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卖家):南阳海歌 文档编号:8009946 上传时间:2024-10-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西藏拉萨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先唐游仙主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现存的文本看,后世虽然在作品的数量上超越了先唐,但在主题内涵、要素构成上却很难有大的突破。从游仙的形态看,神游与形游作为最基本的类型仍然得到延续。与亡魂之游潜藏于人们信仰深处不同的是,生魂之游频现于游仙文学中,尤其是描写梦魂之游的作品更是触目皆是。从唐代王勃忽梦游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梦天,到宋代陆游的记梦、梅尧臣的梦登天坛,无不沿袭着这一传统。凭借巫术或方术而达到的魂魄分离状态下的

2、生魂之游,在后世文学中虽然出现频率较低,但也还留有踪影。长恨歌中所说的“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偏”,就是很好的例子。有时,这种魂魄分离的生魂之游也会发生意外,传说中的铁拐李离形而去,神游华山,朝见太上老君,结果他的徒弟误以为他已死,竟把他的肉身火化了,以至于他回来之后,无所依附,不得已附着于乞丐之尸,结果弄得个蓬头垢面、袒腹跛足的丑陋形象。与神之游相对的形游,在后世游仙文学更是常见。曹唐大游仙诗小游仙诗,说来说去的无非是仙人之游或求仙者之游,是很典型的咏仙诗。当然,也有不少文人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游仙经历的。其中,李白又跟其他诗

3、人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诗人作品中的“我”只是一个求仙途中的凡人,而李白笔下的“我”却常常自认为是一个暂落凡尘的谪仙,由此他能够超越时空、挥斥八极,“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而上皇亦热情款待,“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古风其四十一);在“西岳莲花山”,又有美丽的玉女“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入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古风其十九)。(节选自朱立新论先唐文学的游仙主题)材料二:游仙是诗文创作的一大永恒主题,最突出的当属屈原与宋玉等人的楚辞作品。屈原被疏远流放后,徘徊行吟于山泽水畔,对现实中污浊黑暗的苦闷久久不能忘怀,他意欲求仙意获得解脱,故对光怪陆离的神仙生活进行大胆的想象

4、。至于国强民富的大汉盛世,游仙在一些散体大赋中也颇有体现。魏晋时期更是游仙创作的高峰期,不仅作家与作品数量众多,还出现了以“游仙”命名的作品。东晋时期,玄学与佛教思想更加兴盛,郭璞致力于创作游仙诗,成为游仙文学作品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然而,这些游仙的诗篇真正以求仙或求长生为主题的并不多,更多地寄托了现实的寓意。在众多的游仙作品中,东晋文人孙绰的游天台山赋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两者虽一诗一赋,文体有别,但作者都通过幻想或梦游的方式对美丽奇特的仙境以及多姿多彩的神仙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临其境并如闻其声。总地来看,两篇作品在游山时的侧重点、艺术技巧的使用以及

5、游仙的情感寄托等方面皆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与两人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孙绰生活在玄风极盛的东晋王朝,在赋作中通过对天台山自然景物的描写来体悟“道”的奥妙无穷,获得了心灵的清净与超脱。虽以神游的方式游山,但诗人尽量隐藏虚构的成分,于虚构中见真实,在平淡中显奇巧。而生活在繁荣强盛的大唐王朝的李白,在诗歌中则是纵情高歌并任意挥洒,展现出狂傲与自信的人格魅力,在行文中也毫不避忌虚饰的色彩,借梦游的形式,使诗歌更加摇曳生情与瑰丽多姿。一赋一诗,虽篇幅有限,但读者却能管中窥豹,由此感受到东晋和盛唐在社会思想与文人心态上的巨大差异。(节选自梁雅阁孙绰与李白的游仙文学比较)材料三:游仙诗从其本质来讲,是个体借用原

