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知识图书馆 文档编号:8104979 上传时间:2024-1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KNO3BNaOHCNa2CO3DHCl2“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下列措施不符合建设“生态漳州”的是( )A不向水中丢垃圾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D严查工厂

2、排放的水是否达标3某同学梳理以下知识: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中国芯的芯片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硅由分子构成。洗洁精能清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它的乳化作用。点燃氢气等可燃气体前,均先检验气体的纯度。溶液都是均一、透明的液体。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 B2 C3 D44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组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时,先左后右、先下后上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中移出导管

3、5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B对比实验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C省略实验也能探究燃烧的条件D实验中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五氧化二磷6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2CH2CO3DH2O7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酒精灯倾倒着火,用湿抹布盖灭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C到煤窑中挖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燃气泄漏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通风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水通过沙子和木炭后,煮沸即可得到淡水B把水煮沸可以达到杀菌和

4、降低水的硬度的目的C水的电解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措施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史书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易经记载“泽中有.上火下泽”B淮南子记载“慈(慈通磁)石能吸铁,及其于铜则不通矣”C抱朴子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D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灭,令人以灭淋汁,取碱浣衣”10纯净的乙酸乙酯是无色透明有芳香气味的液体,作为菠萝、香蕉、草莓等水果香精和威士忌、奶油等香料的主要原料。我们所说的陈酒很好喝,就是因为酒中含有乙酸乙酯。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酒中

5、乙酸乙酯越多越好B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8:2C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乙酸乙酯属于比较复杂的氧化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用化学符号或名称表示:(1)汞原子_;(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3)2个碳酸根离子_; (4)氧化钙中钙的化合价_;(5)CCl4_;(6)4个氨气分子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 CaCO3)生成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CaCO3)的含量,现称取 24.0g 石灰石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实验数据如下:操

6、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剩余固体质量21.6g19.2g15.2g15.2g试计算: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现有反应H2SO4(浓)+2KMnO4 =K2SO4+X+H2O,则物质X中锰元素化合价为_。将锌和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14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图甲为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及有关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则c点时溶液的颜色为_,b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图乙为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装置内发生反应

7、的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_。为配制3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_g。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小华同学无意将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对此他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NaHCO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一种新盐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NaHCO3在50开始分解。(实验探究)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NaHCO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加

8、入稀盐酸现象无明显变化产生气泡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无明显变化现象加入CaCl2稀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1)表中的现象为_,发生现象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过程(实验探究)证明反应生成了新盐(2)分析:NaHCO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新的盐是_(填物质名称)。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 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_。(3)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方案有问题,其理由是_。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需要继续

9、进行的操作是_。(交流反思)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4)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你的实验方案是_。16CO1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1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1体积的CO1碳酸钡是种难溶于水的白固体。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1),并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打开玻璃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再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红墨水液面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

10、红同学根据此现象判断出CO1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小明同学认为小红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做进一步的探究,请完成下列表格。实验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方案一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填试剂名称)最终有气泡产生CO1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方案二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A、因钾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KNO3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水、气体、沉淀,则不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B、因NaOH能与酸反应生成水、与某

11、些盐(如氯化铜、氯化铁等)生成沉淀,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C、因Na2CO3能与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与某些盐(如氯化钙、氯化钡等)生成沉淀,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D、因HCl能与碱生成水,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与碳酸盐等生成气体,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A。【点睛】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2、B【解析】A、不向水中丢垃圾,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正确;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错误;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减少水体的污染正确;D、严查工厂排放的水是否达标,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正确。故选B。考点:考查水资源的污染与

12、防治措施的知识。3、C【解析】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故选项错误; 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洗洁精能清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它的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故选项正确; 点燃氢气等可燃气体前,为防止发生爆炸,均先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正确;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是均一、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错误;某些植物的花瓣的汁液可作酸碱指示剂,可用酒精浸泡得到溶液,故选项正确。 正确的个数有3个。 故选C。【点睛】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催化剂的概念、洗洁精具有乳化作

13、用、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C【解析】A. 实验时,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石灰石,后加稀盐酸,此选项错误;B.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此选项错误;C. 组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时,先左后右、先下后上,此选项正确;D.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此选项错误。故选C。5、C【解析】A. 能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的是实验,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错误;B. 对比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错误;C. 实验和证明燃烧需要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14、,省略实验也强探究燃烧的条件,故正确;D. 实验中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故选C。6、A【解析】A、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7、A【解析】A、实验室酒精灯倾倒着火,用湿抹布铺盖,使酒精隔绝氧气而熄灭,故正确;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错误;C、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错误;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

