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达标检测知识梳理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程标准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发展的意义。知识梳理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背景背景:从:从4世纪初到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许多 政权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历史上把北方主
2、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成 汉汉,总称为,总称为“_”。其中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其中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逐渐 强盛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一度统一了北方。概况:概况:383年,前秦君主年,前秦君主_发动了旨在统一全国的战争。发动了旨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东东 晋晋派兵派兵8万迎战。前秦初战失利。万迎战。前秦初战失利。(成语:草木皆兵成语:草木皆兵)秦、秦、晋晋 两两军隔军隔_对峙,晋军要求秦军后退,以摆开战场对峙,晋军要求秦军后退,以摆开战场决决 战战。不料秦军一退便阵脚大乱。晋军乘机进攻,大败。不料秦军一退便阵脚大乱。晋军乘机进攻,大败秦军。秦军。(成语:风声鹤唳
3、成语:风声鹤唳)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_再度陷入再度陷入分裂分裂 和和混战局面混战局面。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淝水之水之战战十六国十六国苻坚苻坚淝水淝水北方北方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背景背景:4世纪后期,世纪后期,_拓跋部建立北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年,_ 统一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目的:加强对中原的统治,促进鲜卑族学习和接受汉族目的:加强对中原的统治,促进鲜卑族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先进 的的文化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政治
4、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影响: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影响: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 了了_。(1)迁都:迁都:494年,迁都年,迁都_。(2)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_,禁用鲜卑语;以禁用鲜卑语;以_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 _;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_等。等。措施措施鲜卑鲜卑北魏北魏洛阳洛阳汉语汉语汉服汉服汉姓汉姓通婚通婚民族交融民族交融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概况概况:在:在_的打击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的打击下,北魏分裂为东魏
5、和西魏两两 部分部分。东魏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魏后被周。东魏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魏后被周取取 代代,史称北周。北周采取一系列措施,国力渐渐,史称北周。北周采取一系列措施,国力渐渐强强 大大。577年,年,_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为 隋朝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统一全国打下基础。示意图示意图:北朝政权更替北朝政权更替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六镇兵变六镇兵变北周北周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生产生活:内迁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生产生活:内迁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_技技 艺艺,生产方式逐渐由原来的畜牧业转变为农业;,生产方
6、式逐渐由原来的畜牧业转变为农业;汉族汉族 人民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_经验,还接受经验,还接受他们他们 的的食物、服装、用具等。食物、服装、用具等。(2)政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政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士 人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3)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后,_成为北方主要成为北方主要的的 通用通用语言;北方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语言;北方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的 喜爱。喜爱。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表现表现北朝政治和北方
7、民族大交融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农业农业畜牧畜牧汉语汉语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4)心理:各族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心理:各族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的“胡胡”“”“汉汉”观念观念逐渐淡薄。逐渐淡薄。(5)民族关系: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民族关系: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关系 趋于趋于_。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大大 交融。交融。影响影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表现表现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
8、步丰富了中华民 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2)为为_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基础。和缓和缓隋唐隋唐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运用可信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运用可信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必备素养。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必备素养。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14分分)序号序号材料材料出处出处东汉时代,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几次东汉时代,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几次冬天严