6、始的神话、神仙故事及相关活动方式,展开对长生升天及神仙世界的想象式塑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游仙诗,其实都是一种自我抒情的方式。但汉乐府的游仙诗,则以一种相对客观、写实的方式来陈述仙事,其中有一些是以旁观者的立场来记述的,表现的是群体的求仙热情,其中个体或者说自我的色彩并不突出。建安诗人尤其是三曹的游仙诗,自我色彩开始突出。阮籍会合玄趣的游仙之作,与曹植的作法接近。郭璞游仙诗,如锺嵘所说“词多慷慨,乖远玄宗”,实是“坎瘰咏怀,非列仙之趣”,自我意识是很强烈的。但是从写作的模式来看,郭氏这些作品,直接以“我”为主角讲述升天游仙的作品并不多,更多是讲述神仙故事,其实是较多地继承汉乐府、汉赋中的游仙

7、写作传统。这也是后来文人游仙诗的正宗之体。至于东晋以后在道教徒中流行的仙真诗、步虚词,倒是以神仙的“我”作为主角来展开叙述的,但失去了强烈的、与现实中生命困境密切相关的情感,也失去了一种“风动”的艺术效果。因此从未被视为典型的文学创造,最多只能说是一种道教文学。比起唐代其他诗人的游仙诗,李白游仙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最大程度地拉近神仙与自身的距离,在很多时候直接进入神仙诗歌。从神仙道教的一方面来讲,几乎从他同时代的人开始,李白就被神仙人物化,其临终也被塑造成一种仙去的故事。后来的道教典籍,也把李白列入神仙谱系中。如明代王世贞列仙全传就叙述李白成仙故事,说李白水解为仙,屡曾显现,并有“东华上清监清

8、逸真人”之号。这当然是道教徒的构造。但这与李白在诗中对自我神仙形象的塑造有直接的关系。但即使在将自身形象纳入神仙境界时,李白的游仙诗,与步虚词、仙真诗也是不同的,他始终是以凡人的身份来虚构遇仙故事的,其境界都是稍纵即逝,并非久住仙境。这种叙述的根源在于,作为受儒家理性影响的文人,李白对于长生升天,其内心深处仍然抱着一种怀疑。其实是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交织着超越现实的愿望,使得以李白为代表的一部分古代诗人,不能抗拒这种最能张扬生命的自由、独立意识的游仙幻想。这当然也是因为神仙文化本身的丰富性与其特殊的魅力所致。从主观精神的方面来说,李白对原始性的神仙意识的执着,不仅是个体生命意识的强烈表现,同时

9、也是对超越现实的愿望的曲折表达。在封建时代,文人无疑是个性意识最为突出的特殊群体,但儒家知识分子及士大夫的身份,又让他们自觉地承担着维护整个封建体制的任务。因此在他们的现实人生中,常常是最大程度地抑制个体意识,尤其是自由的意识。但是对个性化与自由的追求,不仅存在于知识者和自由意识中,同时也存在于人类的天性中。对古代的文人来说,其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希企隐逸、遨游山水的行为,其次则是更为夸张的游仙行为与意识。李白对神仙之事,其内心的情感是复杂的。刘熙载云:“太白诗多有羡于神仙者,或以喻超世之志,或以喻死而不亡,俱不可知。若昌黎云:安能从汝巢神山。此固鄙夷不屑之意,然亦何必非寓言耶?”此论比较中

10、肯。他的诗中,一方面酣畅淋漓地抒写神仙幻想,另一方面却经常抒发求仙不得的悲哀,其实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神仙之说的质疑。他的求仙,其实是希望超越现实、追求个性自由的生命意识的一种反映。(节选自钱志熙略论李白游仙诗体制类型及渊源流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以第一人称叙述游仙经历,自认为能够超越时空、挥斥八级,是暂落凡尘的谪仙,这与其他诗人的自我认知全然不同。B. 郭璞是东晋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游仙诗人,其作品深受玄学与佛家的影响,在求仙或求长生的表象下,寄托了对现实的寓意。C. 汉乐府的游仙诗常以相对客观的方式来陈述仙事,表现的是群体的求仙热情,自我色彩并不突

