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 春 一、选择题(共10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抖擞(su)涨潮(zhng)酝踉(ning)B黄晕(yn)混杂(hn)斗笠(l)C支撑(chng)薄烟(b)笼罩(lng)D嘹亮(lio)蓑衣(su)应和(h)2(2分)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A清脆嘹亮薄烟B傍晚短笛赶趟C郎润筋骨润湿D抚摸烘托静默3(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读书,是增长知识和阅历、缓解焦虑迷茫最便捷的 ,然而,普遍的现状是人们的深度阅读、经典阅读比较 。经典作品是人类文化集大成的展现和表达,深度阅读会让年轻人的生命更有宽度和厚度,对人格
2、的 具有更深远的意义。A路径匮乏造就B途径匮乏塑造C途径困乏造就D路径困乏塑造4(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B从体裁上看,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通过盼春、绘春、颂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C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运用抒情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D“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5(2分)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母能否陪伴阅读,是引领孩子从读图走向读文的关键。(删去“能否
3、”)B在创建“绿色学校”中,不但能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而且能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删去“在”)C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奋进,促人猛醒,引人深思。(将“催人奋进”与“引人深思”位置调换。)D近视眼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在平时养成用眼卫生。(“卫生”后加“的习惯”)6(8分)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今年学校计划借此开展“春天正是读书天”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活动筹备工作,按要求完成任务。(1)任务一学校计划用系列文案海报点燃读书活动,请你参考以下文案,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再设计一条宣传文案。(3分)别拒绝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你创作的文案: (2)任务二学校搜集了古人书房中的对联
4、,并邀请了书法社的同学抄写好,计划在活动时展出。晾晒未干的对联时,有几幅对联弄混了,请你从以下不完备的上下联中,任选两联凑成一个完整的对联,将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2分)云影波光天上下 雨过林霏清石气 松涛竹韵水中央清风明月自来往 秋将山翠入诗心 近水遥山皆有情上联: 下联: (3)任务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筹备活动时,你搜集到了这些与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请你根据以上名言写出自己的活动感想。(3分)阅读课文选段,完成7-10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5、,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7(2分)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8(3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9
6、(4分)请品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0(4分)“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0分)(2024江苏连云港二模)文学作品欣赏课上,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品读下面文章,请你完成下面小题。采槐花儿刘庆邦春来时,刺槐发芽较晚,开花儿更晚。杏花儿开了桃花儿开,桃花儿开了梨花儿开,百花都开得差不多了,直到进入农历的最美四月天,槐花儿才不紧不慢地开始开放。槐树刚冒出新芽,叶片还没有完全展开,槐花儿抢占先机似的,就纷纷开了。抬眼望去,树上见白不见绿,绿也是白中绿。槐花儿的形状是穗状,每支花穗上的花蕾和花朵都
