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0- -20212021 学年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学年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念 无与为乐者 念: 相与 步于中庭 相与: 是 日更定矣 是: 上下一 白 一: 2选出下列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强饮三大白而 别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 不知人之乐 B湖中焉 得有此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念无与乐者 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 D相与步于 中庭 战于 长勺 3用现
3、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 (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 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5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 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 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 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二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4、。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宣 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耶?”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 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减之又减,遂至一 匹,既终不受。翌日,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始妇无裈 也?”范笑而受之。 (注释)范宣:字宣子,家境贫寒,崇尚儒家经典。挑:挖。裈(kn) :裤子 6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于尝求 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 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 B微斯人,吾谁与归 太守归 而宾客从也
5、( 醉翁亭记 ) C或 问日:“痛邪?” 或 王命急宣( 三峡 ) D如是 减半 如是 再啮,石又再转( 河中石兽 ) 7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韩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 8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B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C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D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9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中能含蓄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乙文中可以看出范宣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出两点即可) 三、三、阅
6、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 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
7、 婢侍。吴玠 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飞辞不受,玠益敬 之。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欲为飞营第 ,飞辞曰:“敌未灭, 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有改动) (注释)吴玠:人名,岳飞的朋友。名姝:有名气的美女。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 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营第:建造宅子。 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至若春和景 明 四时之景 不同 B而或长烟一 空 上下一 白 C吴玠素 服飞 吴广素 爱人 D饰名姝遗 之 是以先帝简拔
8、以遗 陛下 11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2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人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凭借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处在僻远的江湖就为他们的国君忧虑。 D然则何时而乐耶?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13下列对(甲) (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段以“至若”领起,语言骈
9、散结合,格调高亢,节奏明快有力, B (乙)文表现了岳飞是一个孝顺、自律、善用人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C (甲)文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 (乙)文通过记录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 D (甲) (乙)两文体裁各异,但都表现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14把“文言文阅读”(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飞辞不受,玠益敬之。 四四、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 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 注:再适:改嫁。昃(z)太阳偏西 15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含义。 (1)或异二者之为 : (2)去 之南都入学舍: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7“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_作用。但两文采用 的表达方式不同,甲
11、文主要运用了_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_的表达方式。 18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19班级要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评选活动,请你从下面的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写一段颁奖词。 (备选人物:杜甫、苏轼、鲁迅、李白、欧阳修、唐雎) 五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
12、记 )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 粮者亦食 ,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求 (2)有粮者亦食 食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22 (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23 (乙) 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
13、大? (甲) 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 六六、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小题。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小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 (乙) 滕子京负 大才,为众忌疾,
14、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 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 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 ) (注)负:依仗。贻:遗留。规:劝诫。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春和景 明 景: (2)宠辱偕 忘 偕 (3)然 滕豪迈自负 然 (4)子京忽以书 抵文正 书: 25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愤郁颇见辞色。 26用原文来回答。 (甲)文中体现范仲淹政治态度的句子是: (乙)文中表现范仲淹对滕子京态度的句子是:
15、27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七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
16、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 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 矣。 (选自袁宏道西湖 ) 突兀:高耸的样子。棹:船桨,这里作动词,指划船。酣:尽兴,痛快。东阿王:即三国魏国的 曹植,曾封东阿王。民间传说曹植年幼时,曾受到哥哥曹丕的皇后甄氏的照料,曹植写了一篇文章纪念她, 就是著名洛神赋 ,而甄氏也因此被尊为洛神。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
17、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 湖。 C是金陵人,客 此。 太守与客 来饮于此 D午刻入昭庆,茶毕 。 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 29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0语段(一) (二)言简义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31语段(一)笔墨精炼,表现力强,举例分析“一字传神”或者数量词运用的表达效果。 32语段(一)“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两个“痴”字有什么作用? 八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8、(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 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 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
19、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过广陵,入洞庭,浩倍荡荡,四无涯涘。晚见红日落于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 乃 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 小,因其所大而大之,则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莫不小。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蚁 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 之间,有 方轨 八达之路乎?计四海之在天地