15、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燃气有可燃性,燃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错误。点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森林失火时,经常砍到一条带树木(即造隔离带);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油锅着火时,可盖严锅盖;3使温度降低着火点以下,如用嘴吹灭燃烧的蜡烛。8、A【解析】A、海水通过沙子和木炭后,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色素、异味等,煮沸可以除去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但是有些溶于水的物质不能除去,不能得到淡水,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B、把水煮沸可以杀菌同时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降低硬度),故B选项说法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

16、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选项说法正确;D、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故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9、B【解析】A、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慈石能吸铁,及其于铜则不通矣”磁铁吸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生了两个化学变化,先生成汞,再合成丹砂,故C错;D、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包含着碳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B。【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

17、物质的是物理变化。10、C【解析】通过图示可知,乙酸乙酯的化学式为:C4H8O2。【详解】A、酒中的乙酸乙酯越多,那么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也就越来越少,从而会破坏酒的整体口感。A错误;B、通过分析可知,乙酸乙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为:(124):(18):(162)=48:8:32=6:1:4。B错误;C、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8+162=88。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则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正确;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属于氧

18、化物。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Hg Al 四氯化碳 4NH3 【解析】(1)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汞的元素符号为Hg,故填:Hg;(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为Al,故填:Al;(3)碳酸根离子的离子符号为,多离子表示方法是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3个碳酸根离子为,故填:;(4)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氧化钙中钙的化合价,设钙元素的化合价为x,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通常显-2价,可列式x+(-2)=0,计算氧化钙中钙的化合价+2,化合价需标注在元素正上方,故填: ;(5)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

19、读作某化某,有时还需要读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CCl4读作四氯化碳,故填:四氯化碳;(6)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氨气的化学式为NH3,多分子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前加数字,4个氨气分子为4NH3,,故填:4NH3。【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8.8g20g。【解析】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第三次和第四次固体质量相同,说明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详解】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

20、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g-15.2g= 8.8g;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x=20g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20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7 硝酸锌Zn(NO3)2、硝酸亚铁Fe(NO3)2 【解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H2SO4(浓)+2KMnO4 =K2SO4+X+H2O可知,反应前氢原子的数目为2,硫原子的数目1,氧原子的数目为12,钾原子的数目为2,锰原子的数目为2,反应后除了X外,还有氢原子的数目为2,硫原子的数目1,氧原子的数目为5,钾原子的数目为2,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种类不变,X中应包含2个锰原子,7个氧原子,X

21、的化学式为Mn2O7,在Mn2O7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2)锌和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锌和硝酸银溶液先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锌完全反应后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现在溶液为浅绿色,说明铁参加了反应,故锌全部反应完,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Zn(NO3)2、硝酸亚铁Fe(NO3)2。【点睛】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14、红色 氯化钠 2H2O22H2O+O2 形成液封 50 【解析】(1)由图可知,c点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22、,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即c点时溶液的颜色为红色,故填红色;由图可知,b点时,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稀盐酸的质量为0,b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2)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能使长颈漏斗末端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填形成液封;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300g5%x30% x50g,故填50。【点睛】确定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时,除考虑生成物的种类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的情况。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23、2小题,共13分)15、产生气泡 Ca(OH)2+Na2CO32NaOH+CaCO3 碳酸钠 氯化钙溶液 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会生成氢氧化钙沉淀 取少量反应物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碳酸钠生成,反之则没有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解析】由表知,碳酸氢钠和氯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加入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又由表知,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为证明溶液中有生成的碳酸钠,可

24、以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有,否则无。【详解】(1)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表中的现象为产生气泡;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这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2NaOH+CaCO3。故填:产生气泡;Ca(OH)2+Na2CO32NaOH+CaCO3。(2)NaHCO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新的盐是碳酸钠;先在NaHCO3 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氯化钙溶液。故填:碳酸钠;氯化钙溶液。(3)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方案有问题,其理由是氯化钙溶液和

25、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会生成微溶的氢氧化钙,形成沉底沉淀;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取少量反应物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碳酸钠生成,反之则没有。故填: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会生成氢氧化钙沉淀;取少量反应物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碳酸钠生成,反之则没有。(4)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实验方案: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故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

26、腾,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6、降低 U型管内右侧液面下降,说明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从而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变小 稀盐酸 1NaOH+CO1Na1CO3+H1O 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会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观察到U型管右侧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根据此现象判断出CO1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U型管内右侧液面下降,说明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从而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思与评价: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变小,故该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拓展实验: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 。因此:实验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方案一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稀盐酸最终有气泡产生CO1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NaOH+CO1Na1CO3+H1O方案二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中考专区 > 模拟考试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2024学年重庆市江津区支坪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知识图书馆)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