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答。目 录一、单元信息 1二、单元分析 1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2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3五、整体评价设计 3六、课时作业传统节日篇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作业 4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作业 6传统美食篇腊八粥第一课时作业 9腊八粥第二课时作业 12节日诗词篇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作业 16古诗三首第二课时作业 17传统戏曲篇藏戏课时作业 19传承表达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第一课时作业 22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第二课时作业 24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第三课时作业 26七、单元质量检测单元质量检测综合试题 28单元质量检测设计意图及属性表 31八、评价参考标准32
2、一、单元信息基本 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教育部组 织编写(人 民教育出 版社出版)第一单元单元组 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北京的春节第 1 课2腊八粥第 2 课3古诗三首第 3 课4藏戏第 4 课5即兴发言口语交际6家乡的风俗习 作7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二、单元分析单 元 教 &nbs
3、p;材课 标 要 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第三学段明确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 能力,感受汉字音、形、义特点,体会汉字的文化内涵;诵读优秀诗文,分主题梳理并 尝试运用;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 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 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 息;学习记笔记、画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尝试使用多种媒介阅读,感
4、受 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 由;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懂得写作是为 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 改;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对自己身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组织讨论,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教 材 分 析(一)人文主题本单元以“ 民风民俗 ”为主题,编排了
5、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体裁和题材各异的课文。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 涵。教材的编排旨在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 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二)语文要素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一要素包含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分清内容的主次”,另一个是“体会如何详写 主要部分的”。三下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其中的“几个方面”,呈现的是一种并列关系,在主题表达上具有同样的地位。 而本单元的文本,材料和材料之间在比重的安排上呈现一定的“失衡 ”,作者根据想要 表达的重点
6、,详写主要部分,略写次要部分。阅读时可通过文章中不同部分的篇幅长短 判断内容的主次,通过细致阅读详写内容,了解作者在写主要内容时,不是铺开来写的,而是突出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活动、事例,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分 析2.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三上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与本单元是相似的,但在习作训练要素方面是不同的。三 上要求的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而本单元是“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要求上有提 升。对于如何把重点写清楚、写具体,在五上、五下、六上等单元中均有涉及,对于基 本的写作方法,学生已经掌握,在此,对学
