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陕西省城固县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满分: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第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西戏剧观众的心态视角存在着很大差异。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戏剧的起 源和形成过程不同。西方戏剧产生于祭奠,是宗教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始终带有宗教色彩。宗教仪式是庄重肃穆的,参加宗教仪式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赞颂神的伟大,在观看表现神的伟绩的戏剧时,同样怀着崇敬的心情。这时,戏剧演出处在一种精神上的高位置,观众处在一种精神上的低位置,观众的心态视角是仰视的。后来的
2、戏剧虽然脱离了祭奠的宗教气氛,但这种仰视的心态视角却带着祭奠仪式的痕迹保留了下来。 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是多种娱乐样式的综合。宗教祭奠仪式对它的形成影响并不大,相对于西方戏剧的形成渊源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手段,而且,它对多种娱乐手段综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娱乐性加强的过程。人们去瓦肆看戏就是为了娱乐,自然在心理上处在高位置,去俯视处在低位置的戏曲。后来的戏曲中也有具有宗教意味的神仙道化剧,但它完全没有西方戏剧初期的庄重神圣的宗教氛围。 这种形成渊源上的差异,影响了中西戏剧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影响了戏剧在正统文艺中地位的差异,这些都加强了观众的心态视角的差异。 观众心态视角和戏剧的悲喜色彩的选
3、择倾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观众心态视角的差异使得戏剧的悲喜色彩倾向不同。反过来,戏剧悲喜色彩的不同又加强了心态视角的差异。西方人推崇悲剧的重要原因是悲剧肃穆的气氛,和作为戏剧渊源的宗教祭奠的庄重气氛最接近,都是用仰视的心态视角。 中国戏曲观众喜欢看喜剧。这和戏曲形成时的娱乐滑稽传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反映出的俯视心态也是与之一脉相承的。 同样是看悲剧,中西戏剧观众的心态视角也不相同。中国戏曲悲剧冲突带有鲜明的伦理批判倾向。冲突的基础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伦理道德。西方悲剧不管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都是人对于其强大的对立面,即命运、社会、性格所做的奋力挣扎反抗。如俄狄浦斯之于命运,哈姆雷特之于性
4、格,斯多芒克之于社会,但他们最后都以毁灭告终。中国戏曲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弱小善良的老百姓,尤其是有不幸遭遇和无辜受冤的女性。而西方悲剧的主人公多是高贵、威严、有强大力量的帝王将相、贵族富人、神人英雄等。由此可见,- 2 - 中国戏曲的悲剧是把观众推在高高 的道德伦理的评判席上,让观众俯视这些可怜的无辜的弱者,进而对这故事、人物做出道德评判。而西方悲剧的观众仰视着台上那些比自己更有力量的主人公在命运、性格、社会面前做拼死抗争,却仍逃不脱失败的结果,进而产生了“惧怕和怜悯”,从而使观众感情得到“净化”。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戏剧从业人员的地位及戏剧在正统文艺中的
5、地位都受到了戏剧形成渊源的影响。 B.西方悲剧的观众仰视心态与戏剧形成期人们参加宗教仪式的心态是一脉相承的。 C.中国戏曲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娱乐手段,其形成过程是多 种娱乐样式综合的过程。 D.观众心态视觉、戏剧悲喜色彩、戏剧形成渊源联系密切,互为影响,互相强化。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观众从心态上的高位置去俯视演出,西方观众则从心态上的低位置仰视演出。 B西方戏剧始终带有宗教色彩是因为戏剧作者总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颂神的伟大。 C中国戏曲形成过程呈多元性、娱乐性特征,宗教祭奠仪式对其形成影响并不大。 D具有宗教意味的中国神仙道化剧,完全没有西方戏剧初期的庄重神圣的
6、宗教氛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戏曲观众俯视的心态视角既针对戏曲本身,也针对戏曲主人公。 B美好事物毁灭遂成悲剧,如善良百姓无辜蒙冤、高贵王子最终落难。 C中国戏曲侧重于伦理批判,西方戏剧则侧重于人对其对立面的反抗。 D西方悲剧中主人公对命运、社会、性格的抗争使观众感情得到净化。 二、 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颜衎 ,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 属邑毋聚敛为献贺。 衎 未领书,以故规行之
7、,寻为吏所讼 。习遽召 衎 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 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习致仕,衎 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知温诸子不慧,衎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嘉之,归功于衎。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痺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 3 - 意。岁余, 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
8、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以本官奉朝请。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丁父忧,哀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 执宪颇有风采。尝上言:“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 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杂务。”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 请。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衎 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 汉乾祐 末,丁忧。
9、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 衎 辞以足疾,不至 。周广顺初,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 衎 往曲阜祠文宣王庙。城平,以 衎 权知州事。归朝,权知开封。时王峻持权, 衎 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会峻败,观左迁, 衎 罢职,守兵部侍郎。显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建隆三年春 ,卒于家,年七十四。 (宋史列传二十九)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辞曰 /臣无他才术 /未知何人误有闻达 /望放臣还 /遂其私养 /晋祖曰 /朕自知卿 /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B.辞曰 /臣无他才 /
10、术未知何人 /误有闻达望放臣还 /遂其私养晋祖 /曰 /朕自知卿 /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 C.辞曰 /臣无他才术 /未知何人误有闻 /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 /晋祖曰 /朕自知 /卿非他人荐也 /俄废枢密院 D.辞曰 /臣无他才 /术未知何人 /误有闻达 /望放 臣还遂其私 /养晋祖 /曰 /朕自知 /卿非他人荐也 /俄废枢密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因年老、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
11、休,称为“乞骸骨”“填沟壑”。 - 4 - C.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 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 D.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古代父母死后, 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颜衎 曾因向符习进献贺礼而受到笞刑,但事后符习很后悔,又上表推荐他做观察推官,暂且搪塞前面所做的事。 B.颜衎 担任都官员外郎时,收到家信,得知父亲生病,没有奏报就弃官回家侍候老人,最后不再有当官的想法。 C.父亲去世后,颜衎 因母亲年老需要侍候,上表辞官
12、,不许;后又两次上疏请求,最终得到皇帝褒奖,与母亲回家了。 D.颜衎 曾因王峻的引荐而被重用,后又受到王峻的牵连而被罢官。最 后退休回家,临行时朝内官员争相为他送行。 7.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衎 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 5 分) ( 2)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 辞以足疾,不至。( 5 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8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的两项是( )( ) (
13、 5 分) 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 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 出典为庄子秋水。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C在本诗中,杜甫十分重视炼字,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D全诗以豪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 5 - 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E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9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 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 1)陈情表用“ ,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 ”两句,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3)归去来兮辞诗中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