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生注意 : 1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 (阅读题 )和第二部分 (表达题 )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 37 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每 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岭南,历史上是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范围包括了我国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的大部分以及越南北部。五岭之名,最早起于秦。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云:“ (秦 )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今人多把“ 五岭”解释为大庾岭、越城岭、
2、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五座山的总称。不过,历史上有人认为,五岭并非专指五座山的名称,而是指五条入岭的通道。五岭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区交界处,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岭南地区属于古代五服之荒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陈恩维说,古代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荀子正论篇云:“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岭南负山 临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在历史上曾长期阻碍了该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古人的政治地理观念里,岭南给人以边远、偏僻、
3、贫穷、蛮荒的印象。王风未被,春风不度,所以唐杜佑在通典中说:“五岭之南,涨海之北,三代之前是为荒服。”明确指出岭南远离政治中心、经济落后。 唐宋之际,岭南是政府安置流人谪宦的聚居地,据统计,两唐书所载唐代有名有姓且有具体贬谪地者共 211 人,其中岭南道就有 138 人,约占贬谪总人数的 65%,此外载有人名无具体地名或有地名无具体人名的岭南谪宦还有 200 人左右。而宋代整个岭南地区的 谪宦,仅见于史籍者,即有 400 多人,湮没无考者,则更是不计其数。柳宗元舍弟宗一诗曰:“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二十年。”在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侯艳看来,“一身去国”是被社会文化主流抛弃和政治追求失
4、败后的无限悲怨,“万死投荒”之“荒”无疑是唐宋文人对于贬所“岭南”的整体印象,此乃地理印象、历史印象与现实印象叠加的产物。 - 2 - 中原文人通常在异化的地理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份认同的感受不大一样,因此岭南带给文人的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也完全不同。“瘴”是古人对岭南之地描写最多也最具标志性的一个词。何为“瘴”?瘴 是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其产生与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关。 到唐以后,随着贬谪流寓至岭南的文士不断增多,关于“瘴”的描写越来越多。据相关学者统计,全唐诗中,“瘴”这个字共出现了 288 次,其中与岭南相关的超过了 200 次。“瘴疠”出现 30 次,“瘴云”出现 23
5、 次,“瘴烟”出现 21 次,“瘴雨”出现 17 次,“瘴海”出现 16 次?宋之问、刘禹锡、苏轼等人的文作都曾对此做过大量描述,不难看出,“瘴”字在当时已成为流寓文士讲述岭南生存条件之恶劣的重要意象。 (摘编自李永杰唐宋流寓文士的岭南文化拓荒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岭南,历史上是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五岭之名,最早起于秦。史记有“ (秦 )南有五岭之戍”的记载。 B.历史上认为五岭并非专指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这五座山的名称,而是指五条入岭的通道。 C.五岭是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区
6、交界处。 D.岭南在历史上曾长期阻碍了该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因为其负山临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 A.古代五服指“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是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划分的。 B.唐宋之际,岭南是政府安置流人谪宦的聚居地。而宋代整个岭南地区的谪宦,仅见于史籍者,即有 400 多人。 C.唐杜佑认为岭南远离政治中心、经济落后,王风未被,春风不度,给人以边远、偏僻、贫穷、蛮荒的印象。 D.“万死投荒”的“荒”是地理印象、历史印象与现实印象叠加的产物,是唐宋文人对“岭南”的整体印象。 3.根据
7、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 3 - A.岭南带给文人的生理和心 理感受完全不同,所以中原文人在异化的地理环境中所表现出的身份认同感不大一样。 B.“瘴”是古人对岭南描写最多也最具标志性的一个词。这种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的产生与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关。 C.据统计,全唐诗中“瘴”字与岭南相关的内容超过了 200 次,这是唐代后随着贬谪岭南的文士增多造成的。 D.唐代后文人作品关于“瘴”的描写越来越多。这在当时已成为流寓文士讲述岭南生存条件之恶劣的重要意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4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10 月
8、29 日在北京胜利闭幕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 “ 十三五 ” 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 十三五 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 五位一体 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新华网) 材 料二: 8 月 4 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
9、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 55 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 24 万亩增加到目前的 112 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 12%提高到 80%。 - 4 -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 富的 “ 绿色银行 ” 。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新网北京 8 月 8 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
10、环境保护督察前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 8 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 31 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 “ 顽疾 ” 引发外界关注。 从另 组数字上也能看出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成效。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近曰透露,此前的中央环保督察中,初步罚款约 8.8 亿元,立案侦查 1183 件,拘留 1103 人,约谈 13593人, 11390 人,切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 境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 个人都不能
11、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 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 “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 ”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 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 “ 十三五 ” 规划,并将 “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 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B.塞
12、罕坝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建场后林场三代人用了 55年时间植树造林 112万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C.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堪称 “ 风暴 ” ,并将实现对全国 31 省份的全覆盖。此前各批次的督察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轮督察又已全面启动。 - 5 - D.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政府有 责,人人有责,面对这一项神圣伟大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不能缺位,没有谁是旁观者。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材料一说明,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态文明的总体规划,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B.材料二
13、和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有所不同:材料二着重树立生态文明的正面典型,提供示范;材料三着重呈现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发出警示。 C.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塞罕琐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创造了超过 120 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D.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严厉的法治作有力的保障,材料三的一系列数字既展示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也反映出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E.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 ,从点滴做起,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 2005 年下降 40%-45%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指日可待。 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9 题。 鞭笋过墙 聂鑫森 年近古稀的节新篁,住了一个月的医院,在 这个下午,回到了古城曲 曲 巷中的家。 在这个祖传的院子里,他最钟情的是那十几棵粗粗细细的竹子。不是普通的竹子,是稀有的斑竹、罗汉竹、方竹,都是他历年从外地购回并栽种、培植的。他此生爱竹、师竹,不可一日无此君。他的名字是已故父亲所赐,姓节名新篁字解箨,长大了才知道典出唐诗人元稹新竹中的句子: “ 新篁才解箨。 ” 箨是笋壳,竹笋挣脱箨才能成为竹子。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