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四川省成都 2016-2017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卷(阅读题)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 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4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 第 卷 阅读题(共 76 分)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现代人的
2、修身、修心与力行 沈士光 自古以来,我国先贤们就主张人要修身,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观与古人相观照有诸多异同之处,其修身方式自然也不尽相同。 修身最简要的定义是要修除个体身上的缺点不足,使之成为意志坚定、道德超拔的 “ 君子 ” 。古人的修身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境界性,是一种境界修身,鼓励人们不要被眼前艰难的生存状态所击垮。即使处于一种艰难的生存状态,也应有颜回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的精神。 绝大多数的 现代人已经不再为生计烦恼,有时人们强调修身是防止过于优裕的生活容易使人失去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更多时候,现代人面临的最大生存境
3、遇是激烈的职场竞争压力、复杂的职业环境、严格的职责要求、以及职业发展的起伏与挫折等,于是,他们更需要通过修身来使心理、生理和伦理诸方面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同时,现代人开始追求生活品质,主张工作和生活分殊,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他们追求举家出游或结伴而行的方式以达 “ 休身 ” 和 “ 修心 ” 的目的。诚然,这种修身与古人的境界修身是有差距的,古人讲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 ,他们的 修身是 “ 正心 ” ,现代人是 “ 休心 ” 、“ 松心 ” ;古人的修身绝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而是具有浓厚的心系天下百姓的政治理想与人文情怀。 现代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修身健身要处于运动之中。一是与
4、“ 独 ” 相反的 “ 群 ” 修身健身方式。古人的修身多为 “ 独 ” 和 “ 静 ” ,而现代人独处的时间比古代人更多,心灵的孤寂更深。现代人也相信集体行动比个人行动更能够调节气氛。无论是职场人士还是就读的学- 2 - 生,在闲暇时间,三五成群到 “KTV” 去 “ 飙歌 ” 的情形时常可见。二是与 “ 静 ” 相对的 “ 动 ”的修身健身模式。 “ 琴棋书画 ” 是传统的中国式修身方式,其主要特征是 以静入胜。毋庸讳言的是,古人 “ 静 ” 的健身方式,表达的首先是修身,然后才是健身的精神追求。现代人的观念则相反, “ 动 ” 则有活力。近年来, “ 广场舞 ” 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5、人们健身新理念。或许有人会认为 “ 广场舞 ” 只是大妈们一种健身运动,算不上修身。在笔者看来, “ 广场舞 ” 是健身为主且有益于修身,属于健身修身型。 “ 广场舞 ” 多数选择与舒缓、低沉的“ 静 ” 相对的明快欢乐,甚至节奏感强的音乐曲调,其实反映了一个个独立又有些寂寞感的个体对同一时间空间集体交流的精神向往,这无疑也是一种修身。 古人的修身是一门功课,每天必需花一定 的时间进行专门的反省。从前有一种 “ 功过格 ” ,每天做完事情之后,睡觉之前,要静坐思过,有做错的事,用笔墨在格中点一个黑点;如果做了好事、善事,则用朱笔在格中点一个红点,这样天天反省。这样最后达到 “ 修身力行 ” 的
6、圣贤境界。 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考验伦理道德的境遇。因此,随时力行也是随时修身,修身力行应合二为一,而不是刻意专门找一个时间修身。比如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银行、剧院、商场、公园、地铁等公共场所,都要注意遵守公共秩序,这都是修身。 值得指出的是,在所有的职业中,公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 部的修身最为重要,要求也最高最严,必须 “ 严以修身 ” 。荀子在非十二子中讲君子 “ 三耻 “ ,即 “ 耻不修 ” 、 “ 耻不信 ” 和 “ 耻不能 ” ,他将 “ 耻不修 ” 放在首要位置。 (选自 2015 年 9 月 28 日文汇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7、) A修身是古今都有的一种行为,但由于古代人与现代人在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故而其修身方式也有区别。 B古人的修身是修除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成为意志坚定、道德完美的真正君子,它很大程度上具有境界性。 C “ 独 ” 和 “ 静 ” 是古人常用的两种修身状 态,而现代人则更倾向于通过集体行动来调节气氛。 D修身是古人的一门功课,通过 “ 功过格 ” 来达到 “ 修身力行 ” 的圣贤境界是修身的一种重要形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颜回在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的前提下,依然能 “ 不改其乐 ” ,反映了古人在艰难生存状态下不忘修身的境界
8、。 B人们都借助修身来使心理、生理和伦理诸方面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是职场竞争压力、复杂的职业环境、严格的职责要求等的必然结果。 - 3 - C古人修身旨在实现心系百姓的政治理想和人文关怀,现代人修身则重在通过 “ 休身 ”达到 “ 修心 ” 的目的。 D “ 静 ” 是古人的修身模式,他们往往在修身的前提下,实现健身的精神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与现代人不同的精神追求,决定了古人重在 “ 正心 ” 而现代人重在 “ 休心、轻心 ”的修身差距。 B广场舞虽然是现代人 “ 动 ” 的一种表现,但它特有的曲调选择反映了众多独立而又有寂寞感的个体对同一时间空间