7、过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与表达训练要素有机融合。读中学写,写时用读,读写并进。阅读时,分清文章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时,确定表达的重点 内容,并思考如何写具体详细。根据表达需要确定习作重点,体现了从阅读到表达的有 序过渡。学 情 分 析本单元的主题为“民风民俗”。作为已经具备-定阅读能力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对 单纯的课文内容理解不会有过多的问题。但对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 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学生虽然明白有详有略地表
8、达这一写 作方法,但在写作过程中对于如何写具体还存有差距。因而本单元重点训练阅读时要分 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需要把主要部 分写详细的。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序号单元学习 目标1认识并临摹行楷,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2通过各种方法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 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3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感悟详写主要内容的方法和好 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4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发言。5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
9、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类别单元作业目标识字写字(1)正确读写单元生字新词,适当了解汉字文化。(2)感受“行楷 ”特点,并能临摹。阅读理解(3)能较快的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4)阅读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其文化与智慧。(5)理清文章表达顺序,把握主要内容,分清主次内容,明白谋篇布局的意义。(6)把握诗词大意,想象诗词描绘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7)关注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运用(8)背诵积累关于传统习俗和游子思乡的古诗词。(9)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风俗的主要特点,积累关于习俗的寓意。(10)能仿照课文写法,联系生活表达创作。(11)能运用准确说
10、明和形象描述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一种风俗,也可以写一写参加风俗 活动的经历。(12)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书写 规范、整洁。(13)以传统节日、美食、诗词、戏曲文化为基点,关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其博 大精深,激发民族文化自豪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一)将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融入作业语境,使单元练习与文本学习为一体,体现学法迁 移和主题融合一致,通过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 成个体言语经验,实现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将知识方法、思维技能、积累运用与文章、文学、文化、思想融合一体。通过语
