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普通班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温馨提示: 1、本次试卷时间为 120 分钟,全卷共 150 分 。 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 ,“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2、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 ,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
3、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 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 2 -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
4、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 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
5、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 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2、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
6、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 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 3 -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 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7、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 6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 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 乃 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
8、父子以 组 , 函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何 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 其 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为 天下笑。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岂独伶人也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 契丹与吾
9、约 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C 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 组:束缚捆绑。 D 函 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则遣 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B夫祸患 常积于 忽微 忽微:忽略。 C至于 誓天 断发,泣下沾襟 誓天:对天发誓 D及 仇雠 已灭,天下已定 仇雠:仇人 - 4 - 6.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 的 项是 ( )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
10、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 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4 分) _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6 分) _ (二)古代诗歌阅读( 10 分)
11、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江汉:地名。杜甫:此诗是杜甫漂泊湖北江陵、公安时所写。当时,五十六岁的杜甫北归无望,生计日蹙。老马:源自 韩非子中有“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接受管仲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 8.这首诗反映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5 分) 9.请赏析颔联所采用的艺术手法。( 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6 分,每小题 1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
12、遐观。 _,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 - 5 - (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3)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6)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 4)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 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 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需穿越 11 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 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