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6? 2017 学年下学期期末统考 高二语文试卷 2017. 6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 选每小题答案后,賤笔把答針上对 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 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古陶瓷鉴定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考古、历史、文 学、艺术、社会、民族以及自然
2、科学中物理、化学等诸多领域的 知识。只有具备主动 拓展 多方面知识的心胸和意识,才能提高古陶是鉴 定 的准确度,不至得出 “ 盲人摸象 ” 式的结论。 掌握陶 瓷 史的发展 脉 络、熟悉 古陶瓷 文献是从事鉴定工作的前提。与此同时,还要弄清古 陶瓷所处时代 的社会现状 、文化背景、民 风民俗等 背景 资料 , 这样才能 把某时代 、某 地容口 烧制 的 瓷 器特 特征汇 整个时发展史的长河中,把握其发 展脉络。 如唐代 陶瓷 的造型 丰腴 ,无论南北各地,或 陶或瓷, 乃至金银 器等 , 造型都呈现出丰 满壮美的艺术 风格 。 1974 年, 扬州 市唐城遗址出土一件青 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
3、其造型丰腴健硕,肩部 捏 塑小双系,通体青黄色釉 , 器身布满 褐 绿彩点绘的联珠纹卷云及莲花、荷叶纹 饰。 这是廣代长沙 窑 创烧的新品种,它打破了从前以青、黑、白单色釉为饰的生产格局,在彩瓷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环境与人 们审美取向的影响下,同时代各类器物的艺术风格均有共性。某时期流行 的 纹饰,必然会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各类器物上,如盛行于唐代的宝相花纹饰,在当时生产的金银器、铜键、三彩器 织锦等各类产品中均有表现 。 比较研究是古陶瓷鉴定中最重要的内容,它需广泛搜集各方面资讯,进行大量实 践, 将待鉴品与标准器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古陶瓷的时代特征及变化规律。标准器是古陶瓷鉴定的参
4、照物,包括考古材料中纪年墓出土的陶瓷器,文化层中的陶 瓷 器,古代沉船、 窑 藏、古窑址中出土的陶瓷器以及带年号舦的珣瓷器等,它们是鉴定古陶光的标尺和依据,将这些标准器与待签品的造 型、 胎釉、纹饰及工艺技法等特征相比较,就可判断出待鉴品的年代、真伪、窑口等。标准器是学习古 陶瓷鉴- 2 - 定 的基 础 教材,只有牢记它们的特征,才能练就过硬的 鉴 定本领 。 传统 “ 目鉴 ” 需进行多方面 、 多 角 度的现察,应 多找问题,不能 轻 易下 结 论。只有受鉴物的 全部特 点均与相应的时代特征相符 , 才是行 内 人所说的 “ 开门儿 ”。 若多数特征与时代特征相符 ,则为真品的概 率 就
5、大 ; 如果只有少 数 特征与时代特征相符,就可能是 赝 品。所以 鉴 定者牢记各时代、各窑口古陶瓷造型、胎釉、纹饰等特点以及它们的工艺技法至关重要 。 了解得越全面 ,鉴 定结论的准确度就越高 。 这需要长期积累,短时间内无法速成 。 常见一些收藏爱好者买进大批赝品 , 却少见 ,甚至不见真品 ,其主要原因 就是投资之前没有 学习好相关知识,尚未打下坚 实的 鉴 定基础就急于下手。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在研读中国 陶瓷 史 等相关权威书籍和历代文献的同时, 到各地公立收藏 单位反复观摩藏品实物,并将藏品与相应的图录进 行反复对照,记牢这些标准器 的特征。鉴定者经过较长时间的集中学习后,就会对真品的
6、气韵产 生一种 只可 意会的 感觉,这种感觉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走 ,只能通过接触大量真品来实现 。 (选自刘明杉古 陶 瓷的鉴定方法,有 删 改) 1.下列有关古陶瓷鉴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陶瓷鉴定这门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要提高古陶瓷鉴定的准确度,鉴定者应增强学习意识,主动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 B.古陶瓷鉴定者即使掌握了陶瓷史,熟悉古陶瓷文献,但对待鉴品所处时代的背景资料不了解,也容易下不准确 的鉴定结论。 C.古陶瓷鉴定中的比较研究指的是,广泛搜集资讯,在了解古陶瓷的时代特征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比待鉴品与标准器。 D.“ 目鉴 ” 是古陶瓷鉴定的一种方法,它要求多角度、多方面观察
7、受鉴物,根据受鉴物与相应时代特征相符的情况下结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整个陶瓷发展史中,唐代陶瓷很有特色,造型呈现丰满壮美的艺术风格,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民风民俗等不无关系。 B.扬州市唐城遗址出土的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是唐代陶瓷,由当时的长沙窑烧制它代表着唐代彩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C.受社会 环境和人们审美取向影响,唐代盛行的宝相花纹饰不仅出现在 当时生产的织锦 上,也出现在当时生产的陶瓷等器物上。 D.标准器是鉴定古陶瓷的标尺,有的 出土于纪年墓,有的出土于文化层,有的出土于古代 沉船、窑藏、古窑址,来源很广。 - 3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
