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节运动的描述1物理观念:(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2科学思维: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3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4科学态度与责任:(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教学难点:物体
2、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多媒体。情境展示 播放物体运动视频,创设情境。你看到的哈雷彗星、猎豹、蜗牛等物体都在干什么?探究点一机械运动过渡提问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探究点二参照物过渡提问 确定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似乎很简单,例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不过事情就真的这么简单吗?讨论
3、:我们常说物体静止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就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说树木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而言的。想想议议 教材P20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列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列车的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回答:在上面的例子
4、中,如果以旁边的列车为标准,你乘坐的列车就是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标准,你乘坐的列车就是静止的。引出概念 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结论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过渡提问 (1)对某一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一定相同吗?分析:一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为参照物,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
5、个。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的靠椅,则会判断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展示提问 展示收割机与车辆图片。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回答:选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都是静止的,即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相对静止。结论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想想议议 教材P21讨论交流回答:(1)自动扶梯上的人选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选自动扶梯为参照物是静止的。(2)受油机选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选加油机为
6、参照物是静止的。(3)播放“神舟十八号”对接空间站的视频,讨论对接前、对接后,在不同参照物下它的运动状态。第2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二、参照物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2对某一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师首先引领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什么而言的?”“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小组进行学习、交流,要求人人畅所欲言,教师在各组间巡视点拨,看到同学们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去说明上面问题。课堂气氛活跃的情况下,教师给每组发一张表格,让各组归纳这节课内容的知识要点。全班汇报、总结、教师作简单概述,并纠正交流中出现的片面认识。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就说它在运动”这种说法不完整,鼓励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这句话才具有准确性”,让学生从实例中得出答案。学生掌握了重点问题后,教师继续拓展、延伸。为什么“飞机怕鸟”?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讨论解决,把问题逐步深入,学生积极讨论,这样难题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