20、之间也,犹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知蚁之附芥,不以为 是乘桴 浮海耶?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桑田耶?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 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 ) (注)俯仰:表示时间短暂。方轨:两车并行。乌:怎么。桴:小竹筏。 3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极 潇湘 极:到达 B薄 暮冥冥 薄:迫近 C春和景 明 景:景色 D沙鸥翔集 集:停息 34下列句子中,加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渐望渐高,乃 明星也 A当立者乃 公子扶苏 B乃 悟前狼假寐 C乃 不知有
21、汉 D蒙乃 始就学 3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岳阳楼记 ,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两文都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C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甲文重在劝勉言志,乙文重在阐发哲理。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非 果 卑 果 狭 也 目 能 穷 其 所 至 则 小 之 矣。 九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
22、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 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 (乙)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 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
23、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 乎?”客笑曰:“子欲逃名 者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 志 吾之乐尔。” (节选自六一居士传 ,有删改) 注 三代:夏商周三代。金石:钟鼎文及碑文。逃名:逃避名声。志:记述。 3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 为五一尔/问今是 何世 B是岂不为 六一乎/或异二者之为 C子欲逃名 者乎/名 之者谁 D六一居士初谪 滁山/滕子京谪 守巴陵郡 39翻译句子。 (1)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2)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4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 既
24、老 而 衰 且 病 将 退 休 于 颍 水 之 上 则 又 更 号 六 一 居 士。 41按要求回答问题。 (1)欧阳修自号“醉翁”的原因。 (用原文语句回答) (2)滁州时期,欧阳修有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那么,根据(乙)文,他在颍州时以什么为乐?请根据语 段内容加以概括。 十十、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 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25、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 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 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 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
26、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 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 ,有删节) 4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杂然而前陈 者 _ (2)宴酣 之乐 _ (3)字法中绝 将五十年 _ (4)后世见者未必不宝 也 _ 4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于负者歌于 途/其节见于 艰危 B醒能述以 文/属予作文以 记之 C禽鸟知山林之 乐/食之 末必不佳 D泉香而 酒洌/而 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4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45欧阳修的
27、“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是:这 一:全 2D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4角度 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 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巯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 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 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
28、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 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 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 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5横批:闲痴。 理由:“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 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29、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念,一词多义,考虑,想到。 相与,本义,共同,一起。是,一词多义,这。一,一词多义,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 词义。 2A.表顺承,可译为“就”表转折,可译为“却”;B.疑问词,哪里句末语气词,可不译;C.的人 的手段; D.介词,在介词,在;故选 D。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但,只、只是。如,像。耳,罢了。(2)莫,不 要。更有,还有。者,的人。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甲文中画线句意为: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 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把松树
30、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是水中植物, 把院子里的月光比作是积水,这是比喻的修辞。从描写的角度来看,“庭下如积水空明”是对月光澄澈的正面 描写。“水中藻荇交横”,清晰可辨,这是对月光的侧面描写。从描写角度来看,“积水空明”为静景,给人静 谧幽深的感觉。“藻荇交横”,水草摇曳为动景,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三种手法运用,既表现 了月光的皎洁澄澈,又包含了夜游人的闲情雅趣。月光下的庭院,空明澄澈,树影轻摇,似真似幻。烘托 出作者与张怀民月下同行,不与世俗同的闲人情趣。 5本题考查阅读迁移。甲文中应选取“闲”字,因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点明了作者的 心境,赏月的欣喜,被贬的悲凉,人
31、生的感慨都融于“闲”字当中。乙文应选取“痴”字,张岱“痴”,痴迷于山 水,痴迷于遗世独立的淡泊,所以才会于大雪初停之后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闲”与“痴”两字点明作者 的精神实质,是两人闲情逸致,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外在表现。所以横批可拟写为“闲痴”。 【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 63 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 , (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 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 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 (可以与我) 共同游乐的人, 于是 (我) 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 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
32、、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 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 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 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 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 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
33、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酒,然 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 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6D 7 (1)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2) 韩豫章和范 宣同坐一辆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送给范宣。 8C 9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孝顺(孝敬父母) ,品行高洁(或清廉) 【解析】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句意分析。A求:探求/恳请,乞助;B归:一道/回去;C或:有人/ 有时; D是:都是这样的意思;故选 D。
34、 7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注意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庙堂(朝廷) ,同载(同坐一辆车) ,裂(撕) , 与(给) ” 是句中的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作进一 步判断。“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的意思是:不是因为疼的缘故,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不敢 有所毁伤,想到这里才哭的。文言虚词“是以”是因此的意思,它的前面应该断开,“非为痛”,承接上文,解 释“大啼”的原因,后面应该有停顿。故根据语意和
35、语法,正确停顿为: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 耳。答案选 C。 9 (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 的不同感情,此段文字是作者的议论,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 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2)本题考查概括人物精神品质的能力。要通读全文,结合具体内容概括。范宣误伤指,大啼,“非为痛, 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可见他孝敬父母;“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不受”,可见他品行高洁, 廉洁自律。 【点睛】 (甲)参考译文:唉!我曾经探求
