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霜降夜霜降夜周蓬桦散文霜降夜刊登在中国作家2024年第4期,并很快被散文海外版等刊转载。但能够选入今年全国高考试题,却是令我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多年来,我从事的是一种纯文学写作,与传统的写作保持谨慎的边界与距离,甚至有意识追求一种小众化的“难度写作”。而全国高考试卷居然选中了这样的散文类型,说明大众对文学的认知品位又前进了一大步,这让一个文学从业者由衷感到欣慰。十多年前的草原自驾游,因为途中寻找加油站,车子拐进一片茂密的森林,却意外地成就了我与一个小镇的神秘邂逅眼前的物景令人疑惑,它陈旧的面貌让我想起童年,扶方向盘的手忍不住微微颤抖,我仿佛穿行在梦境之中:低矮的木头屋舍,河边的大风车,清澈喧响的
2、河水,河岸上雪白的羊群,以及大片堆放在路畔散发着清香的松木柴,高高的树枝上的鸟巢和盘旋的乌鸦,蜜蜂的嘤嘤声和池塘边的野花;镇口的一座百年古庙还在,屋檐下的狗叫声雨声般淅沥,混杂着慵懒的织机与纺车声周围的一切包括空气都是静谧的,时间仿佛是一块凝固的巨石,街上的人们迈着迟缓悠然的步子,面容安详。我的脑海里蹦出一个字:慢。谈2024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卷中霜降夜的写作多年前,米兰昆德拉曾经在小说慢中表述“慢是幸福的标志”。他还对大地上消失的事物深表惋惜,发出由衷感慨:“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
3、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那一年,我在这个被称作“乌乡”的小镇居住了半月之久,此后又多次光顾,最终选择那里做了自己的生活创作基地。渐渐地,我与乌乡的人们结下不解之缘,了解到许多掌故传说,镇子周围大片的板栗树、桑葚树和各种中草药植物,各种作坊和种植园,还有我的一位拜把子兄弟。通过这位兄弟,我陆续结识了镇上的裁缝、铁匠、木匠、泥瓦匠,巫师、游医、出马仙、算命师、理发师、入殓师,民间歌手、鼓手、唢呐手、老猎手、酿酒师、马贩子、牛贩子、驴贩子,油坊主、豆腐坊主、牧羊女,以及潜伏于草丛野地灌木深处的各种生灵野物于是,多年之后,就有了眼前的“乌乡系列”散文,有了霜降夜这样一批作
4、品的诞生。在霜降夜中,我写了自然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以及人与生灵的关系、人在时间里的美德操守等。我想,无论未来的写作如何发展变化,也要让眼睛紧紧盯住人物,盯住人在时代中的坚韧、美善与精神纹路。毫无疑问,乌乡是一个“虚无的实境”,而霜降夜寄托了我对生活最素朴的希望和情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赏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下第二单元为【单元导读】“要根据各种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多角度、多层名探究作品的意蕴;注重对作品
5、的个性化解读,获得鲜活的的审美体验。”【学习目标】“阅读时要随着作品的描写发挥联想,读出景物描写中蕴含的哲思之美,理解文中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霜降夜周蓬桦 白露过后,乌乡的风里就已平添了寒意。早晨醒来,阳光刺眼,推开栅门,发现脚下的草叶上布满晶莹的霜,薄簿的一层,把路边的花打蔫,桦树的枝条似乎萧条了些许,树木上的一只只眼睛长出了睫毛,无意间仰头,但见几粒寒星正在向山顶以南的方向悄悄隐逝。镇上某一户人家屋顶上的烟囱,已经开始忙活,突突地冒青烟,烟柱是笔直的,上升到一米多高后遇到了风,才变得凌乱,像一块被抽断的丝绸。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
6、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霜降”是一年是一年中有霜期的开始,也是秋季向冬季的过中有霜期的开始,也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此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渡。此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加剧,昼夜温差增大,夜间往往会降化加剧,昼夜温差增大,夜间往往会降至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水汽凝华于地至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水汽凝华于地表和植被,形成细微的白色冰针或六角表和植被,形成细微的白色冰针或六角形霜花。形霜花。白露,是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它的到来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它的到来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
7、时节的开始。白露时节,寒气渐增,万物步开始。白露时节,寒气渐增,万物步入成熟与萧条,恰是许多地区的农事入成熟与萧条,恰是许多地区的农事繁忙之际。繁忙之际。文章开篇呈现的是白露过后乌乡的清晨,地点在。这里的自然风景在作者笔下徐徐展开:“风”“阳光”“草叶”“薄霜”“星”,“炊烟”这些景致与深秋时节完美契合。在这个时节,早晚温差极大,晚霜的侵袭让植物都有些打蔫,处处透着萧条之态。作者描绘景物时,先是聚焦眼前,从带着霜的草叶写起,而后目光逐渐移向远方,从地上的草木延伸至天空中闪耀的星辰,最后又将视线拉回到村里升腾的炊烟,笔触细腻自然。有人说,乌乡的风里,流动着一股特别的味道,也只有亲临现场的人才会知
