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福建省南安三中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
2、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A.a-b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2如表所示,a、b、c、d最有可能是( )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大小核膜a有有较大有b有无较大有c有有小无d无-A.病毒、植物、动物、细菌B.植物、动物、细菌、病毒C.植物、细菌、动物、病毒D.动物、植物、细菌、病毒3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Na+ 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
3、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4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有稳定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B.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为种群数量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影响改变种群密度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5下图所示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B.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图中d1/d可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6下列生物构成一个群落的是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B
4、.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金鱼藻7下图为小肠绒毛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3内液体渗透压比4、5内液体渗透压高C.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一样多D.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8(10分)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据图分析,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与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机理类似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C.CRH会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5、D.下丘脑某些细胞具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识别受体二、非选择题9(10分)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既有内分泌的功能又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起重要作用。下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相应结构,小写字母表示相应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持续寒冷环境中,人体产生的e能够促进_,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稳定。当体内e含量过多时,会抑制_(填写器官名称)分泌相关激素,该调节方式叫做_调节。(2)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当人体体温维持在385C时,产热量_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促使A合成和分泌_(填f的名称),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
6、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调节。(3)严重饥饿时,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路径主要是血糖下降ABa血糖升高和血糖下降_血糖升高(用图中字母、箭头表示),而非平时的主要路径:血糖下降_血糖升高(用图中字母、箭头表示),试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说明其生理意义是_。10(14分)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在t1t2时间内,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_(填“上升”或“下降”)趋势,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_。(2)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_等条件中的增长。(3)B曲线呈“S”型的原因是自然界的_是有限的,阴影部分表示_
7、。(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为什么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_。对此,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鼠害的原则是_。11(14分)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
8、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12研究显示,生长素类似物2,4-D的生理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2,4-D现已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中。下面是探究2,4-D促进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请进行适当补充和完善。(1)实验原理2,4-D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即_。(2)实验过程与方法取材:将杨树枝条剪成相同长度的若干小段。实验:分别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处理
9、插条(图甲),一段时间后,再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_并记录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如下数学模型(图乙)。(3)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目的,从图乙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该实验控制无关变量的措施有_(答出两点即可)为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请改正图甲所示的实验处理中一处明显的不足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根据题意,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 +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a-c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e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中,细
10、胞内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经离子通道跨膜流动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属于被动运输;而离子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需要离子泵,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a-b段上升是因为Na+内流所致,流动过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A错误;B、b-c段上升也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不是外流,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B错误;C、c-d段下降是因为K+外流所致,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C正确;D、de段下降是因为K+进一步外流所致,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C。2、B【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
11、的细胞核;真核细胞组成的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原核细胞组成的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等。【详解】分析表格,a和b有核膜,是真核生物,a有细胞壁,b没有,a是植物,b是动物;c有细胞结构,无核膜,是原核生物(可能是细菌);d无细胞结构,是病毒;因此a、b、c、d最有可能是植物、动物、细菌、病毒,B正确,ACD错误。故选B。3、C【解析】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流动性没有消失,故A错误;突触后膜仍能产生兴奋,故钠离子通道没有关闭,B错误;中毒后,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仍然留在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结合,那么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故C正确;有机磷农药没
12、有作用于突触前膜,故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4、B【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会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会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图示分析:是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详解】A、年龄组成有稳定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三种类
13、型,A正确;B、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为种群数量,B错误;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导致种群性别比例失衡,改变种群密度,C正确;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B。5、D【解析】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a。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b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详解】A、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如果c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d1表示蚕
14、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A正确;B、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正确;C、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正确;D、图中d1/d100%可以表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D。【点睛】1、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5、(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3、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人是主要成员和中心环节。人们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包括身体代谢的利用和生活上的利用),同时又要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环境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6、A【解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植