11、出,这类作品的格调并不高。D. 李白深受儒家理性的影响,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因而即便将自身纳入神仙境界时,其内心对长生升天仍然持一种怀疑态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运用举例论证,通过援引白居易长恨歌的相关诗句说明先唐之后的文学中依旧存在凭借巫术或方术而达到的魂魄分离状态下的生魂之游。B. 材料二运用对比论证,呈现游天台山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代背景,两者形成对比,论证了两文在游览侧重、艺术技巧、情感寄托上的完全不同。C. 材料三运用引用论证,通过引用刘熙载的评价说明李白游仙诗中的矛盾,既有畅想神仙生活的酣畅淋漓,又有想要超越现实生活又求仙不得的悲哀。D. 游

12、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主题,但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不尽相同,这不仅与时代背景、社会风气有关,还与诗人的经历与情感寄托息息相关。(3)下列材料,最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李白古风五十九首)B. 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瑶水闻遗歌,玉杯竟空言。灵迹成蔓草(李白古风四十三首)C.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李白登峨眉山)D.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李白玉真仙人词)(4)三则材料均围绕“游仙诗”展开,但各有侧重,试分析。(5)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关

13、内容谈谈李白的游仙诗的特点。【答案】(1)D (2)B (3)A (4)材料一侧重先唐游仙主题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神游与形游作为最基本的类型仍然得到延续,材料二侧重孙绰与李白的游仙文学比较,突出其游仙文学差异与其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材料三侧重李白游仙诗以自身为主角,突显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5)以神游为主要形式,以第一人称叙述游仙经历、挥斥八极的能力,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展现出狂傲与自信的人格魅力,借梦游的形式,如“云青青兮欲雨。列缺霹雳。洞天石扉。纵情高歌并任意挥洒,展现出狂傲与自信的人格魅力,在行文中也毫不避忌虚饰的色彩,借梦游的形式,使诗歌更加摇曳生情与瑰丽多姿,如“

14、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匍然中开”。不仅是个体生命意识的强烈表现,同时也是对超越现实的愿望的曲折表达。借助游仙的形式彰显内心对现实的超越。如“须行即骑访名山,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这与其他诗人的自我认知全然不同”有误,范围扩大,原文说的是“一般诗人作品中的我只是一个求仙途中的凡人,而李白笔下的我却常常自认为是一个暂落凡尘的谪仙”,可见不是有所的诗人都与李白的认知全然不同,只是“一般诗人”。B.“在求仙或求长生的表象下,寄托了对现实的寓意”有误,原文说“这些游仙的诗篇真正以求仙或求长生为主题的并不多,更

15、多地寄托了现实的寓意”。选项曲解文意。C.“这类作品的格调并不高”有误,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汉乐府的游仙诗,则以一种相对客观、写实的方式来陈述仙事,其中有一些是以旁观者的立场来记述的,表现的是群体的求仙热情,其中个体或者说自我的色彩并不突出”,是“个体或者说自我的色彩并不突出”,选项曲解成“这类作品的格调并不高”。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完全不同”错误,原文为“总地来看,两篇作品在游山时侧重点、艺术技巧的使用以及游仙的情感寄托等方面皆存在较大的差异”,是“较大差异”。另“呈现游天台山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代背景,两者形成对比”有误,原文呈现两文

16、不同的创造背景说明“两篇作品在游山时的侧重点、艺术技巧的使用以及游仙的情感寄托等方面皆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与两人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只是一种客观陈述,只是构成比较,并不是将两者对立。故选B。【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李白游仙诗直接以自身为主角,体现个人生命意识的强烈表现。A.体现了李白直接以自身为主角,体现其个人生命意识;B是李白游仙诗中借神仙故事来讽喻当世的游仙诗;C是李白游仙诗中作为山水诗之流裔的游仙诗;D是李白游仙诗中以当世神仙家为型造对象的游仙诗。故选A。【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材料一“先唐游仙主题对后世文

17、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游仙的形态看,神游与形游作为最基本的类型仍然得到延续”,可见侧重先唐游仙主题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神游与形游作为最基本的类型仍然得到延续。材料二“在众多的游仙作品中,东晋文人孙绰的游天台山赋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两者虽一诗一赋,文体有别”,文中把孙绰的游天台山赋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进行比较,从写作形式、游山的侧重点、艺术技巧及游仙的情感寄托等方面皆进行比较,得出与两人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的结论。可见侧重孙绰与李白的游仙文学比较,突出其游仙文学差异与其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材料三“比起唐代其他诗人的游仙诗,李白游仙诗的一个重要

