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冀少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跨学科实践活动:共2课时教案饲养家蚕,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教案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饲养家蚕,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是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章节通过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养蚕的过程,了解家蚕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我国悠久的养蚕历史。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也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神奇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小动物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兴趣。但他们对于养蚕可能缺乏经验,对我国养蚕历史的了解也较为有限。这个年龄段的
2、学生喜欢探索新事物,渴望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知识。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养蚕活动,深入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三、核心素养目标1. 生命观念:认识到家蚕作为一种生物的生命历程,理解生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对家蚕生长过程的观察,学会总结生物的生长规律。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饲养家蚕的实践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4. 社会责任:了解我国养蚕历史,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家蚕的饲养方法和生长发育过程。(2)我国养蚕历史
3、的重要事件和意义。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持续观察家蚕的生长变化,并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析。(2)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养蚕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五、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1. 学习方法:(1)实践法:通过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家蚕的生长过程。(2)观察法:仔细观察家蚕的形态、行为和生长变化。(3)查阅资料法:查阅有关家蚕和我国养蚕历史的资料,拓宽知识面。2. 学习策略:(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饲养家蚕,分享观察结果和经验。(2)问题解决:在饲养过程中遇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家蚕的相关知识和我国养蚕历史。六、学习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材
4、、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家蚕卵、桑叶、饲养盒等饲养材料。(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家蚕和养蚕的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观察结果。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丝绸制品和蚕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饲养家蚕和了解养蚕历史的主题。(2)教学内容:展示丝绸围巾、衣服等丝绸制品的图片,以及蚕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丝绸是怎么来的吗?蚕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家蚕与丝绸的关系。2. 家蚕的基本知识(1)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家蚕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为饲养家蚕做好准备。(2)教学内容:介绍家蚕的形态
5、特征,如身体结构、颜色等。讲解家蚕的生活习性,如食性、生长环境等。让学生对家蚕有初步的认识。3. 饲养家蚕的方法(1)设计意图:教会学生正确的饲养方法,确保家蚕能够健康生长。(2)教学内容:讲解饲养家蚕的步骤,包括准备饲养盒、放置蚕卵、提供桑叶、清理粪便等。强调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保持环境清洁、避免阳光直射等。4. 观察家蚕的生长过程(1)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家蚕的生长变化。(2)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家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家蚕从卵孵化、幼虫生长、结茧、化蛹、羽化等各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和行为特点。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5. 我国养蚕历史的介绍(1)设计意图:
6、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养蚕历史和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介绍我国养蚕历史的起源、发展和重要事件。讲解养蚕在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和外交中的重要地位。6. 小组讨论与分享(1)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对家蚕生长过程和养蚕历史的理解。(2)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饲养家蚕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体会。讨论我国养蚕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7. 总结归纳(1)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2)教学内容:总结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饲养方法。强调我国养蚕历史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小组讨论进行点评
7、,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生物世界和传统文化。八、板书设计饲养家蚕,了解我国的养蚕历史板书家蚕的基本知识 :1. 形态特征 2. 生活习性饲养家蚕的方法: 1. 准备工作2. 饲养步骤3. 注意事项家蚕的生长过程 :1. 卵孵化 2.幼虫生长 3. 结茧 4. 化蛹 5. 羽化我国养蚕历史: 1. 起源与发展 2.重要事件 3. 现代意义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和对我国养蚕历史的学习,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在观察家蚕生长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耐心,通过小组讨论增强了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时,了解我国养蚕历史也让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认同感。然而,教学