16、物、微生物)。【详解】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A项正确。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属于种群,B项错误。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C项错误。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金鱼藻,属于种群,D项错误,故选A。【点睛】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率比较:结构层次概念举例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称该区域内同种龟所有个体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该区域内龟和其他所有生物的种群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龟生活的水域生态系统9.7、D【解析】据图分析:1 为小肠绒毛细胞,2 为红细胞,3 为毛细血
17、管,4 为组织液,5 为毛细淋巴管。【详解】A、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B、3 为毛细血管(内含血浆),4 为组织液,5 为毛细淋巴管,内含淋巴,正常情况下 3、4、5 内液体为等渗溶液,B错误;C、一般情况下,5淋巴中含有的蛋白质比3血浆中少,C错误;D、O2 离开红细胞要经过 1 层生物膜,然后通过单层毛细血管壁需 经过 2 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又通过 1 层生物膜,但选项中最终到达的部位是“发挥作用 的部位”具双层生物膜的细胞器线粒体,所以至少需经过 6 层生物膜,D正确。故选D。8、A【解析】据图分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肾上腺糖皮
18、质激素的分泌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同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详解】A、人体内肾上腺糖皮质激都是下丘脑、垂体通过产生相关激素促进其分泌的,而肾上腺素的分泌不需要经过该途径,A错误;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升高血糖,两者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C、CRH属于激素,激素会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C正确;D、据图分析,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反过来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下丘脑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的靶器官,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9、 (1).新陈代谢 (2).下丘脑、垂体 (3).负反馈 (4).等于 (5).抗利尿激素 (6)
19、.神经一体液 (7).ACb (8).Ba (9).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启动快,在严重饥饿时能快速调节提高血糖浓度【解析】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当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使酶磷酸化,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详解】(1)持续寒冷环境中,人
20、体产生的e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当体内e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抑制A下丘脑、D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该调节方式叫做负反馈调节。(2)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当人体体温维持在38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只有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才可维持恒定。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促使A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出来,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严重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故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浓度会增加,人体调节血糖水平的路径主要是血糖下降A(下丘脑某一区域)B(胰岛A细胞)a(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和
21、血糖下降A(下丘脑某一区域)C(肾上腺)b(肾上腺素)血糖升高,而非平时的主要路径:血糖下降B(胰岛A细胞)a(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其生理意义是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启动快,在严重饥饿时能快速提高血糖浓度。【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解题关键是能够识记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识记不同激素的来源及生理功能,从而确定图中结构的名称和激素的名称。10、 (1).“S” (2).上升 (3).N/2 (4).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5).资源和空间 (6).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数 (7).老鼠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8).降低环境容纳量【解析】1、根据图1分析,种群增长率
22、先增加后减少,表示S型曲线,其中t2时种群增长率为0,表示K值;在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表示K/2值。2、根据图2分析,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的情况环境中的增长。B曲线呈“S”型,表示种群在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情况中的增长,阴影部分表示由于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详解】(1)在t0t2时间内,t2时种群增长速率等于0,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因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在t1t2时,种群增长速率仍大于0,即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23、。(2)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的情况环境中的增长。(3)B曲线呈“S”型,表示种群在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环境中的增长,阴影部分表示由于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原因是老鼠的抗药性逐渐增强.降低环境容纳量是控制鼠害的有效措施。【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1、 (1).低 (2).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 (3).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
24、利用 (4).分解者 (5).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解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
25、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详解】(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的复杂程度,种植一种植物,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过少,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所谓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2)由于有机肥料中有机物较多,故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分解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3)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来吸收污水中的金属元素,然后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元素。【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的相关
26、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生态恢复工程的实例,掌握生态农业的意义,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答题。12、(1)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2)扦插枝条生根数目 (3) .2,4-D促进杨树扞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为300-500mg/L(或400mg/L左右) .杨树枝条小段的粗细及长度相同;枝条的成熟程度相同;每段插条的芽数相同;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等 .增加每组插条数目(或重复多次实验),求每组生根数目的平均值【解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在较低浓度范围内起促进作用,较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在最适宜浓度条件下促进作用最大,低于最适宜浓度,随生长素浓度增
27、大,促进作用增强,高于最适宜浓度后,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甚至起抑制作用。【小问1详解】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小问2详解】该实验为探究2,4-D促进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因此自变量为2,4-D浓度,因变量为扦插枝条生根情况,因此观察对象可为扦插枝条生根数目。【小问3详解】该实验为探究2,4-D促进杨树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根据图乙可知,2,4-D浓度在400mg/L左右时生根数目最多,因此得出的结论为:2,4-D促进杨树扞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为300-500mg/L(或400mg/L左右)。无关变量各组应相同且适宜,如杨树枝条小段的粗细及长度相同;枝条的成熟程度相同;每段插条的芽数相同;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等。为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需要设置重复实验,即增加每组插条数目(或重复多次实验),求每组生根数目的平均值。【点睛】本题考查探究2,4-D促进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验及模型构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设计实验探究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