7、是一嘟噜一串,垂得沉甸甸的。槐花儿的香很难形容,真的很难形容。它是一种甜香、芬香、芳香,也是一种馨香。给我的感觉,它的香是普世的,平常的,亲民的,天下人无不喜欢槐花儿的香气。走在槐花儿树下,你只要呼气吸气,槐花儿的香气自然而然地就沁入你的肺腑,使你禁不住想说一声,哎呀真香!槐花儿的花香是沾身的,槐树林中走一遭,花香就沾在了人的头发上,耳朵上,眉毛上,也沾在了衣襟上。回家脱外衣时,怎么还这么香呢?原来槐花儿的香气吸附在衣服上被带到了家里来了。二十多年来,每年的国际劳动节前后,我和妻子都会去北京的郊外密云采槐花儿。我们采槐花儿时从不折枝,只采花穗,揪住花穗的梗子,轻轻一掐,整串花穗就摘了下来。把槐
8、花儿抓在手里,甜丝丝的清香扑鼻而来。槐花儿还是生的,我就想放进嘴里吃几口。想起来,小时候在我们河南老家,我和小伙伴们也爬到树上采过槐花儿。所采到的槐花儿,我们都是生着吃。我们像一群猴子一样,把抓口喃,把又甜又香的生槐花儿吃得有滋有味。把槐花儿吃完了,槐树的叶子也发了出来。没有了槐花儿可吃,饥饿的人们连槐树的叶子也吃。比起槐花儿,刺槐的叶子吃起来粗粗的,涩涩的,像嚼锯末一样,一点儿都不好吃,只是哄住肚子不再叫唤而已。刺槐是因为树枝上长刺,所以才叫刺槐。在我们老家,刺槐还有一种叫法,叫洋槐。刺槐这种树原生在北美洲,17世纪引种到欧洲,20世纪才由德国人在山东的胶州栽培。因这种树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
9、快,花香袭人,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所以很快在我国传播开来。凡是身上带刺的植物,都是出于对自身的保护,比如玫瑰、黄刺梅、仙人掌等,它们既保护自己的花朵,也保护自己的果实。可贪吃的人类如我们,宁可冒着手指被扎破的风险,也要把槐花儿采一采。采来的槐花儿怎么吃呢?我们的办法,是把花朵或花苞从花梗子上摘下来,在盆子里用清水洗上两遍,放上一点盐,拌上一点面,放在篦子上在蒸锅里蒸。把槐花儿蒸熟后,浇上用新蒜砸出的蒜汁一拌,既不失槐花儿的甜香,又有蒜汁的辛辣之香,美味而富有营养,那是相当好吃。有时我们会把要好的朋友邀到家里,和我们一起分享春天的槐花儿。妻子还听说,把春天采来的槐花儿趁新鲜放进冰箱里冻起来,到冬
10、天也可以吃。今年过春节期间,我们取出一包槐花儿准备做小饼吃。槐花儿刚化冻,花香便在室内弥漫开来,好像春天提前到来了一样。(摘编自文汇报 2024年05月06日)11(4分)请从重音、语速、节奏等角度,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设计朗读。花香就沾在了人的头发上,耳朵上,眉毛上,也沾在了衣襟上。12(4分)散文的语言独特而有味,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比起槐花儿,刺槐的叶子吃起来粗粗的,涩涩的,像嚼锯末一样,一点儿都不好吃,只是哄住肚子不再叫唤而已。13(4分)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自然段的作用。14(4分)第自然段似与标题采槐花儿关联性不大,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15(4分)文中说:“给我的
11、感觉,它的香是普世的,平常的,亲民的,天下人无不喜欢槐花儿的香气”,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其深刻意蕴。(19分)(23-24辽宁丹东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梨花开了离上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学费还差一大截,母亲催促父亲想办法,父亲低头沉默着,光秃秃的屋子里,有种被生活压迫的窒息感。我怏怏地问母亲,为什么不向邻居借点钱。母亲无奈地说:“借了之后拿什么还,而且邻居比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后,父亲红着眼眶问我:“还想去上学吗?”我拼命点头。父亲朝我一挥手,我乖乖跟在他身后朝后山走去。到后山要经过一片竹林,竹林里落了一层厚厚的竹叶和笋壳,踩上去嘎吱作响。我满腹疑惑,猜不出父亲究竟要干什么。直到进入山
12、中,父亲站在一棵腰身粗的大树前,压低嗓而对我说,只要咱们把这棵树砍了,拖到集市上卖了,你的学费就有着落了。我大吃一惊。原来,父亲是要“偷”树。在那个年代,没有审批手续,即使自家的树也不可以砍,情节严重的还会被抓起来坐牢。我知道,父亲也是万般无奈。可我绝不接受父亲为了我读书冒这样的险。当时我就哭了,打定主意退学,不再让父母为难。开学前两天,父亲一进门就喜滋滋地冲我喊:“丫头,你可以上学了。村里出面联系学校,把你的学费全免了”躺在床上,多日魂不守舍的我听完前半部分,瞬间回神,高兴地跳了起来。多年后,我读完大学回老家镇中学教书,假期就和父亲一起打理梨园。当年准备砍树的那片后山,早就被父亲承包,种上了
13、许多梨树。灿烂春阳下,梨花重重叠叠争相盛放,赶着来赴这场久违的邀约。在星光、月光的映衬下,梨花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把整个乡村的夜晚渲染得明媚动人。梨花芳菲,白墙红瓦、翠竹掩映,仿佛一幅清新古典的田园画。途经的路人忍不住驻足观看,连声夸赞:“美,太美了!”婚纱摄影馆的老板发现了这处美景胜地,特意推出父亲的梨园作为摄影景点,大受欢迎。渐渐地,父亲的梨园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一到周末,三三两两周边城镇的居民就来此赏花游玩。村里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号召其他人将闲置土地都种上,梨树,并请技术员到村里示范教授科学栽培梨树。在村里的动员下,母亲率先开办起家庭食堂,供游客吃饭,其他有条件的人家
