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极群落的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定,能永远保持原状B顶极群落中,净初级生产量与异养生物的呼吸量之差约为0C食物链就是生态系统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单方向的捕食关系D利用农作物秸秆沤肥后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2黑龙
2、江黑河至云南腾冲的“胡焕庸线”,既是一条我国人口疏密程度的分界线,又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分界线由东部的青山绿水变成了西部的草原、大漠与雪山。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疏密程度的差异属于人口的空间特征B“胡焕庸线”两侧的野兔难以进行基因交流故属于不同物种C区别西部草原、大漠、雪山中的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其物种组成D东部青山绿水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3肿瘤细胞一旦死亡就会释放钾离子到细胞外,钾离子通常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阻止它们的抗肿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挥抗肿瘤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外高浓度钾离子导
3、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C细胞外低浓度钾离子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D死亡的肿瘤细胞释放钾离子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性4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某一基因的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一所示过程需要图三中分子的帮助,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B作用于图一中和的酶的种类是相同的C图二所示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D把图一中分子放在含 14N 的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子代DNA 中不含有 15N 的 DNA 占3/45甲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乙图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图乙中 b、c 点与图甲对应 P 值相同B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
4、长素的作用机理不同C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的数量有可能相同6某昆虫原先生活在环境变化不大的盆地中,其有翅和残翅由基因A和a控制。研究人员从该群体中选取10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并带到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两年后,从海岛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该昆虫,发现AA、Aa和aa的个体数分别为10、20和7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岛上残翅昆虫数量逐渐增多是一种适应性进化BAa的基因型频率较AA高,说明环境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CAa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AA、Aa和aa的子代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海岛种群A基因频率从50%降至
5、20%,说明其进化形成了新物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科学工作者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35S、18O和14C对噬菌体以及大肠杆菌成分做了如下标记。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噬菌体成分用35S标记未标记用14C标记大肠杆菌成分用32P标记用18O标记未标记(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_。(2)第二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存在的氧元素有_。一般地说,第三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DNA中_(填“一定含有”或“一定不含有”或“不一定含有”)14C。(3)假如在第一组实验中,噬菌体DN
6、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那么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_。(4)第二组与第三组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离心,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分别是_、_。8(10分)某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植物,叶型为宽叶和窄叶(受等位基因A、a控制),叶色为黄绿色和绿色(受等位基因B、b控制),茎秆为有刺和无刺(受等位基因D、d控制)。现用两纯合植株杂交,获得F1,F1雌雄植株随机交配,F2表现为宽叶有刺宽叶无刺宽叶有刺宽叶无刺窄叶有刺窄叶无刺623131。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叶型和茎秆有无刺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_。(2)关于叶型和茎秆有无刺,
7、亲本的基因型是_。F2宽叶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窄叶植株的概率是_。(3)若F2雌、雄株中均为黄绿色叶绿色叶31,现欲探究控制叶色和茎秆有无刺的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在该实验基础上还需进行的步骤是_;预期结果及结论:_。9(10分)某林场在桉树幼林里栽培菠萝,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桉树、菠萝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已知桉树是深根性树种,菠萝的根系很浅;幼桉树喜光,一般高度在2m左右,菠萝是半阴性植物,多在1m以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林场可看作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_。(2)区别该林场和其他林场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该林场桉树、菠萝的种植方式体现了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现象,可以显著提高群
8、落利用_(答2点)等环境资源的能力。(3)如图是该林场中部分生物的能量流动简图。若A、B、C、D各代表一种生物,请写出此图所包含的食物链:_。据图计算,在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10(10分)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由颗粒型重配病毒引起,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该病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下图为某患者体内一些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体内的激素或免疫物质。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患者的发热症状主要是由激素的作用造成的,激素的名称是_。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的分泌会_。据图可知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
9、_。(2)患者因在服药后大量出汗而使尿量减少,参与此过程调节的激素是_(用数字表示),其作用的靶器官是_。(3)图中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若属于信号分子,能增强有关细胞免疫,则物质是_;若能特异性识别并清除抗原,则物质是_。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则物质是_。(4)由图可知,患者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后,参于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调节。11(15分)材料一 “举杯回首望云烟,一八九二到今天”,正如这首名为葡萄美酒不夜天的张裕之歌歌词所言,烟台张裕集团作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先驱和中国食品行业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店之一,缔造了令人回味无穷的百年传奇。材料二 世界各地都有泡菜的影子,风味
