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doc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809338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1 - 第八单元过关检测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歌谣反映的重大历史 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华北事变 答案:A 解析:“小鬼便抢占沈阳”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进攻中 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整 个东北。 2.1936 年 12 月 13 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的新闻报道(见右图

2、)。 该新闻报道的是( ) A.七七事变爆发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西安事变爆发 D.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答案:C 解析:据题干信息“1936 年 12 月 13 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的新 闻报道”可知是西安事变。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以 武力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 举行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3.“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

3、城沦丧,侵华倭寇, 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金陵”“一九三七”“三十余万”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惨案,B 项正 确。 4.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期间写给妻子的信中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 同此景象耳!昨日报载,又由日舰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 - 2 - 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 战役是( ) A

4、.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可知此次战役的时间大致跨越夏秋两季,这也是解题关键所 在。结合所学知识,淞沪会战开始于 1937 年 8 月,它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且题 干中提到“汇山码头”符合淞沪会战的地点。 5.“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哪怕敌人逞凶狂,咱们摆下了天罗地网哎,要把那些强盗豺狼全都埋 葬。”电影地道战的这首插曲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它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鸦片战争时期 答案:C 6.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抗战

5、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 以来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第一快事”的是 1938 年的(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第一快事”。 1938 年春,日军进攻徐 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 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7.关于下表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战役时间 指挥者 组织兵力 破坏交通线 摧毁日、伪军据点 1940 年 下半年 彭德怀 105 个团 破坏铁路 474 千米、 公路 1500 多千米 近 3000 个

6、A.这是抗战以来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C.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D.是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标志 答案:C 解析:抗战以来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是太原会战,故 A 项错误;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 企图的是淞沪会战,故 B 项错误;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是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 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故 C 项正确;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故 D 项错 误。 8.从下列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中,你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年份 1937 1938 1941 1942 阵亡人数/人 125 1

7、30 249 213 144 951 87 719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 3 - D.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答案:C 解析: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击侵华日军的主要战场,故 A 项错误;“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 本保证”与题意不符,故 B 项错误;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371942 年,国民党军队每年都有大 量的将士阵亡,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故 C 项正确;“国民党是领导抗战 的核心力量”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 9.阅读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 年)表,对表中

8、反映的政权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家庭成分 社会出身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绅士 商人 学生 军界 工人 务农 数量/人 7 17 41 26 9 15 10 2 2 53 备考 全县参议员 91 名,内有候补议员 12 名 A.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C.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 D.与人民民主政权群众基础相同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该政权涉及的阶层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故 A 项正确;B 项在题干材料中无 从体现,故错误;根据图表信息,家庭成分中有地主、富农,故其性质并非为工农民主政权,故 C 项 错误;人民民主政权群众基础的主体是工人、农民,并没有地主

9、、富农,故 D 项错误。 10.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 ) A.发动大规模会战 B.进行积极抗战 C.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坚持游击战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史实。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会战;中国共产党在 敌后组织游击战争。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共同点是都积极抗战。故选 B 项。 11.2017 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要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 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10、点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国是对抗德国的主要力量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故 A 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中 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B项错误;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 C 项正确;中国主要抗击的是日本法西斯,故 D 项错误。 12.1942 年,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 “陕北江南”。这一做法( ) A.反映了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为国民革命奠定基础 D.满足了人民解放战争的物资储备 - 4 - 答案:

11、B 解析: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是在九一八事变后,故 A 项错误;南泥湾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八路军的经 济实力,故 B 项正确;国民革命发生于 19241927 年,故 C 项错误;1942 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故 D 项错误。 13.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 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 13 家,1940 年为 159 家,纺 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种变化是由于(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洋务运动的推动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 答案:C 解析:马关条约签订于 1895 年,与材料时间“1940 年”不符,故 A 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 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故

12、B 项错误;抗日战争爆发后,重庆成为战时陪都,东部地区的工业开始 向西南地区转移,所以重庆地区工业迅速发展,与材料时间“1940 年”相符,故 C 项正确;人民解放 战争开始于 1946 年,与材料时间“1940 年”不符,故 D 项错误。 14.计量史学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 分析。下图主要说明了(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师分布地区示意图 (1941 年 12 月初至 1945 年 8 月历年平均数及比例) A.日本法西斯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日本陆军的近一半身陷在中国战场 C.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是太平洋战场盟军转入反攻的重要因素