14、也纷纷开起农家乐。七八年的时间,村子被打造成生态旅游村。春天,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村里休闲观光;初秋时,村里邀请外地客商前来参加品果订货会,分外热闹。记得第一年砂梨成熟时,父亲特意开车给我送来一箱梨。当时,我已调到县城工作并安家。我一口咬下去,汁水流溢,甘甜润喉,眯着眼睛回味了好久。每到收获季节,父母总要留一小枝梨子在枝头,我不解其意,母亲说是要报恩。我问报谁的恩呢?母亲说:“地啊,树啊,每个帮助过我们的人啊。”我笑了,我知道母亲除了想给游客们制造一点惊喜,更多的是想给越来越多的鸟儿留下些许粮食。从母亲的言语间,我感受到了她的感激和谢意。过去的苦难早已被岁月磨砺成闪亮的珍珠,在我们心里发出温润的光
15、。16(3分)根据选文段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概括父母愁我的学费B C “我”的心理活动A 大吃一惊高兴17(4分)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第段画线句子。灿烂春阳下,梨花重重叠叠争相盛放,赶着来赴这场久违的邀约。18(4分)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19(4分)选文题目“梨花开了”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回答。20(4分)选文第段写“每到收获季节,父母总要留一小枝梨子在枝头”,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父母这样做的理由。这种做法给你怎样的启示?(14分)(22-23七年级天津期中)阅读微尘远,山花近,完成下面小题。 微尘远,山花近秦锦屏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
16、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摘掉金边墨镜,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
17、有人吗?能帮个忙吗?”“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沉默。等待。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夕阳像一个没有烧
18、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儿,“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傅,我认识
19、他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洼村怎么走?”他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那地方路况不好,驾摩托车去危险,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晚回不了城,连个宿住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车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现的“拦路虎”!刚才,我心情忐忑,还差点误会了他,一种愧疚之情由心底而生。“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
20、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竟也替他们帮腔:“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车子“嘀嘀”响了几声,再次启动。那些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微笑着与我告别。他们夹道而立,那挥舞的手臂,就像广袤大地上一个个鲜明生动的路标,指引着我平安向前。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心中充满不舍。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他们又像朵朵美丽的山花,沁人心脾,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我低声自语:“其实,生活中从未缺少过这些真、善、美呀!”21(4分)依据文章情节发展过程提示,概括“我”的情感变化。遭遇塌方( )回村喊人( )合力铲平( )再次前行( )2
21、2(3分)赏析文章第段中划线的句子。他们夹道而立,那挥舞的手臂,就像广袤大地上一个个鲜明生动的路标,指引着我平安向前。23(3分)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段的画线句运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刻画了刘师傅在道路遭遇塌方出租车无法通行时急于寻求帮助的形象,体现了刘师傅的真诚、热心。B“设置悬念”是本文的特点之一,如第2段中“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C第段画线句运用景物描写,交代了时间,衬托了“我们”久等老人不至的煎熬心理。D第段画线句运用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安静的气氛,衬托了“我”看到人们正在为“我”刨土开路时内心的着急与焦虑。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
