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1.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教材分析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是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的开篇内容。它以学生熟悉的周边环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开启对生物学的学习之旅。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培养学
2、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3、让学生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奥秘和神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1)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理解生物具有应激性、生长、繁殖等特征。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生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一些生物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生物的概念和特
3、征还缺乏系统的认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但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生物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物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五、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生物现象,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概念和特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生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采用多样化
4、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各种生物的图片、视频资料等。(2)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工具。(3)提前选择适合学生观察的校园或周边环境地点。2、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内容。(2)准备笔和笔记本。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 分钟)1. 播放一段展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的视频,包括森林、草原、海洋、沙漠等,视频中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生物。2. 视频
5、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都看到了哪些生物?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还知道哪些生活在我们周边环境中的生物?通过播放生动的自然景观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实地观察(20 分钟)1. 将学生带到提前选定的校园或周边环境地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观察。在观察前,教师强调观察的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不要离开老师指定的区域。- 爱护环境,不要随意破坏植物和伤害动物。- 仔细观察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可以使用放大镜、望远镜等工具辅助观察。- 将观察到的生物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2. 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教
6、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观察生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教师的指导和强调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与汇报(15 分钟)1. 观察结束后,学生回到教室,各小组整理观察记录,并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 观察到的生物种类。- 对每种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描述。-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的有趣现象或问题。2. 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汇报,并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自己的观察发现。通过小组汇报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同时
7、,也可以让学生从其他小组的汇报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自己的视野。生物的特征(20 分钟)1. 结合学生的观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观察到的这些生物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呢?2. 展示教材中列举的生物图片,如人、猫、狗、向日葵、仙人掌、草履虫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思考以下问题:- 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吗?是怎样获得营养的?- 它们都能进行呼吸吗?是怎样进行呼吸的?- 它们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吗?是怎样排出废物的?- 它们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吗?请举例说明。- 它们都能生长和繁殖吗?请举例说明。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 2 - 3 种生物,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将讨论
8、结果记录下来。4.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以学生的观察体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共同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展示多种生物图片,让学生从不同的生物中寻找共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组讨论和汇报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10 分钟)1. 展示一
9、些常见的物体,如石头、水、空气、机器人、玩具熊等,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说明理由。2. 教师对学生的判断进行点评和纠正,进一步强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通过让学生判断常见物体是否为生物,加深学生对生物特征的理解,提高学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能力。课堂小结(5 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2.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生物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在观察生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巩固所学内容。同时,通过提问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八、板书设计观察
10、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生物的种类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九、教学反思在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自主探究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基本特征。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优点: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周边环境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了实地观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了
11、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对具体生物的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实地观察环节,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没有观察到一些重要的生物特征或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在观察前给予学生更详细的指导,或者在观察过程中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在时间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在讨论和汇报环节花费的时间较长,导致后面的区分生物与非生物部分有些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顺利完成。在教学评价方面,虽然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但评价方式还比较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