,诗对禅的影响不如禅对诗的影响那么大。 D禅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从而提升了诗歌的品位,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焕然一

6、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A.“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 ,文章引用这两句诗形象 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 B.楞严经中 “ 譬 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 这几句话,用 “ 妙音 ”“ 妙指 ” 有趣的比喻,本意是为了说明佛理的。 C.虽然 “ 禅言诗 ” 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但苏轼富有理趣的琴诗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它本于楞严经而又高于楞严经,用诗的形式巧妙点化,更有机锋。 D.王维的鹿柴并没有谈禅,但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字面上就使人联想到禅宗重视的 “ 返照 ” ,诗中清静虚空的

7、心境更为禅宗所提倡,堪称 “ 以禅入诗 ” 的佳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大多 “ 禅言诗 ” 之所以并无可取之处,是因为这些诗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歌的形式却没有诗歌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甚至不能算是诗。 B.禅对诗的渗透包括以禅入诗和以禅喻诗两大方面,以禅喻诗细分又包括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三种。 C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这三种以禅喻诗的方式虽然有区别,但都体现了禅对诗的渗透。 D以禅参诗重在诗歌作品的阅读欣赏,以禅衡诗重在诗歌高低的品评,以禅论诗重在对诗歌奥妙的论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题, 14 分) 一滴泪

8、 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 ,天刚微亮 ,薄雾还挂在树梢上 ,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 ,直到日影西斜 ,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 ,我心里一阵酸楚 ,决意留下来 ,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事实上 ,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有个叫李想的孩子 ,就是让我头疼的学生。 我在讲台上念课文 ,抬头见他两眼走神 ,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的火气腾地冒上来 ,大声说 :“ 李想 ,我刚才读到哪了 ?” 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 ,他这才醒觉过来 ,挠挠头说 :“ 读的什么 ?没听 到啊。 ” 班上学生哄堂大笑。 我气得不知说什么好 ,示意他坐下

9、 ,告诉他认真听讲。这样的事情反复多次 ,成绩自然好不了。他还和别人打架 ,黝黑的脸上挂了彩 ,问是怎么回事 ,他不肯说。 有一回 ,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 ,边打边说 :“ 不信你不哭。 ” 泪水在眼眶里晃 ,他昂着头 ,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 :“ 为什么打人 ?” 他们撒腿跑了。 我走上前 ,想说些什么。他看了我一眼 ,转过身 ,歪歪跌跌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 ,他到底是怎么了 ?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 有个周末 ,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 ,我鼻子酸了 :破旧的土坯房 ,屋内光线昏沉。 原来 ,他父母外出打工 ,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 他父母出去多久了 ?经常回来吗 ?” 我

10、问。 老人叹气说 :“ 他爹娘走了五年 ,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 ,他想起来就哭 ,躺地上打滚儿 ,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 ,眼泪都流干了 ?” 校园里再见到他 ,他仍旧上课走神 ,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 ,透3 着阵阵寒气 ,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 ,有一天 ,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 ,还受了些伤。 事情大致是这样 :他的父母坐车回家 ,赶上下雨 ,山路湿滑 ,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 ,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 ,包了些药 ,打车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 ,路上 ,听见村民在议论 :“ 爹娘出去这么久 ,回来伤成那样 ,这孩子跟没

11、事人似的。 ” 作为老师 ,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 ,爷爷正冲他发脾气 :“ 你这孩子 ,心咋就那么硬呢 ?看到爹娘遭了罪 ,连滴眼泪都没流 ?” 话未说完 ,便听到一声剧烈的咳嗽声。 他倚着门框站着 ,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 :“ 我们出去这些年 ,他感觉生疏了 ,这也怨不得孩子。 ” 母亲走过来 ,搂着他的肩说 :“ 这次出事后 ,我和你爹也想了 ,年后包片果园 ,不出去打工了。 ” 他低下头 ,一颗亮晶晶的泪珠 ,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 ,到后来变成了号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 ,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 ,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 ,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

12、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 ,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语文课 ,他坐得直直的 ,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 ,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 ,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 ,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他沿着操场奔跑 ,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 :“ 李想 ,你的衣服脏了 ,后面好几道黑印子。 ”他头也不回地说 :“ 俺娘 ? 会洗的。 ”“ 娘 ” 这个字拖得老长 ,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 ,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 ,一个美丽的生命 ,如含苞待放的花蕾 ,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选自 2015 年 10 期小小说月刊 )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13、概括 ,最恰当的 一 项是 ( )( 3 分) A.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 ,描写了一个孩子的一段情感经历 ,故事简单 ,但感情细腻 ,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孩子的情感变化。 B. 小说善于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李想的 “ 漠然 ” 就是通过 “ 村民在议论 ” 和“ 爷爷正冲他发脾气 ” 的叙述来展现的。 C. 李想是一个非常顽劣的孩子 ,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下课与其他学生 打架 ,但最终在 “ 我 ”与其父母的关怀下 ,变成了一个好学生。 D. 小主人公李想 “ 充满稚气的脸 ” 上呈现出 “ 忧郁和漠然 ” 的表情 ,不仅令人为他的处境担忧 ,更为他的自暴自弃而痛心。 5 小说

14、开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 5 分) 6 有人认为 ,小说中李想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小题共 3 题, 12 分) 材料一:进入十月,高校的校园招聘陆续升温。与此同时却出现了一种被媒体称为 “ 慢就业 ”的现象,即部分毕业生不急于求职和求学,而是让自己暂时处于 待定状态。 事实上, “ 慢就业 ” 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的客观趋势。面对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部分大学生 “ 错峰就业 ” ,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积蓄力量,或者四处走走、多看看就业市场,这应当是一种多元选择的权利。有些主动 “ 慢就业 ” 的毕业生,在就业理念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福建省华安县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