18、特点,是最大程度地拉近神仙与自身的距离,在很多时候直接进入神仙诗歌”“从主观精神的方面来说,李白对原始性的神仙意识的执着,不仅是个体生命意识的强烈表现,同时也是对超越现实的愿望的曲折表达”,可见侧重李白游仙诗以自身为主角,突显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材料一“从游仙的形态看,神游与形游作为最基本的类型仍然得到延续。与亡魂之游潜藏于人们信仰深处不同的是,生魂之游频现于游仙文学中,尤其是描写梦魂之游的作品更是触目皆是。从唐代王勃忽梦游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可见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神游为主要形式;“李白又跟其他诗人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诗人作品中的

19、我只是一个求仙途中的凡人,而李白笔下的我却常常自认为是一个暂落凡尘的谪仙,由此他能够超越时空、挥斥八极”,可见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第一人称叙述游仙经历,具有超越时空、挥斥八极的能力,如“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材料二“生活在繁荣强盛的大唐王朝的李白,在诗歌中则是纵情高歌并任意挥洒,展现出狂傲与自信的人格魅力,在行文中也毫不避忌虚饰的色彩,借梦游的形式,使诗歌更加摇曳生情与瑰丽多姿”,可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诗歌中是纵情高歌并任意挥洒,展现出狂傲与自信的人格魅力,在行文中也毫不避忌虚饰的色彩,借梦游的形式,使诗歌更加摇曳生情与瑰丽多姿,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

20、天石扉,匍然中开”。材料三“从主观精神的方面来说,李白对原始性的神仙意识的执着,不仅是个体生命意识的强烈表现,同时也是对超越现实的愿望的曲折表达”,梦游天姥吟留不仅是个体生命意识的强烈表现,同时也是对超越现实的愿望的曲折表达,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助游仙的形式彰显内心对现实的超越,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6分)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澄河边上茹志鹃这是一九四七年的夏天。解放军粉碎了敌人重点进攻的计划后,作战略性转移。敌人乘机前阻后追。大部队迅速转移了,掉在后面的是二十多个伤、病、弱的同志。临时组成的一个小队

21、,由警卫连副连长周玉兆带领。周玉兆是领队,一连两个月的恶性疟疾,加上头部又挂了轻花,人瘦落了形,但样子十分剽悍。他搀扶着文工团里的小余,走在队伍前面。近黄昏的时候,小队来到了澄河边上。乌云从四面推来,天色越来越昏暗,不一会儿暴雨从天上直泻下来。澄河水在猛涨,已涨到河滩边一排柳树的半腰了。会议决定,由两个同志出去寻找当地老乡,了解一下哪里有浅滩,其余的同志留在河边,用绑腿、用背包带子连接起来,试验拉绳过河。周玉兆带了文工团的小余,就向离河较近的一个村子走去。忽然,周玉兆停住脚步,他听见有一个声音。两个人仔细一看,原来他们脚跟前是一片瓜地,在瓜地的那头,有一个老人正光着头,弯着腰,在瓜地里走着。“

22、同志,你们来啦?”“是,老大爷。我们,前面部队过去多少时候了?”老人向他们打量了一下。“你们要过河是不是?”周玉兆点点头,把大致的情况说了一遍。老人听后,沉吟了一会,便说:“不怕,一定叫你们今晚过河。”留在河边的同志拉绳过河没有试成功。这时老人急忙地把他们叫了来,又不知从哪里挖了一篮地瓜,点起火,安排完这一切,老人便不见了。忽然,河堤那边传来一种古怪的声音,周玉兆凝神听了一会,他们望见那位老人站在河堤上,高高地举起锄头,见堤上堆了一堆土,一条刚掘出来的小沟,已从堤的里边快通到河边。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过来,就快步抢过去夺下锄头,喘吁吁地说道:“大爷,你”老人不言语,只是把锄头又夺过去,缓和

