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单元共3套单元学情调研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8184618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单元共3套单元学情调研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单元共3套单元学情调研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单元共3套单元学情调研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单元共3套单元学情调研测试卷汇编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情调研测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隋文帝对宰相高颎(jing)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589年()A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B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C定都大兴,发展经济 D开凿大运河,巩固统治2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3公元608年正月,

2、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人开凿永济渠,男丁不够,就征发妇女补充;同年七月,又征发二十余万人修筑长城。隋朝出现“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情况。由此可见,当时()A人口数量众多 B暴政影响发展 C人民安居乐业 D妇女地位上升4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A李渊反隋的背景 B隋末农民起义的影响C唐朝建立的过程 D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5唐太宗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但唐太宗注重他们的才干,不计前嫌,用其所长。这说明唐太宗注重()A发展生产 B用人唯贤 C轻徭薄赋 D整顿吏治6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唐朝

3、前期的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的措施是()A改革赋税制度 B以魏征为相 C广泛选拔人才 D改国号为周7“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财宝山积,不可胜计。”材料体现了()A隋朝统一了全国 B唐玄宗励精图治C武则天贞观遗风 D盛世背后的危机8下面的文物出土于西安,根据其中人物的服饰和面部轮廓等特征,可判定他们非中原人。该文物()A体现了唐朝的青瓷制作水平B为研究唐朝农业发展提供宝贵资料C见证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往来D反映了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9唐六典记载:苏州有六十坊市,扬州城有常乐坊、临湾坊、东市等,敦煌出土的文字证明唐代敦煌也有坊市。

4、这说明唐朝()A坊市设置普遍存在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商业突破时空限制10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指的是()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11后周太祖郭威进行军事改革,限制地方军事集团的权力,诛杀跋扈的将领,并重建文官系统和恢复律令。这表明五代十国政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实现国家的统一 B藩镇割据的威胁C解决财政的危机 D恢复和发展经济12唐朝在平突厥之前就容纳了120余万周边民族的移民,高昌、龟兹、吐蕃等地亦有大批民众迁入中原。中原汉人流行穿胡服,品尝葡萄美

5、酒,偏僻乡村也能轻易找到胡饼等食物。这体现出唐朝()A对外关系开放 B经济文化繁荣C民族交往交融 D海陆交通发达13下面是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的形制和重量与唐朝的开元通宝几乎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A审美观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鉴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14唐代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写道:“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中。”这说明唐代()A科技进步推动文化传播 B商业繁荣孕育市民阶层C对外交流促进国家交往 D文学艺术反映人民需求15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作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

6、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由此可知,杜甫的诗作()A反映了社会现实情况 B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C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 D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二、辨析改错(8分)16隋唐时期在科技、思想、书法、石窟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孙思邈通过天文观测制定了大衍历,还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改正:_【】(2)柳宗元是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他认为,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改正:_【】(3)隋唐时期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改正:_【】(4)唐朝

7、石窟艺术成就斐然,龙门石窟位于甘肃的鸣沙山上,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改正:_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隋朝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4分)(2)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都城长安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理由。(4分)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传承和保护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唐时期社会发展概况领域表现

8、社会制度创造了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被日本、新罗等周边国家效仿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手工业达到很高水平,商业十分繁荣长期统一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保持长期统一的大国对外交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长安城成为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文化唐诗繁荣,文化璀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隋唐时期制度创新的表现,并说明其历史意义。(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经济发展与对外交往的关系。(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摘自杜甫复愁十二首(节选)(1)结合所学知识,

9、指出诗歌中所涉及的两位皇帝分别是谁,并分析他们在位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4分)(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一组唐诗,每一首都与教材中提到的某些史实密切相关。请仿照的示例,把下表填写完整。(4分)序号作者诗名诗歌节选可反映的史实和对史实的合理解读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注:“城”指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示例】唐朝都城长安布局严整,规模宏伟,人口众多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注:“文皇”指唐太宗李白哭晁卿衡注:晁衡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杜甫春水接缕垂芳饵,连筒灌

