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 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以下有关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井田制相类似,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生产积极性提高 C 该制度下的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 D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土地私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2.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 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2、C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3.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 的土地数量。这反映出明代( ) A 土地兼并严重 B 小农经济的弱化 C 商品经济发达 D 井田制得以恢复 4.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 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 A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 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5.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描述的
3、是( ) A 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B 北宋时期的丝织业 C 元代的棉纺织业 D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6.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为使命,而在葡萄牙,航海 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确实有利可图的事业。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 政治制度的差异 B 贸易观念的差异 C 经济政策的差异 D 综合国力的差异 7.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 “若广陵君(杨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 (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 船南海郡(广州)船”( 旧唐书韦坚传 )
4、材料表明唐代( )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 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8.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这体现了我国 古代农业经济( ) A 精耕细作的特点 B 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 C 自给自足的特征 D 租佃式的经营方式 9.据吴江县志卷 4镇市村记载:“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 但到了北宋时期却出现“诸镇监官,掌警逻盗窃及烟火之禁,兼征税榷酤”“以商况 较盛者为镇,次者为市”的局面。这反映了北宋之后( ) A 市和镇有着比较严格的界线 B 市仅具经济职能,镇即镇守地方 C 纯粹以贸易为特征的镇市尚
5、未涌现 D 市镇的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 10.明清时期,在京杭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场所 B 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体现 C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交际的重要场所 D 只有在运河沿岸政府才准许设立这样的会馆 11.“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 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农业是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发展农业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农业技术的提高是农民致富的关键 A B C D 12.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明清徽
6、商关系密切。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 商衰落原因是“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 能说明( ) A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B 封建社会政治腐败 C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 D 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 13.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长安诸陵,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 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反映了这些地区( ) A 开始出现商业活动 B 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C 发展成为政治中心 D 建筑特色十分突出 14.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 A 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古代社会的
7、和谐融洽 15.随着个体小农经济确立,我国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以下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我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是( ) A B C D 16.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 “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 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 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 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 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17.公元前 594 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其直接目的是 ( ) A 增加国君的收入 B 承认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C 确立封建制度 D 满足新兴地主的政治要求 18.“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8、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 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 ) A 灌钢法制作的钢刀 B 精美的青铜酒器 C 艳丽柔和的粉彩瓷 D 胎质细洁的白瓷 19.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 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 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 A 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 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C 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20.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 主要是由于( ) A 小
9、农经济的发展 B 租佃关系的盛行 C 土地的高度集中 D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21.自北魏至隋、唐初都实行均田制以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但是宋初却“田制不 立”“不抑兼并”,这样就导致了( ) A 宋朝社会两极分化更为激烈 B 对少数民族的作战失败居多 C 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D 宋朝时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二、二、 综合题综合题 2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列国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鲁国首先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 年),实 行“初税亩”。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合法地承认公田和私 田的所有权,而一律取税梁方仲中国经济史讲稿
10、材料二 “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改革的结果。 (2)材料一反映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针对这种变化,法家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材料二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材料三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材料四 鲁国的猗顿在今山西运城一带经营池盐起家。邯郸的郭纵以冶铁成业。 管子小匡 材料五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民窑不过
11、20 座明末达到二三百座, 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 6 座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 必修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材料二、三反映了这种经营形态的什么特点? (2)材料四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这种经营形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3)材料五反映的两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 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 20 座。但
12、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 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 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 6 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 加衰败了。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1) 材料一表明了手工业发展的何种经营方式?有何特点? (2) 材料二中的瓷器最有可能出自哪种手工业经营方式?这种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何局 限性? (3) 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会 发生这种变化?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