23、地解释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人在河里淌水走也能过去了。”“不行。”周玉兆不等他说完,就坚决地说道,口气很硬,而且把锄头又夺过来,把土推进沟里。老人一看他动手填沟,便暴跳起来,大声吼道:“给我放手。周玉兆一听,便回身抱住了老人,含泪说道:“大爷,我们是人民的部队,活着是为了老百姓,死了也是为了老百姓。”老人不等他说完一挥手说道,你们坐下来听我说:“这澄河向来就是水猛流急,有一年夏天,雨水多,也像今年这样,我下到水里,被河水冲着,命已去了半条。正在这紧要关头,我忽然想起河堤上横生着一棵老树。我一想到这棵树,心里顿时有了指望。你们看,指望这东

24、西,看不见,抓不着,可是有多大的力量。一个人过日子,要是没个指望,那是活不下去的,活着也没有趣。现在,你们就是老百姓的指望。这个道理,你们懂了吧!”“懂了,老大爷。”周玉兆激动地对着繁星点点的天空,对着澄河,对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暗暗地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他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周玉兆站起身,拿起锄头,更用力地去填那条沟。他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下子把一条沟填得结结实实。老人坐在那里,不说话,他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凛然不动。过了一会儿,他站起来说道:“我去看一看。你们在这里等着。”说完,就大步流星地走了。一度沉寂的枪声,又响了起来,而且很近很激烈。河水没有退,而且还在涨,高地

25、上的水,都在汇流入河。两顿饭的工夫,老人就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后面还跟来了两个中年老乡,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肩担。“好了,好了,我捉了两条水鳗来了。”老人忽然变得又风趣又活泼,高兴非凡。那两位被叫作“水鳗”的老乡,笑嘻嘻地跟大家打了招呼,就和老人动手绑扎扁担。东方蒙蒙发白,天快亮了。老人和那两位老乡也把扁担绑扎好了。他们把扁担扎成两个棋盘式的空心筏子,两个老乡一人扛着一只走到水边。老人送到水边,刚才那副高兴样子,忽然又不见了,神态又变得冷静、严峻。决断地说道:“同志们一路平安,我老了,不能送你们过河去。记住我们的澄河,明年老头子还是种瓜,等同志们来吃周玉兆站在水里,仰面望了望河堤上的老人,在这一

26、刹那间,他忽然感到自己不是在撤退,而是在向前挺进。小队渐走渐远了,他们带着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走远了。河边仍然站着那个人影,佝偻了身子,一动不动(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玉兆即使受伤也要搀扶着小余的情节表现出他对战友的爱护;口气很硬、毫无商量余地地阻止老人挖沟,则表现出他心系百姓的品质。B. 一棵老树成为老人被河水冲走后求生指望,解放军队伍则成为老人今后生活的指望,小说以此来讴歌老百姓对解放军必将带来光明的坚定信念。C. 小说将“枪炮声”与澄河河水的暴涨放在一起进行叙述,这样安排既能构成故事发展的自然背景,又能揭示小队渡河的意外和变故。D. “河边仍然

27、站着那个人影,佝偻了身子”小说以此收束全文,凸显了坚定拥护解放军的老人形象(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运用开阔的全知叙述视角去讲述一个“伤、病、弱”的小队在热心老乡的帮助下功渡澄河的故事,让读者获得通观全局的阅读感受。B. 小说中老人掘沟、周玉兆暗暗发誓的情节,体现了人民甘愿帮助解放军,解放军全心人民奉献的革命情怀C. 小说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刻画出老人的形象,如“急忙”“暴跳”“气喘吁吁!跑”等词句,表现出老人的心理和情感变化。D. 小说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质朴,人物语言虽浅近平实,却塑造了鲜活灵动、有血有肉的物形象(3)本文和百合花都塑造了可敬可亲的

