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9623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 - 2017 2018 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第 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明清时代农业依然是社会经济的第一基础,农业人口依然是帝制国家统治的基本对象,所以“重农抑商”的言论与政策表现都依然存在,在某些特定语境下甚至表达得很激烈。但是“农商皆本”的言论已经表达得很清晰,并且愈来愈成为朝野共识,“利商”、“惠商”而非“抑商”,成为国家政策的基调。 明 朝初年,曾颁布一系列与商业相关的政策,其中有被误读为抑制商业政策者。

2、如洪武十八年( 1385 年),朱元璋曾谕户部:“朕思足食在于禁末作,足衣在于禁华靡。尔宜申明天下庶民各守其业,不许游食。”明代“游食”,并不等于经商,“庶民各守其业”包括商人继续经商,并非禁止人们经商。其他如初入商业者需有一定规模的资本,坐贾需在营业地占籍等政策,都是从稳定社会成员职业、地域性征,从而稳定社会秩序角度出发的政策,具有抑制商业的实际作用,但并非以抑制商业为最终目标。其次,明初商税并不沉重,大致三十税一,同时对军民婚丧嫁娶所用物品 及舟车丝布之类免税。明中期以后,商税名目增多,收税机构增设,税率也有所提高。不过,万历中期矿监税使四出,盘剥商民现象,是出自皇权滥用,并不体现明代基本

3、政策,所以遭到朝野一致反对,并在万历帝死去后立即终止,故在将万历皇帝派出矿监税使作为明朝抑商证据的时候,要注意其复杂性。通明一代,商税趋于由轻到重,但商税总额与社会商业总规模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而且,万历初将“一条鞭法”推行全国,赋税负担更大程度地落实在土地上面,使得一些富商大贾以“无田而免差”,规避大量赋税负担。 相对于商业规模,明代商业税率偏 低而非偏高。这种情况,一方面表示明朝政府财税观念仍然盘桓在农本经验之中,没有调整明白;另一方面表示明朝政府并无意于通过高税收压制商业,使之难以发展。清朝人口大幅度增加,商业规模也较明代更为庞大,而且朝廷随着商业税收增加而日益看重商业税收在政府财政

4、中的地位,相应管理制度也从涣散仅取其大意转向精细严格。 明清外贸政策,曾经多受诟病,被一些学者视为“闭关锁国”。然而近年大量研究表明,- 2 - 此种认识,夸大了该时期的封闭性。综合官方、民间、海路、陆路贸易趋势,并考虑到明清时代前所未有的全球贸易对中外经济往来的影响 ,应视为“有限开放”更为贴切。 (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明清时代农业是社会经济的第一基础,但“重商”的呼声已高过“重农”。 B. 明初的一些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是统治者的本意。 C. 明中期以后,商税加重,万历中期,

5、盘剥商民现象更是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D. 清朝商业管理变得精细严格,取决于商业规模扩大后其财政地位提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文章按时间顺序,主要论述了从明到清,政府对商业发展的政策、态度。 B.文中引用朱元璋的话,表明明初一些所谓的“抑商”政策纯属人们的误读。 C.文章先总领全文,然后具体评析明清商业政策,最后批评明清外贸政策。 D.文章末段提出的观点新颖:明清并非“闭关锁国”,而是“有限开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明清利商、惠商成为国家政策的基调,是因为“农商皆本”越来越成为朝野共识。 B.

6、 明政府财税观念仍 未摆脱农本经验,无意以重税压制商业,故商业税率偏低。 C. 万历初,赋税负担主要落在土地上,表明明政府对农民的压迫非常深重。 D. 闭关锁国忽略了明清外贸的开放性,实际上明清外贸还是受到了全球贸易的的影响。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寻找翠翠 祝勇 闲坐于草亭,忽的想起翠翠,仿佛想起一个熟识的故人。 天碰巧落着雨。我们碰巧饮着酒。雨和酒,碰巧都易于勾起人的愁肠。碰巧是在酉水边,酉水碰巧和沈从文小说里写的一般模样。我们碰巧都是沈从文迷。 所有与翠翠有关的事物,碰巧在这个时刻,聚齐。 而翠翠,却只能隔着茫漠的时空

7、同我们说话。翠翠很远。翠翠只生长于沈从文三十年代的小说里,穿着图案简单的衣裳。悠远的日子早已布满了旧电影似的划痕,但她的明眸不会褪色。沈从文说:“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从- 3 - 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 ,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的来完成任务了。”严格来说,翠翠是由所有喜欢翠翠的人集体创作的。凡是读过边城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翠翠。 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