13、考查均田制,它是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A 选 项“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不符合史实,封建土地私有制当时广泛存在,B 选项农民 除了缴纳赋税之外还要服徭役和兵役,D 选项,在封建社会中,土地私有制不可能被 消除,因而土地兼并问题不能解决,只能缓解。故选 C。 2.【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 业分工相当精细,从“其底部刻有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 手工业由官府掌控,故 A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效率低下的信息,故 B 项错误; 官营手工业主要满足皇室和官府的需要,其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故 C 项错误
14、;官营 手工业不计成本,其生产成本较高,故 D 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井田制是以国家名义占有土地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农民要集体耕种公田, 但每人都自己的份地;而海瑞“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其直 接目的是让农民有田地,则反映了当时农民失地情况严重,故 A 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出汉朝土地兼并的危害性,故 A 项正确;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体现出封闭性,与题意无关,故 B 项错误;材 料中土地兼并问题反映出重农的必要性,但与抑商政策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土 地兼并问题反映出土地私有的不合理性,故 D 项错
15、误。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由“黄道婆”等信息可知其描述的是元 代的棉纺织业。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宣扬国威,不计经济效率,而葡萄 牙航海主要是图利,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贸易观念的差异,故 A、C、D 项错误, B 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中的唐代不符,故 A 项错误;私 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中叶以后,故 B 项错误;从材料“广陵所出锦、镜、铜 器、海味”“京口绫衫缎”等信息表明,不同区域生产不同的手工产品,故 C 项正确; 家庭手工业基本不入市场,与材料大多货物
16、来自民间这一现象无关,故 D 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 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的肥力,这是传统农业生产技术, 属于“精耕细作”范围,故选 A。B、C、D 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排除。 9.【答案】D 【解析】我国早期市和镇之间有着比较严格的界线;“市”仅具有经济职能,“镇” 则是镇守地方,具有军事、行政的职能,关于北宋后两句引文并没体现 A、B 两项信息; 据“以商况较盛者为镇,次者为市”可知纯粹以贸易为特征的镇市大量涌现,排除 C; 据前后引文关于市镇职能的变化对比可知 D 项表述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 从明代开始,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开始出现会馆,它是
17、同一地域的商人 停宿、储运和交际的场所。 11.【答案】D 【解析】由“与夫皆取具焉”可知,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正确; 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由“生民之业,莫重焉”可知,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可以 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巩固封建统治,正确。故 D 项正确。 12.【答案】A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古代向来有“以商富之,以农守之”的 传统,题干材料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这严重影响了中国手工工场的扩大再生产,是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故应选 A。 13.【答案】B 【解析】 “末”在中国古代是指商业,“地小人众”借以形容商业繁荣,反映出春 秋战国时期长安地区发展成为
18、商业中心。 14.【答案】C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陕西民间剪纸”体现的是农耕与纺织的结合, “河北民间剪纸”体现的也是纺织业的问题。二者都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男耕女织。故应选 C。 15.【答案】D 【解析】骨耜是奴隶社会,即商周时期的生产工具,此时小农经济尚未形成,故错 误;垄作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耕作技术,是属于精耕细作的一种表现,故正确; 翻车是曹魏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属于精耕细作,故正确;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在江 东地区出现的耕作工具,属于精耕细作,故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16.【答案】C 【解析】手工工场是存在雇佣关系,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 A 项
19、错误;“桑植满 田日,户户皆养蚕”说明农业生产在该地占重要地位,故 B 项错误;从材料“出现了 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说明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 产,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手工业状况,没有体现商业,故 D 项错误。 17.【答案】A 【解析】鲁国的税制改革是为了满足国君增加收入的要求而进行的,在客观上承认了 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18.【答案】C 【解析】粉彩瓷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出现,唐朝时不可能出现,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 19.【答案】B 【解析】“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可以证明商人致富途径多样,故 A 项错误;从材料中 看出明中后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
20、群体,而且分地域,故 B 项正确;“山右或盐或丝, 或转贩,或窖藏”说明其敛财方式多样,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资本主义萌芽, 故 D 项错误。 20.【答案】C 【解析】 北魏到唐朝前期,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均田制得以推行,唐朝中后期以后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以及国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造成国家 土地所有制的萎缩,不仅均田制遭到破坏,国家也无法推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21.【答案】A 【解析】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导致土地高度集中,加剧两极分化,故 A 项 正确;土地政策与对少数民族作战关系不大,故 B 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主要与人口 迁移有关,与土地政策关系不大
21、,故 C 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与管理政策和经 济发展有关,与土地政策关系不大,故 D 项错误。 22.【答案】 (1)背景: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井田以外的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 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结果:土地私有合法化。 (2)变化:井田制被破坏,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 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尽地力之教;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形 势总结即可,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井田以外的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战争频繁, 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第二小问“结果
22、”,结合材料一中“初 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合法地承认公田和私田的所有权,而一 律取税”可知,土地私有合法化。 (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内容及材料出处吕氏春秋可知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 为井田制被破坏,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第二小问措施,根据第一小问知识,春秋战 国时期法家在土地制度及变化方面的应对措施主要从商鞅变法的内容角度来考虑。 23.【答案】(1)官营手工业。特点:材料二反映了西周官营手工业内部分工细密;材 料三反映了战国时期齐国手工业具有技术人才的优势,工匠们在一起可以相互促进和 相互提高。 (2)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 (3)明代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
23、位;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 地位。 【解析】 第(1)问从“工商食官”可推断其经营形态,从材料二中的六工可知分工细, 从材料三中工匠“相以”可知技术人才的互补优势,第(2)问由材料四可知二 人把产品主要投放市场,这是私营手工业的主要特征,第(3)问从民窑胜官窑可知地位 变化。 24.【答案】(1)方式: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形式。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产 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2)方式:官营手工业。特点: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计生产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 争。 (3)变化:明朝中叶后在制瓷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1)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2)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回答问题要紧扣材料和 平时所学教材知识。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知家庭手工业。第(2)问根据图示瓷器可知, 是古代官营手工业的产品。第(3)问根据材料三可知,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从 商品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