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高考备考:选必三逻辑与思维知识结构易混易错导记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课标素养导向】课标内容质量标准核心素养1.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1.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2.4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1.结合科学思维的作用,把握科学思维对提升思想水平与政治觉悟,助力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2.联系实际,探究思维的特征、思维基本形态的差异,说明思维基本形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3.列举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通
2、过故事讲述、主题演讲等形式,分享如何把握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如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政治认同:认同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自觉学习科学思维知识。科学精神:认知思维及科学思维的特征;学会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理解科学思维的作用。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知识结构导学】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2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易混易错导记】1.狭义的思维与认识同义。 ( )解析: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2.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 ( )解析:正确的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3.思
3、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 ( )解析:思维本身不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因此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4.形象思维是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的。 ( )解析:形象思维是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的,抽象思维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5.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和想象等反映认识对象。 ( )解析: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6.思维是在头脑中产生的 ( )解析: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的。思维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知
4、识结构导学】2.1 “逻辑”的多种含义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易混易错导记】1.狭义的逻辑学是指辩证逻辑。 ( )解析:解析:狭义的逻辑学是指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属于广义的逻辑学。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 ( )解析: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 )解析:这一诗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渲染山林的幽静,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统一,属于辩证矛盾。
5、4.有人问:“有没有飞碟?”你既不肯定有,也不肯定没有,而是说:“我不清楚。”这种回答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 )解析:这种回答没有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有没有飞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认识问题。排中律只是在逻辑上要求对两个矛盾判断明确地肯定一个,并不要求必须马上肯定一个。5.“小张去年还是团员,今年已经是党员了。”这句话符合同一一律的要求。 ( )解析: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时间变化了,小张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小张去年还是团员,今年已经是党员了”没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6、【知识结构导学】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3.2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易混易错导记】1科学精神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 )解析:错误;科学主义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科学精神是指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最普通的科学意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取向。故原观点错误。2正确思想来自于科学思维。( ) 解析: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3.科学思维是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前提。( )解析:错误;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
7、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4.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 ( )5.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其正确性是无条件的。 ( )6.科学思维是辩证思维的方法论前提。( )解析: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8、之中。7.正确思想来自于科学思维。( )解析: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8.科学精神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 )解析:科学主义把科学看成是实现人类目的的工具,只重视科学的使用功能。科学精神是指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最普通的科学意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取向。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课标素养导向】课标内容质量标准核心素养2.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2.2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
9、的不同类型。2.3了解推理的类型;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1.理解概念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明确概念的方法;理解判断的含义、特征,明确判断的类型及逻辑性质。2.依据概念、判断的逻辑性质,尝试进行下定义、做划分,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和复合的判断,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3.经历探究过程,增强对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认识。树立科学态度,依据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的逻辑性质,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运用三种推理方法。通过实际事例掌握寻求因果联系的不同方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学精神:认知概念、判断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把握三者的逻辑要求;明确下定义、做划分的方法;养
10、成运用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的综合能力。认知推理的含义与基本特征。学会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掌握其逻辑规律。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知识结构导学】4.1 概念的概述4.2 明确概念的方法【易混易错导记】1.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解析:概念的内涵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外延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2.“动物”与“马”存在种属关系。( )解析:“动物”与“马”存在属种关系,“马”与“动物”存在种属关系。3.明确概念的内涵需要运用划分的方法。( )解析:明确概念的内涵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
11、分的方法。4.定义项如果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解析:定义项如果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5.“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这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解析:选票还包括弃权票。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知识结构导学】5.1 判断的概述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易混易错导记】1.性质判断必须主项、谓项齐全。  
12、;( )2.主项和谓项配合不当就无法形成判断。 ( )3.所有判断都需要量项。 ( )4.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可能存在的判断。( )5.各联言支都正确,联言判断才正确。(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知识结构导学】6.1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6.2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
13、方法6.3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易混易错导记】1.推理的目的和结果是得出新的判断。( )2.换质与换位推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各联言推理的联言支和结论都是真的。( )4.联言推理在本质上是一种判断形式。(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知识结构导学】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7.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易混易错导记】1完全归纳推理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解析:错误。完全归纳推理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必然推理。2只要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就能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 )解析:错误。要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除了断定
14、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以外,还需要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3. 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必然推理。( )解析:错误;这一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即不能必然推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4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 )解析:错误。并非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两个事物的属性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5类比和比较都是一种推理。( )解析:错误。类比是一种推理;比较不是推理,比较只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6.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解析
15、:错误;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7.类比推理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8.可以从性质、功能、条件等方面进行类比。(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课标素养导向】课标内容质量标准核心素养3.1 结合对复杂事物的把握,体会辩证思维的特征;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3.2 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3.3 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1.理解辩证思维的含