11、言运用 实践,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思 维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品质的提升。(三)紧扣单元学习、作业目标,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 流沟通的能力,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技能的实践性和语用性,提高作业的精准性。(四)推进整本书阅读,在练习与阅读中获得文化熏陶和思想启迪,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的同时,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五)最大化多方融合。努力实现语文与科学、信息、美术、音乐、劳动等学科融合,融入生 活实用性阅读,强化生活情趣,凸显思辨性问题的解决,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 指
12、向“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 调动全学科、全素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素养系统化。(六)追求一题多能,一题多效,减少机械重复性。以省时高效为作业设计原则,根据单元学 习目标以及单元板块设计,注重前后关联,确保连续性、完整性,进行最大限度整合。(七)以文本内容为基点,项目化拓展内容学习。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按“传统节 日 ”“传统美食 ”“节日诗词 ”“传统戏曲 ”“传承表达 ”五个项目编排文本。为此,在每个项目 化文本练习后设置了以“ 闯关奖励 ”为名的自主拓展实践学习,旨在通过观赏性学习,丰富学生项 目化内容,形成系
13、统化认知。(八)分层设计,机动选择。对于“提升性作业”教师可根据班级具体学生的具体学情,选择 性练习,自配星级。五、整体评价设计(一)分层控时,星级评价。每课时作业时长为20分钟(选做题除外)。每大题满评为,教师根据课时评价参考标准 及班级教学基础,按优中差进行星级划扣。作业中标“”题为选做内容,“ 闯关奖励 ”为实践欣赏(两项作业均不在作业计时和星评范围)。(二) 依据学情,制定标准。在制定课时作业评价参考标准时,要比对课时作业中涉及的知识能力点以及学生学情,进行细 化、合理配置级。选做题答对另外加, 鼓励挑战,激发学生作业积极性和成就感。(三)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1.每课时作业后设有作业
14、三级评价表。作业书写等级为学生完成作业后自评,促进自查自省; 作业质量等级由教师根据各题批阅情况进行划定(总评得80%及以上为, 79%-60%为,60%以下为) ;订正质量等级由教师在讲评后,同学互批时划定,以促进学生第二次练习和订正质 量的提升,确保作业和讲评扎实有效。2.作业评价采取参考标准、教师自主定额、学生自主评价、生生互助评价三者结合,机动性强, 针对性准,合理性好,效能性强。(四) 作业过程,有意练习。以下课时作业均为在校巩固性练习。每次作业前利用5-10分钟对课时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尽量 闭卷完成。教师批阅、讲评后,学生自主订正。订正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在原题边订正,既省时又显 眼。
15、学生自主订正后,在互助小组内相互交换完成订正内容的批阅。教师最后对订正及订正批阅情 况进行审核,对订正不足的同学再进行个别针对性指导。六、课时作业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作业层次作业内容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评价设 计时 长基础性作业第一关:春节物语知多少 ()。将灯谜的谜底写在下方括号里。( ) ( ) ( ) ( )第二关:春节味道喜乐多 ()。一年最热闹的莫过于春节,劈里啪啦的 bin
16、p o( )声穿插在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悬挂着火红的ni n hu ( );喜庆的 du li n( )张贴在大门两侧;f n w i ( )好看的笑颜挂在男女老少的 脸上。孩子们早早的起床帮 父母屋里屋外打扫,s och ( )一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礼炮。街道一夜 之间仿佛变了个样,大街上 zh ng d n ji c i( ),车水马龙,热闹 非凡。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有购物的,有观赏的, 有游玩的,一片欢乐祥和。 对于过年,总有
17、一种说不出 的欢悦、欣喜和久久的期待。1.根据语境和拼音完成填空。 2.趣味汉字找朋友。“结”:植物生长果实;凝聚,凝结;结束;打疙瘩或者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1)大街上张灯结彩,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 ) .(2)这件事归根结底是我们做的不对。 ( ) .(3)今年,妈妈精心培育的桃树终于开花结果了。 .( )(4)湖面上结了一层冰。 ( ).通过猜 谜语的游戏 形式激发学 生对传统文 化的学习兴
