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课:1 吹泡泡教案学科小学科学年级册别一年级上册共1课时教材青岛版六三制新授课类型新授课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吹泡泡是青岛版六三制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课的第一课。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吹泡泡这一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变化,初步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泡泡形成的原理,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大多数学生对吹泡泡并不陌生,但缺乏系统的观察和思考。因此,本节课通过吹泡泡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泡泡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此外,一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准确描述所见所闻。课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 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表面张力的作用。2. 观察并描述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变化。科学思维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眼睛、手和语言记录观察结果。2. 引导学生思考泡泡为什么会破裂,初步理解科学现象的原因。探究实践1. 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 学会简单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初步的实验技能。态度责任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观察并描述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变化。2. 了解泡泡的形成原理,知道表面张力的作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泡泡为什么会破裂。2. 帮助学生准确描述观察结果。3. 培养学生合作完成实验的能力。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泡泡水、吸管、透明杯子、记录表、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 教师展示一张美丽的泡泡图片,问学生:“你们见过这样的泡泡吗?喜欢吹泡泡吗?”(2) 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吹泡泡,其他学生观看并讨论泡
4、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泡泡会这么漂亮?它们是怎么形成的?”(4) 引出课题吹泡泡,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究泡泡的秘密。(5)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泡泡的美丽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6) 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泡泡是怎么形成的吗?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7) 分发实验材料,包括泡泡水、吸管、透明杯子等。(8) 告诉学生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要将泡泡水喝下去。(9) 引导学生观察泡泡水的颜色和质地,初步了解实验材料。(10) 请学生尝试用吸管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引导思考(1)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 请学生描述自
5、己观察到的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泡泡会这么大?为什么有的泡泡会破裂?”(4)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察结果。(5)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表扬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6) 引出表面张力的概念,简单解释表面张力的作用。(7)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表面张力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8) 请学生再次吹泡泡,观察表面张力的作用。(9) 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可以用图画或文字形式。(10)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录,互相学习。1.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泡泡的特点。2. 学生上台表演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3. 学生思考泡泡的形成原因。4.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观察泡泡水的颜色和质地。
6、评价任务观察认真:描述准确:积极参与: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和引导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活动一:观察泡泡的变化活动一:观察泡泡的变化观察记录(1) 教师请学生用吸管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变化。(2) 请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可以用图画或文字形式。(3)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记录观察结果。(4)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录,互相学习。(5)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表扬他们的认真态度。(6)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泡泡会变大?为什么有的泡泡会破裂?”(7)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察结果。(8)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表扬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9)
7、引出表面张力的概念,简单解释表面张力的作用。(10)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表面张力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实验验证(1) 教师请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吹泡泡,如快速吹、慢速吹、轻轻吹等。(2) 请学生观察不同方法吹出的泡泡有何不同。(3) 请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可以用图画或文字形式。(4)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记录观察结果。(5)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录,互相学习。(6)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表扬他们的认真态度。(7)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方法吹出的泡泡会有所不同?”(8)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察结果。(9)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表扬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10) 引出表面张力的概念,简
8、单解释表面张力的作用。1. 学生用吸管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2.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可以用图画或文字形式。3. 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录,互相学习。4.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吹泡泡,观察不同方法吹出的泡泡有何不同。评价任务观察认真:记录准确:积极参与: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记录泡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表面张力的作用。活动二:探究泡泡为什么会破裂活动二:探究泡泡为什么会破裂实验设计(1) 教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泡泡会破裂?”(2)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猜测。(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表扬他们的思考能力。(4)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泡泡为什么会破裂。(5) 请学生分组讨论
9、实验方案,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6) 教师总结各组的实验方案,提出改进建议。(7) 请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泡泡破裂的过程。(8) 请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可以用图画或文字形式。(9)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10)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互相学习。实验总结(1) 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结果,表扬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泡泡会破裂?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泡泡的稳定性?”(3)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察结果。(4)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表扬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5) 引出表面张力和环境因素对泡泡稳定性的影响,简单解释其作用。(6) 通过多媒体
10、课件展示表面张力和环境因素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7) 请学生再次吹泡泡,观察表面张力和环境因素对泡泡稳定性的影响。(8) 请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可以用图画或文字形式。(9)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记录观察结果。(10)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录,互相学习。1. 学生思考泡泡为什么会破裂。2.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3.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泡泡破裂的过程。4.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可以用图画或文字形式。评价任务实验设计合理:实验操作规范:实验记录准确: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探究泡泡为什么会破裂,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表面张力和环境因素对泡
11、泡稳定性的影响。活动三:制作彩色泡泡水活动三:制作彩色泡泡水实验设计(1) 教师请学生思考:“如何制作彩色泡泡水?”(2)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猜测。(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表扬他们的思考能力。(4)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如何制作彩色泡泡水。(5) 请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6) 教师总结各组的实验方案,提出改进建议。(7) 请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制作彩色泡泡水。(8) 请学生吹出彩色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9) 请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可以用图画或文字形式。(10)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总结(1) 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结果,表扬他们的实验
12、能力和合作精神。(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彩色泡泡水会吹出彩色的泡泡?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泡泡的颜色?”(3)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察结果。(4)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表扬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5) 引出色素对泡泡颜色的影响,简单解释其作用。(6)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色素对泡泡颜色影响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7) 请学生再次吹彩色泡泡,观察色素对泡泡颜色的影响。(8) 请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可以用图画或文字形式。(9)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记录观察结果。(10)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录,互相学习。1. 学生思考如何制作彩色泡泡水。2.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3.
13、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制作彩色泡泡水。4. 学生吹出彩色泡泡,观察泡泡的变化。评价任务实验设计合理:实验操作规范:实验记录准确: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探究如何制作彩色泡泡水,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色素对泡泡颜色的影响。活动四:总结与拓展活动四:总结与拓展总结回顾(1) 教师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表扬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成果。(4)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探究泡泡的秘密?”(5)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猜测。(6)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表扬他们的思考能力。(7) 引出
14、更多的科学探究方法,如查阅资料、参观科学馆等。(8)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的科学探究方法,帮助学生拓宽视野。(9) 请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泡泡的秘密,记录自己的发现。(10)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拓展延伸(1) 教师请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泡泡?它们有什么用途?”(2)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察结果。(3)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表扬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4) 引出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剂、洗发水等。(5)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泡泡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6) 请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泡泡,记录自己的发现。(7)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
15、的学习内容。(8)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课后发现,互相学习。(9) 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后发现,表扬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成果。(10) 请学生继续探究泡泡的秘密,为下节课做好准备。1.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3. 学生思考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探究泡泡的秘密。4. 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泡泡的秘密,记录自己的发现。评价任务总结全面:分享积极:课后探究认真: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拓展,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泡泡秘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作业设计课后探究1. 请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泡泡的秘密,记录自己的发现。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液体吹泡泡,观察泡泡
16、的变化。2.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泡泡,记录泡泡的应用和用途。3.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泡泡的科学知识。课后作业1. 请学生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泡泡,用文字描述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变化。2. 请学生写出自己对泡泡为什么会破裂的理解。3. 请学生写出自己对彩色泡泡水制作方法的理解。板书设计吹泡泡1. 泡泡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变化2. 泡泡的形成原理3. 泡泡为什么会破裂4. 制作彩色泡泡水的方法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 通过创设情境和引导思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 通过观察和记录泡泡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观察结果,并提出合理的假设和解释。3. 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探究泡泡为什么会破裂,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准确记录实验结果。不足之处1.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部分学生在记录观察结果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2. 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和引导,保持课堂秩序。3. 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课堂活动,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