9、寒,晚春国都洛阳还降霜降雪,但冷期时间不冬天严寒,晚春国都洛阳还降霜降雪,但冷期时间不长。直到三国时代长。直到三国时代出现了第一次有记载的淮河结出现了第一次有记载的淮河结冰。这种寒冷气候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冰。这种寒冷气候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特别是特别是280289年的十年间达到顶点。年的十年间达到顶点。摘编自竺可桢摘编自竺可桢中国近五千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初步研究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序号序号材料材料出处出处(北魏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淆;华壤边民,
10、虏汉相杂。唐唐刘知几刘知几史通史通内内篇篇书志第八书志第八(北魏后期北魏后期)稻谷亩产量一般在稻谷亩产量一般在4斛左右,若精心斛左右,若精心耕作,可达耕作,可达10斛,大大超出了汉代平均亩产斛,大大超出了汉代平均亩产3斛的水斛的水平。平。为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冶铁业也大有发为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冶铁业也大有发展展酿酒业、制瓷业以及其他供城市消费的手工业,酿酒业、制瓷业以及其他供城市消费的手工业,从业人数增加很快。从业人数增加很快。(洛阳洛阳)城不仅五方杂处,市城不仅五方杂处,市场繁荣,沽贩云集,而且在城南的特定区域,安置了场繁荣,沽贩云集,而且在城南的特定区域,安置了南、北、东、西各族降民以及
11、西域和域外商人。南、北、东、西各族降民以及西域和域外商人。张岂之主编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国历史秦秦汉魏晋汉魏晋南北南北 朝朝卷卷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序号序号材料材料出处出处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世局。陈寅恪李唐氏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族之推测后记(1)指出搜集上述材料对于研究该主题的意义。指出搜集上述材料对于研究该主题的意义。(4分分)材料材料有助于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气候状况;材料有助于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气候状况;
12、材料有助于研有助于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状况;材料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状况;材料有助于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助于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民族交融状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些材料共同反映了的政治状况、民族交融状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这些材料共同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背景和表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背景和表现。(4分分)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2)若要进一步研究这一主题,还应该再搜集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若要进一步研究这一主题,还应该再搜集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说明理由。说明理由。(4分分)史料:出土文物;官方史料。理由:出土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史料:出土文物;官
13、方史料。理由:出土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官方史料可以弥补私人史料的不足,提高研究结论的可可信度较高;官方史料可以弥补私人史料的不足,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信度。(任举一例并说明理由即可,史料任举一例并说明理由即可,史料2分,理由分,理由2分,共分,共4分分)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并说明评价历史问题应该坚持的原则。措施,并说明评价历史问题应该坚持的原则。(6分分)评价:汉化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评价:汉化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加强鲜
14、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来看,汉化措施丰富了民族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从本质形成过程来看,汉化措施丰富了民族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从本质上来说,汉化措施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鲜卑族的上来说,汉化措施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鲜卑族的封建化过程。封建化过程。(任答两点即可,任答两点即可,4分分)原则: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原则: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评价;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辩证、客观、公正地评价历环境下进行评价;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辩证、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问题。史问题。(2分分)达标检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识点一:淝
15、水之战知识点一:淝水之战1十六国时期,各政权长期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十六国时期,各政权长期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但就在这一混乱动荡的时期,北方却出现了一次短暂的民颠沛流离。但就在这一混乱动荡的时期,北方却出现了一次短暂的统一局面。促成这一统一局面出现的政权是统一局面。促成这一统一局面出现的政权是()A曹魏曹魏 B前秦前秦 C前凉前凉 D前燕前燕B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2跨学科跨学科语文语文某同学制定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是某同学制定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是“从成语从成语中读懂历史中读懂历史”,他选取了,他选取了“风声鹤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草
16、木皆兵”等成语。从这些等成语。从这些成语中可以读懂成语中可以读懂()A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B阪泉之战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涿鹿之战 D赤壁之战赤壁之战A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3(学史方法学史方法阅读历史地图阅读历史地图)对右图所示战役对右图所示战役叙述正确的是叙述正确的是()A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B歼灭了秦军主力并加速秦朝的灭亡歼灭了秦军主力并加速秦朝的灭亡C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D导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导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 瓜分瓜分C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
17、革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4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他的祖母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他的祖母汉族汉族出身的冯太后,凭借着自己对胡汉文化的了解,最终找到了化解民族出身的冯太后,凭借着自己对胡汉文化的了解,最终找到了化解民族矛盾的办法。这个办法是矛盾的办法。这个办法是()A实行胡汉分治实行胡汉分治 B实施汉化政策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皇帝制度创立皇帝制度 D册封鲜卑贵族册封鲜卑贵族B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5跨学科跨学科数学数学与右图所示信息与右图所示信息相关的是相关的是 ()A北朝政权更迭频繁北朝政权更迭频繁 B北方各族向中原地区迁徙北方各族向中原地区迁徙C