18、趣。让学生 在游戏中了 解春节的相 关习俗,提 高学生对传 统文化的认 识。将本课 要求会写的 词语融入春 节场景中, 检测学生对 词语掌握情 况和运用能 力,促进在 句意中理解 字词的能力 训练。评价主体: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10 分 钟提升性作业第三关:春节记忆留心间 ()。1.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北京人过春节有哪些活动吗? 完成下图。由图表可知,作者 详细写了 、 、 、
19、 、 这几天人们的活动。2.你能和大家分享分享图片上的美食吗?通过思 维导图帮助 学生整体把 握课文主要 内容,感受 详略得当的 表达和多样 性表达的效 果。通过图 片联系课本 知识,归纳 食物特点, 提高学生的 归纳概括和 语言表达能 力。评价主体: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10 分 钟图 1.食物: 特点: 图 2.食物:
20、 特点: 请用上一两种表达方法向大家介绍其中一种美食。综 合 性 作 业第四关:节日探秘读文化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农耕 文化、游牧文化和海洋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相互碰撞、 相互融合,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丰富的节日文化。纪念传统节日,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以及 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具有多 方面的积极意义。中国人的 传统节日一书选取了 16 个 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分别介 绍节日名称、源流演变、传统 习俗、故事传说、历史典故、 诗词文化等内容。请利用两周时间完成
21、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一书的阅 读,并制作一份我们的节 日手抄报。引导学 生阅读与传 统文化有关 的书籍,并 完 成 手 抄 报,推进整 本书阅读。 让学生通过 自主有计划 地阅读、绘 制手抄报等 形式,充分 了解中华传 统习俗,激 发学生对传 统文化的兴 趣,培养良 好的阅读习 惯。评价主体: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两周1.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作业层次作业内容作业分析与设 计意图评价设计时长基础性作业第五关:节日事件说一说 ()。从以下两题中,自主选择一题完成。1.根据第三关的图表,与家人或同学说说北京本题在概 括课文主要内 容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按照 时间顺序说说 课文
22、主要内容。通过讲述 课文内容不仅 培养了学生提 取信息的能力 更有利于提高 学生语言表达 能力。并以此 为建模,引导 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家乡 节日习俗,进 行语言实践。评价主体:学生 教师8 分 钟人是如何过春节的。2.每当传统佳节来临之际,人们都在用自己的评价方式: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方式庆祝着,你瞧你家乡有哪些独特的节日风俗呢?请你当一回小 导游给大家介绍介绍。提升性作业第六关:灯火年味读一读 ()。元宵观灯展元宵节晚上,我怀着新奇的心情,跟着爸爸来 到虹口公园看元宵灯展。灯展设在古香古色的小庭院里。远远望去,就 见黑蓝的天空中泛着一片红光。庭院的中央是一座 高高的“灯
23、塔 ”,上面挂着七个大的,二十四个小 的红灯笼,把灯展的大门前照得通红通红,洋溢着 一派 的景象。走进前厅,只见正前方写着“前言 ”。原来, 灯艺是我国民族早就流行的一种古老艺术。每逢元 宵灯节。人们总要 地庆贺一番。前厅的屋 顶,饰满了五颜六色的灯带,中间高悬着一个彩色课外阅读 选用贴近课文 体裁和题材的 文章,运用指 向明确的练习,使学生从 整体把握文本 内容,理清思 路,感受详略 得当的表达方 式。激发学生 对传统文化习 俗的兴趣,感评价主体:学生 教师12 分 钟的花篮。各种彩
24、灯照在观灯人的身上,就像披上了 五光十色的锦衣,美丽极了。走出前厅。我想走廊上一定不会有灯,可抬头 一看,长长的走廊上也吊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穿过 “灯廊 ”,我们来到了中央大厅。中央大厅更是五彩缤纷,如花似锦, 。 头顶上是无数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走马灯,有四季 的鲜花,争鸣的百鸟,飞舞的金龙哟,唐僧师徒四人也来参加灯展。旋转的走马 灯上,孙悟空一手拿着金箍棒,一手搔搔头,火眼 金睛转一转,调皮地做着鬼脸。那笨拙的老猪扇扇 大耳朵,撅撅大嘴巴,挺挺大肚子,晃晃大钉耙, 好奇地笑着。而白脸僧人唐僧则双手合十,微闭双 眼,似乎在念着“阿弥陀佛 ”。走出中央大
25、厅,我们来到了灯的“花园 ”。只 见一朵朵用灯扎的牡丹花衬着绿叶,鲜艳夺目。园 中有个池子,池水清澈透亮,水中两条巨大的红鲤 鱼闪闪发光,一对别致的丹顶鹤 啊,那 红鲤鱼、丹顶鹤竟是用灯扎成的啊!抬头是灯,低头是灯,周围是灯,真是灯的海 洋,灯的世界!走出灯展,呼吸着夜晚清新的空气,只觉得眼前依然一片光明1.将下列成语序号有选择地填入文中横线上。A.亭亭玉立 B.喜气洋洋 C.引人入胜 D.张灯结彩 2.作者依次去了哪些地方看灯展,填写在图表中。由此可知作者是按照
