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第1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的独特性。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认识生物。3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生物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社会责任感。二、课前解析本课程是七年级生物的开篇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生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观察和分类方法。三
2、、教学目标1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识别常见的生物和非生物。2学会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并记录观察结果。四、教学重点识别生物和非生物。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生物的图片和视频。2观察记录表、放大镜等工具。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大自然的视频,展示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景象,如森林、河流、动物、石头等。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没有生命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首先要学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二)知识
3、讲解(20分钟)1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如花朵、小草、蝴蝶等生物,以及石头、沙子、水等非生物。讲解生物的概念:“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非生物则是没有生命的物体。2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是否具有生命活动,如呼吸、生长、繁殖等。是否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否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3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教师介绍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使用放大镜、注意安全等。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教室周围或校园内的生物,并记录下来。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例子和方法讲解,让学生掌握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方法,并学会观察周围环境中的
4、生物。(三)实践观察(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记录观察结果。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生物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四)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学会了区分它们的方法,还进行了观察周围环境中生物的活动。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生物,感受生命的奇妙。”2布置作业:继续观察身边的生物,至少记录三种生物的名称和特征。板书设计: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一、生物和非生物1概念2区分方法二、观察生物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视频导入和实践观察,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提高了观察能力。但在观察过程中,部分学生的记录不够准确和详细,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