8、道。这种特别的味道让人难忘,在鼻间萦绕,以至于割舍不下,成了人们再来乌乡的理由。我提着满满一大铁桶草木灰,把它们倾倒在大路边潮湿的水洼里这是房东阿姨安排给我的任务。昨天晚上,我约了几个养桑蚕与种植薰衣草的农户,到院子里攀谈,大家吃着草原黄膘烤牛肉,品尝着新摘的巨峰葡萄,黑色的冻梨,喝着自酿的桑葚酒,交谈内容涉猎宽泛,没有明确的主题。基本围绕农事收成,动物保护和挖掘过冬的地窖打转。当然,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讲述过往亲身经历的事件。兴许口吻轻描淡写,但对我十分有用。T7B一些亮点像阵雨打湿心头,渗入静夜植物的根须,我急忙拿出记事本,在马灯的光线下一一做了记录。牛圈在屋后,小牛犊不时制造一点骚动,从
9、那里飘来丝丝淡淡的尿臊气,但这并没影响大家浓厚的谈兴。叶子稀疏的板栗树梢上,始终挑着一弯残月。【过渡段,“乌乡的风”中的味道,唯有亲身到此的人才能领略其中的奇妙。此后的文字,都将围绕乌乡那令人难忘的“味道”展开,那是是独属于这片土地的味道。】【这一段对“昨晚”农户们相聚时那快乐温馨的画面展开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从这些描述中,读者不难推断出“我”并非乌乡原住民,后文“对我这样长年奔波的外乡人来说”一句更是有力的印证。在这样的氛围中,作者所感受到的“亮点”,既有霜降夜那寒冷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独特体验,也有农户们的攀谈等人事活动所触发的写作记录灵感。这是一种奇妙的交织,自然与人文相互映衬,为作者的内心
10、世界点亮了一盏明灯。】聊到10点多钟时,霜降开始了,夜幕陡然拉向纵深,只听得周围的芦苇秆在瑟瑟作响,白桦树枝在轻轻蠕动,我身上很快起了一层细小的鸡皮疙瘩。这时,善良的房东阿姨送来了羊毛毯和羊毛披肩,以抵抗霜降带来的微妙变化。“天要落露了,大伙儿小心着凉。”她说。阿姨端来一小筐被冰冻过的无花果,果子个头大,已经在冰柜里冻成了一个个小冰球,阿姨从厨房提来了铁皮桶,点燃了软草和木柴。很快就将冻浆果烤软了,冰渣子化成了水,杂糅着果实的汁液。取一个放在嘴里,觉得冻过后的无花果有一股山柿饼的味道。少顷,桌上又摆满了甜点美食大列巴面包、哈尔滨红肠、咖啡、奶茶、干果仁,还有烤得香喷喷的草原红糖焙子,吃得大家直
11、打饱嗝。【重要人物阿姨,一位善良的房东。在霜降夜,她带着满满的关怀为我们送来了抵御寒冷的衣物。不仅如此,她还为大家点燃了柴火,摆上了可口的美食。在这霜降之夜,。整个乌乡在霜降夜的生活场景,就像一幅温馨美好的画卷,处处彰显着生活的温度,成为每一个人的心中珍贵的记忆。】这是一个特别的霜降夜,T9,从这个夜晚起始,我正式走进乌乡人的生活,自此与之呼吸同一种空气,吃一锅同样的黑米乌饭,喝新碾的大碴子粥,我并不觉得我与乌乡的人和动物有什么不同。我们是对等的。他们在日子艰辛面前所持有的积极态度,和对幸福目标的追寻姿态,都让我感同身受,嘘唏或喜悦。如果可能,我愿意做乌乡山野中的一株树或一片霜冻的叶子。【本段
12、,作者直抒胸臆,情感真挚而浓烈。“让人感觉到生命与节气之间发生了某种密切的联系,有很强烈的体验感”此句是紧跟上段霜降夜的生活场景所发出的感慨。下一句表明作者与乌乡人的距离在拉近,最后一句更是将这种情感升华,表明了作者对乌乡人的深度情感认同。其中,“他们在日子艰辛面前所持有的积极态度,和对幸福目标的追寻姿态,都让我感同身受,嘘唏或喜悦。”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内容,它直接点明了乌乡人的可贵品质。作者书写乌乡的霜降夜,绝非仅仅是对过往之事的简单回忆,必然蕴含着深刻的写作主旨,而对乌乡人的赞美,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情感内容之一,这一情感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内涵。这也是回答后面题目
13、的关键。】我还记下了燃烧时呲呲作响的松油灯,灯下的笑脸,火光中明亮的瞳仁,以及整整一个晚上都在谈论的接地气的话题如何与枯草丛中的野物们一道,度过暴风雪即将来临的严冬,需要粮食、木柴、胡萝卜和大白菜,需要棉衣棉被,需要一个大火炉。哟,对我这样长年奔波的外乡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夜晚。早晨的光线重叠移动,越升越高,把山脉的阴影投射到地面上。我手扶栅栏,将空空的铁皮桶放回到了板栗树下,却见房东阿姨的小儿子背了行囊,走下台阶,似乎要离乡远行。阿姨从灶间走出来,腰间系着粗布白围裙。她搓着手,一边抬手拭泪,脸上难掩担忧和凄惶的表情。【这两段内容,先总结“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夜晚”,接着围绕房东阿姨的小儿
14、子离乡远行展开。“她搓着手,一边抬手拭泪,脸上难掩担忧和凄惶的表情。”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母亲对即将远行儿子的深深牵挂与无尽担忧。在这个天气渐寒的季节里,乌乡的年轻人为了生活,选择背井离乡。这一情景深刻地展现出他们生活的艰难不易,那是一种为了生计而不得不离开温暖家乡的无奈,每一个离家的背影都承载着生活的重量。与后一段“一些人又把双脚踩在了泥泞的路上”对应。】她的小儿子目光淡定,飞快地走出院落,又回过头来朝我们挥手笑笑,然后大步踩过路边的草木灰,在阳光下缩小成一个移动的墨点,在远山的背景下渐渐消失。返回屋内,我以树墩做书案,在稿纸上飞快地记下一句话:T8“(有删改)【“目光淡定”一词,将小儿