26、 顺序来写的。3.在第六自然段中,补充描写沙僧的外貌特点受根据表达意 图选词构句的 语言特点。加 深学生对优秀 传统文化习俗 的理解,更好 地继承和弘扬 优秀传统文化。评价方式: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和幽默风趣的动态。综合性作业第七关:春节习俗搜一搜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 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 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 许多还相传至今。拓展阅读 旨在引导学生 通过网络搜索 主题相关的文 本材料,让学 生在阅读中拓 宽知识面,丰 富积累。提升
27、 学生有目的地 搜索、整理材 料的能力,培 养学生利用资 料创作的意识,进一步了 解、积累传统 习俗的寓意, 为语文园地中 收集寓意吉祥 的习俗作铺垫。评价主体: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课 后 实 践观察上图,并运用以上方法,查找春 节其他习俗的资料。然后结合资料,仿照 上文在横线上写一写。闯关奖励:节日文化大观园。微信关注“河南广播电视台”,搜索“元宵 奇妙游完整版 ”或其他节日,点击观看。112.腊八粥(第一课时)作业层次作业内容作业分析与 设计意图评价设计时长基础性作业第一关:“腊 ”字文化中国味 ()。1.“腊”字是 &n
28、bsp; 结构, 像这样的字课文中还有 、 、 等,书 写时都应该做到 的书写规则。2.“腊”是形声字,偏旁名 称叫 旁,与 有关,“昔”表示过去的日子。所以,“腊 ”的意思可以理解为 , 读音应该是 。3.说文解字曰:臘(l), 冬至后三戌,臘祭 百神。即古
29、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是在冬至后第 三个戌日用腊(狩猎来的肉做成肉干)祭祀众神。故 “腊” 变读与臘( l )同音 。 阴历十二 月也被称 为 ,祭祀众神这一日就叫 ,这一仪式被 称为 。南北朝时梁武帝,把腊日节定在十二月 初八,即为 节。4.腊祭的对象,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门、 户、天窗、灶、门内土地)。感恩这一年来的恩泽庇 佑,并祈求来年继续施恩。祭祀后,邻里亲友间互相
30、 赠送腊八粥。腊八粥寓意“合聚万物、调和千灵 ”。第二关:腊八传说人间情 ()。腊八豆腐是安徽黟县民间特产。相传,古时有一 对夫妇,丈夫经常外出经商,妻子在家做女红。有一天,妻子买了豆腐准备回家做饭,突然接到远方亲人做嫁衣的邀请。这 一搅和,让她把豆腐忘在了.r n n ( )边的石磨上。两个月后,妻 子回家发现豆腐还在,没 有发霉 zh n zh n( ),也没有 f nsu ( ),只是变得坚硬 h ( )黄了。 她 c ixi n ( &
31、nbsp; ) 应该不能食用了。于是,切下一小块尝了尝,她 j n y ( ) 地发现,味道居然还不错。妻子想,y o b r n( )就用这种方法制作豆腐,而且丈夫经常外出经商,作为干粮既美味 又方便,多好!妻子就开创了豆腐的这种独特制法。丈夫的同行朋友吃了n ju ( ) 十分美味,连连称好,丈夫欢喜地 ji sh ( )着,并称之为“老婆豆腐”。因为黟县“老婆”的字音发声 很像“腊八”,久而久之这豆腐也就被称为腊八豆腐。以要
32、求 会写的汉字 “腊 ”字为 练习点,将 识字方法、 汉字书写与 汉字文化结 合,指导学 生归类书写,引导形 声字识字方 法,渗透中 华传统文化,激发学 生对中华汉 字学习的兴 趣。将多音 字“和 ”以 及要求会写 的词语融入 腊八豆腐的 传说,检测 学生对词语 的掌握情况 和运用能力,传达语 用意识,感 受据意定音 的识字方法,传播传 统美食文化。评价主体: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10 分 钟一块小小的豆腐,一段 l n m n( )的夫妻情,一种艰苦朴素的徽商精神。 1.根据语境和拼音完成填空。2.把文中加点字的
33、词语填在恰当的横线上,并给 其他读音组词。A.h跟着唱;依照别人的样子。 B.hu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 C.h打麻将或斗纸牌时,取得胜利。 3.把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而且 ”换一个 词,变成反问句。提升性作业
34、第三关:文意梳理学表达 ()。1.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导图。(1)由导图可知,作者 详写的是 这 部分内容,共呈现了 个场景。(2)请选择其中一个场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 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 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 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 叹气样儿, 闻闻那种
