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探究与分享及参考答案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7753015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探究与分享及参考答案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探究与分享及参考答案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探究与分享及参考答案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探究与分享及参考答案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探究与分享及参考答案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政治逻辑与思维探究与分享及参考答案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本P2【探究与分享】 庄子秋水载: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2、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黄河之神河伯由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除了亲历感知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办法突破井底之蛙、夏天之虫的思维局限?【参考答案】(1)欣然自喜的原因:河伯认为他所在的黄河是最为广大的,这个认识是正确的。后来望洋兴叹的原因:他又看到了比他所在的黄河更为广大的大海,发现他之前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这种态度的变化原因:是由于他对所看到的现象作了比较,认识到此前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其态度变化的思维原因。(2)我们还可以运用思维的间接性,通过学习人类思想的成果,弥补个体感性认识中思维的局限,获得超越个体感知能力之外的更广泛、更深刻的理性认识。课本

3、P3【探究与分享】 有这样一到推理能力测试题。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开灯后,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与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帽子。”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1)A是如何得出他的结论的?(2)在相同条件下,A为什么表现比B好? 【参考答案】(1)A的思维和推理过程是:如果他头上戴的是一顶红色的帽子,那么B能立即说出他自己帽子的颜色;而B没有能够立即

4、说出,所以,他头上戴的不是红色的帽子,而是黑色的帽子。(2)由于只有两顶红帽子,而A、B双方不仅能看到商人也能看到对方所戴的帽子。两人面时的条件完全相同,因此,谁能更快说出正确答案,说明谁的思维速度更快,推理能力更强,谁的表现也就更好。课本P4【探究与分享】 两个分别以3x105千米/秒和5x104千米/秒的速度运动的物体。人们很难凭感官直接感知其速度上的差别。然而,人们依据科学知识却能够理解这样的问题:假设有星际飞船以5x104千米/秒的速度飞向某一遥远星球。它的速度比光速慢了多少?人们依据科学知识能理解光速,这反映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人们依靠科学知识,以抽象思维的比较、分析、

5、推理等方式理解光速,这反映了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 课本P4【探究与分享】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树木,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落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绿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上述材料反映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参考答案】上述材料列举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树的多样化的个体特征,并指出这些个体特征与一切树的共同属性不同,揭示了一切树都具有的共同属性是“木本植物”。这反映了在认识一类事物的过程中,思维具有舍去认识对象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其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概括性特征。二、思维形态及其特征课本P5【探究与分享】 一百

6、多年来,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在和平是一棵树这首诗中,诗人写道:“和平是白天鹅的翅膀,是翅膀掠过宁静的湖水,是水底映出的云影;和平是开向四方的门,是门里圆桌上斟满的红酒,是酒上照耀的灯比较上述材料在思维表达上的差异。【参考答案】第一段:运用的是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表达思想的抽象思维;第二段:运用的是以感性形象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表达思想的形象思维;课本P6【探究与分享】 小明与小芳讨论选修哪门课时,针对思想政治课中的“逻辑与思维”,两个

7、人有以下对话。小明说:学习科学思维方法有用吗?小芳:当然有用啦,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嘛。小芳的话,组合起来就是一个推理: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 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所以科学思维方法是有用的。 概念 联结词 概念这个推理的前提之一“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是不言而喻的,在对话中被省略了。将这个推理分解开来,就是三个判断:“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这两个判断是前提;“科学思维方法是有用的”,这个判断是结论。再分解下去,每个判断都由“是”联结着两个概念。比如,在“知识创新的工具是有用的”这个判断中,就含有“知识创新的工具”和“有用的”两个概念。

8、(1)其他两个判断分别由哪两个概念构成?(2)结合此例,剖析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参考答案】(1)在“科学思维方法是知识创新的工具”中,包含“科学思维方法”和“知识创新的工具”两个概念;“科学思维方法是有用的”中,包含“科学思维方法”和“有用的”两个概念 。(2)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第二课 把握逻辑规则一、“逻辑”的多种含义课本P7【探究与分享】 (1)上述议论中的“逻辑”分别是什么意思?(2)“逻辑”的不同用法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参考答案】(1)学逻辑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第一个指逻辑学这门学问;第二个指规律,即学习的规律。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