15、子的沉稳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淡定的目光中仿佛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不被眼前困难所动摇的坚定。“飞快”这一描述,体现出他行动的果决,没有丝毫的犹豫。当他“挥手笑笑”时,一个乐观向上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大步踩过”这一动作,则彰显出他勇往直前的姿态。通过这些描写,生动地塑造出小儿子在面对日子的艰辛时,所拥有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对幸福目标执着追寻的模样,让我们看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与上文“在日子艰辛面前所持有的积极态度,和对幸福目标的追寻姿态”相呼应。】【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实写外在景致的变动”错,“一些亮点像阵雨打湿心头,渗入静夜植物的根须,我急忙拿出记事本,在
16、马灯的光线下一一做了记录”,此句运用比喻,把听乌乡人讲述过往经历触发的灵感比作“阵雨”,虚写心中灵感的滋生。没有对外在景致的描写。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乌乡清晨,作者感受着风与光,视线从脚下草、身边树,推展至天际寒星,再收回到农家炊烟,心情和笔触都从容舒缓。B.霜降夜攀谈中,作者感觉到“一些亮点像阵雨打湿心头,渗入静夜植物的根须”,既实写外在景致的变动,又虚写心中灵感的滋生。C.霜降夜的柴草烤软了冻果,次晨草木灰被倾倒在路边水洼,一个年轻人踩过草木灰离家远行,这些点滴细节都带有乌乡生活的温度。D.本文不仅记录了作者本人在乌乡小住的感受,还
17、提及不少与当地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如农事收成、动物保护等,侧面反映了乡村的发展。【详解】这句话是作者在乌乡小住之后的人生感悟。“霜降”代表着生活中的困境;“植物枯萎”象征着生命的衰退和结束,象征着那些经不起打击而被击败的人和事物;“一些事物到来”则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代表着经受住打击的人或事物迎来新生,开始新生活;“一些人又把双脚踩在了泥泞的路上”,“泥泞”代表前路坎坷不易,而“把双脚踩在了泥泞的路上”象征着前行的艰辛和不易,但也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前行的坚韧和勇气,正如房东阿姨的小儿子,毅然背起行囊离家远行,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生活。此句表达了作者在乌乡霜降夜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命坚韧精神的深
18、刻理解,对乌乡人的赞美。8.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作者记下的那句话?(6分)【答案】面对生活的困境,有人经不起打击而败退,有人则迎难而上,开始了新生;虽然前行艰难,但也要凭借坚韧和勇气勇敢踏上征程,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生活;此句表达了作者在乌乡霜降夜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生命坚韧精神的深刻理解,对乌乡人的赞美。【9题详解】自然景象的描写中渗透着独特的生命感受:文章描写了乌乡清晨的霜景,草叶上的霜、被霜打蔫的花、枝条萧条的桦树、悄悄隐逝的寒星、农家屋顶的炊烟,这些自然景观都带有霜降节气的特色;贯穿其中的还有作者的细腻感受,如乌乡白露过后感受到的寒意,“白露过后,乌乡的风里就已平添了寒意”;还有乌乡风中特别的
19、味道,“这种特别的味道让人难忘,在鼻间萦绕,以至于割舍不下,成了人们再来乌乡的理由”。人与自然的互动:作者描写了霜降夜与农户们在院子里攀谈、品尝当地食物,“大家吃着草原黄膘烤牛肉,品尝着新摘的巨峰葡萄,黑色的冻梨,喝着自酿的桑葚酒”“阿姨端来一小筐被冰冻过的无花果,果子个头大,已经在冰柜里冻成了一个个小冰球”,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食物,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联;此外,作者还写了霜降夜的景物变化与感受到的寒意,“霜降开始了,夜幕陡然拉向纵深,只听得周围的芦苇秆在瑟瑟作响,白桦树枝在轻轻蠕动,我身上很快起了一层细小的鸡皮疙瘩”,写了房东阿姨送毯子,“善良的房东阿姨送来了羊毛毯和羊毛披肩,以抵抗霜降带
20、来的微妙变化”;还写了谈论过冬的准备等细节,“如何与枯草丛中的野物们一道,度过暴风雪即将来临的严冬,需要粮食、木柴、胡萝卜和大白菜,需要棉衣棉被,需要一个大火炉”,展现了乌乡人对节气的重视以及应对节气的方法,写出人与节气之间密切的关联。9.乌乡霜降夜,作者“感觉到生命与节气之间发生了某种密切的联系,有很强烈的体验感”,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抒写这种体验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情感的共鸣:作者在霜降夜中感受到乌乡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幸福的追求,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他们在日子艰辛面前所持有的积极态度,和对幸福目标的追寻姿态,都让我感同身受,嘘唏或喜悦”。特别是最后看到房东阿姨的小儿子离乡远行,
