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7-2018 学年度德才高中高二年级下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传统文化立足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始终关注社会和谐与人生幸福。这既是中华传统 文化的 特 质,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
2、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 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儒家文化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和突出。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由此出发,便有 “ 仁者爱人 ”“ 克己复礼为仁 ”“ 仁爱万物 ”“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 的由人、社会至自然的层层理论展开, 有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对理想社会和美好
3、人生的向往与追求。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 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 “ 出世 ” 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 “ 苦 ” 而追求永恒之 “ 乐 ” 。
4、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 2 - 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儒、佛、 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 “ 和而不同 ” 的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中 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5、。 习近平指出: “ 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 可见,我们要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容,而且在传承中要有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传 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之路。 (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重要的人文转向,直接引发了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的产生。 B儒家文化一直居于中华传统文化主导地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也表现得最为鲜明突出。 C儒、道两家在中华传
6、统文化中最具代表,它们讲仁爱,师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 D佛教讲求 “ 出世 ” ,旨在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这是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第一段总体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为下文具体阐述指明论述方向。 B文章依次介绍了儒、佛、道各 具特色的文化表现形态,指出它们相融互补,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 C文章结尾呼应开头,收束全文,指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任务,可谓卒章显志。 D文章旨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价值追求,号召在 创建幸福和谐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 3
7、-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如果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那么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形式化倾向则可能得到克服。 B.如果不是孔子致力于以仁为核心的理论构建,就不会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的儒家思想。 C.外来佛教融入中华文化的成功例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及其当代意义。 D.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有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 (二) 文学类 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年三十夜的爆竹 这些年,年三十夜几乎每年都是回乡下陪父母过。按乡下的
8、说法, 叫花子都有个年三十夜,这普天同庆的日子,无论你贫穷、富有,生活在城市、乡村,是在自己的出生地,或是流浪在异乡,在年三十夜,哪怕是远隔千万里的游子,都要不辞辛劳,奔赴自己的家乡,与亲人们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开开心心过个热闹的年! 在我们那儿乡下,年三十夜吃年夜饭前先要祭祖,家家户户,堂屋香火前八仙桌上摆上酒菜,焚香、化纸钱,对着祖宗牌位三叩九拜,然后放爆竹,但听得满村的 爆竹声在群山回响,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更为热闹的时刻则是凌晨 “ 开财门 ” 。我们那儿的习俗,年三十夜,吃过晚饭,约十点钟左右,每家每户都要大门紧闭,亲友串门只能从侧门进出,称之为“ 封门 ” ;到了凌晨一至三点,在堂
9、屋里点上红烛,斟上美酒,焚香,击磬,随着悠扬的磬声,化纸钱,祭拜天地,然后打开大门(即为 “ 开财门 ” ),燃放爆竹烟火,迎春纳福,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谁家的爆竹声响得久、烟火放得多,喻意这户人家兴旺发达。一时间,爆竹声铺天盖地在群山回响,绵延不绝;黑暗的天空被焰火点亮,璀璨夺目,把年三十夜推向高潮! 这几年回乡 过年,有时我一个人回去,有时是带着妻儿回去;弟弟也偶尔带着弟媳回去;父亲长年病着,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家里有个病人,气氛难免有些压抑,年夜饭常吃得寡淡无味。斟上酒祭祀,遇弟弟也回去过春节的时候,为了烘托节日气氛,兄弟俩也喝上三两杯,浅尝则止,索然无味。隔壁的其敏表哥每年年夜饭吃得早,这
10、几年常叫我去陪他喝酒,说与- 4 - 几个儿子喝不起兴,有我这个省城去的 “ 客 ” ,才能喝得尽兴。表哥礼数繁多,先是与他喝几杯,再安排三个儿子、媳妇,甚至于孙子分头向我敬酒,最后他还要作 “ 总结 ” ,几巡下来,常是一二十来杯酒下肚,让我醉意朦胧。这 边还没喝完,屋下的其兵表哥又来邀了,说年三十夜,我这个贵客不能只光顾一家,他家那儿怎么也得去喝杯新年酒。又跟随着去,同样的礼数,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喝得昏天黑地,不知身在东西南北矣! 饭罢哪里还守得了夜,开得了 “ 财门 ” ,连有些串门来想见见我的寨邻都无暇顾及,早早地就去见周公,任凌晨 “ 开财门 ” 铺天盖地的爆竹炸
11、响,我昏沉沉地,一觉即到天明。 家父自 2007 年摔伤致残,行动多有不便,故土难离,不愿外出,母亲守着他;每年回去,想到父母不辞辛劳把我们兄弟三人养大,到了老年,妹妹远嫁他方,我们兄弟又在贵阳生活 ,家中只剩下他们两位老人留守,唯有寂寞相伴,心底未免郁郁于怀;前年秋,家父因病去世,春节回去陪母亲,百年老屋,只剩下母亲一人,人去屋空,触目伤怀,叫人情难自禁,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 母亲去年已到贵阳与我一起生活,快要过年的时候说是要回乡料理些事,还吩咐我别回去过年,她在乡下过完年即回来 。因此,猴年的除夕,我没有回乡去,留在贵阳过。年三十夜,与岳父母,还有岳父弟弟一家及襟兄等,一大家子人,满
12、满的两桌席,酒也喝了不少,幸而未醉。妻带着女儿在国外旅游,回到自己家里,我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屋子,听那窗外新年的 爆竹声阵阵炸响。 我是一只倦飞的鸟,此刻,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之外,感知不到故乡年三十夜的欢腾。城里人的爆竹是图个喜庆,也没个讲究,常是没来由地有一挞没一挞地乱放。 于是,在年三十夜,我一个人,听了城市半宿七零八落的爆竹声。(有删节)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文章开头提及乡下关于年三十夜的说法,引出对家乡风俗的介绍,也为下文写作者这几年回乡过年做好铺垫。 B. 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倦飞的鸟,而前文作者醉酒说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13、 ” ,作者 觉得回乡来回奔波太累,自己也已经远离家乡,不想回乡。 C. “ 唯有酒入愁肠,化作点点泪! ” 写出了作者对无法陪伴双亲内心充满了愧疚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D. 文章前后写到年三十夜的爆竹,乡下的 “ 铺天盖地 ” 而城市的 “ 七零八落 ”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身在城市作者内心的冷清。 5. 文章第 2 段介绍家乡年三十夜的风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分 ) - 5 - 6. 作者笔下的 “ 年三十夜的爆竹 ” 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进行概括。 (6 分 ) (三)实用类文本(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 “ 美丽中国 ”5 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 “ 地球卫士奖 ” 。这是联合国表彰来自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项。这充分表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理念将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能量。 “ 地球卫士奖 ” 颁 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表明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日益引起世界关注。从过去 “ 以砍养家 ” 到现在 “ 以砍养树 ” ,塞罕坝形成良性循环发展链条,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