9、点逻辑呢。指逻辑学这门学问。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第一个指思维方法,第二个指指逻辑规律与规则。(2)“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课本P8【探究与分享】 爱好逻辑的小华在在网上购买逻辑入门书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有这么多的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法律逻辑、科学逻辑、论辩逻辑、逻辑学这些逻辑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考答

10、案】逻辑学是关于逻辑规律与规则的知识体系。形式逻辑是从形式结构方面研究思维规律的,辩证逻辑是从抽象的思维内容方面研究思维规律的。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相对应,主要是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具有必然联系来划分的。哲学认识论是从个别与一般的前提和结论关系来看归纳逻辑的。法律逻辑、科学逻辑和论辩逻辑是逻辑理论和方法在具体领域中的应用,都是应用逻辑的分支学科。课本P9【探究与分享】 一天,初学逻辑的小明和小芳一起进行推理练习。小明: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小芳: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牛都不是马,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动物。两位同学进行推理的前提都是正确的,推出的结论却不都是真的,为什

11、么?【参考答案】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小明的推理形式是有效的;小芳的推理形式是无效的。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本P10【探究与分享】 甲: “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甲与乙的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谈谈你的理由。【参考答案】甲中的“别人”指除打牌者之外的人;乙中的“别人”指除打牌者和甲之外的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课本P11【探究与分享】 韩非子难一载:“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12、,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位楚人为什么“弗能应”?【参考答案】这位楚人“弗能应”的原因是:问话者的问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揭露了其论断中的逻辑矛盾。课本P12【探究与分享】 有同学说:“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这位同学的话是否成立,为什么?【参考答案】这一论断存在矛盾,既然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就不可能不相信任何人的话。也就是说,“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事实上包含了一个判断“不要相信一位哲人的话”,这与“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论

13、断,这两个论断不能同时都成立,所以该告示牌上的话是不成立的。课本P12【探究与分享】 下列论断有些是自相矛盾的,有些不是。小明想画一个方的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和论断都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要么画圆,要么画方,不存在“一个方的圆”;既然“太紧张”,就不可能“不知不觉”。和论断没有自相矛盾。“噪”与“静”“鸣与“幽”是对立统一的;认识能力的“无限与“有限”也是对立统一的。课本P12【探究与分享】 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

14、反的评价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参考答案】主持人的话不符合逻辑。“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单称肯定判断;“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单称肯定判断,两个判断构成矛盾关系,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之一加以否定,必须对另一判断予以肯定。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本P14【探究与分享】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

15、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战略指引,有利于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从思维的角度,谈谈你对新发展理念科学性的理解。【参考答案】 (1)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臆造的,不是形而上学思维的产物,而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应该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 (2)新发展理念是运用整体的和动态的辩证思维方式,运用战略思

16、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等看待我国社会发展问题而得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课本P15【探究与分享】 隋书律历志载:“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过剩的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不足的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早在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就推算出圆周率的值介于3.1415926-3.1415927之间,并提出圆周率的密率为355/113,约率为22/7。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圆周率这个值。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为什么直到今

17、天仍有适用性? 【参考答案】祖冲之基于实践推算出圆周率的值,揭示了圆周计算中的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只要今天人们仍然要计算圆周,圆周率就仍然是适用的。进一步说,科学思维的客观性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或人们观念的不同而改变。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课本P16【探究与分享】 鲁迅曾在“有名无实”的反驳中批评当时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位排长,他写道:“以为不抵抗将军下台,不抵抗就一定跟着下台了。这是不懂逻辑:将军是一个人,而不抵抗是一种主义,人可以下台,主义却可以仍旧留在台上的。(1)鲁迅为什么说这位排长“不懂逻辑”?(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学习科学思维对提升我们的思维素养有什么意