16、义、特征,把握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掌握质量互变规律,体会认识发展历程。2.结合学习、生活实际,从如何平衡和运筹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角度,树立辩证思维,把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3.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当地存在的发展问题,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制定解决方案。政治认同:辩证思维是科学的思维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上升过程。科学精神: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公共参与:参与当地发展模式、发展规划的实施,深化对辩证思维的认识。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知识结构导学】8.1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8.2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
17、系【易混易错导记】1.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解析: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2.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绝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解析: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3.辩证思维的发展和人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自觉走向自发的过程。解析:由自发走向自觉4.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和动态性,反对独立性和静态性。解析: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相对的静态性;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5.分析方法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具体。解析:其优点是精确6.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因果分析法的体现。解析
18、:矛盾分析法7.分析与综合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维方法。解析: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8.定性分析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解析:矛盾分析法(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抓住重点问题,认清事物的性质。)9.整体性的辩证思维有利于科学地处理“此”与“彼”的关系。( )10.动态思维要求把握事物发展的动态性、暂时忽略其静态性。( )11.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12.要在对整体的认识指导下进行分析。( )第九课 理解质变互变【知识结构导学】9.1 认识质量
19、互变规律9.2 把握适度原则【易混易错导记】1.量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解析: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2.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量的稳定性的质的规定性。( )解析: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4.关节点是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量变的节点。( )解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5.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质变,就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解析: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知识结构导学】10.1 不作简单肯定或
20、否定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易混易错导析】1、辩证否定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2、肯定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解析:在事物内部,肯定方面处于优势,事物保持原有性质和自身存在。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事物改变自己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3、辩证否定中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 )解析:辩证否定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统一体的否定;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事物矛盾
21、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且不是照搬,而是改造、包含。4、相对于否定阶段,肯定阶段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解析: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否定包含肯定,否定阶段具有更丰富内容,是较后、较高的环节,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5、分离是将对象分割、抽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解析:分离是起始环节,提纯才是关键环节(排除干扰,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性质和规律)6、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解析: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是对事物零散、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不可能成为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具体是关于事物整体本质和规
22、律的认识,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是思维活动的结果、终点。7、概念是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这一思维上升的桥梁( )解析:概念是思维上升的起点,但并非所有概念都是。只有选择合适的上升起点,才能使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概念中逐一展现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是思维从抽象走向具体的桥梁。8、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在理性层次上进一步上升的两个独立阶段( )解析: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是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理性认识层次上升的阶段。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课标素养导向】课标
23、内容质量标准核心素养4.1 体会联想思维中迁移、想象的运用;了解联想思维的方法和特点;知道迁移、想象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4.2 了解发散思维中所采取的推测等方法;概括发散思维的特点;知道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功能。4.3 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4.4 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把握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特点;了解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的意义。1.结合超前思维的意义,明确党和国家制定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的依据。2.联系实际,探究创新思维的内容与方法,把握联想思维、发散聚合逆向思维、超前思维的联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3.结合生活中事例,把握创新思维
24、的方法,尝试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提升思维品质。政治认同:认同国家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科学精神:理解创新思维的方法与作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公共参与:自觉参与创新的意义等宣传活动,培养公民素养。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知识结构导学】11.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1.2 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易混易错导记】1聚合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聚合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 )解析:联想思维就是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2联想思维的“想象”,包含着构思、畅想甚至
25、是幻想。( )解析:联想思维的“畅想”,包含着构思、想象甚至是幻想。3人人都有联想思维,其水平和能力也是相同的。( )解析:人人都有联想思维,但其水平和能力并不相同。4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是提高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解析:自觉地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运用联想思维,是提高联想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重要途径。5想象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 )解析: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6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助于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解析: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有助于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知识结构导学】
26、12.1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易混易错导记】1.逆向思维不属于创新思维 ( )解析:逆向思维是通过反向求索,有利于解决难题,因而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2.逆向思维就是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倒着来”( ) 解析:这是把生活实际中的逆反心理当成逆向思维。面对生活中的多种难题,要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若做什么事都“倒着来”“顶着干”只能把问题搞乱。3.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解析:逆向思维与正向
27、思维究竟是哪种思维方法的效果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正向思考,也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若有意识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4.聚合思维的功能就在于揭示出已有的东西。( )5.在解决问题阶段,需要先聚合后发散。( )6.个人应运用智力激励法进行思维发散。( )7.进行思维发散,需要把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结合起来。(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知识结构导学】13.1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3.2 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易混易错导记】1思维总是落后于事物发展状况。( )解析:思维落后于事物发展状况
28、,是所谓的“后知后觉”或者“不知不觉”,而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先知先觉”。“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2超前思维的基本品质“先知先觉”。( )解析:超前思维的基本品质善于反思、勇于质疑。3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确定性的特征。( )解析: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4超前思维的方法有矛盾分析方法、联想的方法和坚持辩证否定观。( )解析:超前思维的方法有矛盾分析方法、推理和想象的方法和注重调查研究。5超前思维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解析:超前思维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6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想象。( )解析: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发展情况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研究。7推理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解析: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8有了超前意识,提高了超前思维水平,就能够成长成才。( )解析: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能否成长成才取决于很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