36、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 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 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 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 人,我同谁一道呢 ? (乙)参考译文:范宣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后园挖菜,不小心伤了手指,大声哭起来。有人听到了,关 切地问他:“很疼吗?”范宣回答说:“不是因为疼的缘故,身体发肤是父母给的,不敢有所毁伤,想到这里 才哭的。”范宣品行高洁,生活节俭。
37、又一次,韩豫章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接受;减去五十匹,还是不 接受。这样一半一半的减下去,减了又减,最后减到了一匹,他始终没有接受。第二天,韩豫章和范宣同 坐一辆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送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这才笑着收下了 绢。 10A 11A 12B 13B 14岳飞推辞不接受,吴玠更加敬仰(敬重,尊重)他了。 【解析】 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A景:日光/景色;B一:全,都/全,都;C素:平素,一向/平素,一 向; D遗:赠送,给予/赠送,给予;故选 A。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 的
38、断句方法加以判读。这句话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故停顿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故选 A。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的辨析能力。B以:因为。句意: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故选 B。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B乙 文没有表现岳飞“善用人才”,故选 B。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 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 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辞,
39、推辞;益,更加。 【参考译文】 【甲】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 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 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 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
40、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 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乙】岳飞特别孝顺,他的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就派人去看望母亲,并把母亲接了回来。母亲患病,很 久没好,岳飞必定会亲自给母亲喂药。母亲去世后,岳飞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服侍。吴玠一 向佩服岳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打扮了美女送给他。岳飞说:“主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怎是臣子贪图享乐 的时候呢?”岳飞推辞不接受,吴玠更加敬仰他了。岳飞少年时特
41、别喜欢喝酒,皇帝告诫他说:“等你何时到 了黄河以北, 才可以这样饮酒。 ”于是他从此不再喝酒。 皇帝曾经想要给岳飞建造一个住宅, 岳飞推辞道: “敌 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谈论家事?”有人问:“天下何时才会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 就太平了。” 15为:心情(心理活动) 去:离开、离家 16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 17揭示主题,点明中心; 议论 记叙 18从家世的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奠定了儒家仁爱的思想等。 19要求符合人物形象及主要事迹,语言流畅即可 【解析】 1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2、。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 揣摩其意思。注意: (1)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2)去,古今异义词,离开。 16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 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 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 意重点词的解释: (1)以,因为。 (2)或,有时;昏怠,昏沉困倦;辄,就;以,用。
43、17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及表达方式的理解。 第一问,甲文以“嗟夫”开启,道出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想境界。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 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作者采用一问一答形式,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 点明了全篇的主旨。乙文, 讲述了范仲淹小时家贫到学舍读书, 刻苦努力,“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最后以自诵句“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结束, 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故“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到点明 主旨,揭示中心的作用。 第二问表达方式的把握,结合
44、文言文内容分析。甲文选文阐述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表达了自己的 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后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议论的 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讲述范仲淹小时候怎样读书的事,这是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弄懂文意,了解事件大意的基础上概括即可。从乙文可知,少年时的范 仲淹就勤奋好学,虽然家庭贫困,但这都没有阻碍他上进的心,他之所以会经常告诫自己:“读书人应当在 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从文中“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可知,是因为他读 了六经 ,并精通其中的要领, 六经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45、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 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由此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来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根据这些理解整理作答即可。 19考查语言表达。颁奖词的写法首先是点明人物的光辉事迹,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佩的事迹、成就 简单概述,然后对其成就、品质等进行赞美。语言要生动,有感染力。如,写给鲁迅的颁奖词:把生命献 给中国,让世界为之景仰。矮矮的身躯,创造出崇高的事业,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从狂人的 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 Q 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从坟头的花环上,我们看到 了未来的希望;从铁屋的呐喊中,我们听清了奋进的声音!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市声 里彷徨,采一片朝 花为自
46、己送行,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大星陨落,天地同悲;巨著行世,千秋共仰! 【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 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 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 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 一道呢? (乙)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 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辞别
47、母亲,离开家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不分昼夜地刻苦读书。五年中, 他竟然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夜里有时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冷水洗脸。范仲淹常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 每天直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要旨,又慷慨地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 常常对自己说:“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 20 (1)探求 (2)吃,给吃 21 (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22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 友人,点明中心。 23赵威后认为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 应。 【解析】 20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 判断。 (1)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求:探求 (2)句意:有粮食的人给饭吃。 食:吃,给吃 2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 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以,因为;全句采用互文手法,应按“不以物己喜悲”翻译。 (2)是,这,这个人; 养,抚养;何以,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