18、义。【参考答案】(1)因为这位排长混淆了概念,把“不抵抗将军”与“不抵抗主义”两个不同概念混淆了。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必须保持每一思想自身的同一性。(2)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3)科学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具备的思维素养,所以,要提升思维素养就不能不学习科学思维知识,掌握科学思维方法。课本P

19、16【探究与分享】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结合材料,谈谈学习科学思维对我们成人成才的意义。【参考答案】(1)就中学生而言,成长成才不仅是身体的成长,更有思想的成熟。思想的成熟体现在能够客观地认识问题

20、、深刻地分析问题和妥善地解决问题。(2)所谓思维的成熟就是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具备了较高的科学思维能力。思维成熟,思想才能成熟。思想成熟了,才能成长为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因此,习近平强调,青年学生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3)总之,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一、概念的概述课本P22【探究与分享】 新论鄙名

21、第十七载:“庄里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殴,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殴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盗几至于殪。 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参考答案】这是因为母亲与官吏对概念的理解不同引起的。同为“盗”,母亲理解为“长子之名”,官吏理解为“盗贼”; 同为“殴”,母亲理解为“次子之名”,官吏理解为“殴打”。 可见,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明确概念,就有可能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误解。课本P23【探究与分享】 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马”,给“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求“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

22、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参考答案】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白马非马”中的“非”如果理解为“不是”。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 ,“白马”是“马”的一种,“白马非马”就是错误命题。“白马非马”中的“非”如果理解为“不等于”。从概念的外延看,“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 从内涵看,“白马”是种概念,“马”是属概念,二者是种属关系,种概念和属概念是不同的。 “白马非马”就是正确命题。课本P24【探究与分享】 “史记的作者”与“司马迁” “动物”与“马” “马”

23、与“动物” “中学生”与“球迷”上述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分别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课本P25【探究与分享】 有效合同 无效合同 输 赢上述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分别为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二、明确概念的方法课本P26【探究与分享】 一只松鼠趴在树枝上,两个猎人围绕它转了一圈。他们走动时,松鼠也跟着他们转。这时,一个猎人说:“我们已经围绕松鼠转了一圈,因为我们已经围绕松鼠画了一条封闭曲线。”另一个猎人却说:“我们没有围绕松鼠转一圈,因为我们始终只看到松鼠的正面,没有看到它的背面。”两人争得不可开交。 (1)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在哪里?(2)你能

24、够帮助他们解开思想上的困惑吗?【参考答案】(1)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是“围绕松鼠转一圈”,他们对“围绕松鼠转一圈”的内涵的理解不同。 (2)要解开两个猎人思想上的困惑,化解分歧,必须统一他们对“围绕松鼠转一圈”的理解。这就要明确“围绕松鼠转一圈”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课本P27【探究与分享】 假设以下语句都是定义。 商品是劳动产品。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哲学不是文学。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这些定义正确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吗?【参考答案】都不能正确揭示了概念的内涵。 分别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同语反复;否定定义;比喻定义。课本P28【探究与分享】 一位老师带领

25、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去农村支援麦收。在安排任务时,他说:“男同学割麦子,女同学把割下来的麦子捆起来,体力强的同学把麦捆运到场院去,体力弱的同学在地里捡麦穗。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上面的分工排成四排。”学生们听后,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排。 (1)学生们为什么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排?(2)老师的分类错在哪里?怎样说才能让学生明白?【参考答案】(1)该老师对本班同学用不同的标准划分,导致同学们无所适从。如图所示,这样的划分是相容的,但安排的任务是不同的,这就使得一些同学不知道自已该站在哪一排了。(2)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正确的划分应该是在同一次划分

26、中只使用一个标准。可以进行二次划分,先按性别分成两排,然后按体力再分别对这两排进行划分。课本P29【探究与分享】 以下两个语句分别表达了对“犯罪”和“邮件”概念的划分 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国际邮件几大类。上述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正确。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1)“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这个划分是错误的,因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从犯罪动机方面划分的,而“共同犯罪”是从犯罪主体方面划分的,这个划分使用了不同的划分标准。 (2)“电子邮件”是相对于“纸质邮件”而言的,以邮件的介质为划分标准;“平寄邮件”