9、集体交流的精神向往,因此作者认为它也是一种修身行为。 C古人需要每天找时间进行修心,而现代人则将修身与力行合二为一,无须专门找时间单独修身。 D荀子将 “ 耻不修 ” 作为 “ 三耻 ” 之首,公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求 “ 严以修身 ” ,说明了修身在古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答案】 1 B2 B3 A 点睛: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的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其前后句含意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隐含在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理解句子要瞻前顾后,审读语境,这既是理解句子较普遍的方法,也是理解句子最基
10、本的原则。解答 “ 小阅读 ” 的基本思路:泛读全文 采集有效信息 比照题干要求 判断选项正误。现代文阅 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 “ 似是而非 ” 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综观历年高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将选项的干扰点基本设置在如下十大 “ 雷区 ” ,只要充分了解这些 “ 雷区 ” 的特点,巧妙避开它们,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 1部分与整体; 2已然与未然; 3或然与必然; 4先期与后期; 5主要与次要;6原因与结果; 7言此与言彼; 8言多与言少; 9客观与夸大(或缩小); 10有据与凭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1、成下面小题。 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 煜 - 4 - 1941 年的一天,香港机场飞往大陆航班的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员打开他的大衣,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插袋,插袋里全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参与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的 “ 中国核能之父 ”“ 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 ” 卢鹤绂。 卢鹤绂 1914 年 6 月 7 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就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 1936 年,卢鹤绂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前往美国深造。 1941 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 国的优越
12、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带着新婚的妻子毅然回到了战争中的祖国。他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科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后另外两名科学家就凭该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 11 月,卢鹤绂抵达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任理学院教授。理学院院长康辛元在迎接卢鹤绂夫妇时,感慨地说: “ 你们从天堂坠入地狱。 ” 当时内地生活异常艰苦,卢鹤绂便在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程。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抄录下来。他于 1944 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 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全面阐述了核裂变的实验发现及有关理论,并预言了人类大规模利
13、用原子能的可能性,被学界普遍认为是 “ 中国科学家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 ” 的科学著述。后来,他发表原子能与原子弹和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对原子弹的发明作了介绍。此文一出,国际学界轰动,卢鹤绂因此被誉为 “ 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 ”“ 中国核能之父 ” 。 1955 年,卢鹤绂进入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代号为 “546 信箱 ” 的培训班任教。在后来的 11 位 “ 两弹元勋 ” 中,就有 7 位是卢鹤绂在 “546 信 箱 ” 培训班的学生。 1958 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卢鹤绂如果也到核弹基地,极可能成为钱三强式的人物。但是,卢鹤绂认为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大学继续进行教育工作。于是,他回到复旦讲坛。 在 “ 文革 ” 那段特殊时期,卢鹤绂仍坚持科研,留下了大量科研笔记。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卢鹤绂与弟子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于 1995 年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 “ 开辟了挑战爱因斯 坦的新方向。 ” 之前此文曾被美国一家杂志拒登,对此,卢鹤绂坦然地说: “ 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