35、香味, 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 呢!(1)选段第一句写了三种“孩子 ”都喜欢吃腊八 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选段第二句从 、 、 三个方面,运用 、 等修辞手法描写了 腊八粥的熬制过程。通过导 图帮助学生 整体把握课 文主要内容,感受详 略得当和多 样性表达的 效果,引导 学生浅度明 晰构段特点,尝试模
36、仿创作,实 现读写联通。评价主体: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10 分 钟公众号:银河成长班 10综合性作业第四关:写意生活有文法 ()。选择一种你喜爱的美食,在父母指导下完成制作 后,拍照发朋友圈。并围绕美食的特点,仿照课文第 一自然段从食材、做法、味道等方面写一段话作为朋拓展题 与生活实践、微信媒 介关联,引 导学生制作 美食,记录 生活。旨在 传达语文与 生活的联系,引导运 用不同媒介 表达自己的 见闻感受, 激发学生在 生活中关注 中华饮食传 统文化。评价主体:学生 教师评价方式: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生活实践友圈文案。112.腊八粥(第二课时)作业层次作业内
37、容作业分析与 设计意图评价设计时 长基础性作业第五关:文法明晰助力学 ()。1.课文围绕主要线索 和主要人物 , 写了 和 两件事。2.作者是怎样将腊八粥与人物活动联系在一起, 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呢?请阅读“盼粥 ”部分,完成 练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 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 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 早。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
38、像是益发浓稠了。“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 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1)根据选段,补充导图。(2)观察导图可发现,这个片段主要就是围绕 这一线索,描写了 的变化以及 和 的表现这三部分内容。这一线索是不断在发生着变 化的,这变化其实也就是 &nb
39、sp; 的变化。(3)选段中谁是次要人物?次要人物的描写能不 能删除呢?为什么?围绕文 本阅读,以 导图填充为 基点,通过 问题引导, 让学生梳理 出“把重点 内容写详细 ”的具体 写法。使得 练习与梳理、总结归 纳紧密结合,充分发 挥练习的巩 固、梳理、 提升作用, 训练学生的 逻辑思维、 辨理思维。评价主体:学生 教师7 分 钟评价方式: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12提升性作业第六关:学法迁移善于用 ()。 家乡的月饼又是一年中秋节,可爱的月饼们又一次与我们相 逢了。看吧,商店里、超市里到处可见月饼的身影。什
40、 么枣泥的、豆沙的、五仁的、水晶的、水果蓉的 直看得人(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这些月饼做工考 究,包装精美,随便搁到哪都是那么地引人注目,神 气的不得了。儿时物质匮乏,吃月饼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件奢 侈的事情。那时的月饼,不像今天这样,上市早,随 便购,而是由供销社在中秋节前十多天购进,限量购 买,每家每户也就那么一二斤。记忆中的月饼包装简单,品种单一,里面都点缀 着青红丝,内加冰糖、花生仁等,吃起来倒也香甜可 口,回味无穷。买月饼时,售货员都是用一张油纸把月饼一斤一斤地包好,然 后在上面放上一张印有“嫦娥奔月”图案的红纸,用绳子一扎这就 是当时最流行的月饼包装 了。与
41、包装精美、用料考 究的各式月饼相比,家乡 的月饼就显得有些朴实了。首先是配料。就说这月饼馅吧,除了核桃仁、红 糖、白糖之外,还要配上芝麻、瓜子仁、葡萄干等。 吃到嘴里,那种又香又甜的感觉简直没法说了,总之 是好吃的不得了。馅配好之后,就可以和面了。和面时,除了加水、碱面、油之外,啤酒、牛奶这些重量级选手也可 以添加一些。添加了啤酒、牛奶之类的东西之后,月 饼就会变得更为酥、脆,口感可好啦!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下一步就能加工了。首先擀 皮、包馅,之后将包好馅的面团放入木制的月饼制作 模具中,压出图案后,将其从模具中磕出即可。模具 中的图案
42、也是(五花八门 稀奇古怪),有玫瑰花、梅 花、水果之类的,也有孩子们喜欢的鱼、兔子等卡通 造型,特别可爱。每次,我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压图 案了,看着手中的面团顷刻间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真得好开心哦。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烘烤了。不一会儿的功夫, 的月饼就出炉了,咬一口, 的味道便在舌间萦绕 开来。吃着自己动手做的月饼,感受到的竟是一种 的喜悦,这或许就是劳动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吧。专卖店的月饼色泽美观,口感松酥,只是太有些 华美了,总给人一种距离之感。而家乡的月饼就不同 了