28、战士形象,百合花中塑造了一个腼腆、憨厚、英献身的小通讯员形象,请简要分析本文周玉兆的形象特点。(4)请分别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答案】(1)C (2)C (3)勇敢无畏,危急时带领小余去问路。坚定信念,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向前。心系百姓,宁可死也不祸害百姓。 (4)写出环境的恶劣,表现出我军战斗条件的艰苦,突出过河难度很大。照应前文下暴雨的情节,交代澄河水势更大,为后文三个老百姓齐心协力帮助解放军渡河做铺垫。【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C.“构成故事发展的自然背景”错误,“枪炮声”属于故事的社会环境背景。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29、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C.“小说通过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刻画出老人的形象”错误,“急忙”“暴跳”“气喘吁吁”“跑”等词是对老人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他站起来说道:我去看一看。你们在这里等着”等为语言描写,文中没有对老人的心理描写。故选C。【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可以借助人物身份、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作者议论和文中评价来分析。从“周玉兆是领队他搀扶着文工团里的小余,走在队伍前面”“周玉兆带了文工团的小余,就向离河较近的一个村子走去”可知,周玉兆危急时挺身而出,带领小余去问路,体现了他的勇敢无畏;从“他暗暗地宣誓:只要有一口气在,他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可知

30、,周玉兆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向前。体现了他的信念坚定;从“大爷,我们是人民的部队,活着是为了老百姓,死了也是为了老百姓”“他暗暗地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他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可知,周玉兆宁可死也不祸害百姓,发誓要和部队打回来。体现了他心系百姓。【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效果几个方面思考。“乌云”“不一会儿暴雨从天上直泻下来”写出了当前澄湖环境的恶劣,表现出我军战斗条件的艰苦;“澄河水在猛涨,已涨到河滩边一排柳树的半腰了”为渡河营造一种压抑和紧张的氛围,突出过河难度很大;从结构上看,前文提到澄湖下暴雨,“河

31、水没有退,而且还在涨,高地上的水,都在汇流入河”照应前文下暴雨的情节,交代澄河水势更大,暗指过河难度加大;后文提到“老人就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后面还跟来了两个中年老乡,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肩担”,因此为后文三个老百姓齐心协力帮助解放军渡河做铺垫,更能突出军民鱼水情的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陶潜,字渊明,或云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

32、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挥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后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33、颜延之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潜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选自萧统文选,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序号写

34、在答题卡上。天下A无道B则隐C有道D则至E今子F生G文明之世H奈何I自苦如此?(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抱羸疾”中的“疾”与成语“奋笔疾书”中的“疾”字含义相同。B. 三径,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C. “渊明不解音律”与“何以解忧”(短歌行)两句中的“解”字含义不同。D. “元嘉四年”中的“元嘉”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创于汉武帝。(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在生病、挨饿的情况下,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檀道济送

35、给他的肉,他也挥手让檀道济拿走。B. 陶渊明担任“彭泽令”之后,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县令,把这作为隐居的资本,来缓解生活窘迫。C. 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把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的时候,就会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D. 陶渊明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弘欲要延之坐,弥日不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5)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田园?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答案】(1)CEH (2)A (3)B (4)王弘想邀请颜延之赴宴,终日都没成功。(陶潜)自认为自己的曾祖一辈是晋朝的辅政大臣,他对自己作为后

36、代担任低微的职务感到可耻。 (5)陶渊明年少时就没有随俗气韵,他“少有高趣”。陶渊明生性淡泊,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入仕为官。当时的社会官僚之风盛行,陶渊明有真性情,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天下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呢?“天下”是“无道”的主语,中间不宜断开;“有道则至”与前面的“无道则隐”句式相同,内容相对,是阐述“有道”与“无道”两种情形下的选择,应在“隐”和“至”后停顿,所以第一处断句在C处,第二处断句在E处;“今子生文明之世”为省略句,应为“今子生(于)文明之世”,该句中间

37、不可断开;且“奈何”是固定句式,“奈何”前面应断开,所以第三处断句在H处。故CEH三处需要断句。【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错误。疾病。/快速的。句意:于是积劳成疾。/快速地挥笔书写。B.正确。C.正确。通晓。/解除。句意:陶潜不通晓音律。/用什么解除忧愁?D.正确故选A。【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陶渊明担任彭泽令之后”错误。“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是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把这作为补贴家用的资本”,然后执政者才让他担任彭泽令。故选B。【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38、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邀”,邀请;“弥日”,终日;“得”,成功。(2)“以”,认为;“宰辅”,宰辅等级的大官;“耻”,意动,认为耻辱;“后代”,作为后代。【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结合“潜少有高趣”分析,陶渊明年少时就没有随俗气韵,他“少有高趣”。结合“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分析,他不能忍受官场的生活,没几天就辞职回家了,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也不去就职,他宁愿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说明陶渊明生性淡泊,宁可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入仕为官。结合“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