10、小园(3)综合上述探究活动,谈谈盛唐气象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启示。(4分)答案一、1.A2.D3B点拨:根据材料中的“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人开凿永济渠”“征发二十余万人修筑长城”可知,隋炀帝施行暴政;“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反映了农业发展停滞、田地荒芜的情况,这说明暴政影响发展,B正确;材料并未说明隋朝人口数量,排除A;人民多被征发,并未安居乐业,排除C;妇女地位上升说法错误,排除D。4C5.B6.C7.B8.D9.A10.D11.B12.C13.C14A点拨:材料中的“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中”,反映的是利用雕版印刷术印制杂诗于店铺中售卖,体现了科技进步推动

11、文化传播,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民阶层,不能说明商业繁荣孕育市民阶层,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对外交流,无法体现对外交流促进国家交往,排除C;材料强调了科技发展推动文化传播,与文学艺术反映人民需求无关,排除D。15A二、16.(1)“孙思邈”改为“僧一行”(2分)(2)(2分)(3)“欧阳询”改为“颜真卿”(2分)(4)“龙门石窟”改为“敦煌莫高窟”(2分)三、17.(1)隋朝大运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郡,连接了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直到今天,它仍发挥着航运等作用。(任答2点,

12、4分)(2)唐朝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城市规划井然有序,有商品交易区和居民居住区,市坊分开;长安城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任答2点,4分)(3)加强立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教育作用等。(任答1点,2分)18(1)【示例】制度:科举制。(1分)意义: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古代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任答3点,3分)(2)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为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奠定了基础;经济

13、的发展吸引了各国的商人、学子、工匠等来到长安,使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4分)(3)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四、19.(1)皇帝:唐太宗;唐玄宗。(2分)原因:都澄清吏治,善于用人;都通过科举制选拔人才;都重视农业生产等。(任答2点,2分)(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推动了民族交往与交融;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留学生等来到中国,反映了中日两国的交流非常频繁;唐朝实行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教育的发展;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筒车等重要的生产工具。(4分)(3)要善于用人;建立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14、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协调好人与人之间、各民族之间、各国之间的关系;要重视人才培养等。(任答2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分)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学情调研测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历史故事会上,一组同学讲述了某位历史人物的三个典故:“扳倒井”“衮龙桥”“杯酒释兵权”。他们还可讲述的关于这位人物的典故是()A黄袍加身 B澶渊之盟C靖康之耻 D岳母刺字2宋朝文臣武将的权力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的漫画反映出宋朝采取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B崇文抑武C分解相权D文化专制3王安石变法期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余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

15、;全国水利工程数量大大增加,灌溉民田3600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宋的积弱局面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4“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北宋与辽、西夏并立,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5“为南方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南方人民免受战争灾难,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以上材料评价的是()A金灭北宋 B岳飞抗金 C宋夏和约 D澶渊之盟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著名

16、诗人陆游提到的“大散关”曾经是下列哪两个政权分界线的一部分()A北宋和辽 B北宋和金 C南宋和辽 D南宋和金7不论以魏为正统也好,或以蜀为正统也好,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8下面是某朝代的都城平面示意图。该朝代是()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9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这体现了行省制度()A有利于

17、加强中央集权 B使地方官员丧失权力C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D不利于管辖辽阔疆域10下面的时间轴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联系与管辖的概况。该地区是()A新疆 B台湾 C西藏 D云南11宋高宗看到楼璹(sh)绘制的耕织图后,对此题材大为赞赏,专门召见了他,并将耕织图宣示后宫。这表明南宋统治者()A重用贤能 B发展文教 C劝课农桑 D勤于政事12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A城市商业繁荣 B科学技术领先 C民族关系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13元朝建立后,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

18、期。当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超过140个。这反映宋元时期()A产品行销世界 B经济重心南移 C边界贸易兴旺 D海外贸易发达14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全民鉴赏古典诗词的高潮。以下文学作品的体裁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关汉卿窦娥冤A汉赋和唐诗 B唐诗和宋词C宋词和元曲 D元曲和小说15元朝时,有科学家郭守敬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天文测量,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南北方农业技术于一体等成就。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19、)A程朱理学的发展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江南经济的繁盛 D元朝推行行省制度二、辨析改错(8分)16辽宋夏金元时期,多民族政权的交融与碰撞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元昊仿效唐宋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还创制了契丹文字。改正:_【】(2)1005年,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改正:_【】(3)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改正:_【】(4)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接受蒙古儒臣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改正:_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

