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81606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余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江西省新余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6-2017 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论述类文本阅读 灶神,也被称为灶君、灶王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专门司管民间饮食的神。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如果赶上灾年,那么饥饿的阴影就会浮在绝大多数靠劳动力生活的平民百姓头上,因此最初人们供奉灶王爷,就是祈求能够获得丰足、可口的食物。由于灶王爷关系的是平民百姓平常生活最需要的,所以也成了最接近百姓的神。 在庄子中记载: “ 灶上有鬓。 ”“ 鬓 ” 在古代是女性的代称,由此可以知道最初的人们已经将灶神定性为 女性,这也和当时为母系社会有一定关系,钻木取火成灶,是要最强壮的男性钻木,但是掌握火的大多是女性,而

2、灶最离不开火。掌握火,这也看出女性地位更高, “ 主 ” 字造字之初就是掌火之人的意思。起初灶神没有特定的名字,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比如隋朝记载了名为 “ 苏吉利 ” 的女神,清代记载了名曰 “ 张子郭 ” 的男神。 在民间传说中,灶神是厨房之神、饮食之神。由于灶神起源很早,所以早在商朝的时候民间就已经开始供奉灶神了。到了秦汉的时候灶神,更是同门神、厕神、井神并称为家庭的保护神,传说灶神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敬重,不仅是因为它 能掌握人们的饮食,为人们带来富足的食物,还要为玉皇大帝考察一个家庭的善恶。在灶神的身边还有两位跟班的小神,各碰着一个罐子,一个称为 “ 善罐 ” 另一个称为 “ 恶罐 ”

3、。而这一家人,无论是善行还是恶事都会毫无掩饰地保存到这两个罐子里,等到年终的时候灶神就会带着这两个罐子到玉皇大帝那里去汇报,这让人们对灶神又敬又怕。 灶王爷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人们既然惹不起他,又躲不起,只好在上供时想办法,希望灶王爷能够 “ 上天言好事 ” ,所以送灶神的贡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粘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 糖等。用这些又粘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到天上什时嘴甜 ” 而多说些好话,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让他难开口说坏话。也有人用酒作为供品为王爷送行,认为这样就可以让灶王爷喝醉,让他头脑不清,少在玉帝面前打小报告。 民间认为农历 12

4、月 24 日是 “ 灶王爷 ” 上天的日子,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作所为的日子,所以在这时,家家户户都要 “ 送灶神 ” ,也有的人选择在除夕当天 “ 送灶神 ” 取吉利富贵的意思。祭灶神的时候,要摆齐供品品,焚香祭拜,2 接着饮下第一杯酒,此时要向灶神诚心祷告,完毕 后再一饮下第二杯酒,第三杯酒之后,将旧有的灶神像撕下,连同各种祭祀之物一起焚烧,代表送灶王爷上天,同时也就意味着仪式顺利完成 ?“ 送走 ” 灶神后,人们还要在正月初四把灶神接回来,称为 “ 接灶 ” 。接灶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贴一张新的灶神像即可。 ( 1)下列对于 “ 灶神 ” 的表述,不

5、正确的一项是 A灶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专门司管民间饮食的神,他之所以成为最接近百姓的神,是因为他关系着平民百姓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 B古代百姓生产力低下,他们害怕饥饿,希望管民间饮食的灶神能让他们获得丰足、可口的食物,所 有他们供奉灶王爷。 C传说中灶神最初是女性,这也和当时为母系社会有一定关系,因为火多为有地位高的女性掌握,而灶是最离不开火的了。 D灶神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敬重,因为它不仅负责人们的饮食,还为人们带来富足的食物,并且在玉皇大帝面前只是报告一个家庭的善行。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说中因为女灶神先于男灶神出现,这就决定了现实社会中母系社会先于父系社会出

6、现。 B魏晋以前灶神无姓名,有姓名的灶神是之后才出来的。隋朝记载中出现了名为 “ 苏吉利 ”的女灶神,清朝记载中也有名为 “ 张子 郭 ” 的男灶神。 C秦汉四个家庭保护神分别是指 “ 灶神 ”“ 门神 ”“ 厕神 ”“ 井神 ” ,而其中灶神起源很早,受供奉也早,在商朝就已经受供奉了。 D人们对灶神又敬又怕的原因是善行恶事都无法逃脱灶王神的明察,而且它还能到达玉帝处汇报。 (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人们的理解中,神仙是不能免俗的。可以从人们给灶神供奉又粘又甜的东西看出,希望神仙吃了甜食嘴会甜,喝供献的酒会少打小报告。 B按民间的说法,如果送灶神时间是 12 月 24

7、 日,那么他在天上汇报的时间(含来回时间)可能是 10 天,也可 能是 11 天。 C送灶神的时间只有是 12 月 24 日,送灶神时要有祭灶神的仪式,要摆齐供品,焚香祭拜,三杯酒后焚烧灶神像及祭祀之物。 D人们还要在正月初四把灶神接回来,称为 “ 接灶 ” 。接灶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贴一张新的灶神像即可。 3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人一校一国家 1898 年 7 月的一天,山东威海卫的日本太阳旗降下,中国黄龙旗升起。第二天黄龙旗降下,英国国旗升起。这就是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 “ 国帜三易 ” 。原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德、法、俄各有所得,英国强租