8、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可能不够细心,导致家蚕死亡;在讲解我国养蚕历史时,可能不够深入,学生的理解程度有限。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饲养过程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同时,进一步拓展我国养蚕历史的教学内容,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实地考察、观看纪录片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养蚕历史的丰富内涵。制作馒头,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教案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制作馒头,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是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一章节通过实际制作馒头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酵母菌种发酵效果的差异。教材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9、,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二、核心素养目标1. 生命观念:认识到酵母作为一种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生命活动,理解发酵是生物代谢的一种形式。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对不同酵母菌种发酵效果的观察和比较,学会总结影响发酵的因素。3.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制作馒头的实践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4. 社会责任:让学生了解食品制作中的生物学原理,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
10、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动手制作活动充满兴趣,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但他们对于酵母的发酵原理和不同酵母菌种的差异可能了解较少。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尝试新事物,渴望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知识。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制作馒头的活动,深入了解酵母的发酵作用。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制作馒头的方法和步骤。(2)观察和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2.教学难点:(1)理解酵母发酵的原理。(2)准确分析不同酵母菌种发酵效果差异的原因。五、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1. 学习方法:(1)实践法:通过制作馒头的实践活动,亲身
11、体验酵母的发酵过程。(2)观察法:仔细观察馒头制作过程中面团的变化和不同酵母菌种发酵后的效果。(3)比较法:对比不同酵母菌种发酵的馒头在外观、口感等方面的差异。2. 学习策略:(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制作馒头,分享观察结果和经验。(2)问题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酵母的发酵原理和不同酵母菌种的特点。六、学习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材、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面粉、不同酵母菌种、水、糖、盐等制作馒头的材料和工具,如盆、擀面杖、蒸锅等。(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内
12、容,了解制作馒头和酵母发酵的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和笔,记录观察结果。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美味的馒头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制作馒头和比较不同酵母菌种发酵效果的主题。(2)教学内容:展示各种形状的馒头图片,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吃馒头吗?知道馒头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馒头制作的过程和酵母在其中的作用。2. 酵母的介绍(1)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酵母的基本特征和发酵原理,为制作馒头做好准备。(2)教学内容:介绍酵母的形态、结构和分类。讲解酵母发酵的原理,即酵母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使面团膨胀发酵。让学生对酵母有初步的认识。3. 制作
13、馒头的方法(1)设计意图:教会学生正确的制作馒头方法,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2)教学内容:讲解制作馒头的步骤,包括准备材料、和面、发酵、揉面、成型、蒸制等。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面粉和水的比例、发酵的温度和时间等。4. 分组实验(1)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实验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2)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使用不同的酵母菌种制作馒头。提供几种常见的酵母菌种,如干酵母、鲜酵母等。要求学生按照制作馒头的方法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5. 观察与比较(1)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酵母菌种发酵效果的差异。
14、(2)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察不同小组制作的馒头,比较它们在外观、大小、口感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酵母菌种发酵效果差异的原因,如发酵速度、产气能力等。6. 讨论与总结(1)设计意图: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对酵母发酵和不同酵母菌种的理解。(2)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制作馒头过程中的体会和发现。讨论影响酵母发酵效果的因素,如酵母菌种、温度、湿度、面团成分等。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7. 知识拓展(1)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酵母在其他食品制作中的应用。(2)教学内容:介绍酵母在面包、蛋糕、啤酒等食品制作中的作用。展示一些用酵母制作的其他食品的图片,
15、激发学生的兴趣。8. 总结归纳(1)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2)教学内容:总结制作馒头的方法和步骤,强调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分析影响发酵的因素。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八、板书设计制作馒头,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板书酵母的介绍: 1. 形态特征 2. 发酵原理制作馒头的方法: 1. 准备材料 2. 和面 3. 发酵4. 揉面5. 成型6. 蒸制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比较: 1. 外观差异2.口感差异 3. 原因分析影响酵母发酵效果的因素 1. 酵母菌种 2. 温度 3. 湿度 4.
16、面团成分知识拓展:酵母在其他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制作馒头的实践活动和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学生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制作馒头的方法,还深入了解了酵母的发酵原理和不同酵母菌种的特点。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操作不熟练,导致馒头制作效果不理想;在分析不同酵母菌种发酵效果差异的原因时,可能存在理解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制作过程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影响酵母发酵效果的因素,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实验对比、案例分析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酵母发酵的原理和应用。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