21、“她的小儿子目光淡定,飞快地走出院落,又回过头来朝我们挥手笑笑,然后大步踩过路边的草木灰,在阳光下缩小成一个移动的墨点,在远山的背景下渐渐消失”,作者感受到生命的流动和时间的变迁,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与节气之间联系的体验。通过这些方面的描写,文章生动地抒写了作者在乌乡霜降夜的深刻体验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生命与节气之间的密切联系。【答案】自然景象的描写中渗透着独特的生命感受:文章开头描写了乌乡清晨的霜景,草叶上的霜、萧条的桦树、寒星的隐逝、农家炊烟等细节,写出了霜降节气中自然的变化;通过写作者感受到风中对的含义,闻得到风中独特的味道,写出了生命的独特感受。人与自然的互动:作者与农户们在院子里攀谈、
22、品尝当地食物,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作者还写了霜降夜的景物变化与感受到的寒意,写了房东阿姨送毯子,谈论过冬的准备等细节,展现了乌乡人对节气的重视以及应对节气的方法,写出人与节气之间密切的关联。情感的共鸣:作者在霜降夜中感受到乌乡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幸福的追求,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特别是最后看到房东阿姨的小儿子离乡远行,作者感受到生命的流动和时间的变迁,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与节气之间联系的体验。【考情诊断】第8题所考察的是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就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语句。“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
23、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类型举例1.内容上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主旨句;含义丰富而深刻的精彩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2.结构上能够彰显出文章思路层次的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脉络句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北国的秋,来得特别的清、静、悲凉。3.我也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3.表达上使用某种修辞或结构上超常组合的句子(变式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句意理解题高考常见命题方式】1.理解(解释)下面几句话在文中的含意。2.文
24、章为什么在(某处)说“”?请谈谈你的理解/探析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3.文中“”这句话,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句意理解型句意理解型意蕴解读型意蕴解读型作用剖析型作用剖析型艺术赏析型艺术赏析型解题技巧内看(审视句子内部语境)一看句中的关键词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词,只要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就可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二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点,是否使用了某种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法)将句子“还原”,即将使用了技巧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技巧的意思明确的句子。三看句中结构,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出句子主干,后归纳修饰、限制及补充成分的意思;如果是复句,则要先明确
25、句间关系,逐层分析,后体会整个复句的意思。解题技巧外联(联系句子外部语境)一联该句的位置总领句,从其下面的内容入手;过渡句,前瞻上文,后顾下文;总结句,根据上文内容归纳;照应句,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二联相邻语句根据其前后句子的意思,确定其在文中的特有含意。三联所在的段落及文章主旨结合段意、主旨来分析句意。【句意理解题解题技巧】【例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我们的裁缝店李娟 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订(原卷如此。“订”应为“定”编者注)做的
26、衣服才能穿得平展。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当地男人们很
27、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
28、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
29、,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
30、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答案: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