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9015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临夏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临夏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临夏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临夏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临夏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甘肃省临夏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 :120 分钟 分数:共 100 分 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对下列短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酒 盈 樽(满) 矫 首遐观(举、抬起 ) 聊 乘化以归尽(姑且) B. 俊采 星驰(指人才)宇文新州之 懿范 (美好的风范)耘 耔 (除草) C. 息 交绝游(断绝) 披 绣闼 (披着) 策 抚老(拄着) D. 北海虽 赊 (远) 家君作 宰 (宰相) 气 凌 彭泽之樽 (超过 ) 2. 与例句加点字的词义相同的一项 是 ( ) 例: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 A. 穷

2、且益坚,不附青云之志 B.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A. 悦 亲戚 之情话 将 有事 于西畴 B.千里 逢迎 阮籍 猖狂 C. 既 窈窕 以寻壑 策 扶老 以流憩 D.善 万物 之得时 富贵 非吾愿 4.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雄州 雾 列,俊采 星 驰 悦 亲戚之情话 B. 或 棹 孤舟 乐 琴书以消忧 C. 宾主尽东南之 美 屈 贾谊于长沙 D. 外连衡而 斗 诸侯 眄庭柯以 怡 颜 5. 下列各项句子中“之”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悦亲戚之情话 B. 蚓无爪牙之利 都督阎公之雅望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赵奢之伦制其兵 D. 胡为乎遑遑于何之? 悟已往之不谏 6. 下列各项中对相同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农人告余以春及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乐夫天命复奚疑杨意不逢 都督阎公之雅望 访风景于崇阿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仰观宇宙之大 A. / / / B. / / / 2 C. / / / D. / / / 7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 _。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 遍三省!” _。还是“拉拉

4、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篾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 _,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 B C D 8.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 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B.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

5、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C.“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D.契诃夫是 19 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法国莫泊桑、美国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9.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 巧夺天工 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 望尘 莫及 了。 他在学习上坚持 博学审问 ,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

6、出的成就。 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 充耳不闻 ,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 左 支右绌 ,狼狈得很。 3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 温文尔雅 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B. C. D.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截至 12 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 40 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 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

7、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二、阅读题( 5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之神称东母与西

8、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 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 “ 夕月 ” 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 图赞中 “ 昆仑月精 ” 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 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

9、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 “ 高不可及 ” 。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4 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 ,清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 ,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

10、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 “ 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 (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 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 “ 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 (梦梁录);市井贫民 “ 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 。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

11、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最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 “ 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 ”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吏,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 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11.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春节、端午、中秋这三大传统节日可能都与月亮的运动规律有关联,其中中秋节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多来源于古老的文化礼俗。 B. 商代人、春秋战国时期人、汉代人对日月之神的称呼大同小异,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古代先民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 C. 根据沂南发现的汉画像石,我们可以推测,古人认为地上的昆仑山和天上的月亮联系紧密,也能推测出嫦娥是由西王母演变而来。 D. 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秋分时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独有的礼制,这可能与神权控制有关,日月这样的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 1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5 A. 唐宋时期,中秋赏月是文人的时尚,吟咏的诗句较之以前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唐宋士人的精 神气质不同,赏月的情趣大相径庭。 B. 从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等文献来看,南宋都城杭州,上自贵家如王子皇孙,下至民间如中小商户,都在中秋夜宴饮赏玩。 C. 宋代时月饼已经出现,由于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可以象征团圆,所以大约到了明朝,它逐渐成为中秋时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 D. 从文人赏月的雅趣,到民间拜月的情趣,再到有心吃月饼的俗趣,节俗形态的重大变化也体现了中国民众心态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周代祭祀日月的活动,大概只能由周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甘肃省临夏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