10、也因各地做法不同而有异,其中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为世界三大泡菜。(1)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相关的反应式为:_(底物以葡萄糖为例)。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该微生物与制作果醋的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2)有些人在制作泡菜时为了延长保存时间而加入大量的盐,这样获得的泡菜却不酸,其原因是_。某农民在制作泡菜时加入邻居家借来的陈泡菜水,这样会导致泡菜很容易变酸,其原因是_。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为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要注意控制_、温度和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顶
11、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水平方向上表现斑块性和镶嵌性是空间异质性的表现,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详解】A、顶极群落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将永远保持原状,A错误;B. 顶极群落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如呼吸)也都达到平衡,故可知净初级生产量与异养生物的呼吸量之差约为0,B正确;C、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包括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C错误;D、生态系统中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故选B。2、C【解析】1、种群是在
12、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体。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遗传特征和空间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详解】A、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疏密程度的差异属于人口的数量特征,A错误;B、“胡焕庸线”两侧的野兔由于地理隔离难以进行基因交流,但要判断它们是否为不同物种,需要看它们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13、B错误;C、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其物种组成,C正确;D、青山绿水(不同区域)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主要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物种的概念、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3、C【解析】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4)失去接触抑制。【详解】A、发挥抗肿瘤功能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A错误;B、细胞外高浓度钾离子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并非数量减少,B错误;C、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因此细胞外低浓
14、度钾离子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C正确;D、死亡的肿瘤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C。【点睛】关键: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通过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的接触引起,不是浆细胞,浆细胞只是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4、C【解析】A、分析图一:图一表示含有15N标记的DNA双链,其中为磷酸二酯键,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氢键;分析图二:图二表示翻译过程,其中为mRNA,为肽链,为核糖体;分析图三:图二表示tRNA,m为氨基酸,UGC为反密码子,图一所示过程为DNA复制,不需要图三中tRNA分子的帮助,A错误;B、图一中作用于图一中磷酸二酯键的酶是限制酶,作用于氢键的酶是解旋酶,B错误;
15、C、图二所示过程表示翻译,所需原料是氨基酸,C正确;D、把图一中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子代DNA共有4个,含有15N的DNA有2个,不含有15N的DNA有2个,子代DNA中不含有15N的DNA占1/2,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学生能正常识图,并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及产物,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5、D【解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上。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
16、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促进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浓度;乙图中b点表示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根的向地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的背地生长,但b、c 点并不一定对应根和茎的最适生长浓度,A错误;B、由于受重力影响,乙图中c点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茎背地生长,胚芽鞘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其向光生长,二者作用机理都是生长素的促进作用,B错误;C、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错误;D、根据图示曲线,当浓度不同但促进作用相同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
17、量可能相等,D正确。故选D。6、A【解析】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者关系如图所示:【详解】A、海岛上残翅昆虫数量逐渐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一种适应性进化,A正确;B、大风环境选择的是昆虫的表现型,B错误;C、原先Aa的个体得到子代出现AA、Aa和aa是基因分离的结果,C错误;D、两年时间A基因频率从50%降至20%,昆虫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物种的形成过程及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设法把DNA
18、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18O 不一定含有 100%、0 沉淀物 沉淀物和上清液 【解析】在探究遗传的分子基础道路上,有很多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其中著名的三大实验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为活体转化和离体转化,活体转化得到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得R型转成S型;离体转化实验分别将S中的物质转入到R型中,得到DNA是S型菌的遗传物质的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和噬菌体的DNA,得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的结论。烟草花叶病毒实验:分别将烟草花叶病毒的外壳和RNA去感染烟草,得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9、的结论。【详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2)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故第二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存在的氧元素有18O。结合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得出:第三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DNA中不一定含有14C。(3)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等知识可得出: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00%、0。(4)用未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用18O标记的大肠杆
