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田家炳高中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 6 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说 明: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2 页。考试时间 120分钟,分值 150 分。 第卷(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3 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 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
2、治的关系。 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 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
3、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 ,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从诗人与社会的
4、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 2 - 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 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
5、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 “缘情”说。 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 3 分)( ) A.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C.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 D.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B.诗人
7、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 3 - D.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美与荒芜在场 李浩 路途迢迢 ,我们颇费辗转地来到了绥宁 ,而这迢迢也似乎让我们“走出了时间” ,走进了古老和一种具有遗 迹感的美中。荒芫与美同时在场 ,并且紧紧地、奇妙地合在一起。 走进苗寨 ,我们
8、仿若置身于另一个时间里 ,它似乎并不具有“当下感” ,我们也仿若成为了可贵的“旧物”。在这里 ,流水都是古老的 ,空气都是古老的 ,树木上那些苔痕也都是古老的。更有古老色泽的 ,是苗寨的砖与瓦 ,是那些被时间所漫洗着、长过了个人生命的一栋栋木屋。在大园村 ,一处最为古老的老屋已有八百岁 ,墙砖上所刻下的文字记录着旧光阴 ,只是在岁月的不断击打和磨损之下有些字已经难以辨认。大园村村口的鼓楼原为明代建筑 ,上下三屋 ,楼阁式攒尖顶 ,气势雄伟。 “四知堂”因杨氏远 祖杨震而在绥宁一带声名遐迩。杨震 ,东汉宫员 ,清廉有名 ,学生深夜送金被他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四知”的理由拒绝 ,这“四
9、知”也曾深深地影响着大园古苗寨的杨氏后人。据说 ,在旧时 ,每到过年过节 ,大园村家家户户都会悬挂“四知堂”的灯笼? 和村寨相匹配的是茂林修竹 ,是延展着的、起起伏伏的绿 ,在大园古苗寨如此 ,在插柳村苗寨也是如此 ,而上堡 ,则有更大的一片葱郁的树木 ,它几乎是连绵 ,把上堡包围在里面。在每座苗寨的后山上 ,都有数量众多、粗壮巨大的古树 ,无论是河边的祖枥还是山上的樟树、枫香树与黄岭黄檀 ,都长得枝繁叶茂 ,生机勃勃。 和树和竹一起生长的 ,还有间或的鸟呜 ,还有静谧。每座苗寨都是静谧的 ,我们见不到惯常的人流与车流 ;时间也可能是更为缓慢的 ,有着独特的凝滞。在这里 ,连风的吹拂都有些慢
10、,包括雨滴的下落。也恰是因为如此它才会带给我们一份“走出了时间”的错觉 ,似乎让我们完成了不可能的“穿越” ,进入到历史中。 或许 ,我应当说静谧 ,说古典 ,而不是荒芜这个词 ? 我谈到荒芜 ,是因为在古苗寨里一切都有一种“原始”的模样。繁华落尽之后的古村寨留在那里的只是物 ,只是美得令人发指的旧院落 ,只是缓缓的、依然有着洁净感的流水?它给我一种桃 花依旧、人面无踪的怅然。当然 ,如果仅止于此 ,我是不会用出荒芜这个词来的 ,我要- 4 - 说的荒芜必须是程度上的加深。在我所到的苗寨 ,除了上堡的某些旧屋改造的商店 ,其余的则都带有年久失修的味道。大园村 ,时下已经“无主”的旧房很多 ,它
11、们和自身的美以一种缓慢腐朽的方式呈现着时间之重 ,甚至尘土之重。 木梯还在 ,但向上的横木已腐,没有谁敢于再向上登 ;木窗还在 ,但窗棂已损 ,雨水会随风浸入到屋里面;那栋拥有八百年历史的旧屋还在 ,但里面充塞着种种不用的旧物 ,甚至存有一个鸡笼 ,几只鸡在里面咯咯咯咯地叫着。 在这些静谧的苗寨里 ,我们几乎很少 能见到年轻人 ,见到的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年人呢 ?外出打工去了。是啊 ,他们得挣钱养家 ,他们也应见一见外面的世界。他们也应当过得更为舒适些、丰富些。他们 ,或许最终落脚于某个城市 ,至少是县城 ,除了些节日再不回来。在画一样美的苗寨里生活的人越来越少。美 ,并不能解决他们的生计 ,
12、而且久居于这种太过古意的美中 ,他们也许慢慢无感 ,余下的 ,便只是倦惫 ,对每日繁重劳作和收获甚少的倦惫。 绥宁古苗寨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遗落在尘灰里的珠子 ,有待人们的注意。或许是因为偏僻的缘故 ,这里的游人很少。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我这样感受它的 荒芜和沾在荒芜之上的美 ,感受那种安静和古老 ,感受“走出了时间”的惬意与感慨。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有删改 )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置身古苗寨仿佛“走出了时间” ,主要因为在苗寨见不到惯常的人流与车流 ,远离了熟悉的现代生活。 B. 第 6 自然段独立成段 ,承上启
13、下 ,承接上文对古苗寨之美的描绘 ,又引出了下文对古苗寨荒芜的描述。 C. 第 7 段画线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具体描绘了苗寨房屋因年久失修而腐朽破败的情状 ,突出了苗寨的荒芜。 D.文 章开篇点题 ,行文紧扣题目 ,向读者展现出古苗寨的美与荒芜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苗寨荒芜的思考。 5.苗寨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条陈述。 (5 分 ) 6.请结合全文 ,概括作者对绥宁苗寨的情感态度。 (6 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 9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 5 - 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总部设在北京。 2014 年 10 月 24 日,包括中国在内 21 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投权代表在北京签约。 亚投行的治理结构分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三层。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每个成员在亚投行有正副理事各一名。理事会可根据亚投行章程授权董事会和管理层一定的权力。董事会有 12 名董事,其中域内 9 名,由代表域内成员的理事选出;域外 3 名,由代表域外成员的理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