22、、描写、议论这三种表达方式,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抒发了对治理道路塌方这一安全问题的担忧之情。24(4分)根据对文章的阅读,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第1课 春 一、选择题(共10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抖擞(su)涨潮(zhng)酝踉(ning)B黄晕(yn)混杂(hn)斗笠(l)C支撑(chng)薄烟(b)笼罩(lng)D嘹亮(lio)蓑衣(su)应和(h)【答案】C【解析】A.酝踉(ning)酝酿;B.混杂(hn)hn;D.应和(h)h;故选C。2(2分)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A清脆嘹亮薄烟B傍晚短笛赶趟C郎润筋骨润湿D抚
23、摸烘托静默【答案】C【解析】C.“郎润”应为“朗润”。故选C。3(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读书,是增长知识和阅历、缓解焦虑迷茫最便捷的 ,然而,普遍的现状是人们的深度阅读、经典阅读比较 。经典作品是人类文化集大成的展现和表达,深度阅读会让年轻人的生命更有宽度和厚度,对人格的 具有更深远的意义。A路径匮乏造就B途径匮乏塑造C途径困乏造就D路径困乏塑造【答案】B【解析】考查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先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路径:指通向某个目标的道路。匮乏:缺乏;贫乏。多用以指物资。
24、造就:培养使有成就。途径:方法,路子。塑造: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困乏:疲乏,劳累。结合语境,读书是增长知识和阅历、缓解焦虑迷茫的方法,应填“途径”;“深度阅读会让年轻人的生命更有宽度和厚度”是结论,说明前一句年轻人的深度阅读、经典阅读少,应填“匮乏”;人格是塑造的不是造就的;故选B。4(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B从体裁上看,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通过盼春、绘春、颂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C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运用抒情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把一个花卉争荣、
25、生机勃勃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D“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答案】C【解析】C.“运用抒情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有误,应为“运用抒情和描写的表达方式”;故选C。5(2分)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母能否陪伴阅读,是引领孩子从读图走向读文的关键。(删去“能否”)B在创建“绿色学校”中,不但能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而且能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删去“在”)C这是一本好书,它能催人奋进,促人猛醒,引人深思。(将“催人奋进”与“引人深思”位置调换。)D近视眼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在平时养成用眼卫生。(“卫生”后加“的习惯”)【答案】B
26、【解析】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B.缺少主语,删去“在中”;故选B。6(8分)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今年学校计划借此开展“春天正是读书天”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活动筹备工作,按要求完成任务。(1)任务一学校计划用系列文案海报点燃读书活动,请你参考以下文案,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再设计一条宣传文案。(3分)别拒绝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你创作的文案: (2)任务二学校搜集了古人书房中的对联,并邀请了书法社的同学抄写好,计划在活动时展出。晾晒未干的对联时,有几幅对联弄混了,请你从以下不完备的上下联中,任选两联凑成一个完整的对联,将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2分)云影波光天上下 雨过林霏清石气 松