20、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应该说,宋代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摘编自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材料二元代行政制度的建立,不仅从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省制度的确立,无疑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边远地区,加强了中央和地方,中原和边疆的联系。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加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交

21、往,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摘编自段红云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朝“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度的意义。(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治理国家的认识。(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宋时期,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个,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

22、此增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摘编自刘炜主编两宋:在繁华中沉没材料二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到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所谓“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摘编自王介南编著中外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出的新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对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何启示?(2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古代建筑遗址承载历史变迁,体现

23、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名称出现的朝代改进、传播人物(影响)造纸术西汉蔡伦(东汉,改进造纸工艺)印刷术隋唐A(北宋,活字印刷术)指南针B经过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C唐朝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材料二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摘自英培根新工具(1)请写出材料一中A、B、C三处的正确答案。(6分)A_(人名);B_(朝代);C_(发明)。(2)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

24、结合,条理清楚)答案一、1.A2.B3.A4C点拨:根据材料中的“北宋与辽、西夏并立,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可知,榷场的存在使北宋与辽、西夏在经济上交往密切,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故选C。5B6.D7A点拨:根据材料中的“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可知,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然处于对立的状态,但并未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说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在增强,A正确。8D9.A10.B11.C12.A13.D14.C15B点拨:题干所述是元朝科技成就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继而取得了一系

25、列科技成就,B正确;程朱理学与科技发展无关,排除A;江南经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行省制度是地方制度,与科技发展无关,排除D。二、16.(1)“契丹”改为“西夏”(2分)(2)“南宋”改为“北宋”(2分)(3)(2分)(4)“蒙古”改为“汉人”(2分)三、17.(1)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等。(任答2点,4分)(2)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民族交融和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任答2点,4分)(3)加强制度创新;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

26、治理等。(任答2点,2分)18(1)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海外国家数量多;规模大,远超前代;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设立机构,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任答2点,4分)(2)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2分)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民族政权并立,战乱纷争不断。(任答2点,2分)(3)要坚持对外开放;要创造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等。(任答2点,2分)四、19.(1)A:毕昇(2分)B:北宋(2分)C:火药(2分)(2)【示例】观点: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论述:东汉时,宦

27、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降低了制书成本,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宋元时期,火药更多地用于战争,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6分)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学情调研测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观察下表,拥有这样人生经历的

28、人物是()A李隆基 B赵匡胤 C朱元璋 D李自成2下面所示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在于证实()A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B明朝时期皇权的强化C明代小篆字体的流行D明朝手工业领先世界3针对明朝的科举状况,当时的思想家袁了凡曾说:“今教子弟者,多不读五经,务记臭烂时文(八股文),以为捷径者入。”据此分析,袁了凡想表达的是()A科举儒生多离经叛道 B科举取士日益规范C四书五经是必考内容 D八股取士弊大于利4戚继光和他率领的“戚家军”驱赶了侵略者,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下面用文学形式重现了当年的历史画面。这一“画面”可命名为()满江红谒戚继光纪念馆吴玉忠兴化烽烟,谁记起、明朝中叶。戚家军、奔波万里,闽中征伐。

29、擒虏路歧凭渚岸,破倭巢穴乘江月。战林墩、血洒木兰溪,堪残烈。追往事,思英杰。谈元帅,歌难歇。且巧施战法,独创刀钺。百世功名归史册,千年岁月翻新页。望未来、此馆慰初心,金瓯烨。A远航展国威 B抗倭保人民C收台促统一 D战俄护边疆5明朝后期的赋税,主要由地方官员征收,而地方官员往往会为了自己的私利,加重百姓的负担,或者为了躲避朝廷的责罚,虚报赋税的数额,导致了赋税的不公平和不准确,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这里论述的是()A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B张居正改革的背景C明朝灭亡的直接结果 D清朝建立的原因6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钱物,天子守

30、国门,君王死社稷。最后推翻明朝的政治力量是()A投降清朝的吴三桂 B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C皇太极建立的清朝 D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7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制作了一张关于名人名句的卡片。该卡片的主题是()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康熙皇帝A加强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主权C推动经济发展 D加强文化交流8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与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和葱岭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军政事务。这折射出清朝致力于()A加强东南区域的管辖 B稳定西南地区的政治局面C巩固西北边疆的统治 D解决中俄东段的边界问