27、是相对于“加急、挂号邮件”而言的,以邮件处理方式为标准划分;“国际邮件”是相对于“国内邮件”而言的,以邮件所达地域为划分标准。这个划分使用了不同的划分标准。 课本P29【探究与分享】 思维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概念,如现在流行的“网购”“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 列举一些你所知道的新概念,运用逻辑知识,说说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参考答案】例如:“P2P小额借贷”,其内涵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商业模式。其外延是所有具有此特征的商业模式。现代生活中的新名词:“自媒体”“众筹”“颠覆式创新”等等。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一、判断的概述课本

28、P30【探究与分享】 笑林广记殊禀部载:“铺司递紧急公文,官恐其迟,拨一马骑之, 其人赶马而行。人问其“如此急事,何不乘马?”答日:“六只脚走,岂不快于四只。” 这个送信人的认识错在哪里?【参考答案】这个送信人的判断是:“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这个对跑得快慢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跑得快慢不是由脚的多少决定的。 课本P31【探究与分享】 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 这是新学生宿舍。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参考答案】(1)“新”的含义不明确,可以理解为“新的”学生宿舍,也可理解为“新同学”的宿舍。(2)这个语句的概念搭配

29、不当,阳光和海水是不能被呼吸的。(3)这个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吸烟容易引发肺癌,但二者之间不是必然的条件关系。 课本P32【探究与分享】 以下是四个判断。他是中学校长。张华认识雷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上述判断分别有什么特征?相互之间有什么区别?【参考答案】前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简单判断。后两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以判断作为逻辑变项的,是复合判断。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本P33【探究与分享】 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

30、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材料中引号内的语句,作为判断的表述分别有什么问题?【参考答案】(1)中学生表示人,重要阶段表示时间,这两个概念搭配不当,即主项和谓项搭配不当。(2)“不是”是表示概念之间不相容关系的联项(连接词),判断的联项(连接词)使用不当,把概念的属种关系误认为全异关系。“仙人掌”是一种植物。“仙人掌”与“植物”两个概念是种属关系。(3)量词“有些”使用不当。 课本P33【探究与分享】 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

31、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错在哪儿?”此翁请客失败,他的判断出了什么问题?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参考答案】此翁请客失败,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 该来的没来! 更正:(有些)该来的没来! 不该走的走了!更正:(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课本P34【探究与分享】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参考答案】最少有四人。就最小辈分

32、的那个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爸爸、叔叔、祖父。课本P35【探究与分享】 假设以下关系成立。小明与小华是同学。小明比小华岁数大。小明信任小华。将上述三个判断中双方的位置互换一下,原来的关系是否还能成立?【参考答案】分别为:成立;不成立;可能成立或不成立。三、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本P36【探究与分享】 乌龟约仙鹤一起到远方旅游。乌龟不会飞,它咬住树枝的中间,要两只仙鹤各叼住树枝的一端。临行前,仙鹤提醒乌龟到了空中不要说话:“如果你一张嘴,就会掉下去。”当它们飞过一个小镇时,有个小孩喊道:“看呀,仙鹤绑架了乌龟!”乌龟想解释一下,刚说“不”,就从空中掉了下去仙鹤的话中使用的判断与性质判断、关系

33、判断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仙鹤的话是一个复合判断,复合判断是由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组成,拆开后是判断。性质判断、关系判断是简单判断,拆开后是概念。课本P37【探究与分享】 小华读了某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1)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2)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乎逻辑,为什么?【参考答案】(1)小华的评论:“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是一个联言判断,由两个支判断和一

34、个连接词组成。两个支判断是:“这篇散文文笔生动”和“这篇散文富有哲理”,连接词是:“不但而且” (2)上述对话中小华反驳的话不合逻辑。因为如果联言判断是假的,那么,既可能是由构成联言判断的所有的支判断都是假的导致的,也可能是由某个或某些支判断是假的导致的。 小浩否认了它是富有哲理的。在小浩看来,小华的“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这个判断是假的,所有,小浩不同意小华的观点并不是自相矛盾。课本P38【探究与分享】 有一憨汉,出门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归。家人寻至城外,见其怀抱竹竿哭泣。问其缘何不归,憨汉泣曰:“我或者竖持竹竿进城,或者横持竹竿进城,可是,竖持竹竿进城,城门太矮;横持竹