1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D北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北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6(2023泰州泰州)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魏主改革的措施是()A说汉话说汉话B改汉姓改汉姓 C通婚姻通婚姻 D易汉服易汉服B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7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各族
19、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各族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以往的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以往的“胡胡”“”“汉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知,北魏孝文帝改革()A完成了国家统一完成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君主专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C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实力增强了北魏实力C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识点三:北朝政权更替知识点三:北朝政权更替8(时空观念时空观念)下面是我国古代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替示意图。下面是我国古代某一历史阶段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其中,A处政权是处政权是()A商朝商朝 B北魏北魏 C夏朝夏朝
20、 D东周东周B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9北周政权就实力而言原本是最弱的一方,但后来居上,国力北周政权就实力而言原本是最弱的一方,但后来居上,国力逐渐强大,并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导逐渐强大,并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齐政局不稳从而分崩离析北齐政局不稳从而分崩离析 B民族差别逐渐消失民族差别逐渐消失C北周统治者制定合适的政策北周统治者制定合适的政策 D各族人民渴望统一各族人民渴望统一C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识点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知识点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
21、0(史料实证史料实证)下面是某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图片。这堂课的主下面是某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图片。这堂课的主题最有可能是题最有可能是()A政权并立政权并立 B北朝的经济发展北朝的经济发展 C中外交往中外交往 D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民族大交融D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1汉族影响内迁各族是主流,但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汉族影响内迁各族是主流,但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特点是的意识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特点是()A汉化
22、为主、双向互动汉化为主、双向互动 B不分彼此、共同发展不分彼此、共同发展C民族平等、彼此尊重民族平等、彼此尊重 D和平交往、永无战争和平交往、永无战争A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2(2023金昌金昌)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杂居相处,相互依存,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杂居相处,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和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进而相互吸收,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和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进而形成新的形成新的“中国中国”隋唐国家。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隋唐国家。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A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彻底消除了民族之
23、间的隔阂彻底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C奠定了隋唐繁荣与发展的基础奠定了隋唐繁荣与发展的基础 D加速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加速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3(历史解释历史解释)苻坚率约苻坚率约90万大军南下,万大军南下,“旗鼓相望,前后千旗鼓相望,前后千里里”,与,与8万晋军隔淝水对峙。他认为消灭东晋如同秋风扫落叶,甚万晋军隔淝水对峙。他认为消灭东晋如同秋风扫落叶,甚至连东晋皇帝投降后的官职都准备好了。这反映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至连东晋皇帝投降后的官职都准备好了。这反映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是的原因是()A内部分裂内部分裂 B粮草不济粮草不济 C敌军强大敌军强大 D
24、自负轻敌自负轻敌D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4据文献记载,北魏孝文帝因据文献记载,北魏孝文帝因“群书南徙群书南徙文风北缺文风北缺”而主而主张向南齐借书,以完备典籍。在访求书籍的同时,孝文帝还组织了对张向南齐借书,以完备典籍。在访求书籍的同时,孝文帝还组织了对图籍的整理、校勘。这些举措体现出孝文帝图籍的整理、校勘。这些举措体现出孝文帝()A自身学养深厚自身学养深厚B消除了改革阻力消除了改革阻力 C注重文教事业注重文教事业 D完善了政治制度完善了政治制度C【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根据材料根据材料“群书南徙群书南徙文风北缺文风北缺”“”“主张向南齐主张向南齐借书借书”“”“组织了对图
25、籍的整理、校勘组织了对图籍的整理、校勘”等信息可知,孝文帝采取各种等信息可知,孝文帝采取各种举措发展北魏的文化教育,体现了孝文帝注重文教事业。故选举措发展北魏的文化教育,体现了孝文帝注重文教事业。故选C。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5(2023宜宾宜宾)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 变化变化()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推动了北魏统一北方推动了北魏统一北方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26、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C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6北魏提倡北魏提倡“天下为公天下为公”,希望通过文化的整合,促进民族间,希望通过文化的整合,促进民族间的和谐。南朝的后梁提倡的和谐。南朝的后梁提倡“天下为家天下为家”,希望通过宗教信仰的传播,希望通过宗教信仰的传播,促进民族间的和谐。这些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促进民族间的和谐。这些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 B不同民族间的差异已消除不同民族间的差异已消除C南北地区文化已实现统一南北地区文化已实现统一 D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A【解题思路】【解