13、D.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军队的分布情况,没有反映出其给世界带来的危害,故 A 项错误;B 项是材 料所反映的现象,并非该图所要说明的问题,故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有关盟军反攻的信息,故 C 项错误;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抗击了日本近一半的陆军,由此充分 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 D 项正确。 15.1944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主张将中国列为“负责维持和平的四大国之一”。罗斯福作出上述决 定主要是因为( ) A.美国确立扶蒋反共政策 B.中美建立友好关系 C.中国顽强抗击日本侵略 D

14、.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无法推断出美国确立了扶蒋反共政策,故 A 项错误;“中美建立友好关系”与材 料“负责维持和平的四大国之一”不符,故 B 项错误;1944 年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中国在 远东战场抗击着日本法西斯,与材料“1944 年”“负责维持和平的四大国之一”相符,故 C 项正确; - 5 - 材料“四大国之一”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而这正是因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了巨 大贡献,故 D 项错误。 16.“我们的大会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开会的:中国人民在其对于日本侵略者作了坚决的英勇 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和自我牺牲之后,出现了这样的新局面

15、中国人 民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时机,已经迫近了。”材料中“我们的大会”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人民配合同盟国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时机,已经迫近了”可知,会议召开的背 景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故 1945 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符合题意。 17.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 出来了。我们的战略方针就是要紧紧地拖着这两个拳头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 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答案:A 解析

16、:依据所学知识,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而他的胸膛是指中原地区。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被称为“插上一刀”,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18.右面照片拍摄于 1949 年初的北平街头,其中有“庆祝华北解放”的标语。它反映的是( ) A.百团大战的结束 B.平津战役的胜利 C.渡江战役的开始 D.开国大典的举行 答案:B 解析:根据时间、地点可知,图片反映了平津战役的胜利。 19.1949 年 3 月,中国共产党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 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 后

17、人民解放军( ) A.展开战略反攻 B.实施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反攻的时间是1947年6月,故A项错 误;辽沈战役作战时间是 1948 年 9 月至 11 月,作战地区是东北,故 B 项错误;淮海战役作战时间 是 1948 年 11 月至 1949 年 1 月,作战地区是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故 C 项错误;渡江战役发 起的时间是 1949 年 4 月,作战区域是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故 D 项正确。 20.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 到一个新

18、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 级贵贱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实现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 6 -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 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 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没有人。他们只从中日两国军事力量对比出发, 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

19、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方海兴陕西抗战事件 材料二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 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 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 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指出中华民族的 “民族凝聚力”在这场战争中的体

20、现。(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8 分) 参考答案:(1)依据:国民革命失败,内战纷争,中国缺乏民族凝聚力;军事上强于中国,中国人民斗 志不足。 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爱国华侨的 支持。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 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 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取得了在国际社会上的平等地位;台 湾回归祖国;参与国际事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

21、常任理事国之一等。 22.农民革命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高度重视农民革命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 (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 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 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农民问题只是一个贫农问题。 摘编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 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 最重要因素。 摘编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

22、料三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作为土改的第一 个阶段和“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反对恩赐实现“土地还家”。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 “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权,代之以人民政权,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 农村社会结构我们已经在北方约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要肯定这个伟 大的成绩。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 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 7 - 摘编自龚云毛泽东与 20 世纪 中国农民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毛泽东初步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什么方 法来分析

23、问题?(2 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4 分) (3)材料三中“土地还家”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三中的策略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作用?(6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2 分) 参考答案:(1)核心:贫农问题。方法:阶级分析法。 (2)发展: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建立和发展红军、 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农民阶级是推动全国 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依靠的对象从贫民阶层扩大到农民阶级。(任意两点即可) (3)实质: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作用:重建了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得到了农民的支持,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4)依据:

24、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革命斗争的实践。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就不能发展和进 步,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 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 所以,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民主。 没有这两个东西, 中国是不能统一和不能富强的。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各个阶段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证。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 开论证,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 分) 参考答案:示例: 观点:以革命的方式赢得

25、国家独立民主是国家统一和富强的前提,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 经之路。 论证: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戊戌变法等一系列改 革,企图挽救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但由于统治者的腐败而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 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一 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生活文明化的进程,但并未完成革命任务。 北洋政府时期: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现代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 运动唤醒了民众的觉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6、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 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后来革命阵营发生分化,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重新探索中 国革命的道路。 国民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上实行一党专制,经济上建立官僚资本,虽然进行了一些现代 化建设,但并未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顺应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潮 流,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的签订、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给全国人民带来和平民主的新希望。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并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结论:综上所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阻碍中国统一富强(或现代化)的反动势力,只有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主,才能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检测卷(含解析):第8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doc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