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 课 教 学 设 计教学内容第三单元 中国音乐的历史进程学习项目二 中国近现代音乐风云录主备教师谢超群备课组成员谢超群、桑爱丽、王静授课时间2024.11.10课型新课(欣赏课)课时2课时审核教学目标1.听赏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作品,了解自学堂乐歌开端的中国专业音乐发展道路2.选唱一首代表性作品,背唱自己喜欢的作品并了解所唱作品的历史背景3.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历史特征,以及音乐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中的意义与作用,进而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4.提醒学生抓紧时间排练本组在“歌唱我们的祖国”主题班级展演中的节目
2、。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音乐与历史时代的特定关系,理解音乐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音乐艺术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意识。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思考音乐的社会功能和属性。七年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了解不够,音乐感性经验积累不足,个体差异也较明显,需要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特长,并对学生进行分组,为小组合作探究做准备。2.通过不同的小组任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浏览性地欣赏27首作品,需要以任务为驱动,缓解时间少、作品多的矛盾。教学方法启发、聆听、感受、欣赏、小组合作教学手段欣赏法、讲授法、尝试练习、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出示课题引导语:今天的课题涉
3、及两个学科音乐和历史,同学们是想学历史,还是想通过历史来学习音乐和明显他们关系匪浅,不信你们来读下面这段话二、新课教学20世纪,中华民族书写了一部反侵略、反压迫,走向独立、自由、富强的壮丽诗篇。20世纪的中国音乐则充分展现了这一奋斗历程。这段话,前一句说的是历史,后一句说的是音乐可以展现历史。【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音乐与历史密切关系的关注,并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2)出示中国近现代音乐时间轴过渡语: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一会儿就要把你们“送到”20世纪,能不能坐观风云,听到音乐对历史的别样“诉说”,就要看你们个人的修为了!2.任务一:寻找时代的声音教师播放简述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件
4、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引导语:那是一个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民不聊生的时代,我们需要思考那个时代中华民族需要怎样的情感表达?你们也许不了解视频中闪现的历史瞬间,老师准备了一些历史材料和9首音乐作品,请同学们探索这些音乐作品与历史的联系。学生分组,先在组内分工聆听9首作品,并探索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思考中华民族最需要怎样的情感表达;再根据小组成员的喜好,选出小组的推荐作品;最后由各组的音乐讲述人介绍小组的推荐作品。【设计意图】开展以任务为驱动的小组式项目制学习,训练学生整合材料、提取信息的速度,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语:老师也推荐一首作品,你们来猜一猜是哪首作品。它的
5、历史背景是这样的: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始终不懈地在与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抗争。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了我国东北,1935年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策划了华北危机。义勇军进行曲在民族危亡之际发出“起来!起来!起来!”的呐喊,以此唤醒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中华儿女警惕日本对我“亡国灭种”的狼子野心!果不其然,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时的中华民族犹如在巨浪滔天的水上行舟。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发表论持久战,力挽狂澜,为中华民族统一抗战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首歌曲的歌词中,“云”“波”“风”“浪”越猛,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斗志就越勇。歌曲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与一
6、呼百应、同仇敌忾的时代声音尤为契合,这也正是四万万中华儿女共同的情感表达。【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难以消化,也没有必要让音乐老师去准确地讲清楚学生八年级才学的历史知识,因此,老师以一首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为例,以民族情感表达为任务目标,让学生理解音乐是时代的产物。(4)朗诵、领唱、合唱黄河船夫曲学生诵读黄河船夫曲朗诵词。教师与学生合作,领唱与合唱黄河船夫曲片段。【设计意图】歌曲学唱不是这节课的目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片段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3.任务二:寻找精神纽带引导语:白驹过隙,转眼到了1949年,阳光刺破乌云,天开了、云散了,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了!人们
7、由衷地歌唱祖国、赞美祖国!不过,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音乐又为我们讲述了怎样的历史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国情怀。小组讨论后,每组音乐讲述人集中小组的讨论意见向全班推荐一首“时代最强音引导语:“精神纽带”就是“剪不断理还乱”“不管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的家国情怀。你们推荐的4首作品或多或少都留有时代的烙印。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歌词为传统诗词歌赋起承转合的结构,前两句铺垫情绪,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第三句话锋一转,聚焦“头发”;第四句点题,诗人首创的“她”特指母亲,再结合刘半农先生的留学经历,这个“她”可以是母
8、亲也可以是祖国母亲。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广东申请开放邻近港澳的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以气带声、以声传情的“气声”唱法传入内地,乡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我的中国心正是此背景下港澳同胞对自己身份认同的表达。故乡的云是美籍华裔费翔在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由中国台湾音乐人谭健常夫妇创作的歌曲,歌词前两句中的“云”“风”和教我如何不想她中的“云”“风”异曲同工,都是借景抒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是中华民族自立、自信、自强的根和魂,它就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
9、纽带!【设计意图】教师从历史事件,以及语文诗词歌赋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和起承转合的常用结构层层剖析音乐中的思乡情愫,让学生通过聆听、感悟、体验、实酸,从外向内地理解中华文明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并此感动、自豪。4.出示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中的中外文化比照图引导语:同学们通过两项任务探索了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音乐人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与国际接轨,这不仅增强了全球华人的文化自信,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设计意图】通过比照中国近现代部分音乐作品中的中外文化元素,引导学生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三、课堂练习朗诵、领唱、合唱黄河船夫曲学生诵读黄河船夫曲朗诵词。教师与学生合作,领唱与合唱黄河船夫曲片段。四、课堂总结哪来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唯有铭记历史,方可宠辱不惊、踏歌远行!五、布置作业了解当时社会的其他音乐产物六、板书设计任务一:寻找时代的声音任务二:寻找精神纽带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