27、涛竹韵水中央清风明月自来往 秋将山翠入诗心 近水遥山皆有情上联: 下联: (3)任务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筹备活动时,你搜集到了这些与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请你根据以上名言写出自己的活动感想。(3分)【答案】(1)示例一:别抱怨读书的累,那是你攀上高峰的梯。示例二:读书使青春展翅,知识让生命飞翔。(2) 示例一:上联 下联示例二:上联 下联(3)读书与实践是相互促进的积极关系。读书获得的知识是展开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读书所得是否扎实,并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当积极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解析】
28、(1)考查宣传文案。根据示例“别拒绝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进行仿写即可,也可用别的句式,简洁明了即可。如:别抱怨读书的累,那是你飞上云端的翅膀。(2)考查对联。根据上下联词性相对、末字仄起平收的原则组合对联。“云影波光天上下”与“松涛竹韵水中央”都是“四字并列短语+三字偏正名词性短语”,可组成一副对联;“雨过林霏清石气”与“秋将山翠入诗心”都是“四字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可组成一副对联;“清风明月自来往”“近水遥山皆有情”都是“四字并列短语+三字偏正动词性短语”,可组成一副对联;前两副与读书有关。故上联为,下联为;或上联为,下联为。(3)就“读书与实践”的关系来写。示例:读书与实践相互
29、促进。只读书不实践,就会陷于空虚;只实践不读书,就缺少理论指导。实践是读书的运用过程,读书能促进实践。我们要将读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阅读课文选段,完成7-10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
30、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7(2分)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8(3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9(4分)请品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0(4分)“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7 春花图 春风图 8不能;因为要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照应。 9“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蜜蜂人格化,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
31、10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解析】7抓住本段中主要描写的事物来概括,第一段主要写的是春花,第二段主要写的春风。8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分别照应前面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所以顺序不能颠倒。9考查炼字。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闹”本是人的行为,这里用来写蜜蜂,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嗡嗡地闹”“成千成百”分别写出了画面的声响和热闹景象的喧嚣沸腾。分析表达效果先考虑是不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然后分析修辞的表达作用。10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引用,“像母亲的手”是比喻,“抚摸着
32、你”是拟人,由“不寒”“母亲的手”“抚摸”等词可知,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出了春风的柔和的特点。(20分)(2024江苏连云港二模)文学作品欣赏课上,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品读下面文章,请你完成下面小题。采槐花儿刘庆邦春来时,刺槐发芽较晚,开花儿更晚。杏花儿开了桃花儿开,桃花儿开了梨花儿开,百花都开得差不多了,直到进入农历的最美四月天,槐花儿才不紧不慢地开始开放。槐树刚冒出新芽,叶片还没有完全展开,槐花儿抢占先机似的,就纷纷开了。抬眼望去,树上见白不见绿,绿也是白中绿。槐花儿的形状是穗状,每支花穗上的花蕾和花朵都是一嘟噜一串,垂得沉甸甸的。槐花儿的香很难形容,真的很难形容。它是一种甜香、芬香、芳香,也
33、是一种馨香。给我的感觉,它的香是普世的,平常的,亲民的,天下人无不喜欢槐花儿的香气。走在槐花儿树下,你只要呼气吸气,槐花儿的香气自然而然地就沁入你的肺腑,使你禁不住想说一声,哎呀真香!槐花儿的花香是沾身的,槐树林中走一遭,花香就沾在了人的头发上,耳朵上,眉毛上,也沾在了衣襟上。回家脱外衣时,怎么还这么香呢?原来槐花儿的香气吸附在衣服上被带到了家里来了。二十多年来,每年的国际劳动节前后,我和妻子都会去北京的郊外密云采槐花儿。我们采槐花儿时从不折枝,只采花穗,揪住花穗的梗子,轻轻一掐,整串花穗就摘了下来。把槐花儿抓在手里,甜丝丝的清香扑鼻而来。槐花儿还是生的,我就想放进嘴里吃几口。想起来,小时候在