20、菌,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用14C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与DNA都被标记)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沉淀物和上清液的放射性都很高。【点睛】核酸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等证明,DNA和RNA都可以充当遗传物质。这三大实验是重点,也是常见的考点。学习时应注意在理解其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熟悉相关实验操作,并能分析相应的实验结果。还应注意32P和35S标记的结果不同,是常见的易错点。8、宽叶、有刺 DDXAXA、ddXaY或ddXAXA、DDXaY 1/8 统计中关于叶色和茎秆有无刺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黄绿色有刺:黄绿色无刺:绿色有刺:绿色无刺
21、=9:3:3:1,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与上述不符,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根据F2表现为宽叶有刺宽叶无刺宽叶有刺宽叶无刺窄叶有刺窄叶无刺623131,雌性宽叶窄叶=80,有刺无刺=31,雄性宽叶窄叶=31,有刺无刺=31,说明宽叶和窄叶位于X染色体上,宽叶和窄叶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宽叶为显性,F1的基因型是DdXAXa和DdXAY。【详解】(1)仅考虑叶型和茎秆有无刺,亲本为纯合子,雌株的表现型只有宽叶没有窄叶,说明控制宽叶与窄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雌株全部表现为宽叶,雄株宽叶窄叶=(3+1)(3+1)=11,因此可推断宽叶(A)对窄叶(a)
22、为显性,且关于叶型的基因型为、。中无论雌、雄都有有刺、无刺两种植株,且有刺无刺=31,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有刺(D)对无刺(d)为显性,且相关基因型均为Dd。(2)综合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考虑,的基因型为、,又因为亲本均为纯合子,可推出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或、。只分析叶型,为、,为、,其中宽叶为、,宽叶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窄叶XaY的概率为1/21/4=1/8。(3)据题干信息“雌、雄株中黄绿色叶绿色叶=31”,判断控制叶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分析可知,控制茎秆有无刺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要判断两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
23、由组合定律,可以在题干所述基础上统计中关于叶色和茎秆有无刺的表现型及比例。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绿色有刺黄绿色无刺绿色有刺绿色无刺=9331,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考虑交叉互换时,则当B、D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时,中黄绿色有刺绿色无刺=31,当B、d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时,中黄绿色无刺:黄绿色有刺绿色有刺=121,其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关键点是根据题干中的比例分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显隐性关系,推出基因型,结合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解答。9、生态系统 物种组成
24、垂直分层 阳光、水分、无机盐 ADC 18% 【解析】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传递
25、效率是指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同化能之比,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详解】(1)此林场包含主要的生产者桉树、菠萝,也包含依赖生产者的各种消费者,土壤、空气中有各种分解者,还有周围的空气、水、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它们共同构成生态系统。(2)要区别不同林场的生物群落,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物种组成。幼桉树一般2m左右,菠萝多在1m以下,体现其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桉树是深根性树种,菠萝的根系很浅,它们可以利用不同深度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桉树、菠萝高度不同,高矮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3)根据能量流动路径,可判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初级消费者,因此食物链是ADC,DC
26、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结构特征,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学会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和题干信息准确答题。10、甲状腺激素 减少 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淋巴因子 抗体 溶菌酶 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题图分析,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因其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和促激素;同时也是血糖、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中枢,而且与生物节律有关。【详解】(1)由图可知: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并且对下丘脑和垂
27、体具有反馈调节作用,故是甲状腺激素。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含量过高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图中显示下丘脑作为内分泌活动枢纽,不仅能够调节机体内激素分泌,还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2)机体内能够减少排尿量的激素是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它通过加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来减少排尿量。(3)免疫系统中的活性物质中,能够传递信息的是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的是淋巴因子,即是作为信息分子的淋巴因子;免疫活性物质中,能清除体液中抗原的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即表示抗体;能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是能够消灭细菌的溶菌酶,即为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溶菌酶。 (4)结合图
28、示可知,患者从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了调节,同时还需要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效应清除病菌,最终经过神神经-体液-免疫的综合调节机体恢复稳态,故可知调节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点睛】熟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反馈调节机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水盐平衡的过程以及下丘脑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1、1825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前者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后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加入大量的盐,抑制了乳酸菌发酵 陈泡菜水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菌种 腌制的时
29、间 食盐的用量 【解析】(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详解】(1)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故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其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醋酸菌是原核生物。(2)加入大量的盐,抑制了乳酸菌发酵,于是泡菜中的乳酸量就会很少。陈泡菜水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菌种,能缩短泡菜的制作时间。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点睛】本题考查酿酒过程及泡菜的制作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