35、竿进城,城门太窄!”(1)请你从思维方法上说明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2)憨汉的话涉及什么判断?【参考答案】(1)憨汉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在于,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两个选言支之外,还有其它选言支,前后纵向进城。而这个被遗漏的选言支正好可以满足条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提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2)憨汉的话涉及选言判断。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作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它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者是这样,或者是那样。憨汉的话涉及断定对象几种情况的判断,属于选言判断。选言判断不能遗漏选言支。课本P39【探究与分享】 医生对小明说:“身体不好,或者是

36、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1)请说一说这两个选言判断的逻辑结构。(2)比较这两个选言判断有什么区别?【参考答案】(1)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或者或者或者是联结项,“由于有病、由于缺少锻炼、由于营养不良”是选言支。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要么要么是联结项,“你上、我上”是选言支。 (2)第一个:这个选言判断,阐明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生病、缺少锻炼、营养不良这几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并存的。 第二个:这个选言判断阐明,按照现在通行的上课方式,某堂课不能两个老师同时上

37、课。这两种情况是不能同时并存的。课本P40【探究与分享】 墨子鲁问载,墨子与彭轻生子辩论,辩题是:“未来可否预知?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曰:“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子墨子曰:“焉在矣来!”上述论辩中彭轻生子的双亲并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为什么彭轻生子还要选择良马固车以求快些赶到?【参考答案】墨子:假设你的父母亲在百里之外的地方,即将遇到灾难,以一日的期限,到达那里他们就活下来了,不到就死了。如果墨子假定的那种情况存在,那么选择良马固车就可以快些

38、赶到。尽管彭轻生子的双亲没有真的遭遇危险,但是这个判断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条件性关系是存在的。这告诉我们,假言判断的真假是由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所决定的。课本P41【探究与分享】 下列体现了假言判断的第三种类型。 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这里的前件、后件之间的条件关系,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参考答案】这里的前件、后件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当前件是真的、后件是真的时,这个判断是真的。(充分条件)当前件是假的、后件是假的时,这个判断是真的。(必要条件) 当前件是真的、后件是假的时,这个判断是假的。(充分条件) 当前件是假的、后件是真的时,这个判断是假的。(

39、必要条件)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课本P43【探究与分享】 谁是作案人?你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参考答案】丙和丁是作案人。乙与丁两个判断是矛盾的,根据矛盾律,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因为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所以,假的口供必在乙与丁之间;甲和丙的口供是真的,丁的口供是假的,丙丁是案犯。课本P44【探究与分享】 人们发现,3-1=8,5-1=24,7-1=48,9-1=80,11-1=120,13-1=168,等号后面的数都是8的倍数。根据以上发现,人们推断:所有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减去1,得到的数都是8的倍数。这个推理的结论和前提之间是否存在必然关系,为什么

40、?【参考答案】这个推理是根据前提的特征,归纳出“所有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减去1,得到的数都是8的倍数。”这一结论。这个结论与前提之间不存在必然性关系,因为它是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属于或然推理。课本P45【探究与分享】 一切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参考答案】这是一个演绎推理。从推理的内容看,一个推理是真的,前提必须是真的;从推理的形式看,要保证推理结论是真的,推理形式结构必须是有效的。材料中给出的推理,两个前提都为真,结论也是真的。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课本P46【探究与分享】 所有金属都