8、了九龙半岛和威海卫,强制占据威海卫的日本将威海卫归还中国,再由中国转租给英国。目睹这一幕国耻的北洋水师见习驾驶官张伯苓,受到强烈刺激。 张伯苓是天津人, 13 岁考入设在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 1894 年张伯苓在水师学堂毕业,翌年春天到通济舰。他亲眼见到了 “ 国帜三易 ” ,联想到甲午战争前的中国海军力量明显占优,为什么却战败了?问题在人。要想改变中国面貌,必须改造人,兴办新式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张伯苓怀着这样的信念离开北洋水师,决计以教育救国。 1898 年张伯苓应严修之聘做家馆老师,教授其子弟。 1904 年春天,严、张二人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看到推广新式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是日本明治维新

9、以后迅速强盛的根本原因。中国要想富强,也要走这条路。他们办起一所私立中学堂,张伯苓任监督,当年秋季招收学生 73 名,年底改名为敬业中学堂。此后,学生人数日增,校舍不够使用,开明邑绅郑菊如捐出天津旧城西南一块十多亩的荒地,严、张即在这里兴建新校舍。因为这处新校舍在城南的开洼,称为南开洼,简称南开,学校因此在 1907 年改名南开中学堂, 1912 年改称南开学校,张伯苓任校长。张伯苓在到处化缘筹集办学经费的同时,千方百计聘请饱学之士来 校任教,范文澜、何其芳、老舍等先生都先后在南开任课。 张伯苓从南开中学创办起就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旨在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他定南开校

10、训: “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 他重视修身教育,每周亲自讲修身课。一次修身课上张伯苓讲不许学生抽烟,当场有学生发问: “ 您不许我们抽烟,为什么自己抽烟? ” 张伯苓当即唤校工,将自己所存的吕宋烟全数取来,当众销毁。校工惜之,他答道: “ 不如此,不能表示我的决心,从今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 从此终身不再吸烟。南开在校学生也再无吸烟者。张伯苓把近代西 方体育引进学校,重视体育课和师生的身体锻炼,辟有体育场,举办天津市运动会,自己也多次担任全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的总裁判。南开中学看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张伯苓不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迎合教育部门推行的各种会考。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手脑并用、

11、知学合一的能力,学校增设了 “ 社会视察 ” 和 “ 木工金工技能 ” 两门必修课程,组建了校办工厂。 4 私立南开中学升留级制度严格,淘汰率高。当时人们常说: “ 进南开难,毕业也难。 ”学校择优录取,考试认真,评分严格,毕业率约为 50%在张伯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南开中学培养出了以周恩来、 马骏为代表的优秀学生,并逐步实现了兴办南开系列学校的设想:在南开中学的基础上, 1919 年 9 月创建南开大学, 1923 年增设南开女中, 1928 年增设南开小学,形成旧中国私人创办的建制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其中南开女中始建于 1923 年,到了 1924 年,就已经有四名女子进入南开中学和男生一

12、起听课了。南开中学的办学成绩引起海内外瞩目,孙中山曾赞誉说,南开是世界有名的好学校。 胡适称张伯苓为 “ 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 。 在抗日战争时期,张伯苓热心襄赞国事。很多南开学生、校友,向往延安革命圣地,请张伯苓代为介 绍,他都一一给他们写了介绍信,将大批有生力量迁往抗日后方。张伯苓重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经常用亲身经历的 “ 国帜三易 ” 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1935 年 11 月张伯苓赴四川考察教育后,基于对抗日战争时局的清醒认识,于 1936年 8月建成南渝中学平津沦陷,当时许多学校都因仓促迁川多有不便,惟独南开中学从容应变,弦诵未辍。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飞机

13、对南开中学、南开大学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当南开校园的硝烟还未散尽的时候,张伯苓大义凛然地宣告: “ 敌人所能毁者,南开之物质;敌人所不能毁者,南开之精神。 ” 张伯苓的四子 张锡祜投笔从戎,以身殉国,张伯苓闻讯说: “ 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 ” 1949 年 4 月,蒋介石两次到张伯苓住所,要求先生离开重庆。去台湾或去美国,可任其选择。张伯苓始终不应。蒋氏又派蒋经国和张群先后三次劝行。张伯苓以 “ 不愿离开南开学校,更不想离开祖国 ” 为词,拒绝了蒋氏最后的邀请。 1951 年 2 月 23 日,为南开教育辛劳毕生的张伯苓与世长辞,享年 75 岁。逝世的第二天,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专程到天津吊唁,他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 “ 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 。他说: “ 张校长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 ” (摘编自爱国教育家张伯苓)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从全文看,张伯苓制定的南开校训 “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 中 “ 允公 ” 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献身精神; “ 允能 ” 就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本领; “ 日新月异 ” 就是要求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革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江西省新余市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