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版 七下历史 专题梳理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秦朝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西汉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尊崇儒术”;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工合作,相互牵制,皇权得到加强北宋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税收的控制,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元朝创立行省制度,中
2、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设三司,将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设立军机处,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大兴文字狱2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项目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推行年代西周时推行,春秋时开始瓦解,战国时崩溃春秋战国时出现,秦朝确立,盛行于几乎整个封建时代确立于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与中央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诸侯权力、地位世袭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长官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及影响一定时期内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但后期造
3、成王权衰微和诸侯混战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经过后世的调整补充,积极作用明显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认识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积极作用3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朝代阶段表现隋朝产生隋文帝即位后,以才能取士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宋朝改革、发展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明清僵化八股取士,应试的人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清末废除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专题二
4、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1生产工具的变化时期唐朝宋朝名称筒车曲辕犁秧马功能灌溉工具耕作工具拔秧工具图片2农业的发展(1)隋唐时期: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发明并推广曲辕犁、筒车等农业生产工具。茶叶种植有长足发展。(2)宋朝: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得到推广。(3)明清时期:明代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重视水利兴修,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不断
5、扩大。1陶瓷业(1)唐朝时最有代表性的是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2)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著名瓷窑有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3)元朝时烧制成青花瓷。(4)明朝时,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2纺织业(1)唐朝时丝织业工艺水平很高,代表性丝织品是蜀锦。(2)北宋时,四川、江浙地区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3)元朝时,棉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4)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5)清朝时,丝织、棉织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3造船业(1)宋朝
6、时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2)北宋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3)南宋的海船还配备了指南针。1.城市(1)大都市:唐朝时,都城长安既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和元朝时的大都,商业繁荣。(2)布局:唐代时,坊为居民居住区,市为商品交易区,后来坊市制度逐渐松弛;宋代时,城中经营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出现早市和夜市。唐朝长安城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平面图2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元朝时,纸币作为主币发行。3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明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7、;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1原因(1)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3)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4)南方政权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2过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2)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经济重心南移历程示意图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1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形式人物特点或代表作唐诗“诗仙”李白他的诗昂扬进取,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诗圣”杜甫他的诗有“诗史”之称白
8、居易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通俗易懂宋词苏轼气势豪迈,雄健奔放李清照词风委婉,感情真挚辛弃疾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收复中原的壮志元曲关汉卿悲剧窦娥冤明清小说与戏曲罗贯中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施耐庵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吴承恩成书于明代中期的西游记曹雪芹成书于清代中期的红楼梦汤显祖明代的昆曲牡丹亭2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或著作朝代人物成就朝代人物成就唐代僧一行大衍历宋代苏颂创制水运仪象台孙思邈千金方元代郭守敬授时历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制成指南针宋应星天工开物沈括梦溪笔谈徐光启农政全书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朝代新疆地区西藏地区台湾地区隋唐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
9、都护府进行管理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唐穆宗时,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达流求(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交往元朝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元朝建立后,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军队。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清朝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军政事务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
10、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唐朝前期形势和边疆各族 元朝形势图 清朝疆域图的分布图(669年) (1330年) (1820年)专题五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唐朝遣唐使新罗、日本派遣使者到中国学习文化和制度玄奘西行贞观初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及寺内的鉴真像,为日本一级国宝宋元时期丝绸之路陆路:元朝
11、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海路: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明朝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规模浩大,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戚继光抗倭1561年,倭寇侵犯浙江,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清朝雅克萨之战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闭关政策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清政府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清朝的闭关自守政策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