34、我们河南老家,我和小伙伴们也爬到树上采过槐花儿。所采到的槐花儿,我们都是生着吃。我们像一群猴子一样,把抓口喃,把又甜又香的生槐花儿吃得有滋有味。把槐花儿吃完了,槐树的叶子也发了出来。没有了槐花儿可吃,饥饿的人们连槐树的叶子也吃。比起槐花儿,刺槐的叶子吃起来粗粗的,涩涩的,像嚼锯末一样,一点儿都不好吃,只是哄住肚子不再叫唤而已。刺槐是因为树枝上长刺,所以才叫刺槐。在我们老家,刺槐还有一种叫法,叫洋槐。刺槐这种树原生在北美洲,17世纪引种到欧洲,20世纪才由德国人在山东的胶州栽培。因这种树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花香袭人,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所以很快在我国传播开来。凡是身上带刺的植物,都是出于对自
35、身的保护,比如玫瑰、黄刺梅、仙人掌等,它们既保护自己的花朵,也保护自己的果实。可贪吃的人类如我们,宁可冒着手指被扎破的风险,也要把槐花儿采一采。采来的槐花儿怎么吃呢?我们的办法,是把花朵或花苞从花梗子上摘下来,在盆子里用清水洗上两遍,放上一点盐,拌上一点面,放在篦子上在蒸锅里蒸。把槐花儿蒸熟后,浇上用新蒜砸出的蒜汁一拌,既不失槐花儿的甜香,又有蒜汁的辛辣之香,美味而富有营养,那是相当好吃。有时我们会把要好的朋友邀到家里,和我们一起分享春天的槐花儿。妻子还听说,把春天采来的槐花儿趁新鲜放进冰箱里冻起来,到冬天也可以吃。今年过春节期间,我们取出一包槐花儿准备做小饼吃。槐花儿刚化冻,花香便在室内弥漫
36、开来,好像春天提前到来了一样。(摘编自文汇报 2024年05月06日)11(4分)请从重音、语速、节奏等角度,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设计朗读。花香就沾在了人的头发上,耳朵上,眉毛上,也沾在了衣襟上。12(4分)散文的语言独特而有味,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比起槐花儿,刺槐的叶子吃起来粗粗的,涩涩的,像嚼锯末一样,一点儿都不好吃,只是哄住肚子不再叫唤而已。13(4分)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自然段的作用。14(4分)第自然段似与标题采槐花儿关联性不大,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15(4分)文中说:“给我的感觉,它的香是普世的,平常的,亲民的,天下人无不喜欢槐花儿的香气”,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其深刻
37、意蕴。【答案】11“花香”重读,突出强调主体;“头发上”“耳朵上”“眉毛上”“衣襟上”语速稍快且语调稍高,表现出花香沾染的广泛,“也沾在了”可适当拖长音,增强节奏感。 1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刺槐叶子吃起来的口感比作嚼锯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刺槐叶子口感的粗糙和难吃,与槐花儿的美味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槐花儿的喜爱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13内容上,描写了槐花儿开花晚的特点,引出对槐花儿的具体描写;结构上,为下文写采槐花儿等内容做铺垫。 14不能。从内容上看,它介绍了刺槐的来历、名字由来等相关信息,丰富了文章内容;从结构上看,解释了刺槐带刺的原因,与后文人们即使被刺也要采槐花儿形成照应,使文
38、章更加完整连贯。 15这句话写出了槐花儿香气的普遍受欢迎,体现了槐花儿的平凡而美好,它的香气能给所有人带来愉悦和享受,也表达了作者对槐花儿这种亲民特质的赞美。也让我们产生思考,其实生活中的美好就在身边,就在平凡的小事物上。【解析】11考查朗读设计。根据“从重音、语速、节奏等角度”可知,题干中给出了答题角度,据此设计即可。重音应放在“花香”和“沾”上,强调花香四溢且能够附着在人体的多个部位;语速应适中,保持稳定,不要过快,以凸显花香持续而柔和的特点;节奏上,每提及一个身体部位时,可以稍微停顿,如“头发上,/耳朵上,/眉毛上,/也沾在了衣襟上”,这样可以增强句子的节奏感。12考查关键词句的赏析。根
39、据第段画横线句子中的“像嚼锯末一样”可知,此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嚼槐花儿的口感比作“嚼锯末”,这种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刺槐叶子在口感上的不佳,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根据第段画横线句子中的“比起槐花儿,刺槐的叶子吃起来粗粗的,涩涩的,像嚼锯末一样,一点儿都不好吃”可知,此处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槐花儿的香甜与刺槐叶子的粗涩口感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槐花儿的美味,也进一步揭示了刺槐叶子在口感上的不足;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叠词“粗粗的”“涩涩的”,这两个形容词的叠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还更加生动地描绘了刺槐叶子在口感上的粗糙和涩味,使读者仿