39、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分析,当时的社会官僚之风盛行,陶渊明有真性情,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参考译文:陶潜,字渊明,有人说他叫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境内)人。(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心怀高尚的情趣,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世人说是真实的记录。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没几天就辞职,自己回家了。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去就职。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积劳成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问候他,他瘦弱饥饿地躺在床上有一段时间了。道济对他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天下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

40、呢?”陶潜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成为贤者呢?志向达不到。”道济把米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他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文官,把这作为补贴家用的资本,可以吗?”执政者听说了,任用他为彭译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梗米。于是命令二顷五十亩种秫谷,五十亩种粳米。年末,郡里派遣督邮到彭泽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将印绶交还辞职,于是作了归去来分辞。征召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认识他,

41、却不能叫他来(指叫陶潜来他府上)。陶潜曾经去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栗里那里邀请他。陶潜的脚有疾病,他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用篮舆抬他,已经到达栗里这个地方,庞通之邀请他一起喝酒,陶潜欣然同意。不久王弘就到了,陶潜也不生气。以前,颜延之在浔阳做官的时候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在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便天天去陶潜家找他喝酒。每次前往,一定痛快地喝酒直到喝醉。王弘想邀请颜延之赴宴,终日都没成功。延之要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把钱全部送到酒家,慢慢去那里拿酒喝。曾经在九月九日,走出宅边在菊丛中坐着,很久,满手拿着菊花。忽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

42、回去。陶潜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没装弦的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之处,就抚弄它以便寄托自己的情感。无论尊贵和卑微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设宴。陶潜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郡将曾经拜访陶潜,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陶潜就取下(郡将)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后,又把葛巾给他戴上。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陶潜自认为自己的曾祖一辈是晋朝的宰辅等级的大官,他为自己作为后代屈身(担任卑下的职务)感到可耻。元嘉四年,朝廷将要征召他去当官时,他却死了,死时六十三岁。世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3、)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注】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1)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B.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向空间开拓视野,就时间驰骋遐思,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C.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

44、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下句说明“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D. 尾联运用典故,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此典故,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的感伤。(2)比较本诗与登高所表达思想感情的异同。【答案】(1)A (2)同:长年漂泊、忧国伤时。异:登高有对个人穷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登楼感叹当今皇帝如刘禅般昏庸无能,任用奸佞误国。【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A.“以哀景写哀情”和“正衬”说法错误,本诗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手法。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

45、比较鉴赏的能力。相同点: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登楼全诗寄景抒情,将国家的动荡、自己的感怀和眼前之景融合在了一起,语势雄壮,意境宏阔深远,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两首诗都抒发了流落他乡的伤感之情以及担忧国家命运艰难的忧国之情。不同点:登楼“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借用典故,感叹当今皇帝如刘禅般昏庸无能,任用奸佞误国。而登高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

46、色彩,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感伤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无报国之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2)杜甫登高中“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的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答案】 . 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

47、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衿、悠、萧、滚、博、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1分)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逃离异族统治下的齐鲁,远赴江南临安的故国怀抱,辛弃疾怀着满腔报国热忱,上书美芹十论九议等北伐用兵策论。然而,南宋朝廷_,以半壁残山剩水为满足。当权者尽管知晓他的行政才能并加以任用,他能够在两湖、江西等地方官任上一显身手,但这远远不是他所期望的。收复失地、洗雪国耻,才是他不变的初心,然而最高层无意让他参与恢复大计。另外一方面,他刚直不阿的品行、雷厉风行的作风,也不见容于曲意逢迎、敷衍拖沓的官场。各种谗言,阴风暗箭一样,不时向他袭来。他_,提前为自己做归隐的准备。他与门人来到铅山鹅湖山一带,寻觅合适的住所,在奇师村后发现了一眼泉水,清澈澄碧。他一见就喜爱上了,不忍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南阳海歌)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