41、是导电的,所以,所有金属都不是不导电的。唯心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唯心主义者是非马克思主义者。有些学生是党员,所以,有些学生不是党员。有些疾病不是传染的,所以,有些疾病是不传染的。以上推理有什么共同点?【参考答案】这四个推理都是换质推理。结论是对前提的“变形”:从前提到结论,肯定判断变否定判断,主项依然是主项,谓项经过否定变成与原来概念相矛盾的概念。课本P47【探究与分享】 甲:“所有马都不是狗”,可以调过来说,“所有狗都不是马”。乙:那我随便说一句话,你能给调过来吗?甲:没有问题。乙:有些人喜欢吃巧克力。甲:有些喜欢吃千克力的是人。乙:再来,有些人不是相声演员。甲:有些相声演员不是在

42、这个相声片段中,甲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说不下去了?【参考答案】换位后错误的原因:前提中主项“人”是不周延的,换位后就是否定判断的谓项,就变成周延的概念,扩大了概念“人”的外延。课本P48【探究与分享】 小明与小华在学习三段论的推理知识,小明说了一个三段论推理让小华分析。正当防卫是不负刑事责任的,小张的行为是正当防卫,所以,小张的行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请你试着分析小明的推理结构?【参考答案】“正当防卫”是中项;“不负刑事责任的”是大项;“小张的行为”是小项。“正当防卫是不负刑事责任的”是大前提;“小张的行为是正当防卫”是小前提;“所以,小张的行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是结论。课本P50【探究与分享】

43、小华在学习了三段论推理知识后,对小明说: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小丽是廉洁的,所以,小丽是优秀干部。这个三段论推理有什么错误?【参考答案】中项“廉洁的”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都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课本P50【探究与分享】 小明在解答了小华的问题后,对小华说了以下两个推理:这两个推理的问题出在哪里?【参考答案】大项“集体荣誉感”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犯“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小项“娱乐的工具”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课本P51【探究与分享】 在一次班会上,老师问大家成功的心态应该是怎样的。小郑说:“要不断地努

44、力奋斗,活到老学到老。”小刘说:“要保持知足的心态,肯定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老师说:“你们的观点都是对的,结合起来会更好:成功的心态既要不断努力,也要知足常乐。”老师的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参考答案】因两同学的话都成立,老师将两句话合起来说也成立。“成功的心态要不断地努力奋斗,活到老学到老。”“成功的心态要保持知足的心态,肯定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成功的心态既要不断努力,也要知足常乐。”这是一个联言推理。从联言判断的定义看,它是断定对象“成功的心态”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课本P52【探究与分享】 传说,一位农夫曾被恶人诬告,被判了死罪。按当地的习俗,即将被处死的人可以用抓阄儿来碰碰运气。抓

45、到“死”阄儿,必死无疑;抓到“生”阄儿,可以赦免。恶人不想让农夫活下来,买通制阄儿的人,把两个阄儿都制成了“死”阄儿。农夫的一个朋友得知消息后,悄悄告诉了农夫。到了抓阄儿的那天,农夫随便抓出一阄儿,放进嘴里吞了下去。他请求行刑的官吏查看剩下的阄儿(1)农夫的智慧表现在哪里?(2)请你运用推理知识,说说农夫的推理过程。【参考答案】(1)由于其规则是抓“生”“死”两个阄中的一个。面对两个“死”阄,吞了一个,剩下的是“死”阄。在这种情况下,要么确认农夫吞的是“生”阄,要么就要制阄人承认破坏规则。而被坏规则是制阄人怎么也不会承认的。 (2)农夫要么抓到“生”阄”,要么抓到“死”阄,现在剩下的是“死”阄

46、,所以,农夫抓到的不是“死”阄,而是“生”阄。这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在进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课本P53【探究与分享】 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个语句是不合语法的,所以,这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的。这个推理的结构是否正确,为什么?【参考答案】不正确。不合语法,不合实际,不合逻辑,这几种情况是相容的,是可以共同存在的,因此,不能肯定一种情况存在,就否定其他情况不存在。课本P54【探究与分享】 张经理对李某说:“不做完这项工作,你就不能离职。”过了几天,李某把自己的工作任务完成了,要求离职,张经理仍不同意。李某认为张经理失信,张经理认为李某曲解了他的要求。李某是否曲解了张经理的要求?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探究与分享及参考答案汇总(分单元课时编排).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