27、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和南朝的后梁都采取不同措施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和南朝的后梁都采取不同措施以促进民族间的和谐,这有利于思想、文化上的统一,说明魏晋南北以促进民族间的和谐,这有利于思想、文化上的统一,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故选朝时期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故选A。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7(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前秦君主苻坚自称是有扈氏之后,北魏孝文帝自前秦君主苻坚自称是有扈氏之后,北魏孝文帝自称是黄帝之后,北周文、武二帝自称是炎帝神农氏之后,他们纷纷自称是黄帝之后,北周文、武二帝自称是炎帝神农氏之后,他们纷纷自称为华夏族后裔。这说明称为华夏族后裔。这说明
28、()A大一统的局面已经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已经形成 B北方各族间矛盾不断北方各族间矛盾不断C各民族国家认同加强各民族国家认同加强 D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中华文化的影响深远C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8(2023荆州荆州)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写道:北方地区的民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写道: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材料说明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材料说明()A汉族在民族交融中占据主导汉族在民族交融中占据主导 B民族交融方式多样
29、民族交融方式多样C斗争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斗争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D胡汉之别观念淡化胡汉之别观念淡化【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根据材料根据材料“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响,也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化”可知,友好交往、统治者的主动政策、民族斗争都是民族交融的可知,友好交往、统治者的主动政策、民族斗争都是民族交融的方式,这说明民族交融方式多样。故选方式,这说明民族交融方式多样。故选B。B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9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
30、大影响的事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分)材料一材料一鲜卑族进入中原以前,其社会形态一直处于原始社会末鲜卑族进入中原以前,其社会形态一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可以说是期,可以说是“魏初风俗至陋魏初风俗至陋”。进入中原以后,由于鲜卑贵族内部。进入中原以后,由于鲜卑贵族内部奴隶主保守势力的存在,这种封建化转化是十分缓慢的。奴隶主保守势力的存在,这种封建化转化是十分缓慢的。封建农封建农业不可能同落后的经济制度平等相处,这两种经济所代表的阶级之间业不可能同落后的经济制度平等相处,这两种经济所代表的阶级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进行着激
31、烈的斗争一个落后的民族统治比他先进的民族,其间反一个落后的民族统治比他先进的民族,其间反差,势必导致民族间的隔阂。因而完成鲜卑族的封建化与处理鲜卑族差,势必导致民族间的隔阂。因而完成鲜卑族的封建化与处理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鲜卑族的封建化鲜卑族的封建化”的的重大事件。分析重大事件。分析“完成鲜卑族的封建化与处理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关完成鲜卑族的封建化与处理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系已成为当务之急”的原因。的原因。(6分分)
32、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分)原因:北魏仍保持较为原始的鲜卑原因:北魏仍保持较为原始的鲜卑习俗,相对落后;鲜卑贵族内部保守势力阻碍封建化进程;鲜卑族与习俗,相对落后;鲜卑贵族内部保守势力阻碍封建化进程;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矛盾的激化。汉族之间矛盾的激化。(任答两点即可,任答两点即可,4分分)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材料二材料二下面是北魏不同时期女性服饰的演变。下面是北魏不同时期女性服饰的演变。都城都城平城平城(398 494年年)洛阳洛阳(494534年年)服饰服饰 解读解读头戴风帽,身着窄袖长袍;防头戴风帽,身着窄袖长袍;防寒保暖,适合游牧生活。寒保暖,适
33、合游牧生活。头梳发髻,身着宽袖襦裙;端头梳发髻,身着宽袖襦裙;端庄典雅,凸显汉文化元素。庄典雅,凸显汉文化元素。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不同时期女性服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不同时期女性服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变化的原因。知识,简要说明其变化的原因。(4分分)(学史方法学史方法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息息)(史实说明史实说明)变化:由头戴风帽、身着窄袖长袍的鲜卑族风格,到头梳发髻、变化:由头戴风帽、身着窄袖长袍的鲜卑族风格,到头梳发髻、身着宽袖襦裙的汉族风格。身着宽袖襦裙的汉族风格。(2分分)原因:北魏孝文帝改
34、革推行汉化政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提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策,提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2分分)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材料三材料三 观点观点1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宋宋欧阳修欧阳修集欧阳修欧阳修集观点观点2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魏之衰弱实肇于此。魏之衰弱实肇于此。元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马端临文献通考返回目录第19课北朝政
35、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措施的认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措施的认识。识。(6分分)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2分分)一一方面,孝文帝的汉化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方面,孝文帝的汉化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了民族矛盾,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孝文帝的汉化措施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为北魏后期的六镇兵面,孝文帝的汉化措施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为北魏后期的六镇兵变和分裂埋下隐患。变和分裂埋下隐患。(4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