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下 学期高 二 语文 5 月月考试题 03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吟 哦 ( ) 汲 ( j)水 掳 ( l)掠 通 衢 ( q)大道 B. 缱 绻 ( qun) 马 厩 ( ji) 夙 愿( s) 残 羹 ( gn)冷炙 C. 给 予( j) 绯 闻( fi) 肇 造 ( zho) 槛 菊愁烟( jin) D. 蹙 眉( c) 迄 今( q) 沉 湎 ( min) 有史可 稽 ( j) 2. 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 英国人优雅大气的言谈举止,风度翩翩的行为方式,傲
2、然物外的闲适品位,彬彬有礼的待人礼仪,无不给人一种温文而雅的感觉。 B. 韩寒近日首度赴台访问,并与马英九进行正式会晤。马英九看到韩寒后连称“久仰”,两人并握手寒喧,气氛轻松愉快。 C. 一个普通人要想出类拔萃,就必须与众不同,即对未来有自己明确的规划,对事务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做事情有非常执著的态度。 D. 在企业还没有绝对竞争实力的情况下,暂且屈居人后,韬光 养晦,以逸代劳,积累实力,充当一位有头脑的“跟跑者”又何尝不可呢?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新兴的网络社交平台微博篇幅简短、互动频繁、交流方便快捷,与论语在形式及功用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戏称孔子
3、是微博的 始作俑者 。 B. 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骄傲!他是集美学村的创始人,一生培养无数栋梁之材。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者络绎不绝,真是 桃李不言 , 下自成蹊 啊! C. 据媒体披露,湖南一些上访者被抓去黑砖窑做苦力,一些老人因无力干活,经常遭到毒 打,浑身 遍体鳞伤 ,瘦弱的少年人也多有此遭遇。 D. 滕王阁序虽然是传世名篇,但是用典太多,晦涩难懂,所以老师一开始就提醒同学们上课时一定要 洗耳恭听 ,否则很难理解名篇的妙处。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 随着国民教育普及面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精英文化便成为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经过去粗
4、取精,也上升为精英文化。 B. 这所千年高龄的学府完整地见证了唐宋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儒学,由习俗礼仪的儒学而到思辨超越的儒学,由理学而到心学,再延伸到实践的 领域。 C. 诗人的本色是真性情。性情因人而异,或男或女,或南或北,或刚或柔。但只要真,则阳刚与阴柔均为美,豪放与婉约都是诗。 D. 如果教育的最终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壮大充实人的生命,而非戕害人的本性,那么,不仅岳麓书院的教育在过去是彪炳千秋的,在未来也有着永恒的价值。 5.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摇摆”下定义。( 3 分) 摇摆是小说的运行过程。 摇摆的目的是打破情节运行方面对直线的追求。 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
5、行时呈现出犹疑不定的迟 疑状态。 摇摆指小说经过若干次曲折、回环、反复、陡转的运行过程。 6. 根据语境,为下面的诗歌补全诗行,要求与上一行结构一致,语意顺畅。( 4 分) 不要放弃希望 - 2 - 不要放弃理想 听,激昂的旋律已经奏响 看, _ 呵 灿烂的阳光在驱寒 _ 自由之神在召示我们 春天离我们并不遥远 7.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以“如此标语”为主题,对新闻事件发表简评,字数 80 左右。( 5分) 据财新网报道,近期正值焚烧秸秆的高发时期,由于焚烧秸秆会造成灰霾天气,在河南省商丘市的公路两侧,许多禁烧的宣传条幅吸引不少路人的目光。“蹲到地里点把火,拘留所里过生活”,“人生道路长漫漫,焚
6、烧麦茬找难看”,“谁烧罚谁,烧谁罚谁”,“上午烧麦茬,下午就拘留”,“一粒粮食一滴汗,烧麦茬者坐牢监”?政府部门希望看到的老乡能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到地里。 如此标语 二、现代文阅读(共 1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6 分) 敬畏伦理 与和谐社会 “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7、。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 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
8、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 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 文明进
9、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 3 -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 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
10、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 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8. 下列对“敬畏伦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A.
11、 “敬畏伦理”是人类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B. “敬畏伦理”促使人们有所作为,告诫人类有所不为。 C. “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 D. 敬畏伦理是以人类的敬畏感为基础的道德规范。 9.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2 分) A. 西汉初年,人们就广泛使用“伦理”一词 ,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B. 因为敬畏伦理是人类培养人格、安身立命之本,所以,敬畏伦理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C. 当今时代,人们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化,对这种趋势,应该辩证地加以分析对待。 D. 建构和谐社会
12、,必须完善公民的人格,而这需要培育公民的仁爱之心,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公民的道德境界,敬畏必然性律令。 10. 请从“敬畏伦理”的角度阐释文中“慎独”一词的含义。( 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 13 分) 孤独 【意】卡尔维诺 我停下来打量他们。 他们在干活,晚上,在一条冷僻的街上,在商店的门板上动手脚。 这是一块很重的门板:他们正用一个铁门闩当杠杆,但是门板就是一动不动。 我当时正在闲荡, 一个人,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去。 我就抓住那个门闩帮他们一把。他们挪了点地方给我。 我们不是同时在使劲。我就叫:“嗨,往上!”站我右边的人用他的肘子捅了捅我,低声说:“闭嘴
13、!你疯了!你想叫他们听见吗?” 我晃了晃我的脑袋,就好像是说我不过是 说漏了嘴。 这事儿颇费了我们一点时间,大家都浑身是汗,但最后我们把门板支到足够一个人从下面钻进去的高度了。我们互相看看,十分高兴。然后我们就进去了。他们让我提着一个口袋,其他人把东西拿过来放进去。 “只要那些狗日的警察别出现!”他们说。 “对!”我说:“他们真是狗娘养的!”“闭嘴!你没听见脚步声吗?”他们每隔几分钟就这么说一次。我很仔细地听着,有点害怕。“不,不,不是他们!”我说。 “那些家伙总在你最不希望他们出现的时候到来!”其中一个人说。 我晃了晃自己的脑袋。“把 他们统统杀了,就行了。”我回答说。 - 4 - 然后他们派我出去一会,走到街角,看看有没有人过来。我就去了。 外面,在街角,另有一群人扶着墙,身子藏在门廊里,慢慢朝我移过来。 我就加入进去。 “那头有声响,在那些商店边上。”我旁边的人跟我说。 我探头看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