8、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或者说,翠翠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她的每一寸肌肤都是秋露和山雨凝聚成的,所以她才清明秀丽,有着透明的秉性。她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凡是河流可以带我们去的地方,她都可以带我们去。 翠翠就是这样陪着我,在湘西,一路走了好远。她是无处不在的河水和月光。我知道她不独属 于我,但她总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这是边城以外的翠翠。沈从文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翠翠。翠翠在边城里,在沈从文的设计里,只属于傩送,傩送就一下子成了边城外许多人的共同的情敌。 翠翠在水边长大,像朵被一阵偶然的风吹落在山间的野花。她的父亲母亲很久以前死于一场浓烈的爱情,她却

9、懵懂着,不知情为何物。翠翠在世俗生活的边缘,旺盛的生长着。她只能透过城里来的人来打量那个她所未知的世界,但沈从文却将她永远隔绝于世俗世界之外,斩断了她们同外部世界可能发生的联系 天保和傩送都拥有“外面的世界 ”,或许他们中某一个的世界会与翠翠相连,但是天保死了,傩送出走,翠翠仍然守着她的渡口,消磨着她的年华;然而,翠翠的生命出路在哪里呢?在纯净的爱情里吗?爱情像河水一样不可捉摸,像青春一样无常和易逝。翠翠就这样面对河流、青春和爱情。 边城真正煽情之处,是翠翠的等待。翠翠的等待就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也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故事,都只是一个交代,翠翠的执著而且执拗的等待,才是作品的核心。但是故事恰好就在

10、这里戛然而止了,读者会根据自己的人生取向做出自己的抉择和判断,沈从文一句也没有多写,只有轻描淡写的几句:“到 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美丽的翠翠,就这样将期望抛向未可知的远方。她实在不该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耗尽自己的一生,她蓬勃健美的生命不该有这样的结局。也许,在某个“明天”,翠翠会突然看见傩送风尘仆仆的微笑,重又出现在岸头。但是我们仍不妨做一个残酷的假设 傩送从此远行。心中装着他的翠翠,梦里想着他的翠翠,走遍天涯,却永不归来。而翠翠,则同渡口一同老去。这

11、样,翠翠的一 生,因为爱而不完整;另一方面,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 4 - 人都要完整。 翠翠于是成了沈从文为我们造的一个断臂的女神 。 然而,这一切即使是梦想,也来得太迟了。翠翠被时间裹挟着,像傩送一样一去不回头了。傩送和翠翠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翠翠如蓝印花布一样纯朴的背景,带着湿润的乡下气息,消失在时间深处了。 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雨还在下,河面上是一片烟,天气越来越寒凉。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野渡无人,视野里有浓有淡。浓的是水边的青石,怪兽般长满绿毛;淡的是若有若无的远山,以 及山脚下的江水。一幅典型的中国式风景。遂想起沈从文的一句话:“一切总永远

12、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开窍的单纯寂寞里过去。”当然,翠翠也在其中。想起她的爱,她悠长的等待,想哭。生活也许早已不那么静寂,在自己的节拍里沉了很久的湘西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也表现出一丝慌乱。要抵挡香车宝马的诱惑已不那么容易了,尽管它的价值并不超过当年的一座碾坊。爱情,早已成了休闲中的甜点与速食,成了一次性消费品。这个时代里,过路的女学生,即使装扮再奇奇怪怪,行为再不可思议,也不是风景了。但翠翠是。 可是河流还在。只要 河流还在翠翠就在。 当翠翠在孤独中等待傩送的时候,世间有多少个傩送,踏遍千山,在寻找着翠翠! 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 。 (选自散文集凤凰:草鞋下的故乡

13、,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本文作者与沈从文一样,都是借翠翠这一文学形象。表达了对至纯至美的自然、青春、爱情的向往,对爱与美的追求 与等待。 B本文文笔优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富于诗情画意的乡城风俗画。表现了自然、民风和人性之美,充满了田园牧歌情调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C作者说:“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这是因为翠翠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在她身上有着河流一样透明的清明秀丽的秉性。 D文中写到“过路的女学生”,是为了与翠翠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批评了现代的某些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表现出的慌乱,她们注重外在,流于世俗,失却了纯真。 5请结合文本,理解“翠翠于是成了沈从文为我们造的一个断臂的女神”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5 分) 6文章的 结尾说:“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 分) - 5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