8、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牢记标准器的特征对鉴定古陶器很重要,鉴定者可参照标准器的 造型、胎釉、工艺技法 等特征判断待鉴品的年代、真伪等。 B.鉴定者需经长期积累才能全面熟习 各时代、各 窑口 古陶瓷的造型、胎袖、纹饰、工艺技法 等特点,从而提高鉴定的准确度。 C.古陶瓷收藏者 在投资前 学习 好有关古陶瓷和古陶瓷鉴定的知识十分重要,否则,他将难以辨识藏品的真伪,容易上当受骗。 D.鉴定者研读陶瓷史等相关权威书籍、历代文献 , 反复观摩各地公立收藏单位 的 藏品实物,就会对真品的气韵产 生 只可 意会之 感 。 物,就会对真品的气韵产生只可意会之感 友狄摩各地公立收藏单位的藏品实 (二)文学类文本
9、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 幸存者 梁小萍 这是一场残酷的战斗。 埃布尔躺在横七竖八的尸体堆里,他还有一丝微弱的喘息,也有知觉,但他动不了。他没有睁开眼睛,他在 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神经来感知环境。确认周围没有异常动静,他睁开了眼睛,天空灰蒙蒙的,看不出是什么时辰,空气中夹杂着浓烈的血腥和火药的味道。 埃布尔不知道战斗是什么时候结束的,他只记得他们部队坚守阵地三天三夜,一个团的兵力最后只剩下一个排,而且从对方部队的火力可以判断出对方的兵力也很薄弱了,对方的援军还没到来的黎明时分,是他们最后也是唯一的突围机会。就在突围时,一个炮弹在埃布尔身边
10、不远处爆炸,他失去了知觉。 这会儿他醒了,先看看身边的尸体,没有看到自己熟悉的战友,他想也许战友都顺利突围了。他也没有看到对方部队的活人,也许对方还没来得及打扫战场,或者说已经打扫过战场了,而他漏网了。埃布尔心里突然有点儿庆幸,在确定暂时安全后,他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他发现自己没有致命伤,只是伤到皮肉,也许是炮弹强大的爆破力震晕了他,突围时没人注意到他其实只是受伤晕了,并没有死。他坚信如果战友知道他还活着,一定不会抛弃他。 埃布尔挪动一下四肢,似乎还可以动,于是他准备挪到一个相对安全一点儿的地方。这时突然传来了说话声,他赶紧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大脑仔细辨认着声音和方位,原来是对方部队的士兵在打扫
11、战场。他顿时又 是一阵绝望,双手下意识地在身边摸索,还好,还有一个手榴弹。他想就算死- 4 - 也要多拉几个垫背的。埃布尔没有选择,因为他是一位有信仰的军人,他从没想过当俘虏。 一个士兵晃悠悠地端着枪朝埃布尔这个方向走来,边走边用刺刀拨弄地上的尸体。埃布尔眯着眼睛,用眼角的余光观察:这是一个年轻的士兵,估计和自己差不多大。他不禁有点儿惋惜,两个年轻的生命即将消失。这一线惋惜只是一个闪念,在埃布尔的脑子里一晃而过,他的手还是逐渐握紧了手榴弹,小拇指慢慢伸进了手榴弹尾部的拉环。士兵走到埃布尔的身边,用刺刀拨拉着他的身体,刀尖划过 他的面颊,突然停留在他的胸口,埃布尔睁开眼睛,紧握手榴弹的那只手微颤
12、而坚定地举过身体。他双目怒瞪着士兵,士兵显然也被这一突发状况吓着了。他们彼此对视着,埃布尔的心脏感觉到刺刀刀尖的锋利,他的小拇指仍旧紧勾手榴弹的拉环。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个声音:“ 还有活的吗? ” 士兵看着埃布尔,略一停顿,面无表情地说: “ 没有。” ” 远处的声音发出一声号令: “ 撤! ” 士兵回话时一直看着埃布尔,然后把刺刀缓缓从他的胸口拿开,转身走了。埃布尔的手紧紧握着手榴弹,小拇指绷紧了手榴弹的拉环,直到阵地上又是空无人声。 战争结束了。对方 部队宣称,这场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全歼敌军一个团。这一个团说的就是埃布尔所在的部队。可是埃布尔还活着。当然这个消息也是埃布尔很久以后才听说的
13、,不过没多久埃布尔就知道自己的战友在那场战斗中全部 阵亡,他是唯一的幸存者。可是他却没有向组织说过他生还的这一段经历,一辈子也没说。 后来,埃布尔渐渐淡忘了这件事。再后来,埃布尔又常常想起这件事,而且越来越清晰。战争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能活着就是 奇迹。埃布尔当时没有想到活 。 他是军人,一个刚强的军人,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与敌人同归于尽。可是当他听到敌军打 扫战场的士兵,面对活着的他却说没有人活着时,他犹豫了。 埃布尔不知道那个士兵会不会像他一样活到老,可以安逸地坐在家乡的老榕树下,喝着自己酿造的红葡萄酒,慢慢欣赏夕阳的落幕,但是他真心希望那个士兵还活着。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段的环境描写有效补充了故事情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说明战斗的惨烈,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现场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为下面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B打扫战场的士兵发现了埃布尔,先是一怔,被怒目圆瞪的埃布尔吓到,接着看到埃布 尔钩着手榴弹,意识到情势于他们双方都不利,因而选择了明哲保身。 C面对生死抉择,埃布尔没有选择马上拉响手榴弹,他的犹豫给了自己一个生存机会,也给了对方一个生存机会,他们都是战争的 “ 幸存者 ” 。 D本文虽属于战争题材小说,但作家没有写战场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