31、题9土尔扈特部从俄国出发时有17余万人,回到伊犁时只剩下7万多人。乾隆皇帝得知后,马上派官员前往伊犁,发放慰问、救济物品。乾隆皇帝此举()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巩固了多民族国家C打击了分裂势力 D捍卫了领土的完整10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咏史中写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该现象()A杜绝了腐败现象 B提高了官员素质C阻碍了社会进步 D创新了教育模式11下面的示意图表明清朝面临的状况是()A空前繁荣 B思想禁锢C危机四伏 D政权更替12清代官员陆耀因编写甘薯录而被晋升为湖南巡抚,乾隆帝多次劝谕百姓种植玉米。这说明当时()A玉米、甘薯成为主粮 B政府重视推广高产作物C人地矛盾得到解决 D农业

32、生产技术取得突破13与汉代“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意思是不要到百里之外卖木材,不要到千里外卖粮食)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下列各项最适合佐证这一说法的是()A市舶司的设置 B商帮的兴起 C驿站的建设 D十三行的设立14“在一部书中讨论了中国技术的几乎所有部门,没有任何其他著作可与其相比。它不但在中国是唯一无二的,就是在17世纪以前也没有任何可与之相比的欧洲著作。”材料评述的是()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15明清时期,“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

33、晓。这种现象说明,明清小说()A完全替代了其他文学形式B因其真实性受到大众欢迎C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D艺术水准达到了古代巅峰二、辨析改错(8分)16明清时期有着灿烂的科技文化。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改正:_【】(2)王守仁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不能泥古不化、厚古薄今。改正:_【】(3)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改正:_【】(4)到清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更为繁荣,最有影响力的是昆曲和黄梅戏。改正:_三、材料解析

34、(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元璋发现中书省的丞相和地方行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其间经历了一个过程。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废除行省,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省)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掌管地方军政。三者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属于中央相关部门。洪武十三年正月,复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左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军机处为清代所独创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

35、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称为“廷寄”,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成为皇帝加强统治的得力工具。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有哪些?概括朱元璋强化皇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军机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设立军机处的作用。(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趋势。(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

36、领土完整。所以,当船队来到时,人们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从远方而来的客人。材料二清政府的这一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它所起的作用其实不只限于经济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中国与世界相隔绝,禁锢了人民的思想,抑制了社会活力由于广州十三行的垄断,使得中外贸易转向为封建王朝效劳。摘编自戴逸主编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位置及其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3分)(2)材料二中“这一政策”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3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以及给我们的启示。(4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材料内容。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方式。(4分)(2)根据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一、1.C2.B3D点拨:根据题干中的“今教子弟者,多不读五经,务记臭烂时文(八股文)”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人们为了功名,只专注于学习八股文,而不研读儒家经典“五经”。这体现了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科举儒生多离经叛道,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明朝科举制的弊端,而非科举取士日益规范,排除B;材料重点不是四书五经是否为必考内容,而是批评只学习八股文而不读“

38、五经”的现象,排除C。4B5.A6.B7.B8.C9.B10.C11.C12.B13B点拨:根据题干中的“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为长途贩运提供了可能,B正确;市舶司是宋朝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A;驿站的建设主要是在宋元时期,排除C;广州十三行负责管理进出口贸易,排除D。14C15.C二、16.(1)“伤寒杂病论”改为“本草纲目”(2分)(2)“王守仁”改为“王夫之”(2分)(3)(2分)(4)“黄梅戏”改为“京剧”(2分)三、17.(1)措施: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废除丞相,权归六部

39、。(3分)主要目的:巩固统治。(1分)(2)特点:工作内容保密;办事效率高;权力集中于皇帝。(任答2点,2分)作用: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分)(3)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丞相制度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任答1点,2分)18(1)位置: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分)原因: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交流;友好交往等。(任答2点,2分)(2)政策:闭关政策。(1分)消极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3)变化:从

40、对外开放到实行闭关政策。(2分)启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要坚持对外开放;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等。(任答1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四、19.(1):大、小和卓(或噶尔丹)(1分):台湾府(1分)方式:平叛;战争;册封;设立机构。(2分)(2)【示例】观点:有效的边疆治理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论述: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治理,元朝的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例如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清政府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历代王朝对边疆进行有效治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8分)第 26 页 共 2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2025)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3单元共3套单元学情调研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