43、,虽然外表并不出众,可是那份随意,那份平凡,课外阅 读选用贴近 课文体裁和 题材的文章,运用指 向明确的练 习,指导学 生通过对比 读、类比读 等方法,直 观感受“根 据表达意图 确定重点内 容 ”和“把 重点内容写 详细”的文 本现象,感 受根据表达 意图选词构 句的语言特 点。在可观 可感的语言 建构和思维 发展练习中,提升语 言审美意识 和能力。评价主体:学生 教师8 分 钟评价方式: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公众号:银河成长班 13总让人感觉特别亲切,我想这大概就是家的感觉吧, 温暖且甜蜜,使人难以忘怀。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多,惟有赋予情感的物品
44、 才会让人感受到温暖,我想这也正是我喜欢家乡月饼 的缘由吧。 (选自三晋都市报2017-09-27)1.根据语境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2.根据以下 ABB 式词语所描写的情态,填入文中恰当的横线处。 A.香喷喷 B.美滋滋 C.热乎乎3.比读 2、3、4 自然段,把一一对应的内容用相 同的符号标注。通过比读,可以知道,文章把专卖店 的月饼与家乡的月饼进行了 ,突出了 的 特点,然后通过详细描述
45、 、 、 、 这四道工序来体现。4.认真阅读 6、7、8 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的第 一部分都是 ,第二部分都是描述 ,第三 部分都是说 。第 9 自然段只写了 。文章 主要是通过描写 和表达 把四道工序写
46、具体来体现特点的。5.第 1 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句中的“可 爱”可以换成“香甜”吗?为什么?()综 合 性 作 业第七关:拓展阅读长知识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 被人广泛知晓,中国美食也赢得国际社会的一片褒奖。拓展阅 读旨在提供 主题相关的 文本材料, 让学生在阅 读中提升默 读速度,拓 宽知识面, 感受阅读材 料的表达形 式,并尝试 模仿创作。 在阅读、模 仿中受到传 统文化的熏 陶。评价主体:学生 教师5 分 钟中国传统节日的 饮食文化和饮食精神,博大精深,历久 弥坚。它已不仅仅是 文人雅士舌
47、尖上的愉 悦和腹胃之上的享乐,更多是将日常的饮食之事和饮食之道,融于家国天下的大背景之下, 形成独特而厚重的中国节日饮食文明。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美食最 丰盛最多样的节日。新年第一天,北方常吃水饺,以 求新年发财;南方常以鱼肉,以求年年有余(鱼)。同 时,不同省份还自带地域特色,如华北吃脆皮烤鸭和 油焖大虾,华东吃红烧肉和醉鸡,华南吃白切鸡和扣 肉,西南吃毛血旺和水煮鱼,西北吃孜然羊肉和大盘 鸡等。但无论哪种美食,都透露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 的渴盼,以美味年夜饭的慰藉,感念家庭的温暖与和 睦。元宵,亦是中国春节年俗的一个重要节令。北方 吃元宵,南方吃汤圆,以此象征团团圆圆的美好祝
48、愿。元宵和汤圆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糯米味甘、性14温,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 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糯米除了有粘性,将 元宵和汤圆都包圆容易下锅,还能御寒。清明,扫墓祭祖,赏春踏青的节日。青团和艾糍 成为必备美食。吃青团寓意了纪念先人、渴求团圆; 食艾糍则代表了归根祭祖、驱除邪恶。艾叶是阳性之 物,拜山时用于拜祭祖先,可调和阴阳。同时,艾草 本身就是一种草药,能起到通经活络、回阳救逆、祛 除阴寒的作用。这些节日美食,倾注了中华人民的智慧,成为传 统节日民俗的重要环节,寄托着浓浓的民族情感,也 诉说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崇尚天人合一,追求喜庆团 圆,主张祭祖追思,鼓励祈求丰年
49、,无一例外都透视 出对自然的重视,对人际关系和谐的渴盼和对天灵长 辈的孝顺尊敬,是每个中国人割舍不断的民族记忆。1.阅读后请完成以下连线。汤圆 艾糍 鱼肉清明 春节 元宵驱除邪恶 年年有余 渴求团圆2.关注 4、5 自然段组句构段的共同特点,以腊 八节传统美食为话题,仿照写一段话。第八关:趣说粥道有意思。用微信扫下方二维码,观看中华文明之美 粥文化与典故,并写写观看后的收获(不少于 3点)。 1. 2. 3.闯关奖励:美食文化大观园。在学习强国 APP 中搜索“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华美食 ”,点击收听。评价方式:自我评价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综 合 性 作 业通过收 听 观 看 节 目,丰富学 生对中华饮 食文化的认 知,感受中 华美食文化 与其他传统 文化之间的 关联,增强 多 媒 介 阅 读、学习语 文的意识和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