40、佛能够亲身感受到这种口感。最后,句子结尾的“只是哄住肚子不再叫唤而已”则表达了作者对刺槐叶子食用价值的客观评价,表达了作者对槐树的喜爱和对童年时光的回忆。13考查段落作用。回答段落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根据第段“春来时,刺槐发芽较晚,开花儿更晚”可知,这里介绍了槐花开放的时节和开花晚的特点,为全文奠定了基调,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根据第段“直到进入农历的最美四月天,槐花儿才不紧不慢地开始开放”,第段“槐树刚冒出新芽,叶片还没有完全展开,槐花儿抢占先机似的,就纷纷开了”可知,这一段还起到了引出下文内容的作用,使文章衔接紧密自然。结构上,根据第段“槐树林中走一遭,花香就沾在
41、了人的头发上,耳朵上,眉毛上,也沾在了衣襟上”,第段“我和妻子都会去北京的郊外密云采槐花儿”,第段“小时候在我们河南老家,我和小伙伴们也爬到树上采过槐花儿”,第段“采来的槐花儿怎么吃呢”等句子可知,第段对槐花的描写也为下面描述采槐花和槐花的各种用途作铺垫,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14考查段落作用。回答段落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表态,不能删去。从内容上,根据第段“刺槐是因为树枝上长刺,所以才叫刺槐”“刺槐这种树原生在北美洲,17世纪引种到欧洲,20世纪才由德国人在山东的胶州栽培。因这种树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花香袭人,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所以很快在我国传播开来”可知,该段虽然不
42、直接描述采槐花的过程,但介绍了刺槐的别名、来源和特性,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槐花和槐树,丰富了文章内容。结构上,根据第段“凡是身上带刺的植物,都是出于对自身的保护,比如玫瑰、黄刺梅、仙人掌等,它们既保护自己的花朵,也保护自己的果实。可贪吃的人类如我们,宁可冒着手指被扎破的风险,也要把槐花儿采一采”可知,该段还解释了刺槐带刺的原因及人们为什么冒着被刺伤的风险也要采槐花,使情节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深度。15考查对关键句子的赏析及主旨分析。根据第段“槐花儿的香很难形容,真的很难形容。它是一种甜香、芬香、芳香,也是一种馨香。给我的感觉,它的香是普世的,平常的,亲民的,天下人无
43、不喜欢槐花儿的香气”可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槐花香气的独特感受,认为它的香气是普遍受欢迎的,具有亲和力和普及性。这种香气不仅令人愉悦,还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馨;根据第段“槐花儿的香气自然而然地就沁入你的肺腑,使你禁不住想说一声,哎呀真香”“原来槐花儿的香气吸附在衣服上被带到了家里来了”可知,槐花的香气能够让作者感到愉悦,表达了作者对槐花的喜爱及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着平凡事物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能给人们带来温暖和美好。(19分)(23-24辽宁丹东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梨花开了离上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学费还差一大截,母亲催促父亲想办法,父亲低头沉
44、默着,光秃秃的屋子里,有种被生活压迫的窒息感。我怏怏地问母亲,为什么不向邻居借点钱。母亲无奈地说:“借了之后拿什么还,而且邻居比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最后,父亲红着眼眶问我:“还想去上学吗?”我拼命点头。父亲朝我一挥手,我乖乖跟在他身后朝后山走去。到后山要经过一片竹林,竹林里落了一层厚厚的竹叶和笋壳,踩上去嘎吱作响。我满腹疑惑,猜不出父亲究竟要干什么。直到进入山中,父亲站在一棵腰身粗的大树前,压低嗓而对我说,只要咱们把这棵树砍了,拖到集市上卖了,你的学费就有着落了。我大吃一惊。原来,父亲是要“偷”树。在那个年代,没有审批手续,即使自家的树也不可以砍,情节严重的还会被抓起来坐牢。我知道,父亲也是
45、万般无奈。可我绝不接受父亲为了我读书冒这样的险。当时我就哭了,打定主意退学,不再让父母为难。开学前两天,父亲一进门就喜滋滋地冲我喊:“丫头,你可以上学了。村里出面联系学校,把你的学费全免了”躺在床上,多日魂不守舍的我听完前半部分,瞬间回神,高兴地跳了起来。多年后,我读完大学回老家镇中学教书,假期就和父亲一起打理梨园。当年准备砍树的那片后山,早就被父亲承包,种上了许多梨树。灿烂春阳下,梨花重重叠叠争相盛放,赶着来赴这场久违的邀约。在星光、月光的映衬下,梨花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把整个乡村的夜晚渲染得明媚动人。梨花芳菲,白墙红瓦、翠竹掩映,仿佛一幅清新古典的田园画。途经的路人忍不住驻足观看,连声夸赞:“美,太美了!”婚纱摄影馆的老板发现了这处美景胜地,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